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供热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801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蓄能供热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热系统,特别是一种蓄能供热风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集中供热系统中,供热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普遍使用供热设备一般有锅炉、电加热装置等;锅炉一般采用燃烧煤炭对介质进行加热,以达到集中供热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不仅不环保,需要排放大量的废气,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利用电能来对介质直接加热的电加热装置,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耗电量大,成本高,尤其是在一些电力资源不足的地区,或者是在用电的高峰期,甚至会出现电力无法供应的情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在出现了一种利用蓄能/蓄热材料的供热系统,它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利用加热管将相对廉价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将这部分热能储存到蓄热材料中,等到用电高峰时再将这部分热量利用热交换器输出到需要使用热量的终端,这种供热系统虽然有节省成本、无污染等优点,但仍存在着以下的问题:产生的热量需要通过换热盘管进行热交换才能输出,而用户往往无法直接利用液态的换热介质,而需要再次利用冷风吹送到高温的换热盘管上以获得高温空气,这种多级换热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热量的使用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热量散失小,可根据需要进行出风温度调节的蓄能供热风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蓄能供热风系统,包括保温壳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保温壳体I内纵向地设置有多层与加热管相接触的蓄热材料层2,且相邻的蓄热材料层2之间设置有内通风道3,与保温壳体I的壳体入口 5和壳体出口 6相连通的设置有外通风道4,在壳体入口 5和壳体出口 6之间的外通风道4内还设置有调节风门7,在壳体出口 6与外通风道拐角处设有扰流混流器12,在位于外通风道4末端的通风出口 8处还设置有与温控系统相连的温度传感器9。
[0005]所述的壳体入口 5上方的保温壳体I和叠摞的蓄热材料层2之间的空腔11内,设置有多个出风口呈阶梯排列的出风管路10,且靠近蓄热材料层2 —侧的出风管路10的出风口的水平高度较低。
[0006]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07]本种结构形式的蓄能供热风系统,针对传统的加热系统所存在的成本高昂,污染环境等问题,设计出一种能够充分利用用电低谷时的电能进行加热、蓄热,并在用电高峰时将这部分热量释放出来的结构,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并且它直接将仅经过一次换热的高温空气供给供热终端,免除了多次换热所产生的热损失大、热效率低等问题,同时它还可以根据供热终端的需要进行热空气温度的调节,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蓄能供热风系统,包括保温壳体1,在保温壳体I的内腔中纵向地设置有多层蓄热材料层2,所有的蓄热材料层2都与加热管相接触,并且相邻的蓄热材料层2之间都留有内通风道3,在保温壳体I外设置有一外通风道4,这个外通风道4与保温壳体I的壳体入口 5、壳体出口 6均连通,而在壳体入口 5和壳体出口 6之间的外通风道4内还设置有调节风门7,在壳体出口 6与外通风道拐角处设有扰流混流器12,这个扰流混流器12能够让冷热风混合,使得风温更加均匀,在外通风道4的末端的通风出口 8处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这个温度传感器9与温控系统相连;在壳体入口 5上方的保温壳体I和蓄热材料层2之间的空腔11内,设置有多个出风管路10,并且这些出风管路10的出风口呈阶梯状排列,并且靠近蓄热材料层2 —侧的出风管路10的出风口的水平高度较低,而靠近保温壳体I内壁一侧的出风管路10的出风口的水平高度较高。
[00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蓄能供热风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在用电低谷期,启动加热管,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储存到蓄热材料层2中,当需要向供热终端供给热量时,从外通风道4的入口端向其内鼓风,或由出口端8用抽风机抽风,冷空气进入外通风道4后,由于外通风道4内设置有调节风门7,因此大量的冷空气直接经过壳体入口 5进入保温壳体I的内腔,这部分冷空气首先进入空腔11中,并且由于设置在这里的出风管路10的出风口呈阶梯状排列,因此冷空气能够较快速地进入到不同高度的内通风道3之中,并在这里与蓄热材料层2进行充分的接触和换热,冷空气在保温壳体I内吸热变成高温热空气,并通过壳体出口6重新回到外通风道4中,并经过扰流器12混合均匀,最终通过通风出口 8直接供给到供热终端;而设置在通风出口处的温度传感器9随时对排出热风的温度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传送到温控系统中,如果温控系统发现需要对排出热风的温度进行调节,则通过调整调节风门7的角度,来控制直接进入壳体入口 5处的冷空气和被加热后的热空气之间的比例,来获得所需温度的混合热空气。
【主权项】
1.一种蓄能供热风系统,包括保温壳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保温壳体(I)内纵向地设置有多层与加热管相接触的蓄热材料层(2),且相邻的蓄热材料层(2)之间设置有内通风道(3),与保温壳体(I)的壳体入口(5)和壳体出口(6)相连通的设置有外通风道(4 ),在壳体入口( 5 )和壳体出口( 6 )之间的外通风道(4 )内还设置有调节风门(7 ),在壳体出口(6)与外通风道拐角处设有扰流混流器(12),在位于外通风道(4)末端的通风出口(8)处还设置有与温控系统相连的温度传感器(9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供热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入口(5)上方的保温壳体(I)和叠摞的蓄热材料层(2)之间的空腔(11)内,设置有多个出风口呈阶梯排列的出风管路(10),且靠近蓄热材料层(2) —侧的出风管路(10)的出风口的水平高度较低。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蓄能供热风系统,包括保温壳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保温壳体(1)内纵向地设置有多层与加热管相接触的蓄热材料层(2),且相邻的蓄热材料层(2)之间设置有内通风道(3),与保温壳体(1)的壳体入口(5)和壳体出口(6)相连通的设置有外通风道(4),在壳体入口(5)和壳体出口(6)之间的外通风道(4)内还设置有调节风门(7),在壳体出口(6)与外通风道拐角处设有扰流混流器(12),在位于外通风道(4)末端的通风出口(8)处还设置有与温控系统相连的温度传感器(9)。这是一种热量散失小,可根据需要进行出风温度调节的蓄能供热风系统。
【IPC分类】F24D11-00, F24D19-10
【公开号】CN204554957
【申请号】CN201420844305
【发明人】毛靖
【申请人】南京传森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