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7214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处除湿干燥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其本体原有以冷媒做为介质的冷凝器、蒸发器作除湿与加温的作用,再加上特有的水介质冷凝器、蒸发器将原本单纯只用在冷、热交换器内以供降温的水提升为作用在除湿、加温的介质,借由其能提供多一层的除湿、加温功能,进而使整体结构在功效上能更有效率的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
目前市面上所生产的各类产品,如木材类、化学类、电器类、食品类等等,其在制造、仓储时都需要相当干燥的空间环境给予产品作存放空间,而以沿海的海岛型气候来说,其空间环境中的温度相当大,对产品的保存有极不利的影响,所以制造工厂、仓库大都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除湿系统,以供产品在存储时作除湿及调温的处理,以确保产品的品质,故除湿干燥机便成为储存物品的必备产品。请参阅


图1所示,为传统除湿干燥机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其整体结构大致以一金属外框为本体10,本体10中各结构间皆以细管状的冷媒管21相连接,以做为流通冷媒的管路,本体10内底部边缘设有一长条液管的干燥过滤器22,其一端设有一具有手控转环的控制阀23,该控制阀23连接冷媒管21,冷媒管21往上延伸至本体10中间部位后与蒸发器30相连接,蒸发器30内部设有相当数目的集热片31,并在集热片31内部设有多折弯曲的内管(图中未示),其内管在蒸发器30外框上形成的入口处,即为蒸发器30与冷媒管21连接的位置,该内管在蒸发器30内通过所有的集热片31后,再在前述蒸发器30的内管在蒸发器30外框出口处位置旁穿出形成一出口,再与冷媒管21相接,该蒸发器30所连接的冷媒管21,其延伸至本体10底端上的加压泵20处与加压泵20相接,并在通过加压泵20后,冷媒管21再连接加压泵20的另一端接点,并转折后往上延伸至本体10上方,与设在本体10顶端的冷凝器40相衔接,另在上述蒸发器30下缘设有一隔板11,其为一长方形板体连接在蒸发器30的下缘,并区隔蒸发器30与其下的加压泵20成为两空间,另冷媒管21所连接的冷凝器40,其内部设有相当数目的散热片41,该散热片41内部设有多折弯曲的管缘(图中未示),其在冷凝器40的外框上形成一入口,并通过冷凝器40内部所有的散热片41后,再在冷凝器40外框上管缘入口位置旁通出,此在冷凝器40外框上形成的两内管的出、入口便是提供冷凝器40内的冷媒出、入的位置部,其连接冷媒管21后再往下延伸,通过一冷热交换器50,该冷热交换器50为由上而下环绕状的管体,一端为热水出口51、一端为冷水入口52,冷媒管21由冷热交换器50一端热水出口51旁的管壁上穿入管体,再依随管体内部结构环绕至另一端的冷水出口52下方时穿出管壁,并弯曲延伸回到本体10底部边缘上与干燥过滤器22另一端相接,便形成一套除湿干燥系统,另在本体10的冷凝器40下方装设有两组吸气风扇70供空气吸、排时使用,上述系统借由本体10上方冷凝器40旁的控制盒61与以控制线连接的控制仪60作功能操控,如上所述的整体结构即为传统除湿干燥机大致的位置结构。
传统的除湿干燥机结构,其原理是利用本体10底部的干燥过滤器22内的冷媒作为介质,因冷媒具有高度的散热、吸热能力,故在目前市面中已成空调机、冰箱等调节空气温度的最佳媒介,而本结构经控制仪60启动后,经与本体10连线的控制盒61启动吸气风扇70与加压泵20动作,进而驱动本结构中的冷媒流动及外部空气的吸入,此时冷媒从干燥过滤器22流出后,经冷媒管21到达蒸发器30内部,其在蒸发器30内部的集热片31中流动,集热片31为一密集排列在蒸发器30内的结构,其是利用散热片的平面面积配合其密集的数量而产生出巨大的吸热面积,利用其大吸热面积将所吸入空气中的热量吸附,并由在集热片31内部管中流动的冷媒带走其所吸收的热量,且经吸附的空气因其热量被带走,便产生水汽凝结而产生水滴并置留在集热片31上,如此经过集热片31后的空气便形成低温且干燥的空气,此时干、冷的空气被区隔在本体10所设的隔板11上部的空间内,而集热片31中所流出的冷媒因带走热量而形成″热″冷媒,其从蒸发器30流出后,″热″冷媒进入到加压泵20后,加压输送到本体10上方的冷凝器40内,此时″热″冷媒便将热量经由冷凝器40内密集排列的散热片41巨大的散热面积散热,该散热片41散热的原理与前述蒸发器30中集热片31冷却的原理相同,不同的地方只是将集热转变为散热。