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效多功能散煤、型煤两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2589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热效多功能散煤、型煤两烧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高热效多功能散煤、型煤两烧炉,属于采暖炊事炉。
目前,使用燃煤的炉灶多是以烧散煤的双眼回风灶、马蹄形风箱灶为主,部分的饮食行业、家庭也有使用烧型煤的节能炉灶,但都采用了固定组合或整体移动,构成一火一用,煤的燃烧不充分,有时冒烟,除灰时,灰尘飞扬,污染环境,热效率也低。也有的家庭采用有水箱的煤炉,存在体积大,总的热效率低,有时还会因为水箱里冷水的增加而影响炉子的正常使用。现有的普通民用锅炉当具备多种功能时,小面积住宅炊事采暖可以解决,而大面积供暖就有一定困难,特别是东北高寒地区烧炕,由于受炕的高度600cm的限制,如果将已有的炉灶的炉体下到地平下,加煤除灰渣都有困难,而且灶口处火力最旺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供260m2以下面积住宅的采暖,并集炊事、采暖、烧炕及烘干于一炉、即可燃散煤也可烧型煤的节能、省力、有利于环境保护又非常实用的炉具。
本实用新型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炉底,炉底上安装由壳体、壳体内壁设置的水套、耐火层、二次风道及烟道构成的固定炉体,固定炉体的上端制有灶口和出烟口,固定炉体同一侧壁两侧安装有进煤门和除灰门,所述的炉底1内铸造的炉条34上在靠近进煤门7侧铸造有与炉条34成同一水平面的控风板29,靠近炉门侧的炉条34上在对应进煤门7和除灰门3位置铸造有连接环,连接环上活动安装内挡煤门32和内挡灰门33,在进煤门7侧的炉底1外端铸造有杠杆座11,杠杆座11上用销轴安装加煤器。所述的固定炉体2的出烟口处焊接烟囱轴15,以烟囱轴15为轴安装可旋转的活动炉体4,活动炉体4由其内壁和炉体腔内水平向设置的水套构成上层烟道和下层烟道,在对应上层烟道和下层烟道的烟囱轴15壁上开口,在上层开口和下层开口间的烟囱轴15内水平向焊接封烟板25,沿与活动炉体4水套接触处的烟囱轴15外壁颈向制有凹形环槽,凹形环槽内放置弹性垫圈16。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1、由于在炉底设置有控风板,当煤放在炉篦上从进煤门和放倒的内挡煤门进入炉底内控风板上时,用加煤器推动炉篦,煤随同炉篦子向前推移,煤在控风板处没有被燃烧,但却逐渐被干熘,降低煤的燃点,使煤在灶口处易燃,且燃烧充分;高温烟气经固定炉体内的第一层烟道后再经活动炉体的下层和上层烟道后从烟囱轴排出,固定炉体和活动炉体水套内的水被加热,被加热的水可利用,从烟囱轴排放的烟气的余热充分被利用,因此,热效率高,比节能型炉灶可节能10%~20%,比原始采暖土锅炉节能40~50%。2、使用方便、安全、功能多,由于固定炉体上设计有灶口,当将活动炉体旋转90°时,该炉就可用于炊事,而此时的高温烟气仍燃经活动炉体的下、上层烟道后才排掉,此时,即可做饭又可取暖,当活动炉体被旋回原始位置,即位于固定炉体上方位时,此时可以取暖,供260m2面积采暖没问题,当固定炉体焊接烟管与炕烟道连接,而将出烟口处通往烟囱轴的封烟板水平放下,就可以烧炕,如果在活动炉体上方位设置干燥箱,在采暖的同时,又可用于烘干,该炉集炊事、烧炕、取暖和烘干于一体,具有多种功能,外观造型好,体积又小。