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701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进行判定的功能,尤其 涉及对由压縮机、热源侧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和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而成的空 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进行判定的功能。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像下面的专利文献l所示的那样,在空调装置的安装现场,在 通过试运行来进行调整之前,要进行根据各设置设备的容量来填充制冷剂的作 业。该空调装置利用连接中所使用的配管直径和配管长度等信息来自动地运 算、显示要追加填充的制冷剂量。另外,这种制冷剂填充不仅在安装时的填充 中进行,也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的再填充中和故障修理等之后的再填充等中进 行。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8-200905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l所示的空调装置中,操作者要在确认自动进行运算、 显示的制冷剂的追加填充量后进行制冷剂的填充作业。另外,例如在使用被封 入储气瓶的制冷剂来对制冷剂回路进行填充作业时,为了填充已确认的追加填 充量,有时操作者要使用多个储气瓶来进行填充。此时,由于在储气瓶空了时 需要更换新的储气瓶,因此操作者要一边使用秤等来随时确认储气瓶的重量变 化一边进行填充作业。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储气瓶来进行制冷 剂填充作业时无需使用秤等就可掌握储气瓶空了的情况的空调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1发明的空调装置是一种使用封入制冷剂的储气瓶来填充制冷剂的 空调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填充口、第一温度传感器、填充判定部、 以及输出部。制冷剂回路由压縮机和热源侧热交换器以及利用侧膨胀阀和利 用侧热交换器连接而构成。填充口是用于从储气瓶对制冷剂回路填充制冷剂 的端口。第一温度传感器设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填充口附近。填充判定部基
于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或过热度中的至少一方的变化来判定储气 瓶是否空了。输出部在填充判定部判定为储气瓶空了时进行输出。作为此 处的输出部,例如包括通过使LED亮灯、从扬声器等发声、或在显示装置 中显示来进行输出的情况。
在以往的空调装置中,有时储气瓶会在制冷剂填充作业途中变空,因 此需要在更换成新储气瓶后继续填充。此时,为了判断储气瓶是否空了, 操作者需要使用秤等来进行随时确认储气瓶的重量变化的作业。
与此相对,在第1发明的空调装置1中,由于在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
的填充口附近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因此,可由在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
冷剂的温度变化来检测出已开始从制冷剂储气瓶填充制冷剂。为了可靠地
检测出温度变化,此处的温度传感器最好设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填充口附近
及其下游侧。填充判定部基于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或过热度中的
至少一方的变化来判定储气瓶是否空了。另外,输出部在填充判定部判定
为储气瓶空了时进行输出。因此,使用储气瓶来对制冷剂回路填充制冷剂 的操作者可根据来自输出部的输出结果而容易地掌握储气瓶已空的情况。
由此,填充制冷剂的操作者在填充作业中无需用秤等进行测定,无需 特别注意就可根据由显示部得到的信息来掌握储气瓶已空的情况。
第2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填充判定部在第一
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或过热度中的至少一方的值成为规定判定值以上 时判定为储气瓶空了。此处的规定判定值例如既可以是反映了利用侧热交 换器的制冷剂的出口附近的过热度目标值的值或考虑了大气温度影响的修 正量的值,也可以是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或过热度的变化率的阈 值。作为此处的值,例如包括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和过热度变化等变化率等。
在此,填充判定部对温度或过热度中的至少一方的值是否成为规定判 定值以上进行判定。由此,填充判定部可判断制冷剂是否处在过热状态, 当处在过热状态时,可判定为储气瓶空了。
由此,能更可靠地判定储气瓶空了。
第3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或第2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填充口 设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利用侧热交换器与压縮机之间。第一温度传感器设在填 充口与压縮机之间。
在此,由于填充口设在利用侧热交换器与压縮机之间,因此能可靠地掌 握制冷剂的过热度。另外,由于第一温度传感器设在填充口与压縮机之间, 因此能可靠地掌握从储气瓶填充后的下游侧的制冷剂的温度。
由此,能更可靠地判定储气瓶空了。
第4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至第3发明的任一个空调装置中,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在填充口与压縮机之间的下游侧。空调装置还包括第二温 度传感器,该第二温度传感器设在填充口的上游侧。在此,填充判定部基 于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得到的温度之差、过热度之 差、或者温度之差或过热度之差的变化来进行判定。
在此,在填充口的上游侧和填充口的下游侧这两个部位对因从储气瓶 填充制冷剂而引起的在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变化进行检测。 因此,可对来自储气瓶的制冷剂混入之前的制冷剂温度与来自储气瓶的制 冷剂混入之后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比较。由此,还可对来自储气瓶的制冷剂 混入之前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与来自储气瓶的制冷剂混入之后的制冷剂的过 热度进行比较。
由此,当填充口上游的状态量和填充口下游的状态量的值变成相等时, 可判断为来自储气瓶的制冷剂的填充己结束,可更准确地检测出储气瓶空 了。
第5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或第2发明的空调装置中,第一温
度传感器设于储气瓶与填充口之间的通过点。作为此处的储气瓶与填充口
之间的通过点,例如包括在使用从主制冷剂回路分支出的配管从储气瓶进 行填充时在储气瓶与主制冷剂回路的分支部分之间的通过点。
在此,第一温度传感器不是对主制冷剂回路途中的制冷剂、而是对从 储气瓶向填充口供给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因此不容易受到主制冷剂 回路内的制冷剂的流量和温度的影响。另外,在从储气瓶对主制冷剂回路 进行的制冷剂填充处理中,从填充开始起,当检测温度随着填充的进行而 变化时,可根据从储气瓶至填充口的制冷剂的温度来推测储气瓶内的制冷 剂残余量。
由此,仅用从主制冷剂回路以外的储气瓶到填充口为止的独立结构即 可检测储气瓶空了。
第6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至第5发明的任一个空调装置中, 还包括状态量检测传感器和制冷剂量判定装置。状态量检测传感器对制冷 剂回路内的制冷剂的状态量进行检测。制冷剂量判定装置基于状态量检测 传感器检测到的状态量的变化来判定是否在制冷剂回路内填充了规定量的 制冷剂。在此,作为由状态量检测传感器进行检测的状态量,例如包括制 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的温度、过热度以及它们的变化率等。此处的状态量 检测传感器也可兼作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
在此,可利用状态量检测传感器和制冷剂量判定装置来判断是否在制 冷剂回路内填充了规定量的制冷剂。因此,无需利用秤来进行储气瓶是否 空了的检测作业就可自动地掌握储气瓶已空的情况,而且,无需利用秤来 进行检测作业就可自动地掌握已对制冷剂回路填充了必要量的制冷剂的情 况。
由此,操作者只需在掌握储气瓶空了的状态下更换新的储气瓶,就可 结束对制冷剂回路填充必要量的制冷剂的作业。 发明效果
在第1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填充制冷剂的操作者在填充作业中无需用 秤等进行测定,无需特别注意就可根据由显示部得到的信息来掌握储气瓶 已空的情况。
在第2发明的空调装置中,能更可靠地判定储气瓶是否空了。
在第3发明的空调装置中,能更可靠地判定储气瓶空了。
在第4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当填充口上游的状态量和填充口下游的状 态量的值变成相等时,可判断为来自储气瓶的制冷剂的填充已结束,可更 准确地检测出储气瓶空了的状态。
在第5发明的空调装置中,仅用从主制冷剂回路以外的储气瓶到填充 口为止的独立结构即可检测储气瓶空了的状态。
在第6发明的空调装置中,操作者只需在掌握储气瓶已空的情况时更 换新的储气瓶,就可结束对制冷剂回路填充必要量的制冷剂的作业。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的概略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框图。
图3是试运行模式的流程图。
图4是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中在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的 示意图(四通切换阀等未图示)。
图6是配管容积判定运行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用的配管容积判定运行中空调装置的制 冷循环的焓-熵图。
图8是表示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用的配管容积判定运行中空调装置的制 冷循环的焓-熵图。
图9是初始制冷剂量判定运行的流程图。
图10是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模式的流程图。
图11是连接有空调装置和储气瓶的概略制冷剂回路图。
图12是利用多个储气瓶来填充制冷剂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下游温度检测器的制冷剂温度检测的曲线图。
图14是连接有另一实施形态(A)的空调装置和储气瓶的概略制冷剂回路
图。
图15是另一实施形态(A)的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框图。
图16是连接有另一实施形态(B)的空调装置和储气瓶的概略制冷剂回路图。
图17是另一实施形态(B)的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框图。 (符号说明) 1空调装置 2室外单元 4、 5室内单元 6、 7制冷剂连通配管 9输出部 10制冷剂回路 21压縮机
23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 37控制部(填充判定部)
41、 51利用侧膨胀阀
42、 52室内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 90制冷剂储气瓶(储气瓶)
91上游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
92下游温度传感器(吸入温度传感器、即第一温度传感器)
P填充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的概况>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储气瓶来对制冷剂回路填充制冷剂的空调装置。 在本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基于因从储气瓶通过填充口对制冷剂回路填充制 冷剂而变动的填充口附近的制冷剂温度或过热度来确定储气瓶变空的时 间。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由此来减轻使用储气瓶来对制冷剂回路填充制冷
剂的操作者的负担。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1)空调装置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空调装置1是通过 进行蒸汽压縮式的制冷循环运行来用于大楼等的室内的制冷、供暖的装置。空 调装置1主要包括 一个作为热源单元的室外单元2;与其并列连接的多个(本 实施形态中为两个)作为利用单元的室内单元4、 5;以及连接室外单元2和室 内单元4、 5的作为制冷剂连通配管的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 通配管7。即,本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的蒸汽压縮式制冷剂回路10由室外单 元2、室内单元4、 5以及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连接 而成。