因此,其原本通过蒸发器30的干、冷空气经由吸气风扇70的抽排后,再通过释放温度的冷凝器40便形成干燥且高温的空气,另该″热″冷媒通过冷凝器40的散热片41后,已将温度大量释放,在流出冷凝器40后,冷媒的温度只成为稍微较高的温度,并沿冷媒管21流入本体10底部的冷、热交换器50中,借由冷、热交换器50旋转管路的水温再次带走冷媒的温度,至流出冷、热交换器50时,冷媒便恢复到正常温度而流入原本的干燥过滤器22,并依上述的工作过程循环动作,其冷、热交换器50则是由一端的冷水入口52进冷水,在环绕管路中将较高温冷媒的温度带走而成为热水,再由另一端热水出口51流出排放,或带往散热水塔等机器进行排热后再回收使用。上述的工作循环即是传统除湿干澡机的动作原理,但传统除湿干燥机的冷、热交换器50中的冷、热水只供降温使用,便产生出以下的缺点如果整体运转的时间过长时,其在冷、热交换器50中的水便必须以相当的水量持续流通,所需耗费的水量相当大,又其单纯使用于降低冷媒温度,却要使用如此庞大的水量,需花费巨资投资建造水源的散热回收系统,投资大得到的效益却不多,实不合乎成本效益。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以丰富的设计经验及专业知识,针对传统产品的缺点努力加以改良,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试制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一种能改善传统产品缺点的除温干燥机。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点,而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使其利用在本体中加装水介质的蒸发器、水介质的冷凝器,借由其水管的延伸与两装置连接,可以达到将水的冷、热输送功效提高至最大,更因其整体功能的提高,使其原有加压泵所需的输出力亦可随着降低,进而使用电成本连带降低,而可获最大的使用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其以一外框为本体,该本体内包括设有一干燥过滤器,一蒸发器其内部设有集热片及管线,一加压泵,一冷凝器内部设有散热片及管线,及一冷、热交换器,上述结构均以冷媒管相连接流通,并设有一控制盒外接一控制仪,本体中段设有冷凝器,其与加压泵间设有一隔板,蒸发器与冷凝器间设有一吸气风扇,其特征在于上述本体外接水管通入一设在蒸发器外缘的水介质蒸发器,该水介质蒸发器连接一流通水管,连接至设在冷凝器上方的水介质冷凝器,该冷凝器再连接流出水管至下方的冷、热交换器上,形成将水的冷热输送能力提高至最大的整体配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其中所述的本体其外连接水源水管,该水源水管由冷水入口进入本体内,与设在蒸发器前方的水介质蒸发器接通,接通位置为水介质蒸发器外框上所设的内部管线入口处,该内部管线为贯穿水介质蒸发器内排状设置的众多集热片的输热管线,其再在外框出口处旁形成一出口处,并与枢通的水管连接,又往上延伸至设在原有冷凝器下方所设水介质冷凝器的外框处,与水介质冷凝器内部贯穿其排设的散热片的内部管线在外框所形成的管线入口部连接,再由内部管线在其外框入口处旁形成的管线出口处连接水管,并往下延伸至本体下方冷、热交换器处衔接,最后整体管路由热水出口与外部管线相连接。前述的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其中所述的水介质蒸发器、水介质冷凝器其结构为可调整的整体配合结构,其配合位置可依机型不同形成不同位置的相适应调整结构。前述的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其中所述的水介质蒸发器、水介质冷凝器其结构为一个循环结构,其可依所需的功能重复设置多个循环结构,或截取其中的单一结构加装搭配形成单一结构,以提供所需功用的结构。前述的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其中所述的水介质蒸发器、水介质冷凝器其结构为在一外框中设有多数的吸热、散热的金属片排列其中,并设有供水流通其中以提供热量或散发热量的管路连通于金属片中。
