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7017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冰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置在家庭用冰箱等的冷冻室中,用来在供水后被冷 却然后制冰的制冰盘。
背景技术
被配置在冷冻冰箱的冷冻室中的制冰盘例如通过整体采用铝压铸 成形的方法而形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制冰盘。以下,
参照附图对现有的制冰盘进行说明。图8是现有的冷冻冰箱中所使用 的制冰盘的立体图。图9是图8所示的制冰盘的截面图。
制冰盘1通过对作为传热性高的金属的铝合金进行压铸成形而形 成。制冰盘1具有暂时储水的多个单元格2、以及用螺丝等固定在冰箱 等壁面上的安装部5。单元格2与安装部5—体成形。另外,相邻的单 元格2彼此之间通过槽3相连。如图9所示,加热器4通过铆接或螺 丝等被贴紧(密着)在制冰盘1的下面。
接着,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制冰盘1的动作进行说明。如果向制 冰盘1供水,则水经过槽3扩散至整个盘内,全部单元格2浸满水。 由于大约15ml的水注入到一个单元格2中,所以在由7个单元格2构 成的制冰盘1中供给大约105ml的水即可。
被供给到制冰盘1的水,利用来自水面的传热、来自制冰盘1的 壁面的传热、辐射而散热,其温度缓慢下降,最终冻结成冰。如果在 加热器4中通电,那么,在与制冰盘1接触的部分冰融化,制成的冰 利用排冰用的爪(图中未示)从制冰盘1中被排出。
如上所述,在通过铝压铸成形而形成的制冰盘1中设置有用来将 安装部5和加热器4固定在冰箱等上的部位等。因此,制冰盘1的厚 度变得不均匀。
另外,加热器4例如被铆接固定在制冰盘1的4个地方。如果在 制冰盘1中制成冰后,在加热器4中通电,那么,热量从这些铆接部
向冰传达。但是,有时铆接未必均匀。
由于这种制冰盘1厚度的不均匀、铆接的不均匀,导致向制冰盘1
的所有单元格2的传热变得不均匀。因此,如果不将制冰盘1加热至 所需热量以上,就无法确保冰脱离冰盘。即,需要增长向加热器4的 通电时间。此外,单元格2的温度因地而异,作为下一个制冰周期的 从向制冰盘1供水至制成冰的时间增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721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制冰盘,其通过使来自加热器的传热变得均匀来縮 短加热器通电时间,并且通过縮小各部的温度差,在加热器通电结束 后温度容易下降,能够加速下一个制冰周期。本发明的制冰盘具有安 装部、金属制的盘部、加热盘部的加热器以及至少一个加热器导轨 (guide)。盘部与安装部分开形成。加热器导轨采用金属形成,并且与 加热器和盘部接触。加热器导轨被安装在安装部上用来保持加热器, 使加热器的热量向盘部传达。
在这种结构中,盘部可以采用冲压加工制造,厚度变得大致均匀。 另外,当加热器通电时,热量从利用加热器导轨而将加热器贴紧在盘 部的部位、以及加热器导轨与盘部贴紧的部位传递。于是,热量从多 个部位传递。盘部的厚度均匀,因此热量在短时间内均匀地向盘部传 达。另外,下一个制冰周期也加快。于是,通过利用加热器导轨提高 从加热器向盘部的传热效率,这样不仅能缩短加热器的通电,而且能 够縮短制冰周期。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制冰盘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制冰盘的仰视立体图。
图3是包括图1所示的制冰盘的自动制冰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制冰盘中的加热器导轨的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制冰盘的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另一制冰盘的仰视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再一制冰盘的仰视立体图。
图8是现有的制冰盘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制冰盘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1 制冰盘
12 安装部 12A 固定部 12B 注水口
13 盘部 13A 底面
BB单元格(cell) 13C 槽 13D 分割板
14 加热器
15、 15K、 15L、 15M 加热器导轨 15A 切起(切0起L)部 15B 散热片(fin)
16 螺丝
