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及方法_2

文档序号:9769823阅读:来源:国知局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48]如图1-4所示,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包括:井筒7、外管14和换热装置3;井筒7的顶端和底端均开口,并且井筒7的底部深入地热源层13,所述井筒7内装有第一液体介质;
[0049]外管14的顶部封闭,底部开口;所述外管14套设于井筒7内,即外管14的下端从井筒7的顶端插入到井筒7内,所述外管14通过固井水泥环4与井筒7固定,所述外管14包括吸热段、保温段和散热段,散热段位于外管14的上部,保温段位于外管14的中部,吸热段位于外管14的下部,所述吸热段位于地热源层13内。
[0050]本发明对于外管14的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并无具体参数的限制,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具体设置上部、中部以及下部的长度距离。
[0051]如果地热源层13是高致密岩层,井筒7非常规则,高致密岩层对应的井筒部分也可以用于吸收地热源层13的热量。
[0052]散热段位于外管14的上部,与外管14的换热段的位置对应处的外侧设有换热装置3,所述换热装置3内装有第二液体介质。
[0053]所述保温段的底部位于地热源层13的顶部的下方,所述保温段的顶部位于换热装置的下方。
[0054]所述换热装置3中的第二液体介质被加热沸腾后,供发电设备/或供热装置使用。
[0055]所述外管14的顶部设有减压阀15、压力表16和温度表17。
[0056]所述第一液体介质的沸点高于第二液体介质的沸点。
[0057]所述地热源层13为干热岩层或高梯度地温地层。
[0058]对于保温段,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0059]如图3和图4,采用的是保温层的方式,所述外管14的保温段包括包裹在外管14外部的保温层19。
[0060]如图1和图2,采用的是真空腔的方式,所述外管14的保温段还包括内管5,内管5套设于外管14内部,内管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金属密封环6与外管14密封,所述内管5和外管14之间形成密闭的真空腔18。所述密封环6的材质为记忆合金。
[0061]使用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提取利用地热能:
[0062]I)由地面向地热源层13钻井,形成井筒7,井筒7的底部深入地热源层13;
[0063]2)将外管14置于井筒7内,根据地热源层13的岩层性质,确定外管14的在井筒7中的深度,所述外管14的上部为换热段,外管14的中部为保温段,外管14的下部为吸热段;将外管14的顶部封闭,外管14的底部位于地热源层13;外管14和井筒7之间利用固井水泥环4固定;
[0064]3)向井筒7的外管14内加入第一液体介质,第一液体介质的用量根据吸热段的地层厚度以及温度确定;具体的确定方法可以参照本领域的常规计算方法;
[0065]4)在外管14的换热段处安装换热装置3,换热装置3内装有第二液体介质;
[0066]5)将换热装置3与发电设备I和/或供热装置2的做功部分连接。
[0067]本发明对于固井水泥环并没有特殊限制,只要能将外管固定在井筒内即可,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油田固井使用的水泥材质。
[0068]本发明对于钻井技术无特殊限制,一般情况下,包括地质录井、岩层性质确认、地球物理测井、井下施工作业、套管安装等。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钻井技术。
[0069]本发明对于发电设备无特殊限制,可以为汽轮机发电机组、螺杆膨胀机发电机组等等。
[0070]本发明对于供暖、供热水设备无特殊的限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管路的连接方式,设置一个或多个相应的供暖、供热水设备,采取并联、串联以及其他连接方式,在管路设置各种控制部件、检测部件,例如:阀门、流量计等等。
[0071]本发明所述的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及方法不仅限于上述的供暖、供热、发电等用途,适用于一切与热相关的场合。
[0072]可以选择耐高温、耐高压和耐腐蚀的材质作为外管的材质,例如J55特钢。
[0073]本发明的附图1-4只用于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结构,并不代表实际的比例关系与具体参数,本发明所述的装置的规格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选择。