居室面积在260m2以下的住宅用此炉,可不用专职的烧炉工,24小时内只需加2~3次煤,再加煤的同时除灰,一旦点火,可一冬不停火,非常省力。活动炉体和烟囱轴相接处以至活动炉体和固定炉体之间均采取密封措施,不会露烟,又由于设置有二次风道,有二次风供氧,不必担心一氧化碳中毒;活动炉体和固定炉体间设置有滑道,使用非常方便、省力,又安全。3、该炉可燃散煤,也可烧型煤,只要更换炉篦子就行,该炉的适应能力强。4、此炉用型煤时,自然通风足够,不用鼓风机,节省电能。5、加煤时用加煤器,除灰时使用特制的推灰板,基本无灰尘飞扬,有利于环境卫生,清烟道灰也很方便,只须将活动炉体取下,进行清理。6、用此炉取暖时,当室温相同时,该炉的费用比集中供热可省40%,比烧散煤省30%。


图1为高热效多功能散煤、型煤两烧炉主视图;图2为A-A剖面图;图3为C向视图;图4为B-B剖面图;图5为图1中I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II局部放大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最佳实施例的结构,它由炉底1,在炉底1上依次安装固定炉体2和活动炉体4构成。炉底1和炉条34及控风板29铸造成一体,在铸造时,将控风板29浇铸在靠近固定炉体2进煤门7处的炉条34上并与炉条34成一水平面,以利于进煤,靠近进煤门7和除灰门3侧的炉条34上在对应于进煤门7和除灰门3的位置铸造有连接环,连接环上安装内挡煤门32和内挡灰门33,在除灰门3的位置处的炉底1上开清灰口,其上设制有插板35,此开口即为一次风门,用插板35控制进炉风量。在进煤门7侧的炉底1外端部铸造有加煤器杠杆座11,以杠杆座11为推煤的固定支点,杠杆座铸有连接孔,经此孔将杠杆9用销轴10连接在杠杆座11上,销轴10两侧外端打开口销,以防销轴轴向串动,杠杆9与双头叉形连接板8用销轴连接,双头叉形连接板8的另一端与穿过固定炉体壁申进炉内的加煤器推杆28亦用销轴连接,推杆28的另一端与推煤板27焊成一体组成加煤器。在炉底1的炉条34下设置有推灰器,它由穿越炉底1侧壁的推灰杆18,推灰杆18申进炉底1的一端焊接推灰板17构成。本实施例的炉条34设置两根,其上放置活动炉篦,活动炉篦以炉条34为滑道,在加煤器的推动下,沿炉条34往前移动,逐渐进入燃烧区,用以补充燃煤,此炉可燃型煤,也可烧散煤,为此炉篦子有两种结构,散煤的炉篦子做的高些。加煤时,要先将前端燃烧完的灰渣清除后再加煤,加煤或除灰时,应将内挡煤门32和内挡灰门33放成水平状,起托煤和托起灰渣作用,除完灰和加完煤后将内挡门立起,并钩住,起挡煤、挡灰作用,并可保炉温,减少炉内热量耗散。炉底1下面是灰堂,设计的高度为80mm,为清灰方便,开有清灰口,其上安装插板35,为安装方便,炉底1可制成凸形状,将固定炉体2座落在炉底1上。