在如图l所示地连接了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4、 5、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 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后,为了补充不足的制冷剂,利用封入制冷剂的制 冷剂储气瓶90来补充在该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
〈室内单元〉
室内单元4、 5通过埋入大楼等的室内的顶棚内或从顶棚上吊下等、或者 挂设在室内的壁面上等进行设置。室内单元4、 5通过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 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与室外单元2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
下面对室内单元4、 5的结构进行说明。由于室内单元4和室内单元5的 结构相同,因此在此仅对室内单元4的结构进行说明,至于室内单元5的结构, 对表示室内单元4各部分的40号段的符号分别标注50号段的符号,省略各部 分的说明。
室内单元4主要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的室内侧制冷剂回路 10a (在室内单元5中为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b)。该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 主要具有作为膨胀机构的室内膨胀阀41和作为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 器42。
在本实施形态中,室内膨胀阀41是为了对在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内流 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等而与室内热交换器42的液体侧连接的电动膨胀
阀。
在本实施形态中,室内热交换器42是由传热管和大量翅片构成的交叉翅
片式的翅片管热交换器,是在制冷运行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而对室 内空气进行冷却、在供暖运行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而对室内空气进 行加热的热交换器。
在本实施形态中,室内单元4具有作为送风风扇的室内风扇43,该室内 风扇43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到单元内而使其在室内热交换器42内与制冷剂进 行热交换,并在之后将其作为供给空气向室内供给。室内风扇43是可以改变 对室内热交换器42供给的空气的风量Wr的风扇,在本实施形态中是受由直流 风扇电动机所构成的电动机43a驱动的离心风扇和多叶片风扇等。
在室内单元4内设有各种传感器。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液体侧设有对制 冷剂的温度(即与供暖运行时的冷凝温度Tc或制冷运行时的蒸发温度Te对应 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检测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在室内热交换器42的气体 侧设有对制冷剂的温度Teo进行检测的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
在室内单元4的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侧设有对流入室内单元中的室内空气 的温度(即室内温度Tr)进行检测的室内温度传感器46。在本实施形态中, 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和室内温度传感器46由热敏电阻 构成。室内单元4具有对构成室内单元4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室内侧控 制部47。室内侧控制部47具有为了控制室内单元4而设置的微型计算机和存 储器等,可在与用于单独操作室内单元4的遥控器(未图示)之间进行控制信 号等的交换,或在与室外单元2之间通过传输线8a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
<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2设置在大楼等的室外,通过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气体制冷 剂连通配管7与室内单元4、 5连接,在室内单元4、 5之间构成制冷剂回路10。
下面对室外单元2的结构进行说明。室外单元2主要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 10的一部分的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c。该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c主要具有压 縮机21、四通切换阀22、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膨胀 机构的室外膨胀阀38、蓄能器24、液体侧截止阀26、气体侧截止阀27、以及
用于将来自所述制冷剂储气瓶90的制冷剂填充到制冷剂回路10内的填充口 P。
压縮机21是可改变运行容量的压縮机,在本实施形态中是由电动机21a 驱动的容积式压縮机,该电动机21a的转速Rra由变换器来控制。在本实施形 态中,压縮机21为一台,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根据室内单元的连接个数等 而并列连接两台以上的压縮机。
四通切换阀22是用于切换制冷剂流方向的阀,在制冷运行时,为了使室 外热交换器23作为被压缩机21压縮的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并使室内热交 换器42、 52作为在室外热交换器23内被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可 将压縮机21的排出侧和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并将压縮机21的吸入 侧(具体而言是蓄能器24)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侧连接(参照图1中的四 通切换阀22的实线),在供暖运行时,为了使室内热交换器42、 52作为被压 縮机21压縮的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并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在室外热交 换器42、 52内被冷凝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可将压縮机21的排出侧和 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侧连接并将压縮机21的吸入侧和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 体侧连接(参照图1中的四通切换阀22的虚线)。
在本实施形态中,室外热交换器23是由传热管和大量翅片构成的交叉翅 片式的翅片管热交换器,是在制冷运行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在供 暖运行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的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 侧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液体侧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连接。
在本实施形态中,室外膨胀阀38是为了对在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c内流 动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流量等进行调节而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连接的电 动膨胀阀。
在本实施形态中,室外单元2具有作为送风风扇的室外风扇28,该室外 风扇28用于将室外空气吸入到单元内而使其在室外热交换器23内与制冷剂进 行热交换,并在之后将其向室外排出。该室外风扇28是可以改变对室外热交 换器23供给的空气的风量Wo的风扇,在本实施形态中是受由直流风扇电动机 构成的电动机28a驱动的螺旋桨风扇等。
蓄能器24连接在四通切换阀22与压縮机21之间,是可以储藏因室内单
元4、 5的运行负载的变动等而在制冷剂回路10内产生的剩余制冷剂的容器。 在本实施形态中,过冷却器25为双管式热交换器,是为了对在室外热交 换器23内冷凝后被送往室内膨胀阀41、 51的制冷剂进行冷却而设置的。在本 实施形态中,过冷却器25连接在室外膨胀阀38与液体侧截止阀26之间。
在本实施形态中设有作为过冷却器25的冷却源的旁通制冷剂回路61。在 下面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而将制冷剂回路10中除旁通制冷剂回路61以外的部 分称作主制冷剂回路。
旁通制冷剂回路61以使从室外热交换器23送往室内膨胀阀41、 51的制 冷剂的一部分从主制冷剂回路分流而返回压縮机21的吸入侧的形态与主制冷 剂回路连接。具体而言,旁通制冷剂回路61具有以使从室外膨胀阀38送往 室内膨胀阀41、 51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与过冷却器25之间 的位置上分流的形态连接的分流回路61a、以及以从过冷却器25的靠旁通制冷 剂回路侧的出口朝压縮机21的吸入侧返回的形态与压縮机21的吸入侧连接的 汇流回路61b。在分流回路61a上设有旁通膨胀阀62,该旁通膨胀阀62用于 对在旁通制冷剂回路61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在此,旁通膨胀阀 62由电动膨胀阀构成。由此,从室外热交换器23送往室内膨胀阀41、 51的制 冷剂在过冷却器25内被在由旁通膨胀阀62减压后的旁通制冷剂回路61内流 动的制冷剂冷却。即,过冷却器25通过旁通膨胀阀62的开度调节来进行能力 控制。
液体侧截止阀26和气体侧截止阀27是设在与外部设备、配管(具体而言 是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之间的连接口上的阀。液 体侧截止阀26与室外热交换器23连接。气体侧截止阀27与四通切换阀22连 接。
如上所述,填充口 P是用于将来自封入制冷剂的制冷剂储气瓶90的制冷 剂填充到制冷剂回路10内的连接口,通过配管与制冷剂储气瓶90连接,由此
填充制冷剂。
在室外单元2上设有各种传感器。
具体而言,在室外单元2上设有对压縮机21的吸入压力Ps进行检测的
吸入压力传感器29、对压縮机21的排出压力Pd进行检测的排出压力传感器 30、对压縮机21的吸入温度Ts进行检测的作为吸入温度传感器的下游温度传 感器92、以及对压縮机21的排出温度Td进行检测的排出温度传感器32。下 游温度传感器92设在蓄能器24与压縮机21之间的位置上。在室外热交换器 23上设有对在室外热交换器23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即与制冷运行时的冷 凝温度Tc或供暖运行时的蒸发温度Te对应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检测的热交换 温度传感器33。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设有对制冷剂的温度Tco进行检 测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4。在过冷却器25的靠主制冷剂回路侧的出口设有对 制冷剂的温度(即液体管道温度Tlp)进行检测的液体管道温度传感器35。在 旁通制冷剂回路61的汇流回路61b上设有旁通温度传感器63,该旁通温度传 感器63用于对从过冷却器25的靠旁通制冷剂回路侧的出口流过的制冷剂的温 度进行检测。在室外单元2的室外空气的吸入口侧设有对流入单元内的室外空 气的温度(即室外温度Ta)进行检测的室外温度传感器36。
如图1所示,从填充口 P看,制冷剂回路10的下游温度传感器92配置在 压縮机21侧的下游侧。在此,制冷剂储气瓶90可通过配管与填充口 P连接, 在该配管上设有储气瓶开闭阀95。来自制冷剂储气瓶90的制冷剂通过开闭该 储气瓶开闭阀95进行填充。
在本实施形态中,下游温度传感器92、排出温度传感器32、热交换温度 传感器33、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4、液体管道温度传感器35、室外温度传感器 36和旁通温度传感器63由热敏电阻构成。
室外单元2具有对构成室外单元2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室外侧控制 部37。室外侧控制部37具有为了进行室外单元2的控制而设置的微型计算机、 存储器和控制电动机21a的变换器回路等,可通过传输线8a与室内单元4、 5 的室内侧控制部47、 57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即,由室内侧控制部47、 57、室外侧控制部37和将控制部37、 47、 57彼此连接的传输线8a来构成对 空调装置1整体进行运行控制的控制部8。
如图2所示,控制部8连接成可以接收各种传感器29 36、 44 46、 54 56、 63、 92的检测信号,并连接成可以基于这些信号等来控制各种设备和阀 21、 22、 24、 28a、 38、 41、 43a、 51、 53a、 62。在控制部8上连接有由LED 等构成的显示部9,该显示部9用于报知在下述的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中检测 到制冷剂泄漏。在此,图2是空调装置1的控制方框图。 〈制冷剂连通配管〉
制冷剂连通配管6、 7是在将空调装置1设置于大楼等设置场所时在现 场进行施工的制冷剂配管,可根据设置场所和室外单元与室内单元之间的 组合等设置条件而使用各种长度和管径的配管。因此,例如在新设置空调 装置时,为了计算制冷剂填充量,需要准确掌握制冷剂连通配管6、 7的长 度和管径等信息,而该信息管理和制冷剂量的计算本身很烦琐。在利用已 设配管来更新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之类的场合,有时制冷剂连通配管6、 7 的长度和管径等信息已丢失。
