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热交换器及其风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9161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全热交换器及其风门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热交换器及其风门机构,风门机构包括:风门固定框,其上具有通风口;设置于通风口处的风门,风门与风门固定框铰接于第一铰接部;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的本体与风门固定框相对固定,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上设置有定位面;驱动连杆,驱动连杆具有驱动轴插孔,驱动轴插孔内设置有与定位面相配合的定位凸面;中间连杆,中间连杆与驱动连杆铰接于第二铰接部,中间连杆与风门铰接于第三铰接部,驱动轴、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及第三铰接部中任意二者之间的距离大于零。本发明公开的风门机构,方便组装,提高风量控制精度。
【专利说明】
全热交换器及其风门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全热交换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器及其风门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新风类设备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家庭及办公场所等地。 其中,全热交换器在新风市场中占重要份额。
[0003]在全热交换器中,风门机构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全热交换器的使用功能。目前,全热交换器内的风门主要由电机控制,电机与风门之间设置传动齿轮,以便于控制风门随电机转动。
[0004]但是,风门与电机之间的传动需要多组齿轮啮合传动,不方便传动部件的相互连接;并且,控制风门开合角度的精度不高。
[0005]因此,如何方便组装,提高风量控制精度,是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门机构,以方便组装,提高风量控制精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全热交换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门机构,包括:
[0009]风门固定框,其上具有通风口;
[0010]设置于所述通风口处的风门,所述风门与所述风门固定框铰接于第一铰接部; [〇〇11]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本体与所述风门固定框相对固定,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上设置有定位面;
[0012]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具有驱动轴插孔,所述驱动轴插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面相配合的所述定位凸面;
[0013]中间连杆,所述中间连杆与所述驱动连杆铰接于第二铰接部,所述中间连杆与所述风门铰接于第三铰接部,所述驱动轴、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及所述第三铰接部中任意二者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0014]优选地,上述风门机构中,所述驱动轴到所述第二铰接部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铰接部到所述第三铰接部的距离;
[0015]所述驱动轴到所述第一铰接部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铰接部到所述第三铰接部的距离。
[0016]优选地,上述风门机构中,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及所述第三铰接部中至少有一个为卡扣连接轴。
[0017]优选地,上述风门机构中,所述风门靠近所述第一铰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风门固定框的内壁定位配合的开度限位板。
[0018]优选地,上述风门机构中,所述风门的自由端具有用于与所述风门固定框的外壁定位配合的闭合限位板。
[0019]优选地,上述风门机构中,所述驱动连杆还包括具有圆盘连接件,所述驱动轴插孔与所述圆盘连接件同心设置。
[0020]优选地,上述风门机构中,所述风门固定框上具有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本体固定连接的驱动装置盒。
[002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风门机构,所述风门机构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风门机构。
[0022]优选地,上述全热交换器中,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室外进风口与所述风门机构的风门对应设置;
[0023]当所述风门相对于所述风门固定框的开启角度达到最大时,所述风门封闭所述室外进风口。
[0024]优选地,上述全热交换器中,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内部底板上具有与所述室外进风口对应设置的底部倾斜面;
[0025]所述风门具有与所述倾斜导风板相配合的封闭底板。
[0026]本发明提供的风门机构,由于驱动轴、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及第三铰接部中任意二者之间的距离大于零,在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带动驱动连杆旋转时,驱动连杆带动中间连杆,中间连杆带动风门,最终实现风门相对于风门固定框的通风口的开关运动。由于驱动轴上设置有定位面,驱动连杆的驱动轴插孔内设置有与定位面相配合的定位凸面,即, 仅需将驱动轴41插入驱动轴插孔,通过定位面与定位凸面的配合,即可方便的完成驱动连杆与驱动轴的组装;并且,确保了驱动连杆3随驱动轴同步转动的情况,确保了旋转驱动装置带动驱动连杆转动的准确性,避免二者相互打滑的情况,有效提高了控制风门开合角度的精准度,提高了控制风量的精准程度。