[0074]在上面的叙述中,如果所述吸热段的地层为高致密地层,可以保留井筒,直接作为第一液体介质的容积空间,用于更好的吸收地热源层的热量,其余设置均不变。
[0075]下面通过两个具体实施案例来具体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76]实施例1
[0077]如图1和图2所示,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包括:井筒7、外管14和换热装置3;井筒7的顶端和底部端均开口,并且井筒7的底部深入干热岩层或高地温梯度地层,所述井筒7内装有第一液体介质;
[0078]外管14的顶部封闭,底部开口,在外管14的顶部设有减压阀15、压力表16和温度表17,压力表16用于观察外管14内的压力,温度表17用于观察外管14内温度,当发现压力表16的读数过高时,打开减压阀15进行减压,从而避免发生事故。
[0079]所述外管14套设于井筒7内,即外管14的下端从井筒7的顶端插入到井筒7内,所述外管14与井筒7通过固井水泥环4固定,固井水泥环4的材质为油田固井水泥。
[0080]外管14由上到下依次为散热段、保温段和吸热段,所述散热段位于外管14的上部,所述保温段位于外管14的中部,所述吸热段位于外管14的中部。所述吸热段位于地热源层13内。
[0081]当地热源层13为一般地热源层的情况下(指除致密地层以外的情况),外管14的底部靠近井筒7的底部设置;当地热源层13为高致密地层,例如花岗岩时,外管14的底部与井筒7的底部留有一段距离,此时,吸热段还包括地热源层13对应的井筒部分。
[0082]散热段位于外管14的上部,与外管14换热段的对应处的外侧设有换热装置3,所述换热装置3内装有第二液体介质。
[0083]在设置时,所述保温段的底部最好位于地热源层13的顶部的下方或者保温段的底部与地热源层13的顶部齐平,避免地热在传递过程中损失,所述保温段的顶部位于换热装置的下方,同时散热段与换热装置的换热面相对应,这样设置有利于使热量由外管传递至换热装置中。
[0084]所述换热装置3中的第二液体介质,被加热沸腾后供发电设备/或供热装置使用。
[0085]所述第一液体介质的沸点高于第二液体介质,例如第一液体介质为水,第二液体介质为氟利昂等低沸点介质。
[0086]对于换热装置3与发电装置或供热装置连接时,可以采用合适的管路进行连接,并可以进一步在管路上设置阀门等控制部件,方便打开或关闭。
[0087]换热装置3,也可以通过管道与发电装置或供热装置连接,并形成循环的管路,换热装置3产生的热水或蒸汽,供发电装置或供热装置使用,发电装置或供热装置产生的温度相对比较低的介质再送入换热装置3中。
[0088]所述外管14的保温段包括内管5,内管5套设于外管14内部,内管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密封环6与外管14密封,所述内管5和外管14之间,形成密闭的真空腔18。所述密封环6的材质为记忆合金。
[0089]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的发现,当井筒的直径比外管的直径大10厘米左右,外管的直径与内管的直径大1-5厘米的时候,保温段保温的效果特别好。
[0090]使用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提取利用地热能:
[0091]I)由地表面11向地热源层13钻井,形成井筒7,井筒7由上到下对应的地层,分别为地表面11、一般地层12和地热源层13(例如:干热岩层或高梯度地温地层),井筒7的底部深入干热岩层或高梯度地温地层,井筒7的底部与干热岩层或高梯度地温地层连通。
[0092]2)将外管14置于井筒7内,外管14的底部深入地热源层13,所述外管14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吸热段、保温段和散热段;根据地热源层13的性质,确定外管14的在井筒7中的深度,当为一般地热源层13的情况下(指除致密地层以外的情况),外管14的底部靠近井筒7的底部;当地热源层13为高致密地层,例如花岗岩时,外管14的底部与井筒7的底部留有一段距离,此时,吸热段还包括地热源层13对应的井筒部分。
[0093]3)向井筒7内加入第一液体介质。
[0094]4)将外管14和井筒7之间用固井水泥密封,使外管14和井筒7固定;
[0095]5)将内管5置于外管14内,内管5位于外管14的保温段,内管5与外管14的管壁之间,形成密闭的真空腔18,内管5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环状的记忆合金密封环6与外管14的内管壁密封。内管5的底部位于地热源层13顶部下方,或者内管5的底部与地热源层13顶部齐平。
[0096]6)将外管14的顶部封闭,在外管14换热段的对应处安装换热装置3,换热装置3内装有第二液体介质,换热装置3的换热面,与外管14的换热段相对应;
[0097]7)将换热装置3的出口,与发电设备I/或供热装置2的换热设备连接。
[0098]上述装置的工作原理:地热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