如上所述,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 10b、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c以及 制冷剂连通配管6、 7连接而构成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10。另外,该制 冷剂回路10也可以说是由旁通制冷剂回路61和除旁通制冷剂回路61以外 的主制冷剂回路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利用由室内侧控制部47、 57和室外侧控制部37构成的控制部8、且通过四通切换阀22而在制冷运 行和供暖运行之间切换运行,并根据各室内单元4、 5的运行负载来控制室 外单元2和室内单元4、 5的各设备。 (2)空调装置的动作
下面对本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作为本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的运行模式,包括根据各室内单元4、 5的运行负载来控制室外单元2和室内单元4、 5的构成设备的通常运行模 式;在空调装置1的构成设备设置之后(具体而言并不局限于最初的设备 设置之后,例如还包括对室内单元等的构成设备进行追加和拆去等改造之 后、对设备故障进行了修理之后等)进行的试运行用的试运行模式;以及 在试运行结束并开始通常运行之后对制冷剂回路10有无制冷剂泄漏进行判 定的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模式。通常运行模式主要包括对室内进行制冷的 制冷运行和对室内进行供暖的供暖运行。试运行模式主要包括在制冷剂
回路10内填充制冷剂的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对制冷剂连通配管6、 7的
容积进行检测的配管容积判定运行、以及对设置了构成设备后或在制冷剂 回路内填充了制冷剂后的初始制冷剂量进行检测的初始制冷剂量检测运行。
下面对空调装置1在各运行模式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通常运行模式〉 (制冷运行)
首先用图1和图2对通常运行模式下的制冷运行进行说明。 在制冷运行时,四通切换阀22处于图1中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即成为 压縮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且压縮机21的吸入 侧通过气体侧截止阀27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与室内热交换器42、 52 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室外膨胀阀38处于全开状态。液体侧截止阀26和 气体侧截止阀27处于打开状态。对各室内膨胀阀41、 51进行开度调节, 以使室内热交换器42、 52出口 (即室内热交换器42、 52的气体侧)处的 制冷剂的过热度SHr稳定在过热度目标值SHr2。在本实施形态中,各室内 热交换器42、 52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r通过从用气体侧温度传感器 45、 55所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中减去用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 54所检测 出的制冷剂温度值(与蒸发温度Te对应)来进行检测,或通过将用吸入压 力传感器29所检测出的压縮机21的吸入压力Ps换算成与蒸发温度Te对 应的饱和温度值、并从用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 55所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 值中减去该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来进行检测。在本实施形态中虽未采用, 但也可以设置对在各室内热交换器42、 52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的温度传感器,通过将与用该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蒸发温度Te对应的制 冷剂温度值从用气体侧温度传感器45、55所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中减去, 来检测各室内热交换器42、 52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r。另外,对旁 通膨胀阀62进行开度调节,以使过冷却器25的靠旁通制冷剂回路侧的出 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b成为过热度目标值SHbs。在本实施形态中,过 冷却器25的靠旁通制冷剂回路侧的出口处的过热度SHb通过将用吸入压力传感器29所检测出的压縮机21的吸入压力Ps换算成与蒸发温度Te对应 的饱和温度值、并从用旁通温度传感器63所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中减去 该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来进行检测。在本实施形态中虽未采用,但也可以 在过冷却器25的靠旁通制冷剂侧的入口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将用该温度 传感器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从用旁通温度传感器63所检测出的制冷剂温 度值中减去来检测过冷却器25的靠旁通制冷剂侧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 度SHb。
当在该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下启动压缩机21、室外风扇28和室内风 扇43、 53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縮机21吸入并压縮成为高压的气体 制冷剂。之后,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被送往室外热交换器 23,与由室外风扇28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凝成高压的液体 制冷剂。接着,该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流过室外膨胀阀38而流入过冷却器25 内,与在旁通制冷剂回路61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被进一步冷 却成为过冷状态。此时,在室外热交换器23内冷凝的高压液体制冷剂的一 部分向旁通制冷剂回路61分流,并在被旁通膨胀阀62减压后返回压縮机 21的吸入侧。在此,流过旁通膨胀阀62的制冷剂被减压至接近压縮机21 的吸入压力Ps,因而其一部分蒸发。另外,从旁通制冷剂回路61的旁通膨 胀阀62的出口朝压缩机21的吸入侧流动的制冷剂流过过冷却器25,与从 主制冷剂回路侧的室外热交换器23被送往室内单元4、 5的高压液体制冷 剂进行热交换。
接着,成为过冷状态的高压液体制冷剂经由液体侧截止阀26和液体制 冷剂连通配管6被送往室内单元4、 5。该被送往室内单元4、 5的高压液体制 冷剂在被室内膨胀阀41、 51减压至接近压縮机21的吸入压力Ps而成为低压 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后被送往室内热交换器42、 52,在室内热交换器42、 52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蒸发成低压的气体制冷剂。
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被送往室外单元2,并经 由气体侧截止阀27和四通切换阀22而流入蓄能器24内。接着,流入蓄能器 24内的低压气体制冷剂流过下游填充口 P旁边,利用下游温度传感器92来检
测制冷剂的温度,制冷剂再次被压縮机21吸入。 (供暖运行)
下面对通常运行模式下的供暖运行进行说明。
在供暖运行时,四通切换阀22处于图1中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即成为 压缩机21的排出侧通过气体侧截止阀27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而与室 内热交换器42、 52的气体侧连接、且压縮机2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 23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为了将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内的制冷剂减压至可 在室外热交换器23内进行蒸发的压力(即蒸发压力Pe)而对室外膨胀阀 38进行开度调节。液体侧截止阀26和气体侧截止阀27处于打开状态。对 室内膨胀阀41、 51进行开度调节,以使室内热交换器42、 52出口处的制 冷剂的过冷度SCr稳定在过冷度目标值SCrs。在本实施形态中,室内热交 换器42、 52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SCr通过将用排出压力传感器30检 测出的压縮机21的排出压力Pd换算成与冷凝温度Tc对应的饱和温度值、 并从该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中减去用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 54所检测出的 制冷剂温度值来进行检测。在本实施形态中虽未采用,但也可以设置对在 各室内热交换器42、 52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通 过将与用该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冷凝温度Tc对应的制冷剂温度值从用液 体侧温度传感器44、 54所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中减去来检测室内热交换 器42、 52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SCr。另外,旁通膨胀阀62被关闭。
当在该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下启动压缩机21、室外风扇28和室内风 扇43、 53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縮机21吸入并压縮成为高压的气体 制冷剂,并经由四通切换阀22、气体侧截止阀27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 被送往室内单元4、 5。
接着,被送往室内单元4、 5的高压气体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42、 52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高压的液体制冷剂,之后,当流过室 内膨胀阀41、 51时,与室内膨胀阀41、 51的阀开度对应地被减压。
该流过室内膨胀阀41、 51后的制冷剂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被送 往室外单元2,并经由液体侧截止阀26、过冷却器25和室外膨胀阀38而
被进一步减压,之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内。接着,流入室外热交换器
23内的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风扇28供给来的室外空气 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经由四通切换阀22流入蓄能器 24内。然后,流入蓄能器24内的低压气体制冷剂流过下游填充口P旁边, 利用下游温度传感器92来检测制冷剂的温度,制冷剂再次被压縮机21吸入。
在如上所述的通常运行模式下的运行控制由控制部8 (更具体而言是 将室内侧控制部47、 57、室外侧控制部37以及将控制部37、 47、 57彼此 连接的传输线8a)来进行,该控制部8进行包括制冷运行和供暖运行在内 的通常运行,作为通常运行控制装置发挥作用。
〈试运行模式〉
下面用图1 图3对试运行模式进行说明。在此,图3是试运行模式的 流程图。在本实施形态中,在试运行模式下,首先进行步骤S1的制冷剂自动 填充运行,接着进行步骤S2的配管容积判定运行,然后进行步骤S3的初始 制冷剂量检测运行。
在本实施形态中以下述场合为例进行说明,即,将预先填充有制冷剂 的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4、 5设置在大楼等设置场所并通过液体制冷剂连 通配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来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IO,之后, 根据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的容积,将不足的制 冷剂追加填充到制冷剂回路10内。
(步骤S1: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
首先,打开室外单元2的液体侧截止阀26和气体侧截止阀27,使预先填 充在室外单元2内的制冷剂充满制冷剂回路10内。接着,当进行试运行的操 作者将追加填充用的制冷剂储气瓶90与制冷剂回路10的填充口 P(参照图14) 连接、并对控制部8直接或通过遥控器(未图示)等远程地发出开始试运行的 指令时,由控制部8来进行图4所示的步骤S11 步骤S13的处理。在此,图 4是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的流程图。
(步骤S11:制冷剂量判定运行)
当发出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的开始指令时,在制冷剂回路10中的室外
