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型煤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259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环保型煤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型煤炉,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城乡、家庭、饭店和商亭取暖及做饭等,还实用于蔬菜大棚冬季取暖的节能环保型煤炉。
目前,国内现有的型煤炉具都为固定、一体式,如中国专利CN2092900U《新型节能多用蜂窝煤炉》,该炉因季节变化,炉体不能分解使用,水箱使用寿命短;又如中国专利CN2131031Y《一种蜂窝煤暖气采暖炉》,该炉分上、下两个水层,利用调整炉室内炉篦高度来调整煤的用量和改变室内温度,故升温慢,调高炉篦后保温时间短,使用不方便,且浪费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点火,二次燃烧,升温快、保温时间长,且炉体可分解使用的节能环保型煤炉。
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型煤炉,包括装有炉篦的炉内体和装有烟道、取暖水箱、炉盘、外套板的炉外套,其特征在于炉内体由耐火材料铸成的矩形内体衬套,以及衬套的上、下部位分别装有活动的拱形上开口聚火罩和活动的落地式炉篦所组成;内体衬套四壁内的上下方向各开有三条通风道,内体衬套的内壁上等矩的开有连接各通风道的通风孔,内体衬套一侧底部开有除尘调风口;炉外套的上部装有坐在内体衬套上顶部的取暖水箱,水箱炉内水套截面呈底部开口的U形体。使用时打开炉盘取出聚火罩,放入型煤从上部点燃即可,煤火至上而下,火焰反而向上的二次燃烧。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只需用火柴从上部点燃即可,不需用木柴、纸张以及其它助燃材料。
2.使用方便、实用面广、可燃烧各种劣质煤制成的型煤。
3.放热量大、燃烧时间长、煤燃烧充分,节约了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
及实施例给出。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节能环保型煤炉为方型,炉体高470mm,长320mm,宽320mm,加烟道(2)总宽度为515mm。上水管(1)用长50mm直径3/4″焊接管,焊在烟道(2)上方距出口处70mm处。烟道(2)用1.2mm冷轧钢板190mm×140mm2块,195mm×180mm2块,折弯焊成内衬及外套与水箱(4)连接。炉盘(3)需直径为280mm的铸铁炉盘一组,装在此炉上盖板(12)处。水箱(4)需1.2mm冷轧钢板320mm×150mm4块为外板,300mm×140mm4块为内壁、折弯焊接后外板高为100mm、内壁高为80mm在其一面内壁留有一个107mm×43mm开口,外板留有一个117mm×58mm开口与烟道连为一体的整体水箱。聚火罩(5)为1.5mm冷轧钢板270mm×270mm制成拱形,中间留有直径为140mm圆形聚火口。回水管(6)用长50 mm直径3/4″焊接管,焊在水箱(4)一侧下方。外套板(7)为1.2mm冷轧钢板370mm×320mm4块与水箱(4)下部焊接成一体。并在正面底部留有155mm×55mm除尘调风口(10)配有插板来调整风量。内体衬套(8)用耐火水泥、耐火骨料及混合沙比例为1∶3灌铸成外边长为315mm×4,高为370mm、壁厚为50mm。炉篦(9)需用φ7mm圆钢四边长205mm各篦条间距22mm、四脚高为60mm。除尘调风口(10)在灌铸内体衬套(8)的同时,在正面下方留有150mm×50mm通风口。通风孔在正面壁内有3条通风道(11)6个通风孔,其它三面壁内均为3条通风道(11)9个通风孔,通风道(11)及通风孔均为φ14.5mm,下通风孔距地面30mm,各孔上下间距为158mm,左、右为50mm。上盖板(12)用1.5mm冷轧钢板320mm×320mm1块,中心切割直径为280mm圆孔与水箱(4)顶部焊接。
权利要求1.一种节环保型煤炉,包括装有炉篦(9)的炉内体和装有烟道(2)、取暖水箱(4)、炉盘(3)、外套板(7)的炉外套,其特征在于a.炉内体由耐火材料铸成的矩形内体衬套(8),以及衬套(8)的上、下部位分别装有活动的拱形上开口聚火罩(5)和活动的落地式炉篦(9)所组成;b.内体衬套(8)四壁内的上下方向各开有三条通风道(11),内体衬套(8)的内壁上等矩的开有连接各通风道(11)的通风孔,内体衬套(8)一侧底部开有除尘调风口(10);c.炉外套的上部装有坐在内体衬套(8)上顶部的取暖水箱(4),水箱(4)炉内水套截面呈底部开口的U形体。
专利摘要一种节能环保型煤炉,包括装有炉箅的炉内体和装有烟道、取暖水箱、炉盘的炉外套,其特征是:炉内体由耐火材料矩形衬套和其上下部位的活动聚火罩和落地式炉箅所组成;衬套壁内开有通风道,内壁上开有连接各通风道的通风孔;取暖水箱坐在衬套顶部。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从上部点燃,使用方便,可烧劣质型煤,既节省能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适用于城乡、家庭、饭店和商亭取暖及做饭等,还可用于蔬菜大棚冬季取暖。
文档编号F24B1/183GK2287700SQ9720366
公开日1998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16日
发明者刘鹏祥 申请人:刘鹏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