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788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冰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由门来闭塞前面开口部的储藏室的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前面的开口部由内部具有绝热材料的门来闭塞,并且,门的周边部具有内衬(衬垫),以便控制箱内冷气的漏出。虽然储藏室由内衬来密闭,但由于该内衬部分不是通过绝热材料来绝热,所以存在可允许热量通过内衬部分进入的情况。此时,可能导致在储藏室开口周边部上产生结露,导致消耗电量增加。于是,为了防止热量通过内衬部分进入,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60331号公报所公开的具有飞边状内衬的结构已为众所知。
另外,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04421号公报中,与设置在门内板上的凸部和内箱侧的凹部相对地形成曲柄状狭道的同时,在凸部的折叠部上设置飞边状的密封部件。通过使密封部件与内箱凹部的阶梯部抵接,从而实现降低热量从开口周边部进入。并且,由于凸部的折叠部在门关闭时位于与阶梯部相对的位置,所以可利用狭道抑制空气对流,构成由密封部件阻止外部空气进入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11以及12说明专利文献1所示的具有飞边状内衬的冰箱。图11是表示冰箱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冰箱本体31在上部具备冷藏室,中央具备冷冻室32,在下部具备蔬菜室33。冷藏室由冷藏室门34来闭塞前面开口部,并通过未图示的设置在门侧端部上的合叶可相对于冰箱本体31旋转自如被枢轴支撑。
冷冻室32由抽屉式冷冻室门35来闭塞前面开口部,利用安装在该冷冻室门35内板侧的安装框36支撑冷冻室容器37。另外,安装框36滑动于设置在冷冻室32侧上的导轨(未作图示),从而能够顺利地拉出冷冻室门35。蔬菜室33由蔬菜室门38闭塞,该蔬菜室门38与冷冻室门35一样,可自如拉出地进行设置。
图12是具有飞边状内衬的现有的冰箱的主要部分剖视图。以冷冻室门35为例进行说明。门内板39的外周部上设有凸起部40。冰箱箱体侧的分隔部41(或者内箱)构成冷冻室32的外周面,冷冻室32的开口面周边与设置在冷冻室门35上的第一内衬42接触。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分隔部41的开口面部分与凸起部40之间形成狭小空间43,从而抑制冷冻室32内的冷气由于对流或者强制循环流动而流向第一内衬42侧。
为了进一步抑制来自该狭小空间43的热量漏出,设有飞边状内衬44。飞边状内衬44由挤压成形等作成,具有硬质材料的安装部45和软质材料的飞边部46。这些安装部45以及飞边部46通过挤压而同时形成。安装部45的形状如图所示为コ字状,前端部具有爪部45a。安装部45安装在设置于门内板39外周附近的凸起部40上,由延伸至内箱41侧的飞边部46来抑制热量漏出。
凸起部40设有分散设置在长度方向侧的突起部40a,通过爪部45a卡定在突起部40a上,从而将飞边状内衬44安装在冷冻室门35上。
这样,由软质材料构成的飞边部46比安装部45的侧片靠近分隔部41的开口部前缘而延伸,并通过将飞边部46的前端抵接到分隔部41,或者以接近它的方式安装,可阻止在位于凸起部40与分隔部41之间的狭小空间43内所产生的对流或者由于冷气强制循环造成的冷气蔓延。因此,可防止第一内衬42被冷却,或者冷冻室由于冰箱外的空气而变暖。
即由飞边状内衬44来防止冰箱外部的热量通过第一内衬42进入冷冻室32,可抑制由此产生的并在冷冻室32开口周边产生的结露等。