单元2的四通切换阀22处于图1中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且室内单元4、 5 的室内膨胀阀41、 51和室外膨胀阀38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压縮机21、 室外风扇28和室内风扇43、 53启动,对室内单元4、 5全部强制地进行制 冷运行(下面称作室内单元全部运行)。
这样一来,如图5所示,在制冷剂回路10中,在从压縮机21到作为 冷凝器发挥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3为止的流路内流动着在压縮机21内被 压縮后排出的高压气体制冷剂(参照图5的斜线阴影部分中从压縮机21到 室外热交换器23为止的部分),在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3 内流动着因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从气态相变成液态的高压制冷剂(参 照图5的斜线阴影部分和涂黑阴影部分中与室外热交换器23对应的部分), 在从室外热交换器23到室内膨胀阀41、 51为止的、包括室外膨胀阀38、 过冷却器25的靠主制冷剂回路侧的部分和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在内的流 路、以及从室外热交换器23到旁通膨胀阀62为止的流路内流动着高压的 液体制冷剂(参照图5的涂黑阴影部分中从室外热交换器23到室内膨胀阀 41、 51和旁通膨胀阀62为止的部分),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室内热交 换器42、 52的部分和过冷却器25的靠旁通制冷剂回路侧的部分上流动着 因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从气液两相状态相变成气态的低压制冷剂(参 照图5的格子状阴影和斜线阴影部分中的室内热交换器42、 52的部分和过 冷却器25的部分),在从室内热交换器42、 52到压縮机21为止的、包括 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和蓄能器24在内的流路、以及从过冷却器25的靠 旁通制冷剂回路侧的部分到压縮机21为止的流路内,流动着低压的气体制 冷剂(参照图5的斜线阴影部分中从室内热交换器42、 52到压縮机21为 止的部分以及从过冷却器25的靠旁通制冷剂回路侧的部分到压縮机21为 止的部分)。图5是表示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中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 剂的状态的示意图(四通切换阀22等未图示)。
接着,转移到通过如下的设备控制来使在制冷剂回路10内循环的制冷 剂的状态变得稳定的运行。具体而言,对室内膨胀阀41、 51进行控制以使 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42、 52的过热度SHr成为一定(下面
称作过热度控制),对压缩机21的运行容量进行控制以使蒸发压力Pe成 为一定(下面称作蒸发压力控制),对用室外风扇28向室外热交换器23 供给的室外空气的风量Wo进行控制以使室外热交换器23内的制冷剂的冷 凝压力Pc成为一定(下面称作冷凝压力控制),对过冷却器25的能力进 行控制以使从过冷却器25送往室内膨胀阀41、 41的制冷剂的温度成为一 定(下面称作液体管道温度控制),并使由室内风扇43、 53向室内热交换 器42、 52供给的室内空气的风量Wr成为一定,以使制冷剂的蒸发压力Pe 被上述蒸发压力控制稳定地控制。
在此,之所以进行蒸发压力控制是因为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室 内热交换器42、 52内流动着因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从气液两相状态相 变成气态的低压制冷剂,流动着低压制冷剂的室内热交换器42、 52内(参 照图5的格子状阴影和斜线阴影部分中与室内热交换器42、52对应的部分, 下面称作蒸发器部C)的制冷剂量会对制冷剂的蒸发压力Pe产生较大的影 响。在此,利用转速Rm被变换器控制的的电动机21a来控制压縮机21的 运行容量,从而使室内热交换器42、 52内的制冷剂的蒸发压力Pe成为一 定,使在蒸发器C内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得稳定,从而形成主要通过蒸 发压力Pe使蒸发器C内的制冷剂量变化的状态。在本实施形态的压縮机21 对蒸发压力Pe的控制中,将用室内热交换器42、 52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 44、 54所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值(与蒸发温度Te对应)转换成饱和压力值, 以使该压力值稳定在低压目标值Pes的形态对压縮机21的运行进行控制 (即进行使电动机21a的转速Rm变化的控制),通过对在制冷剂回路10 内流动的制冷剂循环量Wc进行增减来实现。在本实施形态中虽未采用,但 也可以对压縮机21的运行容量进行控制,以使与室内热交换器42、 52内 的制冷剂在蒸发压力Pe下的制冷剂压力等价的运行状态量、即吸入压力传 感器29所检测出的压縮机21的吸入压力Ps稳定在低压目标值Pes,或与 吸入压力Ps对应的饱和温度值(与蒸发温度Te对应)稳定在低压目标值 Tes,还可以对压縮机21的运行容量进行控制,以使室内热交换器42、 52 的液体侧温度传感器44、 54所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与蒸发温度Te对应)
稳定在低压目标值Tes。
通过进行这种蒸发压力控制,在从室内热交换器42、 52到压縮机21 为止的包括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和蓄能器24在内的制冷剂配管内(参照 图5的斜线阴影部分中从室内热交换器42、 52到压縮机21为止的部分, 下面称作气体制冷剂流通部D)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也变得稳定,从而形成 在气体制冷剂流通部D内的制冷剂量主要因与气体制冷剂流通部D的制冷 剂压力等价的运行状态量、即蒸发压力Pe (即吸入压力Ps)而变化的状态。
之所以进行冷凝压力控制是因为在流动着因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 而从气态相变成液态的高压制冷剂的室外热交换器23内(参照图5的斜线 阴影和涂黑阴影部分中与室外热交换器23对应的部分,下面称作冷凝器部 A),制冷剂量会对制冷剂的冷凝压力Pc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由于该 冷凝器部A处的制冷剂的冷凝压力Pc会比室外温度Ta的影响更大幅度地 变化,因此,通过对由电动机28a从室外风扇28向室外热交换器23供给 的室内空气的风量Wo进行控制,使室外热交换器23内的制冷剂的冷凝压 力Pc成为一定,使在冷凝器部A内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得稳定,从而形 成冷凝器部A内的制冷剂量主要因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在下面的制 冷剂量判定运行的相关说明中称作室外热交换器23的出口)的过冷度Sco 而变化的状态。在本实施形态的室外风扇28对冷凝压力Pc的控制中使用 的是与室外热交换器23内的制冷剂的冷凝压力Pc等价的运行状态、即排 出压力传感器30所检测出的压縮机21的排出压力Pd或热交换温度传感器 33所检测出的在室外热交换器23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即冷凝温度Tc)。
通过进行这种冷凝压力控制,在从室外热交换器23到室内膨胀阀41、 51为止的包括室外膨胀阀38、过冷却器25的靠主制冷剂回路侧的部分和 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在内的流路、以及从室外热交换器23到旁通制冷剂 回路61的旁通膨胀阀62为止的流路内流动着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在从室 外热交换器23到室内膨胀阀41、 51和旁通膨胀阀62为止的部分(参照图 5的涂黑阴影部分,下面称作液体制冷剂通路B)上的制冷剂的压力也稳定, 液体制冷剂通路B被液体制冷剂密封而成为稳定状态。
之所以进行液体管道温度控制是为了使包括从过冷却器25至室内膨
胀阀41、 51的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在内的制冷剂配管内(参照图5所示 的液体制冷剂通路B中从过冷却器25到室内膨胀阀41、 51为止的部分) 的制冷剂的密度不变化。通过以使设在过冷却器25的靠主制冷剂回路侧的 出口处的液体管道温度传感器35所检测出的制冷剂的温度Tip稳定在液体 管道温度目标值Tips的形态对在旁通制冷剂回路61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 量进行增减、对在过冷却器25的主制冷剂回路侧流动的制冷剂与在旁通制 冷剂回路侧流动的制冷剂之间的交换热量进行调节来实现过冷却器25的能 力控制。通过旁通膨胀阀62的开度调节来增减上述在旁通制冷剂回路61 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这样,便可实现液体管道温度控制,使包括从过 冷却器25至室内膨胀阀41、 51的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在内的制冷剂配 管内的制冷剂温度成为一定。
通过进行这种液体管道温度控制,即使在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 因对制冷剂回路10填充制冷剂而逐渐增加、同时导致室外热交换器23出 口处的制冷剂温度Tco (即室外热交换器23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度Sco) 发生变化时,室外热交换器23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Tco的变化也只是影响 从室外热交换器23的出口至过冷却器25的制冷剂配管,而不会影响液体 制冷剂流通部B中包括从过冷却器25到室内膨胀阀41、 51为止的液体制 冷剂连通配管6在内的制冷剂配管。
之所以进行过热度控制,是因为蒸发器部C的制冷剂量会对室内热交 换器42、 52出口处的制冷剂的干燥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该室内热交换 器42、 52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r,通过对室内膨胀阀41、 51的开度 进行控制,使室内热交换器42、 52的气体侧(在下面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 的相关说明中称作室内热交换器42、 52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r稳 定在过热度目标值SHrs (即,使室内热交换器42、 52出口处的气体制冷剂 成为过热状态),从而使在蒸发器部C内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得稳定。
通过进行这种过热度控制,能形成使气体制冷剂在气体制冷剂连通部 D内可靠地流动的状态。
通过上述各种控制,在制冷剂回路10内循环的制冷剂的状态稳定,由 于在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的分布稳定,因此,当通过接着进行的来
自制冷剂储气瓶90的制冷剂的追加填充开始向制冷剂回路10内填充制冷 剂时,可使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室外热交换器23 内的制冷剂量的变化(下面将该运行称作制冷剂量判定运行)。
上述控制由进行制冷剂量判定运行的作为制冷剂量判定运行控制装置 发挥作用的控制部8 (更具体而言是室内侧控制部47、 57、室外侧控制部 37以及将控制部37、 47、 57彼此连接的传输线8a)作为步骤Sll的处理 进行。
另外,当与本实施形态不同、在室外单元2内预先并未填充制冷剂时, 在上述步骤Sll的处理之前进行上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行时,需要填充使构 成设备不会异常停止的左右的量的制冷剂量。 (步骤S12:制冷剂量的运算)
接着, 一边进行上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一边在制冷剂回路10内追加填 充制冷剂。
因此,如图l和图ll所示,将制冷剂储气瓶90与填充口 P连接。此 时,利用作为制冷剂量运算装置发挥作用的控制部8,基于步骤S12中追加 填充制冷剂时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来 运算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
首先对本实施形态的制冷剂量运算装置进行说明。制冷剂量运算装置 将制冷剂回路IO分割成多个部分并对分割形成的各部分运算制冷剂量,由 此来运算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
更具体而言,对分割形成的各部分设定了各部分的制冷剂量与在制冷 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之间的关系式,可使用 这些关系式来运算各部分的制冷剂量。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四通切换阀22 处于图1中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縮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 的气体侧连接且压縮机21的吸入侧通过气体侧截止闽27和气体制冷剂连 通配管7与室内热交换器42、 52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下,制冷剂回路10
被分割成如下所示的A I的各部分。
制冷剂回路10被分割成压縮机21的部分和从压縮机21到包括四通