由以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其主要利用传统本体中原有以冷媒为介质的蒸发器吸气位置前方及冷凝器排气位置下方各加装以水为冷热交换介质的水介质蒸发器、水介质冷凝器,并利用管路将本体内原有冷热交换器中的冷却水流通,使通过水介质的蒸发器、冷凝器装置后,利用传统除湿干燥机原本单纯只用在冷、热交换器中以带走冷媒热量的水,通过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中的水介质冷凝器、水介质蒸发器的交换热量过程中,达到整机动作时能产生多一层的先行除湿、干燥功能,可增加整体结构的除湿干燥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传统除湿干燥机的组装位置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位置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流程分解立体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其结构大致沿用传统的结构形态,其本体10仍以金属外框作主体,主体底部边缘设有干燥过滤器22,并以冷媒管21与各结构间相互连接,干燥过滤器22前端连接控制阀23,再连接冷媒管21后延伸至本体10中段所设的蒸发器30处,与蒸发器30内部贯穿集热片31的内管的外接点相连接,该内管通过密集排列在蒸发器30中的集热片31后,再在蒸发器30外框上所形成的另一外接点与冷媒管21相连接,蒸发器30的下缘连接有一长方形的隔板11,其为区隔蒸发器30底端以上的空间形成一独立的空间,而蒸发器30向下延伸的冷媒管21往下延伸至本体10下方的加压泵20处连接,冷媒管21通过加压泵20后再往上延伸至本体10上端的冷凝器40,与贯穿其内部散热片41的内管在冷凝器40外框上的外接点相接合后,再在内管于冷凝器40外框上另一出口处连接冷媒管21并往下延伸,与本体10下方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中的冷、热交换器50环绕状结构上方热水出口51旁的管壁上穿入,并沿其管内环绕路径延伸至环绕管路底端与水管交接处(图中未示)穿出,再沿冷媒管21到达干燥过滤器22,以上为本实用新型与传统产品相同的结构。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行程并配合参阅图2的结构位置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是在本体10外连接水源,该水源由冷水入口52进入本体10内,与设在原有蒸发器30前方的水介质蒸发器32接通,接通位置为水介质蒸发器32外框上所设的内部管线(图中未示)入口处,该内部管线为贯穿水介质蒸发器32内排状设置的众多集热片31的输热管线,其再在外框出口处旁形成一出口处,并与枢通的水管53连接,又往上延伸至设在原有冷凝器40下方所设水介质冷凝器42的外框处,与水介质冷凝器42内部贯穿其排设的散热片41的内部管线(图中未示)在外框所形成的管线入口部连接,再由内部管线在其外框入口处旁形成的管线出口处连接水管53,并往下延伸至本体10下方冷、热交换器50处衔接,最后整体管路由热水出口51与外部管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便是利用原本直接与冷、热交换器50的冷水入口52流通的冷水,将其延伸至本体10中段处加装的水介质冷凝器42上,当冷水进入时便借由水介质蒸发器32上集热片31先行吸收热量,并借由内部管线流通于各处的集热片31将其吸收的热量带走,而流入与水介质蒸发器32连接的延伸水管53中,此时经本体10吸入的空气便已经过一道冷却、干燥过程后,再进入第二道原有的蒸发器30中再度吸热、凝结水流,此时经过水介质蒸发器32后所排出的水已成为吸附热量的″热″水,其经由水管5进入到设在原有冷凝器40下方的水介质冷凝器42中,此时″热″水又将其所吸附的热量经其所流通的内部管线贯穿于各处的散热片41后散发,再由内部管线流出至连接的水管53中,散热片41在吸附热量后便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如此,经过两道冷凝过程的干、冷空气便又先经过一道加温过程,而后再进入其上原有的冷凝器40上进行第二道加热,另其经由水介质冷凝器42散热后排放的水,其温度又回复到几乎接近常温的状态,再到达冷、热交换器50时,又可将其环绕管路内的冷媒管21的热量,借由冷媒管21壁的散发而由水带走,经环绕过后的水又形成热水,借由热水出口51的排放将热水带往外部处作处理或排放。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所述可知,其所产生的优点如下一、本实用新型借由原本只供带走冷、热交换器50内冷媒管21所散发的热量的水,以加装的两道利用水作介质的水介质蒸发器32、水介质冷凝器42产生多一道的辅助功能,将原本浪费、不符合使用功效要求的用水结构加以改进,从而可将负担的水成本充份利用。