但是,在上述飞边状内衬安装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由于是构成使飞边状内衬44的爪部45a钩挂而卡定在设置于凸起部40上的突起40a上的结构,所以由于凸起部40厚度或突起40a尺寸的偏差,在使用冰箱时飞边状内衬44有可能脱落。尤其是突起40a沿凸起部40长度方向分散的情况,飞边状内衬44的钩挂部分变少,构成容易脱落的结构。若飞边状内衬44脱落必然导致热量进入量增加,冰箱的使用者必须在其脱落时重新安装飞边状内衬44,所以需要提高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讲,突起40a是在凸起部40成形时同时制作的。并且由于爪部45a卡定在该分散的突起上,所以当飞边状内衬44,所以当飞边状内衬44、尤其是安装部45、凸起部40、突起40a的尺寸有误差时,飞边状内衬44在冰箱使用时会从凸起部40脱落,因此这些部件的尺寸控制非常重要。
另外,如图12所示,由于将飞边状内衬44安装用凸起部40设置在门内板39上,所以很难加厚冷冻室门35的绝热壁。换言之,将导致冻室门35的绝热壁减薄相当于凸起部40高度的量。比如,如图12所示,由于在冷冻室门35的绝热壁T上形成高度为d的凸起部40,所以导致绝热壁厚减薄相当于该高度d的量,形成不利于节能的结构。即,由于形成凸起部40,绝热壁厚无法做到T+d,而是减去了凸起部40高度d的T。
专利文献2中的结构设有密封冰箱内部和外部的部件,该密封部件由于在与门的开闭方向相对的折叠部和阶梯部之间进行密封,所以存在当门处于未完全关闭状态就无法抵接的问题。即在有尺寸误差·制造误差等的情况和所谓的半开门状态,密封部件无法抵接。另外,用于防止因空气对流造成的热量进入的狭道在门关闭时发挥功能,在半开门状态下热量进入抑制效果会减小。
另外,在门内板上设有凸部时,凸部与支撑冷冻室容器37的并由用于门拉出用的导轨支撑的安装框36的位置关系成为问题,而上述的专利文献未考虑这些问题。
比如,如专利文献1般,在将设置在冷冻室门35下部的飞边状内衬44安装在门的两侧时,必须如图13所示般在比安装框36的安装部36a靠外的外测上设置凸状的凸起部40。此时,必须使从安装部36a向后方延伸的容器的支撑部36b在根部弯曲,导致两侧的支撑部36b间的距离变短。
这样不但凸起部40的高度d,而且用于避开凸起部40而确保两侧的支撑部36b之间距离所需的尺寸d’,都将导致容器37的有效容积减少相当于该部分的量。
另外,如此若将凸起部40和安装框36的结构的复杂化,则需要尺寸精度和安装精度的高精度化,进而造成制造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使用舒适度的提高及节能性的提高的冰箱。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在由抽屉式门来闭塞的储藏室内具备容器、并具备可将上述容器连同上述门一同拉出结构的冰箱中,本发明的方案如下具备第一内衬,其是上述门的外周所具备的并与上述储藏室的开口前缘抵接触来闭塞上述储藏室;安装框,其固定在上述门内板上并用于安装上述容器;槽部,其比上述安装框位于上述门的外侧、比上述第一内衬位于内侧、并设置在上述门的下侧以及两侧部;以及飞边状内衬,其插入并卡定在上述槽部内,上述飞边状内衬贯穿上述内板的下侧以及两侧部的几乎全长设置,并具备与上述储藏室的底面以及两侧面抵接的飞边部。
另外,具备第一内衬,其是上述门的外周所具备的并与上述储藏室的开口前缘抵接触来闭塞上述储藏室;安装框,其固定在上述门内板上并用于安装上述容器;槽部,其比上述安装框位于上述门的外侧、比上述第一内衬位于内侧、并设置在上述门的下侧以及两侧部;以及飞边状内衬,其插入并卡定在上述槽部内,上述飞边状内衬,具有插入到上述槽部内的卡定部;与上述储藏室的底面以及两侧面抵接的飞边部;以及,支撑上述卡定部和飞边部的支撑部,上述支撑部具有与上述内板面重叠的平面形状部。
