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把手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6758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压把手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把设计,尤其是一种加压把手的设计。
技术背景冷冻装置为了能让门更密合,使得内部气体不致于泄漏, 一般都会 在门与门框之间加上软垫。在关门时,通过由压缩软垫,使得门与门框 之间能完全闭合,保持气密。因此常常需要加上一加压把手,通过以在 关门时对门加压,以压縮软垫,并且将门扣紧。图1是一种常见的加压把手组,其包含一加压把手2 —转轴4与一 扣件6。加压把手2是装置于转轴4上,通过由转轴4来提供一转动,当 加压把手2转入扣件6时,是由扣件6凸出部向外的下方位置3沿凸出部 压入上方位置5,因此具有一加压的位移。这类的加压把手常常是以紧迫的方式将门扣紧,较易松动。另外, 冷冻装置门与门框间可能因为结霜而粘住,使得开门时需要施以很大的 力量才能打开。因此需要额外的设计使得加压把手不易松动,并且能在 开门时帮助门与门框分离。发明内容鉴于上述的发明背景中,为了符合产业上某些利益的需求,本发明 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压把手组,可用以解决上述传统的加压把手未能达成 的标的。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压把手组,通过由一凸轴或转轮滑动 于一滑槽中,同时通过由杠杆原理推动加压把手,使得凸轴或转轮在滑 入滑槽的过程中,拉近加压把手与滑槽的距离。此外滑槽的结构形状,
使得凸轴或转轮在滑入滑槽的过程中,可让加压把手先靠近滑槽后再微 移离。据此,在凸轴或转轮在滑入滑槽的过程,会对把手及滑槽之间的 软垫压缩而产生弹力,而该弹力会递增再递减,因此如果要将凸轴或转 轮滑出滑槽,需要施加外力才能将凸轴或转轮推出滑槽,据此便能将凸 轴或转轮稳定地扣在滑槽内。此外,当凸轴或转轮在滑出滑槽的过程中, 通过由将凸轴或转轮抵推滑槽,便可利用杠杆原理轻易将门与门框分离。


图1A、图1B是为一背景技术加压把手组的示意图;图2A、图2A—1至图2D是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操作立体图, 其中将扣件扣入滑槽中;图3A及图3B是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其中将扣件 自滑槽中退出;图4A、图4B是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应用于一门组上的立体示意 图;以及图5是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具有复数个弧形的滑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此所探讨的方向为一种加压把手组。为了能彻底地了解本 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尽的步骤及其组成。显然地,本发明的 施行并未限定于加压把手组的技艺者所熟习的特殊细节。另一方面,众 所周知的组成或步骤并未描述于细节中,以避免造成本发明不必要的限 制。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会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之外, 本发明还可以广泛地施行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且本发明的范围不受限定, 其以的后的专利范围为准。本发明是揭示一加压把手组,包含一扣件, 一滑槽与一门组。门组 包含一门、 一门框、 一软垫与一门轴,门轴结合门与门框,以提供一转 动,并且软垫是装置于门与门框之间,其中扣件与滑槽是分别装置于门 与门框两者之一。扣件包含一转轴、 一支臂与一凸轴,其中支臂是通过
由转轴以一旋转路径旋转,并且凸轴是装置于该支臂之一端。当支臂依 旋转路径转入滑槽末端时,软垫会受到压縮而产生一弹力,通过此滑槽 的结构使得此弹力递增再递减。根据图2A、图2A—1至图2D所示的操作示意图,本发明的一具体 实施例是一卡固装置,其包含一扣件10与一滑槽20。扣件10包含一转 轴12、一支臂14与一凸轴16,其中支臂14是通过由转轴12为轴心以 一旋转路径13旋转,并且凸轴16是装置于支臂14上,在本具体实施例 中所示的较佳位置为支臂14的一端。另外,滑槽20依次为一开口 22、 一第一位置24与一第二位置26所组成的弧形结构,凸轴16依该旋转路 径13从滑槽20的开口 22经第一位置24至第二位置26。其中凸轴16位于第一位置24与第二位置26时,转轴12与开口 22 的距离分别为一第一距离与一第二距离(未示于图式),以转轴12的位置 控制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例如相对于第一位置24,第二位置26较接 近转轴12,因此凸轴16从开口 22经第一位置24至第二位置26时,转 轴12是先接近开口 22后再移离。当凸轴16位于第二位置26时,如果通过由一种使扣件10移离滑槽 20的力,便能将凸轴16固定在第二位置26处;例如在扣件IO(如转轴12) 与滑槽20间加上一缓冲装置,此缓冲装置可以是一种弹性材质,使得扣 件10接近滑槽20时,缓冲装置会被压缩而产生一弹力;换言之,缓冲 装置提供一种对扣件IO(或转轴12)的移位控制。假设上述的弹力在凸轴 16位于第一位置24与第二位置26时分别为一第一弹力与一第二弹力, 则第一弹力大于第二弹力;因此,当凸轴16在第二位置26时,会受到 第二弹力的拘束而被扣住在第二位置26,并且需要至少大于或等于第一 弹力的力量才能使得凸轴16从第二位置26经第一位置24脱离滑槽20。另外,滑槽20可包含一第三位置28,当凸轴16位于第三位置28时 的弹力为一第三弹力,第三弹力是滑槽20结构各位置中具最大弹力。在 上述结构中,凸轴16是依旋转路径13从第三位置28经第一位置24至第 二位置26;也就是当第一位置24、第二位置26与第三位置28同在一弧 形结构中的时候,第三位置28离扣件IO最远。因此要将凸轴16转入第
