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9769823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全世界都在寻找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已经较为普及,地热能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地热资源主要分为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其中,干热岩及高地温梯度地层地热资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非常丰富。然而,地热技术的发展却不尽人意。
[0003]因为干热岩一般为致密性岩层,不具有渗透率、没有孔隙、储层位置深等特性,目前的技术多为人为压裂,制造岩层裂缝,采取注水产出的方法,提取地层热量。该方法通常需要多口井配合使用,例如,在注入井高压注入温度较低的水,使水沿着岩石的裂缝流动;同时在另一位置钻多个井用于回收高温水、汽等。成本很高耗费较多、对地表影响较大,并且存在着利用效率低、设备复杂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地层热提取效率一般在1-5%左右,地下换热损失率高(大约在7%_12%之间)。因此,急需一种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地热能提取技术。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及方法,可以用于干热岩地层或者地温梯度较高的地层,实现地热能的大面积开发,具有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0005]—种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包括:井筒、外管和换热装置;井筒的顶端和底端均开口,并且井筒的底部深入地热源层,所述井筒内以及外管内装有第一液体介质;
[0006]外管的顶部封闭,底部开口;所述外管的下端从井筒的顶端插入到井筒内,所述外管通过固井水泥环与井筒固定;
[0007]所述外管的下部为吸热段,所述外管的中部为保温段,所述外管的上部为散热段,吸热段位于地热源层内;与外管的换热段的对应位置的外侧设有设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内装有第二液体介质。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09]在井筒内设置外管,外管放置的深度,可以根据井壁周围部分岩石的特性设置。井筒内的第一液体介质,经地热源层高温加热沸腾后,部分发生相变,成为蒸汽分子,产生高温蒸汽气流,向井筒的顶部快速上升。由于蒸汽分子处于紊乱的热运动的状态,和外管的管壁以及第一液体介质的液面发生碰撞,部分蒸汽分子重新返回至第一液体介质中,随着蒸发的持续进行,套管内的蒸汽分子密度不断增大,最后达到饱和状态。套管的顶部封闭,使套管内的压力增大,温度上升,最后达到饱和蒸汽状态。而由于保温段的设置,使得蒸汽分子在传递过程中的热损失几乎为零。饱和蒸汽达到稳定状态后,井筒内的第一液体介质的顶部和底部的温度基本接近。当热量传递至散热段时,进一步对换热装置中的第二液体介质进行加热,第二液体介质达到沸点之后用于发电、供热等一切用于需要热源的场合。
[0010]本发明只需要一个井筒就可以完成上述过程,占地面积小;采用裸眼井段或外管直接使第一液体接受地热,,第一液体介质受热表面积大不需要其他导热物质传递热能。
[0011]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进行提取地热能,地层热提取效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0012]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产热高等优点。无论是发电或供热都无需地下水的产出和注入,真正实现了无污染和零排放。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4]进一步,所述保温段位于地热源层的上方至散热段下方的部分。
[0015]优选地,所述保温段的底部位于地热源层内,所述保温段的顶部位于换热装置的下方。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温段的底部位于地热源层的顶部的下方,避免热量损失;所述保温段的顶部位于换热装置的下方,有利于加强换热。
[0017]进一步,所述吸热段还包括高致密热源层对应的井筒。
[0018]如果所述吸热段的地层为高致密地层,可以保留裸眼井段,直接作为第一液体介质的容积空间,以井筒作为吸热段,井筒内的第一液体介质,受热表面积增加,吸热率增高,吸热效果好。如果所述吸热段的地层为非高致密地层,在外管的底部设有的吸热段,用于吸收地热源层的热量。
[0019]进一步,所述换热装置中的第二液体介质被加热沸腾后供发电设备和/或供热装置使用。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满足发电、供热等需求。
[0021]进一步,所述外管的顶部设有减压阀、压力表和温度表。
[00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随时观测管内的压力、温度等情况,如果压力过高采用减压阀进行减压,保证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0023]进一步,所述第一液体介质的沸点高于第二液体介质的沸点。