另外,具备第一内衬,其是上述门的外周所具备的并与上述储藏室的开口前缘抵接触来闭塞上述储藏室;安装框,其固定在上述门内板上并用于安装上述容器;槽部,其比上述安装框位于上述门的外侧、比上述第一内衬位于内侧、并设置在上述门的下侧以及两侧部;以及飞边状内衬,其插入并卡定在上述槽部内,上述飞边状内衬,具有插入到上述槽部内的卡定部;与上述储藏室的底面以及两侧面抵接的飞边部;以及,支撑上述卡定部和飞边部的支撑部,使上述支撑部位于与上述内板固定的上述安装框的固定部与上述内板之间。
另外,在上述冰箱中,与上述内板固定的上述安装框的固定部从与上述内板面重叠的上述支撑部的平面形状部上进一步重叠。
另外,将具有平面形状部的厚度或者比它大的阶梯的阶梯部设置在上述内板或者上述固定部上。
另外,上述飞边状内衬具有部分切去对应于与上述内板固定的上述安装框的固定部位置的上述支撑部而形成的切口部。
另外,上述槽部与上述内板一体形成。
另外,在上述任意一种冰箱中,将上述卡定部作成前端狭窄而中间具有扩宽部的形状,并构成上述槽部具有开口尺寸比槽深部小的狭小部,上述扩宽部卡定并安装在上述狭小部中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任意一种冰箱中,上述门具有上述内板向上述储藏室侧突出的突出部,上述槽部设置在该突出部的突出面的外周上,上述飞边状内衬具有用于遮断冷气流动至上述第一内衬与上述储藏室空间之间的狭小空间内的飞边部,上述飞边部具备两条飞边而构成,作成上述两条飞边与上述储藏室的侧面抵接的结构。
另外,具备安装框,其固定在上述门内板上并用于安装上述容器;槽部,其比上述安装框位于上述门的外侧、比上述第一内衬位于内侧、并设置在上述门的下侧以及两侧部;以及飞边状内衬,其插入并卡定在上述槽部内,上述飞边状内衬,具有插入到上述槽部内的卡定部;与上述储藏室的两侧面抵接的飞边部;以及,支撑上述卡定部和飞边部的支撑部,作成上述储藏室的两侧面以随着朝向开口前缘、宽度变宽的方式倾斜、并使上述飞边部与上述储藏室的两侧面中的上述倾斜部分抵接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实现提高使用舒适度及提高节能性的冰箱。


图1是冰箱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是从冷冻室侧看到冷冻室门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冷冻室开口前缘部周边的剖视图。
图4是飞边状内衬的立体图。
图5是从门内板侧看到冷冻室门的俯视图和表示飞边状内衬弯曲状态的图。
图6是图5(a)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5(a)的A-A剖视图,并且是表示与图6不同的实施例的图。
图8是从门内板侧看到冷冻室门的俯视图。
图9是图8的B-B剖视图。
图10是表示飞边状内衬与内箱面的抵接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冰箱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具有飞边状内衬的现有的冰箱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将设置在门下部的飞边状内衬安装在门两侧时的图。图中1冰箱本体,1a开口前缘(前缘部),3冷冻室,6冷冻室门,6a门内板,6c突出部,9安装框,9c阶梯部,17飞边状内衬,17a支撑部,17b卡定部,17c飞边部,17e切口部,18狭小空间,19槽部,19b狭小部,22阶梯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冰箱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2是从冷冻室侧看到冷冻室门的主视图。本实施例的冰箱中,作为储藏室,在冰箱本体1上从上至下依次配置冷藏室2、冷冻室3、蔬菜室4。这些储藏室2、3、4的前面开口部分别由冷藏室门5、冷冻室门6、蔬菜储藏室门7闭塞。
