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度控制器及其加湿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041378阅读:来源:国知局
3]PA200隔墙
[0054]100湿度控制器
[0055]I除湿装置
[0056]11除湿装置本体
[0057]111外侧壳体
[0058]1111第一外侧通口
[0059]1112第二外侧通口
[0060]112内侧壳体
[0061]1121第一内侧通口
[0062]1122第二内侧通口
[0063]12第一摆动叶片
[0064]13第二摆动叶片
[0065]14吸湿模块
[0066]2加湿装置
[0067]21加湿装置本体
[0068]211连接壳体
[0069]2111第一连通口
[0070]2112第二连通口
[0071]212第一壳体
[0072]2121倾斜引水部
[0073]21211排气孔
[0074]2122集水部
[0075]213第二壳体
[0076]214连通管
[0077]215外盖
[0078]2151进气口
[0079]2152排气口
[0080]22冷凝板
[0081]23导气结构
[0082]231支架本体
[0083]2311通孔
[0084]232导气片
[0085]2321通孔
[0086]24托架
[0087]241定位片
[0088]2411开口
[0089]242支撑片
[0090]25风扇
[0091]26、26a蒸发元件
[0092]261a毛细管线
[0093]262a蒸发膜片
[0094]CS冷凝空间
[0095]CSl冷凝区
[0096]CS2集水区
[0097]SS储存空间
[0098]IH加湿空间
[0099]200隔墙
[0100]201第一连外通孔
[0101]202第二连外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10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0103]请参阅图4至图9,图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湿度控制器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湿度控制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未显示外盖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未显示外盖的平面示意图;图9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导气结构与托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一湿度控制器100包括一除湿装置I与一加湿装置2。除湿装置I包括一除湿装置本体11、一第一摆动叶片12、一第二摆动叶片13以及一吸湿模块14。
[0104]除湿装置本体11包括一外侧壳体111与一内侧壳体112,且除湿装置本体11为固定地设置于一隔墙200上。其中,外侧壳体111为具有一第一外侧通口 1111与一第二外侧通口 1112,第一外侧通口 1111为经由隔墙200的一第一连外通孔201连通至室外,第二外侧通口 1112为经由隔墙200的一第二连外通孔202连通至室外。
[0105]内侧壳体112为连结于外侧壳体111,并与外侧壳体111围构出一气体通道(图未示),且内侧壳体112具有一对应于第一外侧通口 1111的第一内侧通口 1121以及一对应于第二外侧通口 1112的第二内侧通口 1122,而第一外侧通口 1111、第二外侧通口 1112、第一内侧通口 1121以及第二内侧通口 1122为以气体通道互相连通。
[0106]第一摆动叶片12为可转动地设置于气体通道中,并对应地位于第一外侧通口1111与第一内侧通口 1121之间,用以控制第一外侧通口 1111与第一内侧通口 1121其中的一者连通至气体通道。第二摆动叶片13为可转动地设置于气体通道中,并对应地位于第二外侧通口 1112与第二内侧通口 1122之间,用以控制第二外侧通口 1112与第二内侧通口1122其中的一者连通至气体通道。
[0107]吸湿模块14为设置于气体通道中,用以吸收流经吸湿模块14的气体所含有的湿气,或者通过流经吸湿模块14的气体将吸湿模块14所吸收的湿气排出。在实务运用上,吸湿模块14是由分子筛、加热器以及风扇所组成,以在吸湿排程时,利用风扇将空气吹向分子筛,使分子筛吸收所通过的水气,并在排湿排程时,利用加热器对分子筛加热,并利用风扇将水气排出。
[0108]加湿装置2包括一加湿装置本体21、一冷凝板22、一导气结构23、一托架24、一风扇25以及一蒸发兀件26。加湿装置本体21包括一连接壳体211、一第一壳体212、一第二壳体213、二连通管214 (图中仅标不一个)以及一外盖215。
[0109]连接壳体211为套设固定于除湿装置I的外侧壳体111,且连接壳体211开设有一第一连通口 2111与一第二连通口 2112,第一连通口 2111为对应地连通于第一内侧通口1121,第二连通口 2112为对应地连通于第二内侧通口 1122。
[0110]第一壳体212为固接于连接壳体211,并与连接壳体211围构出一冷凝空间CS,且第一壳体212具有一倾斜引水部2121与一集水部2122,倾斜引水部2121设有一排气孔21211,而排气孔21211是以一导管(图未示)连通于第二连通口 2112。其中,冷凝空间CS更可区分为一冷凝区CSl与一集水区CS2,冷凝区CSl为对应于第一连通口 2111与倾斜引水部2121,而集水区CS2为对应于集水部2122。
[0111]第二壳体213为固接于连接壳体211,并具有一储存空间SS。在实务运用上,第二壳体213是由多个金属板互相焊接而围构出储存空间SS,且上述多个金属板其中的一位于侧边面向第一壳体212者,还开设有二孔洞(图未示),用以连通于第一壳体212。
[0112]二连通管214为固设于第一壳体212与第二壳体213之间,用以将冷凝空间CS的集水区CS2连通至储存空间SS。
[0113]外盖215为盖合地连结于连接壳体211,以使第一壳体212与第二壳体213位于外盖215与连接壳体211之间,且外盖215具有多个进气口 2151与多个排气口 2152。
[0114]冷凝板22为设置于冷凝区CSl中,并贴附于第一壳体212的内侧壁面上,且冷凝板22还对应于第一连通口 2111,以在除湿装置I将含有水气的加热气体通过第一内侧通口 1121与第一连通口 2111输送至冷凝空间CS中时,利用冷凝板22的冷却而使水气凝结。其中,由于冷凝板22具有波浪状倾斜引导结构,因此当形成在冷凝板22上的冷凝水珠够大时,便会沿着倾斜引导结构流动并集中于集水区CS2,而由于连通管214为将集水区CS2连通至储存空间SS,因此冷凝水会经由连通管214而流向储存空间SS,意即集水区CS2与储存空间SS的液位高度会因为连通管214的连通而维持在同一水平面。在实务运用上,冷凝板22例如为具有高导热率的金属板,以有效地使接触到冷凝板22的水蒸气凝结成凝结水。
[0115]导气结构23为设置于第二壳体213上,并与第二壳体213以及外盖215围构出一连通于储存空间SS的加湿空间IH,且导气结构23具有一支架本体231以及一导气片232,支架本体231为设置于第二壳体213上,并开设有一通孔2311,导气片232为设置于支架本体231中,并开设有一通孔2321。
[0116]托架24为具有一定位片241与二支撑片242 (图中仅标示一个),定位片241为设置于第二壳体213与导气结构23之间,并开设有一开口 2411,而二支撑片242为对称地自开口 2411的两侧向下延伸至第二壳体213的储存空间SS中。
[0117]风扇25为设置于导气结构23上,并对应于进气口 2151,用以将室内环境的空气经由导气结构23吹向导气结构23,进而通过导气片232的引导而使空气强制通过加湿空间IH后再由排气口 2152排出。蒸发元件26为设置于储存空间SS与加湿空间IH之间,并受到二支撑片242的夹持定位。
[0118]请继续参阅图10与图11,图10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湿度控制器通过吸湿模块吸附室外空气的水分的平面示意图;图1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湿度控制器将吸湿模块所吸附的水分收集至储存空间,以及室内空气通过储存空间加湿的平面示意图。如图10所示,当第一摆动叶片12与第二摆动叶片13分别摆动朝向第一外侧通口 1111与第二外侧通口1112时,吸湿模块14的风扇会将室外空气经由第一外侧通口 111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