二位置26时,需提供大于或等于第三弹力的力量来经过第三位置28,才 能让凸轴16滑入第二位置26。相反地,亦需提供大于或等于第三弹力的 力量,才能使凸轴16由第二位置26经第一位置24及超过第三位置28而 自滑槽20脱离。如图2A至图2D所示,当扣件10与滑槽20结合时,凸轴16是沿滑 槽20的第一侧21依次经第三位置28、第一位置24滑入第二位置26; 相反地,如图3A与图3B所示,当扣件10与滑槽20分离时,凸轴16是 沿第二位置26经第一位置24脱离至第三位置28时会滑至滑槽20的第二 侧23,并沿着第二侧23滑出滑槽20。在本具体实施例的一较佳例子, 当凸轴16滑出滑槽20的过程中,与第二侧23所接触的部份可以是不具 弧度之一直线结构,如此可以用较省力的方式使扣件10脱离滑槽20。再者,上述的滑槽的其它具体实施利可具有复数个弧形结构,以提 供扣件与滑槽间的不同距离调整。如图5所示的滑槽50,具有连续的弧 形结构,每一弧形结构各自具有一第一位置5K —第二位置52与一第三 位置53。如此,当前述凸轴由该滑槽20的开口进入后,可选择扣住于不 同位置的弧形结构中的第二位置52,以调整扣件与滑槽间的距离;同时, 形成对缓冲装置不同程度的压縮,而产生不同的弹力以确保两对象的紧lS ^口 口 o此外,本具体实施例的扣件10可包含一转动装置18,此转动装置18 是设在支臂14具有凸轴16的相对一端,用以驱动支臂14旋转。转动装 置18可以是长条形、弧形、轮形等任何易于驱动支臂的形状,如本具体 实施例的较佳转动装置18为一长柄外形。另外,本具体实施例中的凸轴 16,其它可行的实施结构还可以是一种转轮(未显于图示),以帮助凸轴于 滑槽中的顺利滑动。如图4A、图4B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是一门把扣件组, 包含上述的扣件10、滑槽20与一门组30,其中门组30包含一门34、 一 门框32、 一软垫36(如上述的缓冲装置)与一门轴(未显于图示),此门轴结 合门34与门框32并提供一转动。软垫36是装置于门34与门框32之间, 而扣件10与滑槽20是分别装置于门34与门框32两者之一,如在本具体
实施例中,扣件10与滑槽20是分别装置于门34与门框32上。此外,本发明当扣件的凸轴扣于第二位置时,更可加上一门锁使扣 件无法脱离滑槽。据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加压把手组可通过由第二弹力将扣件扣住, 使其不易松动,并且可通过由将支臂推离滑槽,以帮助门与门框的分离。显然地,依照上面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可以有许多的修饰结构, 必须透过其附加的权利要求项的范围加以理解。除了上述详细的描述外, 本发明还可以广泛地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施行。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申请专 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 均应包含在下述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加压把手组,是用以操作卡固结合及分离两对象,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卡固装置包含一扣件,是装设于其中一对象上;该扣件包含一转轴、一支臂与一凸轴,其中该凸轴是装置于该支臂之一端,该支臂是通过由该转轴为轴心以一旋转路径旋转;一滑槽,是装设于另一物件上;该滑槽具有至少一弧形结构,每一弧形结构包括一开口、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该扣件的凸轴能依该旋转路径从该滑槽的该开口经该第一位置卡入至该第二位置,该凸轴位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时,该转轴与该开口的距离分别为一第一距离与一第二距离,其中该第一距离小于该第二距离;依此,于两对象结合时,该滑槽与该扣件渐靠近再微离;而于两对象分离时,该滑槽与该扣件微靠近再分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把手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缓冲装 置设在该转轴与该滑槽之间,其在该凸轴于该滑槽中移位时被压縮并产 生一弹力。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把手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弹力在该 凸轴位于该第一位置为一第一弹力,在该第二位置时为一第二弹力,且 该第一弹力大于该第二弹力。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把手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转动装 置设在支臂具有凸轴的相对一端,用以驱动支臂旋转。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把手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滑槽于该 弧形结构结构中尚具有一第三位置,且该凸轴是依该旋转路径从该滑槽 的开口经该第三位置、该第一位置卡入至该第二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压把手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凸轴位于 该第三位置时产生一第三弹力,该第三弹力大于第一及第二弹力。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压把手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滑槽具有 复数个弧形结构,每一个弧形结构分别具有一第一位置、 一第二位置与一第三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加压把手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凸轴为一转轮。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把手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两对象分 别为一门及一门框。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压把手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缓冲装 置是装置于该门与该门框之间。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加压把手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缓冲装 置为软垫。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一种加压把手组,包含一扣件,一滑槽与一门组。门组包含一门、一门框、一软垫与一门轴,门轴结合门与门框,以提供一转动,并且软垫是装置于门与门框之间,其中扣件与滑槽是分别装置于门与门框两者之一。扣件包含一转轴、一支臂与一凸轴,其中支臂是通过由转轴以一旋转路径旋转,并且凸轴是装置于该支臂的一端。当支臂依旋转路径转入滑槽末端时,软垫会受到压缩而产生一弹力,此滑槽的结构使得此弹力递增再递减。
文档编号F25D23/02GK101117871SQ200610104239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3日
发明者王世明, 蒋若舜 申请人:瑞弘冷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私立中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