结构如下冷藏室门5可随着未图示的合叶等自如旋转地被安装,冷冻室门6以及蔬菜储藏室门7作为抽屉式门可连同容器一同被拉出。详细地说,容器8由安装框9安装在冷冻室门6上,当冷冻室门6被拉出时,设置在安装框9一侧的滚子(未图示)滑动于设置在冷冻室3一侧的导轨(未作图示),容器8一同被拉出。
在冷冻室3的背部设有冷却室10,在冷却室10内设有冷却器11。冷却器11随同未图示的压缩器、冷凝器、毛细管等构成冷冻循环。通过与经过冷却器11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冻室3内被冷却。构成与冷却器11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气由鼓风机12供给至冷冻室3,强制使冷气循环的结构。
在冷冻室3的后面设有吹出冷却室10的冷气的冷气吹出口14。因此,与冷却器11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由鼓风机12经过冷气吹出口14被引导向冷冻室3,从而冷却容器8内部。在冷冻室3内部循环后,由冷气吸入口15向冷却室10返回,在冷却器11中被再次冷却的冷气再次被供给至冷冻室3。再有,冷气吸入口15设置在冷冻室3的后面,但只要是配置在冷气吹出口14的下侧,不一定必须设置在该位置。但是,将冷气吹出口14设置在比冷却器11靠上的上方,将冷气吸入口15设置在比冷却器11靠下的下方,在冷气循环方面十分有利。再有,冷却运转时附着在冷却器11上的霜由设置在冷却器11下方的除霜用加热器13除去。
冷冻室门6的周边上安装有第一内衬16。该第一内衬16在冷冻室门6与冷冻室3的开口前缘1a之间进行密封,来闭塞冷冻室3。冷冻室门6具有门内板6a和门外板而构成,在门内板6a和门外板之间具有绝热材料,使冷冻室3内部为绝热空间。门内板6a向冷冻室3侧突出而加大绝热壁厚,从而构成将绝热性能提高相当于突出部分尺寸的结构。
在门内板6a突出部分的外周位置上安装有飞边状内衬17。飞边状内衬17用于防止在冷冻室3内循环的冷气蔓延到由门内板6a与冷冻室3的开口前缘1a构成的狭小空间18内;还用于防止在鼓风机12停止时,冷冻室3内的冷气流入第一内衬16侧。
如图2所示,飞边状内衬17设置在门内板6a向冷冻室3侧突出的突出部6c的外周缘部。即飞边状内衬17比第一内衬16靠冷冻室门6的内周侧设置,并以位于冷冻室3与第一内衬16之间的方式安装。
图3是冷冻室开口前缘部周边的剖视图,表示飞边状内衬17的形状以及安装在门内板6a上的安装构造。在冷冻室门6被关闭的状态下,第一内衬16与冷冻室前缘部1a抵接来闭塞冷冻室3。飞边状内衬17用于防止向狭小空间18内冷气的蔓延,抑制来自第一内衬16部分的热量进入(冷气漏出)。
飞边状内衬17做成具备支撑部17a、卡定部17b、软质材料的飞边部17c的结构。飞边部17c用于防止向狭小空间18内的冷气蔓延,在安装在门内板6a的状态下,飞边部17c从支撑部17a向形成于冷冻室3底面的分隔部延伸。
即飞边部17c为了防止冷冻室3内的冷气经过狭小空间18到达第一内衬16侧,其飞边部17c的前端与从冷冻室开口前缘1a夹持狭小空间18的冷冻室3的底面部分(或者侧面部分)抵接或者接近,遮断经过狭小空间18的热量的进出。根据该构成,可抑制冷气从冷冻室3向第一内衬16侧、或者从第一内衬16侧向冷冻室3侧漏出。飞边部17c例如使两条飞边与分隔部抵接,从而将形成有空气绝热层的空间形成于狭小空间18内,进而提高抑制冷气漏出的效果。
在门内板6a的向冷冻室3侧突出的突出部6c的面上设有飞边状内衬17的安装用槽部19。该槽部19从门内板6a向绝热材料侧凹陷而形成。因此,槽部19的开口部与门内板6a的突出部6c的突出面几乎位于同一平面上,从而可充分确保冷冻室门6a的绝热壁厚。
槽部19具有开口尺寸比槽的槽深部小的狭小部19b。槽19与卡定部17b的卡定关系是通过将卡定部17b的扩宽部(图4中表示为标记17d)卡定在设置在槽部19侧的狭小部19b上而进行卡定,从而将飞边状内衬17安装在门内板6a上。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内衬16的安装用凹部也设置在门内板6a上,所以在门内板6a成形时,同时也形成安装用凹部。并且,在该第一内衬16的安装用凹部也是由钩挂构造来安装这一点上,与飞边状内衬17相同。再者,第一内衬16的安装用凹部以及飞边状内衬17的安装用槽部19两者皆为凹口形状,在门内板上除去突出部6c可尽量不设置凸部。