固定炉体2由壳体22,壳体22内壁设置水套21,沿水套21内壁立放三角铁,三角铁间焊接铁丝,然后将美砂、耐火水泥和矾土的混合物砌在水套21内壁成耐火层20,立放的三角铁即为二次风道31,在位于进煤门7的固定炉体2上端及上侧端设置有出烟口,上端面的另一侧设置有灶口,灶口外焊接带外螺纹的灶口内固定圈14,灶口内固定圈14外啮合灶口外封烟圈13,其上焊接有手柄12,在出烟口下方的炉堂内水平向焊接有水套,由此水套构成了固定炉体2的烟道,出烟口处均设置有封烟板,进炕的封烟板为30,在固定炉体2上端面的出烟口处立装焊接烟囱轴15,以烟囱轴15为轴安装可旋转的活动炉体4,活动炉体4由壳体23,沿壳体23内壁设置有水套,与此水套相连通在炉体腔内中部水平向设置水套,由水平向设置的水套将活动炉体4的炉腔分成下、上层烟道,在对应下层和上层烟道的烟囱轴15壁上开长形口,为便于加工并保证烟囱轴15的强度,沿周向可等距离开口,在上层和下层开的长形口之间的烟囱轴15内横向焊接封烟板25,在与活动炉体4水套相接的烟囱轴15外壁沿烟囱轴15颈向制有凹形环槽,凹形环槽的深度以容纳下其内放置的弹性垫圈16,并使弹性垫圈16稍有外露,用以确保密封,在固定炉体2上端面以烟囱轴15为轴心,用滚珠组装成活动炉体4的内圆形滑道6和外弧形滑道5,供活动炉体4旋转用。在固定炉体2和活动炉体4的烟道的水套间焊接有与水套相连通的通水加热盒24,在固定炉体2的下侧端设置有进水管19,在活动炉体4和固定炉体2的水套间设置连接管26,固定炉体2和活动炉体4设置有出水管。当做饭时,可将活动炉体4在滑道5、6上旋转90°,往下旋转灶口外封烟圈13,即可使用,此时,活动炉体4仍然可以供暖,当仅做取暖用时,可将活动炉体4旋回原位置,即复位在固定炉体2上,然后上旋灶口外封烟圈13,使其上边紧靠活动炉体4底面而将烟封住,也可将烟囱轴15制做的长些,并以它为轴安装烘干箱,可供取暖、烘干衣物之用。调整进炕、烟囱轴15处的封烟板位置,可控制排烟量和二次风,只要开炉时点一次火,可长久不灭。
权利要求1.一种高热效多功能散煤、型煤两烧炉,包括炉底、炉底上安装由壳体、壳体内壁设置的水套、耐火层,二次风道及烟道构成的固定炉体,固定炉体上端制有出烟口和灶口,固定炉体同一侧壁安装有进煤门和除灰门,其特征在于a、炉底(1)内铸造的炉条(34)上在靠近进煤门(7)侧铸有与炉条(34)成同一水平面的控风板(29),靠近炉门侧的炉条(34)上对应于进煤门(7)和除灰门(3)的位置铸有连接环,连接环上活动安装内挡煤门(32)和内挡灰门(33),在进煤门(7)侧的炉底(1)外端铸有杠杆座(11),杠杆座(11)上用销轴安装加煤器;b、固定炉体(2)的出烟口处焊接烟囱轴(15),以烟囱轴(15)为轴安装可旋转的活动炉体(4),活动炉体(4)由其内壁和炉体腔中水平向设置的水套形成上层烟道和下层烟道,在对应上层烟道和下层烟道的烟囱轴(15)壁上开口,在上层开口和下层开口间的烟囱轴(15)内横向焊接封烟板(25),沿与活动炉体(4)水套接触处的烟囱轴(15)外壁颈向制有凹形环槽,凹形环槽内放置弹性垫圈(16)。
专利摘要一种高热效多功能散煤、型煤两烧炉,属于采暖炊事炉。它的炉底内炉条上铸造与其成一平面的控风板,靠炉门侧的炉条上安装内挡煤门,炉底外端安装加煤器。固定炉体上以烟囱为轴安装有上、下层烟道的活动炉体,与烟道对应的烟囱轴上开出烟口,在上、下层出烟口间的烟囱轴内焊封烟板,与活动炉体水套接触的烟囱轴外设置密封圈。该炉集炊事、采暖、烘干和烧炕于一体,并可燃散煤和型煤,节能,使用方便,可用于260m
文档编号F24B9/04GK2290776SQ9720366
公开日1998年9月9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16日
发明者杨宝才 申请人:杨宝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