切换阀22 (图5中未表示)在内的室外热交换器23的部分(下面称作高压 气体管部E);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的部分(即冷凝器部A);液体制 冷剂流通部B中从室外热交换器23到过冷却器25为止的部分和过冷却器 25的靠主制冷剂回路侧的部分的入口侧一半部(下面称作高温液体管部 Bl);液体制冷剂通路B中过冷却器25的靠主制冷剂回路侧的部分的出口 侧一半部和从过冷却器25到液体侧截止阀26 (图5中未表示)为止的部分 (下面称作低温液体管部B2);液体制冷剂通路B中的液体制冷剂连通配 管6的部分(下面称作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B3);从液体制冷剂通路B 中的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到包括室内膨胀阀41、 51和室内热交换器42、 52的部分(即蒸发器部C)在内的气体制冷剂流通部D中的气体制冷剂连 通配管7为止的部分(下面称作室内单元部F);气体制冷剂流通部D中的 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的部分(下面称作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G);气体 制冷剂流通部D中从气体侧截止阀27 (图5中未表示)到压縮机21为止的 包括四通切换阀22和蓄能器24在内的部分(下面称作低压气体管部H); 以及液体制冷剂通路B中从高温液体管部Bl到低压气体管部H为止的包括 旁通膨胀阀62和过冷却器25的靠旁通制冷剂回路侧的部分在内的部分(下 面称作旁通回路部I),对各部分设定了关系式。 下面说明对上述A I各部分设定的关系式。
在本实施形态中,高压气体管部E的制冷剂量Mogl与在制冷剂回路 10内流动的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之间的关系式例如由以下函数
式来表示
Mogl = Vogl X p d
该函数式是将室外单元2的高压气体管部E的容积Vogl乘上高压气体 管部E的制冷剂的密度Pd。其中,高压气体管部E的容积Vogl是在将室 外单元2设置于设置场所之前已知的值,被预先存储在控制部8的存储器 内。高压气体管部E的制冷剂的密度P d可通过换算排出温度Td和排出压
力Pd而得到。
冷凝器部A的制冷剂量Mc与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或构成 设备的运行状态量之间的关系式例如由室外温度Ta、冷凝温度Tc、压縮机 排出过热度SHm、制冷剂循环量Wc、室外热交换器23内的制冷剂的饱和液 密度pc和室外热交换器23出口处的制冷剂密度Pco的以下函数式来表

Mc = kc 1 X Ta+ kc2 X Tc + kc3 X SHm + kc4 X Wc 十kc5X p c + kc6X p co + kc7
上述关系式中的参数kcl kc7是通过对试验和详细模拟的结果进行 回归分析后求出的,被预先存储在控制部8的存储器内。压縮机排出过热 度SHm为压縮机排出侧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可通过将排出压力Pd换算成制 冷剂的饱和温度值并从排出温度Td中减去该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值而得到。 制冷剂循环量Wc表示为蒸发温度Te和冷凝温度Tc的函数(即,Wc = f (Te, Tc))。制冷剂的饱和液密度Pc可通过换算冷凝温度Tc而得到。室外热 交换器23出口处的制冷剂密度P co可通过对换算冷凝温度Tc得出的冷凝 压力Pc和制冷剂的温度Tco进行换算而得到。
高温液体管部B1的制冷剂量Moll与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 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之间的关系式例如由以下函数式来表示
Moll=Voll X p co
该函数式是将室外单元2的高温液体管部Bl的容积Voll乘上高温液 体管部Bl的制冷剂密度Pco (即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3出口处的制冷剂的 密度)。高温液体管部Bl的容积Voll是在将室外单元2设置于设置场所 之前己知的值,被预先存储在控制部8的存储器内。
低温液体管部B2的制冷剂量Mo12与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 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之间的关系式例如由以下函数式来表示
Mol2 = Vol2X p lp
该函数式是将室外单元2的低温液体管部B2的容积Vol2乘上低温液 体管部B2的制冷剂密度P lp。低温液体管部B2的容积Vol2是在将室外单
元2设置于设置场所之前已知的值,被预先存储在控制部8的存储器内。
低温液体管部B2的制冷剂密度P lp为过冷却器25出口处的制冷剂密度, 可通过换算冷凝压力Pc和过冷却器25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Tip而得到。
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B3的制冷剂量Mlp与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 的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之间的关系式例如由以下函数式来表 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27</formula>该函数式是将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容积Vlp乘上液体制冷剂连通 配管部B3的制冷剂密度P lp (即过冷却器25出口处的制冷剂的密度)。 由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是在将空调装置1设置于大楼等设置场所时现 场进行施工的制冷剂配管,因此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容积Vlp可通过 以下方式算出输入基于长度和管径等信息而在现场运算出的值,或在现 场输入长度和管径等信息并由控制部8基于这些被输入的液体制冷剂连通 配管6的信息进行运算,或者如下所述用配管容积判定运行的运行结果来 运算。
室内单元部F的制冷剂量Mr与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或构 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之间的关系式例如由过冷却器25出口处的制冷剂的温 度Tlp、从室内温度Tr中减去了蒸发温度Te的温度差AT、室内热交换器 42、 52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r和室内风扇43、 53的风量Wr的以下 函数式来表示
Mr = kr 1 X Tlp + kr2 X A T + kr3 X SHr + kr4 X Wr + kr5 上述关系式中的参数krl kr5是通过对试验和详细模拟的结果进行 回归分析后求出的,被预先存储在控制部8的存储器内。在此,对应两个 室内单元4、 5分别设定了制冷剂量Mr的关系式,通过将室内单元4的制 冷剂量Mr和室内单元5的制冷剂量Mr相加来运算室内单元部F的全部制 冷剂量。在室内单元4和室内单元5的机型和容量不同时,则使用参数kr1
kr5的值不同的关系式。
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G的制冷剂量Mgp与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
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之间的关系式例如由以下函数式来表示 Mgp = VgpX p gp
该函数式是将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的容积Vgp乘上气体制冷剂连通 配管部H的制冷剂密度P gp。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 —样,气体制冷剂 连通配管7是在将空调装置1设置于大楼等设置场所时现场进行施工的制 冷剂配管,因此,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的容积Vgp可通过以下方式算出 输入基于长度和管径等信息而在现场运算出的值,或在现场输入长度和管 径等信息并由控制部8基于这些被输入的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的信息进 行运算,或者也可如下所述地用配管容积判定运行的运行结果来运算。气 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G的制冷剂密度P gp是压縮机21吸入侧的制冷剂密度 ps和室内热交换器42、 52出口 (即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的入口)处的 制冷剂密度P eo的平均值。制冷剂密度P s可通过换算吸入压力Ps和吸入 温度Ts而得到,制冷剂密度Peo可通过对蒸发温度Te的换算值、即蒸发 压力Pe和室内热交换器42、 52的出口温度Teo进行换算而得到。
低压气体管部H的制冷剂量Mog2与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 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之间的关系式例如由以下函数式来表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28</formula>
该函数式是将室外单元2内的低压气体管部H的容积Vog2乘上低压气 体管部H的制冷剂密度P s。低压气体管部H的容积Vog2是在设置于设置 场所之前己知的值,被预先存储在控制部8的存储器内。
旁通回路部I的制冷剂量Mob与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或构 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之间的关系式例如由室外热交换器23出口处的制冷剂 密度P co、过冷却器25的靠旁通回路侧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密度P s和蒸 发压力Pe的以下函数式来表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28</formula>
上述关系式中的参数kobl kob3是通过对试验和详细模拟的结果进 行回归分析后求出的,被预先存储在控制部8的存储器内。由于旁通回路 部I的容积Mob与其它部分相比制冷剂量较少,因此也可用更简单的关系
式来运算。例如由以下函数式来表示
Mob = Vob* p e*kob5
该函数式是将旁通回路部I的容积Vob乘上过冷却器25的靠旁通回路 侧的部分的饱和液密度P e和修正系数kob。旁通回路部I的容积Vob是在 将室外单元2设置于设置场所之前已知的值,被预先存储在控制部8的存 储器内。过冷却器25的靠旁通回路侧的部分的饱和液密度Pe可通过换算 吸入压力Ps或蒸发温度Te而得到。
在本实施形态中有一个室外单元2,但在连接多个室外单元时,与室 外单元相关的制冷剂量Mogl、 Mc、 Moll、 Mo12、 Mog2和Mob,通过对多个 室外单元分别设定各部分的制冷剂量的关系式并将多个室外单元的各部分 的制冷剂量相加来运算室外单元的全部制冷剂量。在连接机型和容量不同 的多个室外单元时,则使用参数值不同的各部分的制冷剂量的关系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使用制冷剂回路10的A I各部分 的相关关系式并基于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中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 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来运算各部分的制冷剂量,可运算出制冷剂回路 10的制冷剂量。
由于反复进行该步骤S12直到下述的步骤S13中的制冷剂量是否合适 的判定条件被满足,因此,在制冷剂的追加填充从开始到完成为止的期间
内,可使用制冷剂回路io各部分的相关关系式并基于制冷剂填充时的运转
状态量来运算出各部分的制冷剂量。更具体而言,可对下述步骤S13中判 定制冷剂量是否合适时所需的室外单元2内的制冷剂量Mo和各室内单元4、 5内的制冷剂量Mr (即除了制冷剂连通配管6、 7以外的制冷剂回路10的 各部分的制冷剂量)进行运算。在此,室外单元2内的制冷剂量Mo可通过 将上述室外单元2内的各部分的制冷剂量Mogl、 Mc、 Moll、 Mo12、 Mog2和 Mob相加而得到。
这样,由作为制冷剂量运算装置发挥作用的控制部8来进行步骤S12 的处理,该控制部8基于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中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 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来运算制冷剂回路10各部分的制冷剂量。
(步骤S13:制冷剂量是否合适的判定) 如上所述,当开始从制冷剂储气瓶90向制冷剂回路10内追加填充制 冷剂时,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逐渐增加。在此,当制冷剂连通配管
6、 7的容积未知时,无法将在制冷剂的追加填充后要填充到制冷剂回路10 内的制冷剂量规定为制冷剂回路IO整体的制冷剂量。不过,若只看室外单 元2和室内单元4、 5 (即除了制冷剂连通配管6、 7以外的制冷剂回路10), 由于可通过试验和详细模拟来预知通常运行模式下的最佳的室外单元2的 制冷剂量。
因此,只要预先将该制冷剂量作为填充目标值Ms存储在控制部8的存 储器内后从制冷剂储气瓶90追加填充制冷剂,直到将室外单元2的制冷剂 量Mo和室内单元4、 5的制冷剂量Mr相加后的制冷剂量的值达到该填充目 标值Ms为止即可,室外单元2的制冷剂量Mo和室内单元4、 5的制冷剂量 Mr可通过使用上述关系式并基于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中在制冷剂回路10 内流动的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进行运算。
艮P,步骤S13是通过对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中室外单元2的制冷剂量 Mo和室内单元4、 5的制冷剂量Mr相加后的制冷剂量的值是否达到填充目 标值Ms进行判定,来判定通过制冷剂的追加填充被填充到制冷剂回路10 内的制冷剂量是否合适。