并且,在门内板6a上设有第一内衬16的安装用凹部以及飞边状内衬17的安装用槽部19,通过将它们都作成凹口形状,很难发生在门内板6a成形时的起模问题。因此,没必要在槽部19的长度方向上分散设置狭小部19b,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设置连续的狭小部。此时,能够防止使用时飞边状内衬17的脱落。
这样,虽然在门内板6a上设有突出部6c等,但通过在突起部6c上不设置成形时钩挂的部分,因而构成提高制造效率并可实现的结构。
如以上说明,由于槽部19在门内板6a真空成形(或射出成形)时与门内板6a一同制作,可连续形成槽部19、狭小部19b,所以可构成与飞边状内衬17的卡定部17b连续的卡定关系。这样一来,即使构成部件中存在局部的尺寸偏差,也不会导致飞边状内衬17从槽部19脱出。
此外,通过使门内板6a与飞边状内衬17的卡定位置位于槽部19的内部,从而防止直接承受如解除卡定那样的冲撞。再有,通过使槽部19的开口部与突出部6c的突出面几乎为位于同一平面,并将支撑部17a作成与突出面重叠的平面形状,即使存放物品落入门内板6a与容器8之间,并沿着门内板6a的突出部6c落下,由于不是凸起部等的突出形状,所以不会撞上落下物体,这样一来,不存在飞边状内衬17脱落的情况。
进一步,由于可从容器8与门内板6a之间省略类似凸起部的凸起形状,所以不会对流动在容器8与门内板6a之间的冷气造成障碍,冷气循环变得顺畅。另外,由于能够抑制流经该部分的冷气通过第一内衬16漏出,所以可相辅相成地实现节能性的提高。此外如后所述,在与安装框9的关系上也较为有利。
下面利用图4说明本实施例的飞边状内衬17。图4是本实施例的飞边状内衬17的立体图。该飞边状内衬17通过挤压成形而制作。飞边部17c为软质,支撑部17a与卡定部17b是利用挤压成形而同时形成的,且为比飞边部17c硬的硬质部件。对于飞边部17c,通过使其前端部的厚度变薄,即便与冷冻室的内箱部分抵接而易于变形,即使存在尺寸的偏差也不会对门的开关造成影响。
支撑部17a具有平面形状部,该平面形状部与门内板6a的突出部6c的突出面重叠配置。卡定部17b从支撑部17a延伸,而卡定部17b的前端部具有扩宽部17d,构成卡定槽部19的狭小部19b的结构。即卡定部17b比飞边部17c的质地硬,在安装到门内板6a时,有必要使扩宽部17d的尺寸可弯曲地减小至狭小部19b的开口尺寸左右。因此,考虑到安装性,卡定部17b优选比处于在门外板与门内板6a之间填充绝热材料状态的门内板的质地软的材料。
图5(a)是从门内板6a一侧看到本实施例的冷冻室门6的俯视图,表示安装有飞边状内衬17的状态。这样,通过将飞边状内衬17以コ字状配置在冷冻室门6的内侧面上,从而可抑制来自冷冻室3的开口周缘部的热量进入(冷气漏出)。此时,当安装在侧边部的飞边状内衬与安装在下边部的飞边状内衬之间有空隙时,冷气易于从该部分漏出,所以本实施例中的飞边状内衬17由挤压成形连续形成。相对该连续形成的飞边状内衬嵌入45度的V型切槽20b,如图5(b)所示,利用该部分弯曲而形成コ字状,从而抑制来自冷冻室门6两侧面的下方的冷气漏出。
这样,飞边状内衬17贯穿冷冻室门6的下侧以及两侧部的几乎全长设置。因此,飞边状内衬17的角部利用V型切槽20b弯曲,插入到设置在冷冻室门6的槽部19内而构成。并且,用于安装容器8的安装框9接近飞边状内衬17的槽部19而设置。
这是因为为确保冷冻室3内的实际存放容积,优选容器8的宽度接近冷冻室3的宽度。由于安装框9用于支撑容器8的侧壁,所以结果是安装在门内板6a的两侧端附近。因此,将飞边状内衬17和安装框9的安装位置接近设置。
参照图6以及图7说明两者的安装构造。首先,参照图6进行说明。图6为图5(a)的A-A剖视图,表示飞边状内衬17和安装框9的安装构造。