二、本实用新型能产生多一道的冷却、加温功能,能使原本的蒸发器30、冷凝器40在冷却、加温前先行做降温或加温的工作,使空气的处理效能大大提高,在干燥度、加热度的处理功率上可明显增加。
三、本实用新型因已先行在改良结构中干燥、冷却空气,故空气到达以冷媒为介质的蒸发器30、冷凝器40时便可将冷媒使用量降低,又不影响其干燥、加温能力,所以可间接降低冷媒的使用量及其成本,又因本实用新型整体除湿、干燥功能的增加,可使内部输送冷媒的能量降低,而不影响整体功效,使用电成本亦能降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借由新增设的水介质蒸发器32、水介质冷凝器42的结构特性,以其水管的延伸与两装置连接,可以达到将水的冷、热输送功效提高至最大,更因其整体功能的提高,使其原有加压泵所需的输出力亦可随着降低,进而使用电成本连带降低,而可获最大的使用效益;其可将水的使用程度更加提高,并使整体结构的干燥、加温功能增加,使得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时,不但能降低其所负担的成本,并使物品保存时的除湿、加温功能亦可获得较佳的效果与保障,且比传统除湿干燥机的各项功能更优越,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进步的设计,又本实用新型未见有相同或近似的产品公开于市,确为一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新设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与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其以一外框为本体,该本体内包括设有一干燥过滤器,一蒸发器其内部设有集热片及管线,一加压泵,一冷凝器内部设有散热片及管线,及一冷、热交换器,上述结构均以冷媒管相连接流通,并设有一控制盒外接一控制仪,本体中段设有冷凝器,其与加压泵间设有一隔板,蒸发器与冷凝器间设有一吸气风扇,其特征在于上述本体外接水管通入一设在蒸发器外缘的水介质蒸发器,该水介质蒸发器连接一流通水管,连接至设在冷凝器上方的水介质冷凝器,该冷凝器再连接流出水管至下方的冷、热交换器上,形成将水的冷热输送能力提高至最大的整体配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其外连接水源水管,该水源水管由冷水入口进入本体内,与设在蒸发器前方的水介质蒸发器接通,接通位置为水介质蒸发器外框上所设的内部管线入口处,该内部管线为贯穿水介质蒸发器内排状设置的众多集热片的输热管线,其再在外框出口处旁形成一出口处,并与枢通的水管连接,又往上延伸至设在原有冷凝器下方所设水介质冷凝器的外框处,与水介质冷凝器内部贯穿其排设的散热片的内部管线在外框所形成的管线入口部连接,再由内部管线在其外框入口处旁形成的管线出口处连接水管,并往下延伸至本体下方冷、热交换器处衔接,最后整体管路由热水出口与外部管线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介质蒸发器、水介质冷凝器其结构为可调整的整体配合结构,其配合位置依机型形成相适应调整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介质蒸发器、水介质冷凝器其结构为一个循环结构,其可重复设置多个循环结构,或截取其中单一结构加装搭配形成单一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介质蒸发器、水介质冷凝器其结构为在一外框中设有多数的吸热、散热的金属片排列其中,并设有供水流通其中提供热量或散发热量的管路连通于金属片中。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结构的除湿干燥机,其包括本体、干燥过滤器、蒸发器、加压泵、冷凝器、冷热交换器、控制盒、控制仪及吸气风扇,本体外接水管通入一设在蒸发器外缘的水介质蒸发器,该水介质蒸发器连接一流通水管,连接至设在冷凝器上方的水介质冷凝器,该冷凝器再连接流出水管至下方的冷、热交换器上,形成整体配合结构。冷却水通过水介质的蒸发器、冷凝器交换热量,达到整机动作时能产生多一层先行除湿、干燥功能,将水的冷热输送能力提高至最大,可增加整体结构的除湿干燥功效。
文档编号F26B5/06GK2230430SQ95219370
公开日1996年7月3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23日
发明者张桂昌 申请人:张桂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