[002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风门机构的全热交换器。由于上述风门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风门机构的全热交换器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连杆的结构示意图;[0031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连杆与旋转驱动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3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门机构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003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门机构的第二状态示意图;[〇〇3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门机构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003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热交换器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0036]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热交换器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7]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门机构,以方便组装,提高风量控制精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全热交换器。[〇〇3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9]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门机构,包括风门固定框5、风门1、 旋转驱动装置4、驱动连杆3及中间连杆2。其中,风门固定框5上具有通风口;风门1设置于通风口处,风门1与风门固定框5铰接于第一铰接部15;旋转驱动装置4的本体与风门固定框5 相对固定,旋转驱动装置4的驱动轴41上设置有定位面42;驱动连杆3具有驱动轴插孔31,驱动轴插孔31内设置有与定位面41相配合的定位凸面32;中间连杆2与驱动连杆3铰接于第二铰接部23,中间连杆2与风门1铰接于第三铰接部25,驱动轴41、第一铰接部15、第二铰接部 23及第三铰接部25中任意二者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004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门机构,由于驱动轴41、第一铰接部15、第二铰接部23及第三铰接部25中任意二者之间的距离大于零,在旋转驱动装置4的驱动轴41带动驱动连杆3旋转时,驱动连杆3带动中间连杆2,中间连杆2带动风门1,最终实现风门1相对于风门固定框5 的通风口的开关运动。由于驱动轴41上设置有定位面42,驱动连杆3的驱动轴插孔31内设置有与定位面41相配合的定位凸面32, S卩,仅需将驱动轴41插入驱动轴插孔31,通过定位面42 与定位凸面32的配合,即可方便的完成驱动连杆3与驱动轴41的组装;并且,确保了驱动连杆3随驱动轴41同步转动的情况,确保了旋转驱动装置4带动驱动连杆3转动的准确性,避免二者相互打滑的情况,有效提高了控制风门1开合角度的精准度,提高了控制风量的精准程度。[〇〇411可以理解的是,驱动轴41、第一铰接部15、第二铰接部23及第三铰接部25中任意二者之间的距离为任意二者的轴线距离。其中,驱动轴41、第一铰接部15、第二铰接部23及第三铰接部25的轴线相互平行,进而确保了旋转驱动装置4带动风门1开启及关闭的操作。风门1由闭合到开启的状态如图4、图5及图6所示。
[0042]优选地,驱动连杆3远离旋转驱动装置4的一端与中间连杆2的一端铰接,中间连杆 2的另一端与风门1铰接。[〇〇43]优选地,旋转驱动装置4为电机。[〇〇44]驱动轴41到第二铰接部23的距离等于第一铰接部15到第三铰接部25的距离;驱动轴41到第一铰接部15的距离等于第二铰接部23到第三铰接部25的距离。即,驱动轴41、第二铰接部23、第三铰接部25及第一铰接部15的轴心投影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进而使得驱动轴41的旋转角度与风门1的开合角度相同,进一步提高了控制风门1开合角度的精准度,从而提高了控制风量的精准程度。[〇〇45]也可以将驱动轴41到第二铰接部23的距离、第一铰接部15到第三铰接部25的距离、驱动轴41到第一铰接部15的距离及第二铰接部23到第三铰接部25的距离设置为其他比例,通过计算得出驱动轴41的旋转角度与风门1的开合角度的转动比,同样可以达到精准控制风门1开合角度的作用。并且,通过控制比例,可以方便的适配安装空间的需求。
[0046]第一铰接部15、第二铰接部23及第三铰接部25中至少有一个为卡扣连接轴。如图2 及图3所示,以第二铰接部23为例,第二铰接部23为设置于中间连杆2上的卡扣连接轴,驱动连杆3上设置有连接通孔。在驱动连杆3与中间连杆2铰接时,第二铰接部23通过弹性变形穿过驱动连杆3上的连接通孔,并与连接通孔铰接定位。通过上述设置,方便了中间连杆2与驱动连杆3的铰接连接。也可以将第二铰接部23设置于驱动连杆3上,中间连杆2上设置有连接通孔。还可以使第二铰接部23独立设置,驱动连杆3与中间连杆2上均设置有连接通孔,通过第二铰接部23依次贯穿这两个连接通孔,实现了驱动连杆3与中间连杆2的铰接。同理,第一铰接部15及第三铰接部25也可以为上述结构。
[0047]如图1及图6所示,优选地,风门1靠近第一铰接部15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风门固定框5的内壁定位配合的开度限位板11。可以理解的是,风门固定框5的内壁为风门固定框5朝向中间连杆2、旋转驱动装置4及驱动连杆3的一面。风门1向风门固定框5的外侧(远离中间连杆2、旋转驱动装置4及驱动连杆3的方向)开启,在开启到一定角度后,开度限位板11与风门固定框5的内壁定位配合,避免了风门1继续开启,有效避免了风门1开启角度过大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风门1相对于风门固定框5的最大开启角度为90°。