如上所述,飞边状内衬17的支撑部17a所具有的平面形状部与门内板6a的突出面重叠配置。并且,安装在门内板6a上的安装框9从门内板6a与飞边状内衬17的重叠部上进一步重叠,螺钉等固定机构施加在远离该三者的重叠部的位置,从而将安装框9固定在门6上。
作为用于可使该三者重叠的机构,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在门内板6a的突出面上设置阶梯部22。该阶梯部22比槽部19靠门内板6a的中央侧设置,阶梯部的高度比飞边状内衬17的支撑部17a的厚度要大。
根据该构成,可与安装框9的设置无关地将飞边状内衬17贯穿在门6两侧的几乎全长上进行安装。另外,当将安装框9用螺钉等固定机构固定在门内板6a上时,通过安装框9的重叠而挤压飞边状内衬17的支撑部17a,所以可固定飞边状内衬17。因此,即使存在卡定部17b和槽部19的偏差,也可防止卡定部17b从槽部19中脱落。
再有,由于由固定机构固定的部分要承载容器8的载重,所以也可在该部分上设置由铁板构成的加强板24。此时,使飞边状内衬17位于远离用螺钉等固定机构固定的部分的位置,使加强板24的配设位置比阶梯部22靠内侧(图6中为右侧),可同时确保强度。
图7是图5(a)的A-A剖视图,表示与图6不同的实施例。与图6的不同之处在于吸收飞边状内衬17的支撑部17a的厚度的阶梯部不是设置在门内板6a侧,而是设置在安装框9侧。即便在该情况下,飞边状内衬17、安装框9、以及门内板6a的三者也可重叠,也可得到与图6所示情况同样的效果。另外,通过具备具有与支撑部17a的厚度相同程度的阶梯的阶梯部9c,当安装框9由螺钉等固定机构固定时,由于飞边状内衬17被挤压,所以可防止飞边状内衬17从槽部19脱落。
下面参照图8以及图9,说明有关与上述例子不同的实施例、飞边状内衬17与安装框9的关系。再有,除了特别说明的部分以外,与图5~图7的实施例具有同样构成。图8是从门内板6a看到冷冻室门6的俯视图,图9是图8的B-B剖视图。
在该实施例中,飞边状内衬17可贯穿冷冻室门6的下侧部以及两侧部的几乎全长上。由此,飞边状内衬17可构成由V型槽部20b弯曲,并插入到槽部19内而被卡定的结构。
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在图5~图7的实施例中,存在门内板6a、飞边状内衬17以及安装框9三者重叠的部分,由安装框9挤压飞边状内衬17的支撑部17a,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中,飞边状内衬17具备切口部17e。
即为了使门6与安装框9的固定部分9b和飞边状内衬17不发生干涉,而切去飞边状内衬17的支撑部17a的平面形状部的一部分。如图8所示,切口部17e为避开固定部分9b,切去支撑部17a而形成,在门6两侧的几乎全长上配设飞边状内衬17。
根据该构成,由于由切口部17e切去飞边状内衬17的与固定部分9b干涉的部分,所以可与安装框9无关地贯穿门两侧的几乎全长配设飞边状内衬17。
图10是表示采用图5~9中说明的各实施例结构的飞边状内衬17与内箱面的抵接状态的图。如图10所示,飞边状内衬17的飞边部不是与作为冷冻室门6的平面部的相对部的内箱面抵接,而是与内箱的侧面抵接。
根据该构成,由于飞边状内衬17的飞边部为软质材料,所以即使与内箱面的距离有偏差,也可维持抵接状态,可由飞边状内衬17抑制通过第一内衬16(图10中未作图示)进入的热量进入冰箱内。
另外,即便是由于冷冻室门6被存放物品堵住等,而使门6不能完全闭塞(即半开门状态)的情况,也可维持冷冻室3的侧面与飞边状内衬17的抵接状态。
另外,由于内箱的侧面构成随着朝向开口前缘、室内的宽度变宽而倾斜的结构,所以在打开门时的飞边状内衬17的飞边部与内箱侧面之间的抵接状态在规定的打开尺寸以上时则可被解除,可降低由于两者接触而产生的噪声。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例,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首先,由于将要遮断冷气流入第一内衬16侧的并在门内板6a与内箱开口前缘部1a之间的狭小空间18内具有由软质材料构成的飞边部17c的飞边状内衬17设置在门侧,并构成将支撑飞边部17c的支撑部17a的卡定部17b插入到设置在门内板6a侧的槽部19内的结构,所以与形成凸起状的凸起部的构成相比,可充分确保门的绝热壁厚,可实现节能化。