在步骤S13中,当室外单元2的制冷剂量Mo和室内单元4、 5的制冷 剂量Mr相加后的制冷剂量的值小于填充目标值Ms、制冷剂的追加填充未完 成时,反复进行步骤S13的处理,直到达到填充目标值Ms。当室外单元2 的制冷剂量Mo和室内单元4、 5的制冷剂量Mr相加后的制冷剂量的值达到 了填充目标值Ms时,制冷剂的追加填充完成,作为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处 理的步骤S1完成。
在上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中,随着向制冷剂回路10内追加填充制冷剂 的进行,主要会呈现出室外热交换器23出口处的过冷度Sco增大的倾向, 从而出现室外热交换器23内的制冷剂量Mc增加、其它部分的制冷剂量大 致保持一定的倾向,因此,不一定要将填充目标值Ms设定成与室外单元2
和室内单元4、 5对应的值,也可将填充目标值Ms设定成仅与室外单元2 的制冷剂量Mo对应的值或设定成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Mc对应的值 后进行制冷剂的追加填充,直到达到填充目标值Ms为止。
这样,利用作为制冷剂量判定装置发挥作用的控制部8来进行步骤S13 的处理,该控制部8对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中制冷剂 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是否合适(即是否达到填充目标值Ms)进行判定。
(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中对制冷剂储气瓶是否己空作检测判定和更换 制冷剂储气瓶)
上述对制冷剂回路10进行的直到填充目标值Ms为止的制冷剂填充具 体是通过使用与制冷剂回路10的填充口 P连接的制冷剂储气瓶90如下地 进行。
在上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行开始时,控制部8对制冷剂回路10的运行状 态是否稳定进行判断。当控制部8判断为运行状态稳定时,在显示部9中 显示用于通知可连接制冷剂储气瓶90的标志。通过该显示部9的显示,操 作者掌握已可连接制冷剂储气瓶90的情况。接着,操作者将制冷剂储气瓶 90与制冷剂回路10的填充口 P连接,并使储气瓶开闭阀95成为打开状态。 由此,被封入制冷剂储气瓶90内的制冷剂会流过填充口 P而流入制冷剂回 路10内。在此期间,制冷剂量判定运行继续进行,从而可使在制冷剂回路 10内循环的制冷剂的分布状态变得稳定。
在步骤S12中,对因从制冷剂储气瓶90填充制冷剂而引起的制冷剂回 路10内各部分的制冷剂状态变化进行检测,并运算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 冷剂量的当前值。
在步骤S13中,控制部8逐次判定在步骤S12中求出的制冷剂量的当 前值是否达到填充目标值Ms。在该步骤S13中,控制部8对制冷剂量的当 前值是否达到填充目标值Ms进行判断。当控制部8判断为达到了填充目标 值Ms时,在显示部9中显示用于通知己达到填充目标值Ms的标志,停止 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这样,通过在显示部9中显示,操作者掌握制冷剂 回路10的制冷剂量已填充至填充目标值Ms的情况,使储气瓶开闭阀95成
为关闭状态,从而结束制冷剂填充作业。
另一方面,当控制部8判断为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的当前值尚
未达到填充目标值Ms时,从制冷剂储气瓶90继续向制冷剂回路10填充制 冷剂。此时,在制冷剂储气瓶90内的制冷剂量比为达到填充目标值Ms而 需要追加填充的制冷剂量少的场合,制冷剂储气瓶90有时会在填充作业途 中变空,为了继续填充,需要更换新的制冷剂储气瓶90。
在此,控制部8通过下面所述的各顺序对制冷剂储气瓶90是否空了自 动地进行检测,通过来自显示部90的显示来通知制冷剂储气瓶90的更换 时间。由此,操作者无需将制冷剂储气瓶90载放到秤等上来监视制冷剂储 气瓶90的重量变化即可掌握更换新制冷剂储气瓶90的时间。
具体而言,执行图12的流程图所示的顺序。
在步骤S51中,操作者将制冷剂储气瓶90与制冷剂回路10连接,并 将储气瓶开闭阀95打开,从而开始制冷剂的填充。此时,操作者通过按下 与室外侧控制部37连接设置的按钮(未图示)而将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的 开始指令输入控制部8,开始对制冷剂储气瓶是否已空进行检测判定。
在步骤S52中,来自制冷剂储气瓶90的制冷剂开始流过填充口 P,在 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处于过热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与从制冷剂储气瓶90 进行填充的液体制冷剂混合。这样一来,如图13所示,这个向混合状态的 变化可由下游稳定传感器92的检测温度Ts2的急剧下降检测到。在此,控 制部8对此时的检测温度Ts2与此时的饱和温度Te之差(过热度)是否成 为规定阈值AT1以下进行判断,在判断为已成为阈值AT1以下时,判断为 已连接未空的制冷剂储气瓶90而转移到步骤S53。另外,也可基于在此检 测出的下游温度传感器92的检测温度Te2的急剧下降而判定制冷剂自动填 充运行、对制冷剂储气瓶是否已空而作的检测判定开始以及已连接制冷剂 储气瓶90,从而省略操作者的输入作业等。
在步骤S53中,控制部8对步骤S13的制冷剂填充量判定结果进行评 价,并对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是否成为填充目标值Ms进行判断,在 判断为成为填充目标值Ms时,即作为在制冷
制冷剂量,从而结束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制冷剂量
尚未达到填充目标值Ms时,转移到步骤S54。
在步骤S54中,对与制冷剂回路10连接的制冷剂储气瓶90是否空了 进行判断。如上所述,在刚开始进行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并连接了制冷剂 储气瓶90时,在制冷剂储气瓶90的内部存在大量液体制冷剂,因此,向 制冷剂回路10供给的制冷剂成为液态。而随着来自制冷剂储气瓶90的制 冷剂自动填充运行的进行,制冷剂储气瓶90内部的液体制冷剂逐渐减少, 向制冷剂回路IO供给的制冷剂就成为气液两相状态和气态。这样一来,如 图13所示,这个被供给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便可由下游温度传感器92所 检测的制冷剂温度Ts2的急剧上升检测到,Ts2 — Te的值(过热度)变大。 在此,控制部8对该过热度(Ts2 — Te)比在规定阈值A T2上加上修正项e 后的值大的状态是否持续了规定时间TW进行判断,在判断为持续时,判定 为制冷剂储气瓶90已空,转移到步骤S55。在此,修正项e是考虑了室内 热交换器42、 52出口附近的过热度和大气温度的影响的值。
在步骤S55中,由于控制部8判定为制冷剂储气瓶90已空,因此在显 示部9中显示指示更换制冷剂储气瓶90的更换标志。操作者可通过确认显 示部9所显示的更换标志来掌握制冷剂储气瓶90的更换时间。
在步骤S56中,操作者将与填充口 P连接的空制冷剂储气瓶90更换为 新的制冷剂储气瓶90,从而重新开始制冷剂填充。
在步骤S57中,与步骤S52—样,由于从制冷剂储气瓶90供给液体制 冷剂,因此制冷剂温度Ts2再次下降。在此,如图13所示,控制部8再次 对过热度(Ts2 — Te)是否成为规定阈值AT1以下进行判断,在判断为已成 为规定阈值AT1以下时,判定为未空的新制冷剂储气瓶90正在供给,转移 到步骤S58。
在步骤S58中,控制部8在使显示部9中的储气瓶更换标志结束后, 返回步骤S53,继续进行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
这样, 一边对制冷剂回路10更换制冷剂储气瓶90, 一边继续制冷剂 的追加填充,直到制冷剂量达到填充目标值Ms。
上述作业中的显示部9通过LED的亮灯显示来将各种状态传达给操作 者,但并不特别局限于LED亮灯,也可通过显示器的显示输出和蜂鸣声等 的输出来通知操作者。
(步骤S2:配管容积判定运行) 在上述步骤Sl的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完成后,转移到步骤S2的配管 容积判定运行。在配管容积判定运行中,由控制部8来进行图6所示的步 骤S21 步骤S25的处理。在此,图6是配管容积判定运行的流程图。
(步骤S21、 S22: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用的配管容积判定运行和容积的
运算)
在步骤S21中,与上述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中步骤Sll的制冷剂量判定运 行一样,进行包括室内单元全部运行、冷凝压力控制、液体管道温度控制、过 热度控制和蒸发压力控制在内的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用的配管容积判定运 行。在此,将液体管道温度控制中过冷却器25的靠主制冷剂回路侧的出口处 的制冷剂的温度Tip的液体管道温度目标值Tips设为第一 目标值Tlpsl,将制 冷剂量判定运行在该第一目标值Tlpsl下稳定的状态设为第一状态(参照图7 的用包括虚线在内的线表示的制冷循环)。图7是表示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用 的配管容积判定运行中空调装置1的制冷循环的焓-熵图。
另外,从液体管道温度控制中过冷却器25的靠主制冷剂回路侧的出口处 的制冷剂的温度Tlp稳定在第一目标值Tlpsl的第一状态起,在其它的设备控 制、即冷凝压力控制、过热度控制和蒸发压力控制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即不 变更过热度目标值SHrs和低压目标值Tes的情况下)成为将液体管道温度目 标值Tips变更为与第一 目标值Tlpsl不同的第二目标值Tlps2后稳定的第二 状态(参照图7的实线表示的制冷循环)。在本实施形态中,第二目标值Tlps2 是比第一目标值Tlpsl高的温度。
这样,通过从稳定在第一状态的状态变更为第二状态,使液体制冷剂连通 配管6内的制冷剂的密度变小,因此第二状态下的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B3 的制冷剂量Mlp与第一状态下的制冷剂量相比减少。从该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 部B3减少的制冷剂朝制冷剂回路10的其它部分移动。更具体而言,如上所述,
由于液体管道温度控制以外的其它的设备控制的条件不变,因此高压气体管部
E的制冷剂量Mogl、低压气体管部H的制冷剂量Mog2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 部G的制冷剂量Mgp大致保持一定,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B3减少的制冷 剂会朝冷凝器部A、高温液体管部B1、低温液体管部B2、室内单元F和旁 通回路部I移动。g卩,冷凝器部A的制冷剂量Mc、高温液体管部B1的制冷 剂量Moll、低温液体管部B2的制冷剂量Mo12、室内单元F的制冷剂量Mr 和旁通回路部I的制冷剂量Mob增加与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B3减少的 制冷剂相应的量。
上述控制由作为配管容积判定运行控制装置发挥作用的控制部8 (更 具体而言是室内侧控制部47、 57、室外侧控制部37以及将控制部37、 47、 57彼此连接的传输线8a)作为步骤S21的处理进行,该控制部8进行用于 运算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容积Mlp的配管容积判定运行。
接着,在步骤S22中,通过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变更,利用制冷剂 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B3减少而朝制冷剂回路10的其它部分移动的现 象,来运算出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容积Vlp。
首先,对为了运算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容积Vlp而使用的运算式 进行说明。若通过上述配管容积判定运行将从该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B3 减少而朝制冷剂回路10的其它部分移动的制冷剂量设为制冷剂增减量A Mlp,将第一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各部分的制冷剂的增减量设为AMc、 AMoll、 △ Mo12、 △ Mr和△ Mob (在此,制冷剂量M。gl、制冷剂量Mog2和制冷剂量 Mgp因大致保持一定而省略),则制冷剂增减量AMlp例如可由以下函数式
进行运算
AMlp=— ( AMc+ AMoll十AMol2十AMr+ AMob) 另外,通过将该AMlp的值除以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内的第一和第 二状态之间的制冷剂的密度变化量A plp,可以运算出液体制冷剂连通配 管6的容积Vlp。虽然对于制冷剂增减量A Mlp的运算结果几乎没有影响, 但也可在上述函数式中包含制冷剂量Mogl和制冷剂量Mog2。 Vlp= AMlp/A P lp
AMc、 AMoll、 AMo12、 A Mr和A Mob可通过使用上述制冷剂回路10
各部分的相关关系式运算出第一状态下的制冷剂量和第二状态下的制冷剂 量后从第二状态下的制冷剂量中减去第一状态下的制冷剂量而得到,密度 变化量A pip可通过运算出第一状态下过冷却器25出口处的制冷剂密度 和第二状态下过冷却器25出口处的制冷剂密度后从第二状态下的制冷剂密 度中减去第一状态下的制冷剂密度而得到。
使用如上所述的运算式,可基于第一和第二状态下在制冷剂回路10内 流动的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来运算出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 容积Vlp。
在本实施形态中,要进行状态变更以使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目标值Tlps2 成为比第一状态下的第一目标值Tlpsl高的温度,并使液体制冷剂连通配 管部B2的制冷剂朝其它部分移动而使其它部分的制冷剂量增加,从而基于 该增加量来运算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容积Vlp。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也可进行状态变更,以使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目标值Tlps2成为比第一状态 下的第一目标值Tlpsl低的温度,且使制冷剂从其它部分朝液体制冷剂连 通配管部B3移动而使其它部分的制冷剂量减少,从而基于该减少量来运算 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容积Vlp。