17 制冰机构(mechanism)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 非局限于本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制冰盘的立体图,图2是该制冰盘 的仰视立体图,图3是包括该制冰盘的自动制冰装置的立体图。图4 是该制冰盘中的加热器导轨的立体图,图5是该制冰盘的截面图。制 冰盘ll具有用于将制冰盘11固定在冰箱等中的安装部12、与安装 部12分开形成的金属制的盘部13、加热器14以及加热器导轨15。
盘部13具有截面为半圆状的底面13A、和与底面13A结合的例如 6个分割板13D。分割板13D将盘部13的内侧分割成暂时储水的7个 单元格13B。在分割板13D上设置有能够在单元格13B之间出水进水
的槽13C。盘部13通过加压拉深加工形成,分割板13D通过加压冲压 加工形成。
安装部12具有用螺丝等固定在冰箱等壁面上的固定部12A、以及 注入来自供水闽(图中未示)的水的注水口 12B。
用来加热盘部13的U字形的加热器14被配置在盘部13的下面。 加热器14被加热器导轨15固定,并且用螺丝16固定在安装部12上, 从而与盘部13贴紧。即,加热器导轨15与加热器14和盘部13接触, 并且被安装在安装部12上用来保持加热器14。
另外,构成盘部13、加热器导轨15的材料为热传导性高的金属制, 例如使用铝或铝合金构成。此外,安装部12为树脂制,例如使用ABS (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树脂构成。
如图3所示,自动制冰装置由制冰盘11、排冰机构、盘部13的温 度传感器、贮水检测机构、具有控制电路的制冰机构17构成。
以下,对采用上述方式构成的制冰盘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如 果从供水阀(图中未示)经由注水口 12B向与注水口 12B邻接的单元 格13B供水,那么,水通过槽13C遍布全部的单元格13B。在本实施 方式中,供给大约105ml的水,以使大约15ml的水注入一个单元格13B 中。
被供给到单元格13B的水,由于来自盘部13的热传导而被冷却, 在短时间内完成制冰。制冰结束后,加热器14通电,对盘部13进行 加温,冰从盘部13剥离。之后,利用冰排出用的爪(图中未示),排 出盘部13的冰。
制冰盘11由安装部12、与安装部12分开形成的盘部13构成。因 此,其形状简单。盘部13可以通过冲压加工来成形,可以通过压铸成 形制成超薄、厚度均匀,不仅材料费降低,同时金属膜的耐久性也提 高。
另外,如果在盘部13中生成冰后,对加热器14通电,那么,加 热器14的热量通过盘部13传导到冰。该热量从利用加热器导轨15使 加热器14贴紧盘部13的部位、以及使加热器导轨15贴紧盘部13的 部位传导到盘部13。此时,由于盘部13的厚度大致均匀,因此,热量 在短时间内均匀地向盘部13传达。因此,不受制冰机构17中温度传
感器在盘部13上的位置的影响,能够进行适当的温度检测。于是,能 够进行最小限度地溶化冰的适当的控制。即,缩短加热器14的通电时 间,从而能够降低加热器14的耗电。
冲压加工后的盘部13不适合通过铆接来固定加热器14。因此,利 用螺丝16将加热器导轨15固定在安装部12上的固定方法适合盘部 13。
另外,加热器导轨15与加热器14的接触部分优选形成沿着加热 器14形状的圆弧形。通过该形状,可更加确保加热器14与加热器导 轨15的贴紧。因此,热量更容易从加热器14贴紧在盘部13上的部位、 以及加热器导轨15贴紧在盘部13上的部位传给盘部13。即,从加热 器14向盘部13的热传达效率进一步提高。
另外,由于盘部13制成超薄、厚度均匀的盘部,因此,与利用一 体压铸成形品构成安装部12与盘部13的情况相比,盘部13的整体温 度下降。因此,在结束向加热器14通电后,盘部13的降温时间加快, 于是能够缩短从向盘部13供水至制成冰的下一个制冰周期的时间。
另外,如图4、图5所示,优选使加热器导轨15的多个切起部15A 朝着其相对盘部13侧突出。而且,优选采用在将加热器导轨15固定 在安装部12上时,切起部15A与盘部13挠曲接触的结构。切起部15A 在加热器导轨15的侧面侧例如各设置三处,在底面13A附近例如设置 四处。即,每个加热器导轨15设置有10处切起部15A。
在将加热器导轨15安装在安装部12上时,切起部15A通过与盘 部13接触而弯曲。因此,即便加热器导轨15出现尺寸偏差,加热器 导轨15与盘部13的贴紧也更加可靠。目卩,从加热器14向盘部13的 传热性提高。
下面,利用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更优选的制冰盘进行说明。图6 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另一制冰盘的仰视立体图。在该结构中,在加热器 导轨15上设置有朝着与盘部13相反侧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散热片15B。 在图6中,作为一例,在每个加热器导轨15上设置有6个散热片15B。