另外,由于使卡定部17b插入并卡定在槽部19内,利用的是卡定部17b所具有的弹性,所以构成在使用冰箱时,飞边状内衬17不易从门内板6a中脱落的结构。
另外,飞边状内衬17的安装用槽部19形成于门内板6a的向冷冻室3侧的突出面的突出部6c上,通过贯穿门内板6a的下侧以及两侧部的几乎全长设置飞边状内衬17,可进一步促进节能化。
另外,由于槽部19与门内板6a一体形成,所以不必使用其它特殊零件就能够安装飞边状内衬17,可有助于提高制造效率。
另外,由于使飞边状内衬17的支撑部17a位于门内板6a与安装框9的固定部之间,所以安装飞边状内衬17时,不必使安装框9靠近门中央侧,防止安装框9形状的复杂化,在生产性或成本方面较为有利。部分切去对应于安装框9向门内板6a的安装部分的飞边状内衬17的支撑部17a的情况也相同。
再有,使飞边状内衬17的支撑部17a的前端变窄,作成中间部具有扩宽部17d的形状,另一方面,由于槽部19具有狭小部19b,扩宽部17d卡定在狭小部19b中。并且,飞边状内衬17利用V形切槽弯曲从而卡定在连续作成的门6侧的槽部19内。因此,将飞边状内衬17向槽部19安装,仅需将支撑部17a向槽部19挤压即可。另外,由于以突出部6c的突出面与支撑部17a的平面形状部分重叠的方式进行安装,所以可构成不易受到存放物落下等的冲撞的结构。
再有,在使安装框9的固定部与飞边状内衬17的支撑部17a进一步重叠时,由于可作为飞边状内衬17的盖部件发挥功能,所以可防止飞边状内衬17在使用冰箱时落下。因此,冰箱使用者不必安装落下的飞边状内衬17,可实现使用舒适度的提高。
再有,上述实施例使用闭塞冷冻室3的冷冻室门6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是由抽屉式门来闭塞的储藏室都可适用。即蔬菜室门也可通过采用同样的结构,得到同样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冰箱,在由抽屉式门来闭塞的储藏室内具备容器、并具备可将上述容器连同上述门一同拉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内衬,其是上述门的外周所具备的并与上述储藏室的开口前缘抵接触来闭塞上述储藏室;安装框,其固定在上述门内板上并用于安装上述容器;槽部,其比上述安装框位于上述门的外侧、比上述第一内衬位于内侧、并设置在上述门的下侧以及两侧部;以及飞边状内衬,其插入并卡定在上述槽部内,上述飞边状内衬贯穿上述内板的下侧以及两侧部的几乎全长设置,并具备与上述储藏室的底面以及两侧面抵接的飞边部。
2.一种冰箱,在由抽屉式门来闭塞的储藏室内具备容器、并具备可将上述容器连同上述门一同拉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内衬,其是上述门的外周所具备的并与上述储藏室的开口前缘抵接触来闭塞上述储藏室;安装框,其固定在上述门内板上并用于安装上述容器;槽部,其比上述安装框位于上述门的外侧、比上述第一内衬位于内侧、并设置在上述门的下侧以及两侧部;以及飞边状内衬,其插入并卡定在上述槽部内,上述飞边状内衬,具有插入到上述槽部内的卡定部;与上述储藏室的底面以及两侧面抵接的飞边部;以及,支撑上述卡定部和飞边部的支撑部,上述支撑部具有与上述内板面重叠的平面形状部。