这样,由作为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用的配管容积运算装置发挥作用的 控制部8来进行步骤S22的处理,该控制部8基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 用的配管容积判定运行中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 行状态量来运算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容积Vlp。
(步骤S23、 S24: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用的配管容积判定运行和容积 的运算)
在上述步骤S21和步骤S22完成后,在步骤S23中进行包括室内单元全 部运行、冷凝压力控制、液体管道温度控制、过热度控制和蒸发压力控制在内 的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用的配管容积判定运行。在此,将蒸发压力控制中压 縮机21的吸入压力Ps的低压目标值Pes设为第一目标值Pesl,将制冷剂量判 定运行在该第一目标值Pesl下稳定的状态设为第一状态(参照图8的用包括虚线在内的线表示的制冷循环)。图8是表示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用的配管容 积判定运行中空调装置1的制冷循环的烚-熵图。
另外,从蒸发压力控制中压縮机21的吸入压力Ps的低压目标值Pes稳定 在第一目标值Pesl的第一状态起在其它的设备控制、即液体管道温度控制、 冷凝压力控制和过热度控制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即不变更液体管道温度目标 值Tlps和过热度目标值SHrs的情况下),成为将低压目标值Pes变更为与第 一目标值Pesl不同的第二目标值Pes2后稳定的第二状态(参照仅由图8的实 线表示的制冷循环)。在本实施形态中,第二目标值Pes2是比第一目标值Pesl 低的压力。
这样,通过从稳定在第一状态的状态变更为第二状态,气体制冷剂连通配 管7内的制冷剂的密度变小,因此第二状态下的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G的制 冷剂量Mgp与第一状态下的制冷剂量相比减少。从该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G 减少的制冷剂朝制冷剂回路10的其它部分移动。更具体而言,如上所述,由 于蒸发压力控制以外的其它的设备控制的条件不变,因此高压气体管部E的制 冷剂量Mogl、高温液体管部B1的制冷剂量Moll、低温液体管部B2的制冷剂 量Mo12和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B3的制冷剂量Mlp大致保持一定,从气体制 冷剂连通配管部G的减少的制冷剂会朝低压气体管部H、冷凝器部A、室内单 元F和旁通回路部I移动。B卩,低压气体管部H的制冷剂量Mog2、冷凝器 部A的制冷剂量Mc、室内单元F的制冷剂量Mr和旁通回路部I的制冷剂量 Mob增加与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G减少的制冷剂相应的量。
上述控制由作为配管容积判定运行控制装置发挥作用的控制部8 (更 具体而言是室内侧控制部47、 57、室外侧控制部37以及将控制部37、 47、 57彼此连接的传输线8a)作为步骤S23的处理进行,该控制部8进行用于 运算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的容积Vgp的配管容积判定运行。
接着,在步骤S24中,通过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变更,利用制冷剂 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G减少而朝制冷剂回路10的其它部分移动的现象 来运算出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的容积Vgp。
首先,对为了运算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的容积Vgp而使用的运算式 进行说明。若将上述配管容积判定运行中从该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G减 少而朝制冷剂回路10的其它部分移动的制冷剂量设为制冷剂增减量A Mgp, 将第一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各部分的制冷剂的增减量设为AMc、 AMo12、 A Mr和A Mob (在此,制冷剂量Mogl、制冷剂量Moll、制冷剂量Mol2和制冷 剂量Mlp大致保持一定,故而省略),则制冷剂增减量AMgp例如可由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8</formula>
的函数式进行运算。另外,通过将该AMgp的值除以气体制冷剂连通 配管7内的第一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制冷剂的密度变化量A pgp,可以运算 出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的容积Vgp。虽然对于制冷剂增减量AMgp的运算 结果几乎没有影响,但也可在上述函数式中包含制冷剂量Mogl、制冷剂量 Moll和制冷剂量Mol2。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8</formula>
△ Mc、 AMog2、 AMr和AMob可通过使用上述制冷剂回路10各部分的 相关关系式运算出第一状态下的制冷剂量和第二状态下的制冷剂量后从第 二状态下的制冷剂量中减去第一状态下的制冷剂量而得到,密度变化量A P gp可通过运算出第一状态下压縮机21吸入侧的制冷剂密度P s和室内热 交换器42、 52出口处的制冷剂密度P eo的平均密度后从第二状态下的平均 密度中减去第一状态下的平均密度而得到。
使用如上所述的运算式,可基于第一和第二状态下在制冷剂回路10内 流动的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来运算出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的 容积Vgp。
在本实施形态中,进行状态变更,以使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目标值Pes2 成为比第一状态下的第一目标值Pesl低的压力,使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 G的制冷剂朝其它部分移动而使其它部分的制冷剂量增加,从而基于该增加 量来运算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的容积Vgp。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进 行状态变更,以使第二状态下的第二目标值Pes2成为比第一状态下的第一 目标值Pesl高的压力,使制冷剂从其它部分朝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G移 动而使其它部分的制冷剂量减少,从而基于该减少量来运算气体制冷剂连
通配管7的容积Vgp。
这样,由作为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用的配管容积运算装置发挥作用的
控制部8来进行步骤S24的处理,该控制部8基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 用的配管容积判定运行中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 行状态量来运算出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的容积Vgp。
(步骤S25:配管容积判定运行结果的准确性判定)
在上述步骤S21 步骤S24完成后,在步骤S25中对配管容积判定运 行的结果是否准确、即由配管容积运算装置运算出的制冷剂连通配管6、 7 的容积Vlp、 Vgp是否准确进行判定。
具体而言,如下面的不等式所示,对根据运算得到的液体制冷剂连通 配管6的容积Vlp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的容积Vgp之比是否处在规定 的数值范围内进行判定。
e KVlp/Vgp< e 2
其中,e 1和e 2是可以根据热源单元与利用单元之间的可能组合的配 管容积比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而变化的值。
若容积比Vlp/Vgp满足上述数值范围,则配管容积判定运行的步骤S2 的处理完成,若容积比Vlp/Vgp不满足上述数值范围,则再次进行步骤 S21 步骤S24的配管容积判定运行和容积的运算处理。
这样,由作为准确性判定装置发挥作用的控制部8来进行步骤S25的 处理,该控制部8对上述配管容积判定运行的结果是否准确、即由配管容 积运算装置运算出的制冷剂连通配管6、 7的容积Vlp、 Vgp是否准确进行 判定。
在本实施形态中,是先进行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用的配管容积判定 运行(步骤S21、 S22),后进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用的配管容积判定 运行(步骤S23、 S24),但也可先进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用的配管容 积判定运行。
在上述步骤S25中,在步骤S21 S24的配管容积判定运行的结果被多 次判定为不准确时、以及想要更简单地进行制冷剂连通配管6、 7的容积Vlp、 Vgp的判定时,图6中虽未图示,但例如也可以如下,即在步骤S25 中,在步骤S21 S24的配管容积判定运行的结果被判定为不准确后,转移 到基于制冷剂连通配管6、 7的压力损失来推测制冷剂连通配管6、 7的配 管长度、并基于该推测出的配管长度和平均容积比来运算制冷剂连通配管 6、 7的容积Vlp、 Vgp的处理,从而得到制冷剂连通配管6、 7的容积Vlp、 Vgp0
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了在没有制冷剂连通配管6、 7的长度和管径等信 息、制冷剂连通配管6、 7的容积Vlp、 Vgp未知的前提下通过运行配管容 积判定运行来运算制冷剂连通配管6、 7的容积Vlp、 Vgp的情况,但在配 管容积运算装置具有可通过输入制冷剂连通配管6、 7的长度和管径等信息 来运算制冷剂连通配管6、 7的容积Vlp、 Vgp的功能时,也可同时使用该 功能。
在不运用通过使用上述配管容积判定运行及其运行结果来运算制冷剂 连通配管6、 7的容积Vlp、 Vgp的功能、而仅运用通过输入制冷剂连通配 管6、 7的长度和管径等信息来运算制冷剂连通配管6、 7的容积Vlp、 Vgp 的功能时,也可使用上述准确性判定装置(步骤S25)对输入的制冷剂连通 配管6、 7的长度和管径等信息是否准确进行判定。 (步骤S3:初始制冷剂量检测运行)
在上述步骤S2的配管容积判定运行完成后,转移到步骤S3的初始制 冷剂量判定运行。在初始制冷剂量检测运行中,由控制部8来进行图9所 示的步骤S31和步骤S32的处理。在此,图9是初始制冷剂量检测运行的流 程图。
(步骤S31:制冷剂量判定运行) 在步骤S31中,与上述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的步骤Sll的制冷剂量判 定运行一样,进行包括室内单元全部运行、冷凝压力控制、液体管道温度控制、 过热度控制和蒸发压力控制在内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在此,液体管道温度控 制中的液体管道温度目标值Tlps、过热度控制中的过热度目标值SHrs和蒸发 压力控制中的低压目标值Pes原则上使用与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的步骤Sl 1的
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中的目标值相同的值。
这样,由作为制冷剂量判定运行控制装置发挥作用的控制部8来进行步骤 S31的处理,该控制部8进行包括室内单元全部运行、冷凝压力控制、液体管 道温度控制、过热度控制和蒸发压力控制在内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 (步骤S32:制冷剂量的运算)
利用一边进行上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一边作为制冷剂量运算装置发挥
作用的控制部8,基于步骤S32的初始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中在制冷剂回路 10内流动的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来运算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 冷剂量。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的运算使用上述制冷剂回路10各部 分的制冷剂量与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 之间的关系式来进行运算,此时,由于在空调装置1的构成设备的设置后 未知的制冷剂连通配管6、 7的容积Vlp、 Vgp通过上述配管容积判定运行 进行了运算而已知,因此通过将这些制冷剂连通配管6、 7的容积Vlp、 Vgp 乘上制冷剂密度来运算制冷剂连通配管6、 7内的制冷剂量Mlp、 Mgp并加 上它各部分的制冷剂量,可检测出制冷剂回路IO整体的初始制冷剂量。由 于该初始制冷剂量在下述的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中作为构成判定制冷剂回 路IO有无泄漏的基准的制冷剂回路10整体的基准制冷剂量Mi使用,因此 将其作为运行状态量之一而存储在作为状态量储存装置的控制部8的存储 器内。