[0048]如图1及图4所示,风门1的自由端具有用于与风门固定框5的外壁定位配合的闭合限位板12。风门固定框5的外壁为风门固定框5背向中间连杆2、旋转驱动装置4及驱动连杆3 的一面。在风门1关闭时,闭合限位板12与风门固定框5的外壁定位配合,避免了风门1继续闭合,有效避免了风门1闭合过度的情况。
[0049]为了提高驱动连杆3相对于旋转驱动装置4的转动稳定性,驱动连杆3还包括具有圆盘连接件33,驱动轴插孔31与圆盘连接件33同心设置。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驱动连杆3 的转动圆心(圆盘连接件33所在位置)的重量,进而提高了驱动连杆3相对于旋转驱动装置4 的转动稳定性。
[0050]在本实施例中,风门固定框5上具有与旋转驱动装置4的本体固定连接的驱动装置盒54。即,旋转驱动装置4直接固定在风门固定框5的驱动装置盒54内。也可以通过连接件固定旋转驱动装置4,如,将旋转驱动装置4与风门固定框5共同固定于全热交换器的壳体内, 进而达到风门固定框5与旋转驱动装置4的相对固定。
[005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风门机构,风门机构为如上述任一种风门机构。由于上述风门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风门机构的全热交换器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〇〇52]如图7及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全热交换器的室外进风口 7与风门机构的风门1对应设置;当风门1相对于风门固定框5的开启角度达到最大时,风门1封闭室外进风口7。在本实施例中,当风门1转动到最大开启角度90°时,风门1即可封闭室外进风口 7,实现全热交换器的室内空气循环状态。并且,风门1转动到其他角度时,可以调节风量以便实现不同的全热交换功能。即,全热交换器的风门机构可以实现双向控制风量的效果。[〇〇53]为了提高风门1封闭室外进风口7的效果,全热交换器的内部具有与室外进风口 7 对应设置的底部倾斜面6;风门1具有与倾斜导风板6相配合的封闭底板13。在工作状态下, 风门1的主体(用于调节风门固定框5上的通风口的风量)竖直设置,而风门1的封闭底板13 水平设置。为了更好的进风,全热交换器的内部底板上设置有底部倾斜面6,以便于提高进风量。在风门1转动到最大开启角度90°时,封闭底板13封闭底部倾斜面6与室外进风口7形成的开口。
[0054]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5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风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门固定框(5),其上具有通风口;设置于所述通风口处的风门(1 ),所述风门(1)与所述风门固定框(5)铰接于第一铰接 部(15);旋转驱动装置(4),所述旋转驱动装置(4)的本体与所述风门固定框(5)相对固定,所述 旋转驱动装置(4)的驱动轴(41)上设置有定位面(42);驱动连杆(3),所述驱动连杆(3)上具有驱动轴插孔(31),所述驱动轴插孔(31)内设置 有与所述定位面(41)相配合的所述定位凸面(32);中间连杆(2),所述中间连杆(2)与所述驱动连杆(3)铰接于第二铰接部(23),所述中间 连杆(2)与所述风门(1)铰接于第三铰接部(25),所述驱动轴(41)、所述第一铰接部(15)、所 述第二铰接部(23)及所述第三铰接部(25)中任意二者之间的距离大于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41)到所述第二铰接部(23) 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铰接部(15)到所述第三铰接部(25)的距离;所述驱动轴(41)到所述第一铰接部(15)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铰接部(23)到所述第三 铰接部(25)的距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15)、所述第二铰接部 (23)及所述第三铰接部(25)中至少有一个为卡扣连接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1)靠近所述第一铰接部(15) 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风门固定框(5)的内壁定位配合的开度限位板(1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1)的自由端具有用于与所述 风门固定框(5)的外壁定位配合的闭合限位板(1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连杆(3)还包括具有圆盘连接 件(33),所述驱动轴插孔(31)与所述圆盘连接件(33)同心设置。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风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固定框(5)上具有与 所述旋转驱动装置(4)的本体固定连接的驱动装置盒(54)。8.—种全热交换器,包括风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机构为如权利要求1-7任一 项所述的风门机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室外进风口(7)与 所述风门机构的风门(1)对应设置;当所述风门(1)相对于所述风门固定框(5)的开启角度达到最大时,所述风门(1)封闭 所述室外进风口(7)。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内部底板上具有 与所述室外进风口(7)对应设置的底部倾斜面(6);所述风门(1)具有与所述倾斜导风板(6)相配合的封闭底板(13)。
【文档编号】F24F13/10GK105953392SQ201610415125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4日
【发明人】杨力, 韦刚, 刘煜, 詹朝永, 魏波, 朱兴怀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