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太阳能发热真空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8890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铝合金太阳能发热真空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经着黑处理的带翅片铝合金园管,外套玻璃管,夹层抽真空保温的太阳能发热管,尤其是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和电加热、燃油、燃气加热热水器联用的一种太阳能吸热装置。
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太阳能发热真空管,如实用新型专利分类号F24J2/05,申请号95215311,其特点是双层玻璃管,内玻管外壁镀黑,夹层抽真空,一端开口的结构,虽然吸热效率较高,保温性能良好,易于安装,但存在以下问题(1)易用于焖烧式加热,难做成流动式装置。
(2)空烧后注水易爆管。
(3)利用玻管传热,热阻较大,传热速度不快。
(4)在玻管外壁镀黑,受热面积受到限制,吸热效率难于提高。
(5)在玻璃表面镀黑,附着力不强,存在褪黑现象。
(6)玻管一旦破损则无法修复,只能报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已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设计的一种内管用经着黑处理带翅片的铝合金园管吸热,外套玻璃管,夹层抽真空的新型太阳能发热真空管。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经着黑处理的带翅片铝合金园管,外套玻璃管,夹层经一特制的带止回阀玻管抽真空,铝合金管与外套玻管两端连接处用耐高温玻璃真空密封胶粘接密封,内管铝合金园管两端外露出外套玻璃管用于连接和封口,并包以保温材料保温。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受热面积大,吸热效率高,传热速度快,保温性能好,完全避免空烧后注水爆管现象,易除垢,黑色牢,外套玻管破损后易于修复,使用寿命长,既可以制成焖烧式,也可以制成流动式加热。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a为铝合金太阳能发热真空管焖烧式(M)结构示意图;
图1b为铝合金太阳能发热真空管流动式(L)结构示意图;图2为铝合金太阳能发热真空管外套玻管结构示意图;图3a为铝合金太阳能发热真空管铝合金内管结构示意图;图3b为铝合金内管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带止回阀玻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铝合金太阳能发热真空管内外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
图1,该图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外套玻璃管(A),内管为经着黑处理的带翅片的铝合金园管(B),外套玻管与内铝合金园管之间夹层经特制的带止回阀小玻管(C)抽真空(D),外套玻管与内铝合金管两端连接处(E)用耐高温(200℃以上)真空胶粘接密封,一端堵紧为焖烧式(M),两端开口为流动式(L)。
参照附图2,该为本实用新型外套玻管结构示意图。管长略短于内铝合金管,两端口制成如图所示的结构形状,设有内外两个凹槽a、b,便于注胶与铝合金管粘接密封。
参照附图3,该图为本实用新型带翅片(Q)外表面以着黑处理的铝合金内管(B)结构示意图。铝合金经高温挤压成形,后经着黑处理而成。
参照附图4,该图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抽真空的一种特制的带止回阀玻管结构示意图。图中C2为止回阀芯,C1为玻管凸起腰,用于在内园铝盖板上扦入时,经玻胶粘接固定密封,在抽真空时阻止玻管(C)吸入夹层中。
参照附图5,该图为本实用新型内管连接处结构示意图。装配程序是先将铝合金园管(B)扦入外套管(A),再在凹槽a处注胶,然后加盖内铝盖板(K),扦入抽真空玻管(C),再注胶e、f、g等处粘接密封,待固化后,抽真空,最后注胶b等处,加盖外铝封盖(H)(或不锈钢封盖)。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铝合金太阳能发热真空管,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发黑处理带翅片铝合金园管,外套玻璃管,铝合金管与外套玻管之间抽真空,内、外两管在两端进行真空密封连接,铝管两头开口作为流动式铝合金太阳能发热真空管,铝管的一头堵紧作为焖烧式铝合金太阳能发热真空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合金太阳能发热真空管,其特征在于带翅片(Q)外表面以着黑处理的铝合金园管(B),铝合金经高温挤压成形,后经着黑处理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合金太阳能发热真空管,其特征在于铝合金内管与外套玻管两端连接处真空密封装置是在玻璃管与铝合金内管两端连接处装有内、外铝盖板并注入一定量的耐高温真空玻璃胶,粘接并密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合金太阳能发热真空管,其特征在于用于抽真空的一种特制的带止回阀玻管(C),在带止回阀玻管中包含有止回阀芯(C2)和玻管凸起腰(C1),用于在内园铝盖板上插入时,经玻胶粘接固定密封,在抽真空时阻止带止回阀玻管吸入夹层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合金太阳能发热真空管,其特征在于玻璃外套管(A),其管长略短于铝合金园管,两端口各设有内外两个凹槽(a)、(b),便于注胶与铝合金管粘接密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高效铝合金太阳能发热真空管,其结构包括:经发黑处理带翅片的铝合金内管,外套玻璃管,铝合金内管与外套玻管之间抽真空,管的两端连接处采用真空密封装置。该新型太阳能发热真空管与现有玻璃镀黑真空管相比,其发热效率大大提高,既可以制成焖烧式加热,也可以制成流动式加热,易于集成化加热,不会发生空烧后注水爆管的现象,同时,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实用性更强。
文档编号F24J2/05GK2400755SQ9920673
公开日2000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2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2日
发明者王坚 申请人:王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