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16400阅读:来源:国知局
1内的第一冷媒吸收第一换热部122内的第二冷媒释放的热量,将加热成气态的第一冷媒排至第一压缩机2的吸气管,增加第一压缩机2的吸气过热度,这样有利于保证第一换热系统的吸气侧为气态冷媒,避免第一压缩机2的回液隐患,增加系统的可靠性。第二冷媒在第一换热装置12内释放热量后,经换热电子膨胀阀13节流后进入第二换热装置14,在第二换热装置处,第二冷媒吸收电器盒I散发的热量,达到冷却电器盒I的目的。同时可以根据电器盒I的电器运行情况,进行换热电子膨胀阀13开度的调节,从而达到控制冷却效果的目的。
[0033]同理的,当第一换热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第一换热系统的室外换热器4处于蒸发侦U,需要从环境温度吸收热量满足制热要求,但是此时环境温度较低,第一换热系统换热能力较差,控制支路电子膨胀阀10开大,让部分低温低压的第一冷媒在第一换热装置12内吸收第二冷媒释放的高温热量,能够大幅的改善换热条件,增加换热效果,达到冷却电器盒I的目的,同时,部分第一冷媒直接导通到第一压缩机2的低压吸气侧,改善系统冷媒流量和过热情况。
[0034]当第一换热系统运行化霜模式时,第一换热系统的室外换热器4处于冷凝状态,但是由于此时有霜存在,系统冷凝压力和冷凝温度都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冷却后的液态第一冷媒经过支路电子膨胀阀10节流后,进入到第一换热装置12内,从第二换热系统的冷凝侧吸收热量,变成气态冷媒进到第一压缩机2的低压侧,经过第一压缩机2再参与到化霜中,第二换热系统吸收的电器盒I散发的热量用于了第一换热系统的化霜,同时系统流路较短,不完全从室内机侧吸收热量,能够加快第一换热系统的化霜,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0035]其中,第一换热装置12的具体结构不限,能够实现支路换热部121与第一换热部122之间换热的结构均可,例如支路换热部121和第一换热部122均为换热管,或者第一换热部122为一壳体内的空间,支路换热部121为壳体内的换热管等等。
[0036]第二换热装置14的具体结构也不限,能够实现第二换热部141与散热器142之间换热的结构均可。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散热器142为翅片式散热器,第二换热部141呈盘管状,且穿设于散热器142的翅片中。
[0037]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装置12和第二换热装置均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只要能够实现第一冷媒和第二冷媒之间热量传递的结构均可。空调也不局限于是多联机,即使是多联机,室内机的数量也不局限于两个。第一冷媒和第二冷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38]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0039]同时,应当理解,示例实施例被提供,以使本公开是全面的,并将其范围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多特定细节(例如特定部件、设备和方法的示例)被给出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全面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不需要采用特定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以很多不同的形式被实施,并且示例实施例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众所周知的设备结构以及众所周知的技术没有详细描述。
[0040]当一元件或层被提及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接合到”、“被连接到”或“被联接至Γ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直接接合、连接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比之下,当一元件被提及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被接合到”、“直接被连接到”或“直接被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可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关系的其它词语应该以相似方式被解释(例如,“之间”与“直接在之间”,“邻近”与“直接邻近”等)。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任一或全部组合。
[0041]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此可被用于描述各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不应该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可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区段与另一元件、区域、层或区段区分开。诸如“第一”、“第二”的术语和其它数值术语当在此使用时不意味着次序或顺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因而,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区段可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区段,而不背离示例实施例的教导。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空调,包括第一换热系统,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2)、室外换热器(4)和室内换热器(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媒支路(8)和第二换热系统,其中,所述冷媒支路(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2)的进气管,另一端接入所述室外换热器(4)与所述室内换热器(6)之间,用于将部分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4)和所述室内换热器(6)之间管路的第一冷媒引入所述第一压缩机(2)的吸气口; 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用于吸收所述空调内发热部件散发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所述冷媒支路(8)内的第一冷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支路(8)上设置有支路电子膨胀阀(10)和支路换热部(1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括第二冷媒的循环回路,通过循环所述第二冷媒吸收所述空调内发热部件散发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所述冷媒支路(8)内的第一冷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媒循环回路上设置有第二压缩机(11)、第一换热部(122)、换热电子膨胀阀(13)和第二换热部(141),所述第二换热部(141)用于利用所述第二冷媒吸收所述空调内发热部件散发的热量,所述第一换热部(122)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媒吸收的热量传递给所述冷媒支路(8)内的第一冷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换热部(121)和第一换热部(122)构成第一换热装置(12);和/或,所述第二换热部(141)和所述空调内发热部件的散热器(142)构成第二换热装置(14),所述第二换热部(141)一端连接所述换热电子膨胀阀(13),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11)的吸气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142)为翅片式散热器,所述第二换热部(141)呈盘管状,且穿设于所述散热器(142)的翅片中。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内发热部件为电器盒(I)。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为多联机空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主要解决现有空调的电器盒散热效果差、空调化霜时间长的问题。该空调在原有的换热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换热系统,并设置了一条冷媒支路将部分流经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管路的第一冷媒直接引入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通过第二换热系统来吸收空调内发热部件散发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冷媒支路内的第一冷媒,在很好的解决了散热问题的同时提高了第一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和质量流量,提高空调的可靠性,加快化霜,改善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IPC分类】F25B47/02, F24F1/00
【公开号】CN205227544
【申请号】CN201521049839
【发明人】代文杰, 张仕强, 熊建国, 包本勇, 李卫国, 许浩, 张一鹤, 李煜东, 贾翔, 陈敏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