[00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快速将第二液体介质加热至一定温度,甚至将第二液体介质加热成蒸汽。易于发电设备/或供热装置使用。
[0025]进一步,所述地热源层为干热岩层或是高地温梯度地层。
[002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干热岩或高地温梯度地层的温度较高,一般温度大于150摄氏度至500摄氏度,并且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非常丰富。
[0027]进一步,所述外管的保温段还包括包裹在外管外部的保温层。
[0028]对于保温层的材质,可以优先选择导热系数较低的保温材料,例如:聚氨酯等发泡材料等等。
[002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保温层的设置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提高地热的提取效率。
[0030]进一步,所述外管的保温段还包括内管,内管设于外管内部,内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密封环与外管密封,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密闭的真空腔。
[003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井筒内设置外管和内管,形成双层真空套管,套管放置的深度可以根据井壁周围部分岩石的特性设置。井筒内的第一液体介质经地热源层的高温加热沸腾后,部分发生相变,成为蒸汽分子,产生高温蒸汽气流,向井筒的顶部快速上升,由于蒸汽分子处于紊乱的热运动的状态,和套管的管壁以及第一液体介质的液面发生碰撞,部分蒸汽分子,重新返回至第一液体介质中,随着蒸发的持续进行,套管内的蒸汽分子密度不断增大,最后达到饱和状态。套管内的压力增大,温度上升。而由于双层管真空腔或套管外保温的设置,使得保温效果很好,热损失几乎为零。饱和蒸汽达到稳定状态后,井筒内的第一液体介质的顶部和底部的温度基本接近,进一步对换热装置中的第二液体介质进行加热,第二液体介质沸腾之后用于发电、供热等一切用于需要热源的场合。
[0032]进一步,所述密封环的材质为记忆合金。
[003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只需要将密封环分别置于内管的顶部和底部,记忆合金受热后产生膨胀,形成密封,具有使用简单、密封效果好等优点。
[0034]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取利用地热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I)由地面向地热源层钻井,形成井筒,井筒的底部深入地热源层;
[0036]2)将外管置于井筒内,根据地热源层的岩层性质确定外管的在井筒中的深度,如果地热源层是高致密岩层,井筒非常规则,外管的底部可以放置在地热源层的顶部下方。所述外管的上部为换热段,外管的中部为保温段,外管的下部为吸热段,吸热段位于地热源层内;将外管的顶部封闭,外管的底部位于地热源层;外管和井筒之间利用固井水泥环固定;
[0037]3)向井筒内及外管内加入第一液体介质,第一液体介质的用量根据吸热段的地层厚度及温度确定;
[0038]4)在外管的换热段处安装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内装有第二液体介质;
[0039]5)将换热装置的出口与发电设备/或供热靶向的换热装置的入口连接。
[0040]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提取利用地热能的方法操作简单,只需要一个井筒就可以完成上述过程,占地面积小;采用高致密岩层裸眼井段或外管直接使第一液体介质接受地热,不需要其他导热物质传递热能,第一液体介质受热表面积大。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产热高等优点。无论是发电或供热都无需地下水的产出和注入,真正实现了无污染和零排放。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本发明所述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的纵剖面图(具有真空腔);
[0042]图2为本发明所述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在A-A处的剖视图(具有真空腔);
[0043]图3为本发明所述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的纵剖面图(具有保温层);
[0044]图4为本发明所述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在A-A处的剖视图(具有保温层)。
[004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46]1、发电设备,2、供热装置,3、换热装置,4、固井水泥环,5、内管,6、密封环,7、井筒,
8、回落的蒸汽分子,9、上升的蒸汽分子,10、第一液体介质,11地表面,12、一般地层,13、地热源层,14、外管,15、减压阀,16、压力表,17、温度表,18、真空腔,19、保温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