3.一种冰箱,在由抽屉式门来闭塞的储藏室内具备容器、并具备可将上述容器连同上述门一同拉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内衬,其是上述门的外周所具备的并与上述储藏室的开口前缘抵接触来闭塞上述储藏室;安装框,其固定在上述门内板上并用于安装上述容器;槽部,其比上述安装框位于上述门的外侧、比上述第一内衬位于内侧、并设置在上述门的下侧以及两侧部;以及飞边状内衬,其插入并卡定在上述槽部内,上述飞边状内衬,具有插入到上述槽部内的卡定部;与上述储藏室的底面以及两侧面抵接的飞边部;以及,支撑上述卡定部和飞边部的支撑部,使上述支撑部位于与上述内板固定的上述安装框的固定部与上述内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与上述内板固定的上述安装框的固定部从与上述内板面重叠的上述平面形状部上进一步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与上述内板固定的上述安装框的固定部从与上述内板面重叠的上述平面形状部上进一步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将具有平面形状部的厚度或者比它大的阶梯的阶梯部设置在上述内板或者上述固定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将具有平面形状部的厚度或者比它大的阶梯的阶梯部设置在上述内板或者上述固定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飞边状内衬具有部分切去对应于与上述内板固定的上述安装框的固定部位置的上述支撑部而形成的切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槽部与上述内板一体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卡定部作成前端狭窄而中间具有扩宽部的形状,上述槽部具有开口尺寸比槽深部小的狭小部,上述扩宽部卡定并安装在上述狭小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门具有上述内板向上述储藏室侧突出的突出部,上述槽部设置在该突出部的突出面的外周上,上述飞边状内衬具有用于遮断冷气流动至上述第一内衬与上述储藏室空间之间的狭小空间内的飞边部,上述飞边部具备两条飞边而构成,上述两条飞边与上述储藏室的侧面抵接。
12.一种冰箱,在由抽屉式门来闭塞的储藏室内具备容器、并具备可将上述容器连同上述门一同拉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内衬,其是上述门的外周所具备的并与上述储藏室的开口前缘抵接触来闭塞上述储藏室;安装框,其固定在上述门内板上并用于安装上述容器;槽部,其比上述安装框位于上述门的外侧、比上述第一内衬位于内侧、并设置在上述门的两侧部;以及飞边状内衬,其插入并卡定在上述槽部内,上述飞边状内衬,具有插入到上述槽部内的卡定部;与上述储藏室的两侧面抵接的飞边部;以及,支撑上述卡定部和飞边部的支撑部,上述储藏室的两侧面以随着朝向开口前缘、宽度变宽的方式倾斜、上述飞边部与上述储藏室的两侧面中的上述倾斜部分抵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使用舒适度的提高及节能性的提高的冰箱。一种在由抽屉式门(6)来闭塞的储藏室内具备容器、并具备可将容器连同门(6)一同拉出结构的冰箱中,具有门(6)的外周所具备的并与储藏室的开口前缘抵接触来闭塞储藏室的第一内衬;固定在门(6)的内板上并用于安装容器的安装框;比安装框位于门(6)的外侧、比第一内衬位于内侧、并设置在门(6)的下侧以及两侧部的槽部;以及,插入并卡定在槽部内的飞边状内衬(17),飞边状内衬(17)贯穿内板的下侧以及两侧部的几乎全长设置,并具备与储藏室的底面以及两侧面抵接的飞边部。
文档编号F25D23/02GK1948871SQ20061015999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4日
发明者岩渕真也, 渡边浩俊, 野村初, 井冈爱治 申请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