通过在加热器导轨15上设置散热片15B,于是,位于加热器导轨 15周围的与冷气进行热交换的表面积扩大。另外,由于湍流加速、前 缘效果(anterior border effect),热交换得到加速,在更短的时间内,
加热器导轨15的温度下降。由于加热器导轨15的温度迅速下降,所 以盘部13的降温时间加快,于是能够縮短向下一个制冰周期的时间。 另外,通过在一个加热器导轨15上设置多个散热片15B,能够进一步 加速热交换,加快加热器导轨15的降温。
另外,优选在大致等分盘部13长边方向的位置设置加热器导轨 15。 g卩,优选在盘部13的沿着加热器14延伸的轴方向等分盘部13的 位置设置多个加热器导轨15。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导轨15被设置 在加热器14的中央、加热器14的根侧、加热器14的顶端,共计三处。 采用这种结构,不受盘部13长度的影响,从加热器14向盘部13的传 热更加均匀。另外,只要根据盘部13的长度来增减加热器导轨15的 数量,就能确保加热器14传热的均匀。
下面,利用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更优选的制冰盘进行说明。图7 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另一制冰盘的仰视立体图。在该结构中,从加热器 14的根侧朝着顶端侧设置有三个加热器导轨15K、 15L、 15M。它们的 宽度尺寸在加热器14的根侧比在加热器14的顶端侧大。g卩,作为设 在加热器14根侧的第一加热器导轨的加热器导轨15K的,沿着加热器 14延伸的轴方向的长度,比作为设在加热器14顶端侧的第二加热器导 轨的加热器导轨15L的长度长。加热器导轨15M的宽度尺寸与加热器 导轨15L的宽度尺寸相同。
在加热器14的根侧,由于存在加热器线(图中未示)与导线端子 (图中未示)的铆接部,因此,温度难以升高。因此,优选增大加热 器14根侧的加热器导轨15K的宽度尺寸。由此,传热增大,无需延长 加热器14的全长,向盘部13的传热变得均匀。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制冰盘能够提高从加热器向金属制的盘部的传热效率, 縮短加热器的通电和制冰周期,因此能够适用于冷冻冰箱用的制冰盘。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冰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部;与所述安装部分开形成的金属制的盘部;加热所述盘部的加热器;和采用金属形成并且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盘部接触,被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用来保持所述加热器,使所述加热器的热量向所述盘部传达的至少一个加热器导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导轨具有与所述盘部接触的切起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导轨具有向与所述盘部相反侧延伸的散热片。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盘具备多个加热器导轨,多个所述加热器导轨被设置于 在沿着所述加热器延伸的轴方向上等分所述盘部的位置。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盘具备设在所述加热器的根侧的第一加热器导轨、和设 在所述加热器的顶端侧的第二加热器导轨,所述第一加热器导轨的沿着所述加热器延伸的轴方向的长度,比 所述第二加热器导轨的所述轴方向的长度长。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导轨的与所述加热器接触的部分形成沿着所述加热器 形状的圆弧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冰盘,该制冰盘具有安装部、金属制的盘部、加热盘部的加热器以及至少一个加热器导轨。盘部与安装部分开形成。加热器导轨使用金属形成并与加热器和盘部接触。加热器导轨被安装在安装部上,用来保持加热器,并将加热器的热量向盘部传达。
文档编号F25C5/00GK101375118SQ20078000384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1日
发明者正久昌利, 辻本明德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