这样,由作为制冷剂量运算装置发挥作用的控制部8来进行步骤S32 的处理,该控制部8基于初始制冷剂量检测运行中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 的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来运算制冷剂回路10各部分的制冷剂
〈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模式〉
下面用图1、图2、图5和图10来说明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模式。在 此,图IO是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模式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形态中,以定期(例如休息日和深夜等不必进行空气调节的 时间段等)检测制冷剂是否意外地从制冷剂回路10泄漏到外部的情况为例
进行说明。
(步骤S41:制冷剂量判定运行) 首先,在上述制冷运行和供暖运行那样的通常运行模式下运行了一定 时间(例如每半年 一年等)后,自动或手动地从通常运行模式切换成制 冷剂泄漏检测运行模式,与初始制冷剂量检测运行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一 样地进行包括室内单元全部运行、冷凝压力控制、液体管道温度控制、过热度 控制和蒸发压力控制在内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在此,液体管道温度控制中的
液体管道温度目标值Tlps、过热度控制中的过热度目标值SHrs和蒸发压力控 制中的低压目标值Pes原则上使用与初始制冷剂量检测运行中制冷剂量判定运 行的步骤S32中的目标值相同的值。
该制冷剂量判定运行在每次进行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时进行,例如即使在 因冷凝压力Pc不同或发生制冷剂泄漏那样的运行条件差异而导致室外热交换 器23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Tco变动时,也可通过液体管道温度控制使液体制 冷剂连通配管6内的制冷剂的温度Tip以相同液体管道温度目标值Tips保持 一定。
这样,由作为制冷剂量判定运行控制装置发挥作用的控制部8来进行步骤 S41的处理,该控制部8进行包括室内单元全部运行、冷凝压力控制、液体管 道温度控制、过热度控制和蒸发压力控制在内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 (步骤S42:制冷剂量的运算)
接着,利用一边进行上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一边作为制冷剂量运算装 置发挥作用的控制部8基于步骤S42的初始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中在制冷剂 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来运算制冷剂回路10内 的制冷剂量。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的运算使用上述制冷剂回路10 各部分的制冷剂量与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 态量之间的关系式来进行运算。此时,与初始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一样,由 于在空调装置1的构成设备的设置后未知的制冷剂连通配管6、 7的容积 Vlp、 Vgp通过上述配管容积判定运行进行了运算而成为已知。因此,通过 将这些制冷剂连通配管6、 7的容积Vlp、 Vgp乘上制冷剂密度来运算制冷
剂连通配管6、 7内的制冷剂量Mlp、 Mgp,并加上其它各部分的制冷剂量, 可运算出制冷剂回路IO整体的制冷剂量M。
在此,如上所述,由于通过液体管道温度控制使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 内的制冷剂的温度Tip在液体管道温度目标值Tips下保持一定,因此,不管 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的运行条件是否不同,即使是在热交换器23出口处的制 冷剂温度Tco变动时,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部B3的制冷剂量Mlp也会保持一 定。
这样,由作为制冷剂量运算装置发挥作用的控制部8来进行步骤S42 的处理,该控制部8基于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中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动的 制冷剂或构成设备的运行状态量来运算制冷剂回路10各部分的制冷剂量。 (步骤S43、 S44:制冷剂量是否合适的判定、警报显示)
制冷剂一旦从制冷剂回路10泄漏到外部,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 量便会减少。若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减少,则主要会呈现出室外热 交换器23出口处的过冷度SCo变小的倾向,相应地出现室外热交换器23 内的制冷剂量Mc减少、其它部分的制冷剂量大致保持一定的倾向。因此, 上述步骤S42中运算出的制冷剂回路IO整体的制冷剂量M在制冷剂回路10 发生制冷剂泄漏时小于在初始制冷剂量检测运行中检测出的基准制冷剂量 Mi,在制冷剂回路10未发生制冷剂泄漏时与基准制冷剂量Mi大致相同。
根据上述内容在步骤S43中对制冷剂有无泄漏进行判定。在步骤S43 中,当判定为制冷剂回路IO未发生制冷剂泄漏时,结束制冷剂泄漏检测运 行模式。
另一方面,在步骤S43中,当判定为制冷剂回路IO发生制冷剂泄漏时, 转移到步骤S44的处理,在警报显示部9中显示报知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 警报,之后结束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模式。
这样,由作为制冷剂泄漏检测装置发挥作用的控制部8来进行步骤 S42 S44的处理,该控制部8在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模式下一边进行制冷 剂量判定运行一边对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是否合适进行判定,从而 检测有无制冷剂泄漏。
在此,当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在对泄漏部位进行了修理后,进行制 冷剂填充运行。此处的制冷剂填充运行与上述施工时的运行顺序相同,在 制冷剂回路10内填充制冷剂,直到制冷剂量达到填充目标值Ms。每当制冷
剂储气瓶90空了时,在更换成新的制冷剂储气瓶90后继续填充,直到达 到填充目标值Ms,这点也相同。另外,由于制冷剂泄漏以外的原因,在为 了修理制冷剂回路10而对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进行回收、从而成为制 冷剂量未达到填充目标值Ms的状态时,也可通过同样的顺序进行制冷剂再 填充。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中,控制部8作为制冷剂量判 定运行装置、制冷剂量运算装置、制冷剂量判定装置、配管容积判定运行 装置、配管容积运算装置、准确性判定装置和状态量储存装置发挥作用, 从而构成用于对被填充到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是否合适进行判定的 制冷剂量判定系统。
〈本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的特征〉 (l)在以往的空调装置中,有时储气瓶会在制冷剂填充作业途中变空, 需要在更换成新储气瓶后继续填充。此时,为了判断储气瓶是否空了,操 作者需要使用秤等来随时确认储气瓶的重量变化。
而在本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中,由于在针对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 的填充口 P的下游侧设有下游温度传感器92,因此,在从制冷剂储气瓶90 填充制冷剂时,室外侧控制部37可基于下游温度传感器92的检测温度的 变化或基于由此得到的过热度的变化等(制冷剂的过热度是否以在规定阈 值以上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TW)来判定制冷剂储气瓶90是否空了。另外, 操作者可根据来自显示部9的输出来掌握制冷剂储气瓶90已空的情况。由 此,操作者无需用秤等来测定制冷剂储气瓶90的重量变化,无需特别注意 就可根据显示部9的显示来掌握制冷剂储气瓶90空了的情况。
由此,操作者可简单地进行制冷剂储气瓶90的更换作业。
另外,不仅无需利用秤等来检测制冷剂储气瓶90是否空了就可自动地 检测到制冷剂储气瓶90已空的状态,而且还可自动地检测到已对制冷剂回
路IO填充了制冷剂目标值MS的制冷剂的情况。由此,操作者只需在掌握
制冷剂储气瓶90空了的情况后进行几次新制冷剂储气瓶90的更换作业, 就可在制冷剂回路10内填充制冷剂目标值Ms的制冷剂量。
(2)在本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中,在由下游温度传感器92的检测 温度得到的过热度低于阈值AT1时,室外侧控制部37自动地判断为已开 始从制冷剂储气瓶90填充制冷剂。另外,被下游温度传感器92检测的制 冷剂的过热度是与刚开始填充制冷剂时的温度相同的温度,当制冷剂的过 热度以在规定阈值以上的状态下持续了规定时间TW时,自动地判定为制冷 剂储气瓶90空了并从显示部9输出。由此,操作者可根据显示部9的显示 来自动地掌握制冷剂储气瓶90空了的情况。 〈其它实施形态〉
上面对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 施形态,可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A) 在上述空调装置1中,是仅在填充口 P的下游设置下游温度传感 器92来检测温度,从而检测制冷剂储气瓶90是否已空。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4所示,也可做成还在填充口P的 上游侧设有上游温度传感器91的结构。如图15所示,该上游温度传感器 91与下游温度传感器92 —样,与室外侧控制部37连接。
采用这种设有两个温度传感器91、 92的结构,可将上游温度传感器 91与下游温度传感器92之间的检测温度之差、由上游温度传感器91和下 游温度传感器92分别得到的过热度之差、或者它们的变动作为基准来检测 制冷剂储气瓶90是否空了。
在此,可对来自制冷剂储气瓶90的制冷剂混入之前的制冷剂温度或过 热度与来自储气瓶的制冷剂混入之后的制冷剂温度或过热度进行比较。由 此,当填充口 P的上游的制冷剂的状态量和填充口 P的下游的制冷剂的状 态量的值变成相等或变动减小时,可判断为来自制冷剂储气瓶90的制冷剂 的填充己结束,可更准确地检测出制冷剂储气瓶90空了的情况。
(B) 在上述空调装置1中,是下游温度传感器92设在主制冷剂回路
中来进行温度检测。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6所示,也可做成在将填充口P与
制冷剂储气瓶90之间连接的配管途中设有储气瓶温度传感器93的结构。 如图17所示,该储气瓶温度传感器93与下游温度传感器92—样,与室外 侧控制部37连接。
在此,利用与主制冷剂回路连接的储气瓶温度传感器93、配管和制冷 剂储气瓶90,可将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中储气瓶温度传感器93的检测温 度、制冷剂的过热度、或它们的变动等作为基准来检测制冷剂储气瓶90是 否空了。
在此,在从制冷剂储气瓶90对主制冷剂回路进行的制冷剂填充处理 中,可在填充开始时和制冷剂储气瓶90空了的填充结束时对检测温度进行 比较。另外,储气瓶温度传感器93不是对主制冷剂回路途中的制冷剂、而 是对从制冷剂储气瓶90向填充口 P供给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因此可 检测出不容易受到主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的流量和温度影响的值。由此, 当填充口 P与制冷剂储气瓶90之间的制冷剂的温度等状态量的值的变动减 小了时,可判断为来自制冷剂储气瓶90的制冷剂的填充已结束,可更准确 地检测出制冷剂储气瓶90空了的情况。
另外,可对开始填充来自制冷剂储气瓶90的制冷剂时的液体制冷剂的 检测温度与从填充开始起经过少许时间后的气液混合制冷剂或气态制冷剂 的检测温度进行比较。由此,当填充口 P与制冷剂储气瓶90之间的制冷剂 的温度等状态量的值与主制冷剂回路的填充口 P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等状 态量的值变成相等或变动减小了时,可判断为来自制冷剂储气瓶90的制冷 剂的填充己结束。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采用本发明,在利用储气瓶填充制冷剂时,操作者无需特别注意就可 掌握储气瓶空了的状态,因此,尤其适用于在空调装置中从储气瓶填充制 冷剂的场合。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装置(1),使用封入制冷剂的储气瓶(90)来填充制冷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回路(10),该制冷剂回路(10)由压缩机(21)和热源侧热交换器(23)以及利用侧膨胀阀(41、51)和利用侧热交换器(42、52)连接而构成;填充口(P),该填充口(P)用于从所述储气瓶(90)对所述制冷剂回路(10)填充制冷剂;第一温度传感器(92),该第一温度传感器(92)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的所述填充口(P)附近;填充判定部(37),该填充判定部(37)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92)检测到的温度或过热度中的至少一方的变化来判定所述储气瓶(90)是否空了;以及输出部(9),该输出部(9)在所述填充判定部(37)判定为所述储气瓶(90)空了时进行输出。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判定部 (37)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92)检测到的温度或过热度中的至少一方的值成为规定判定值以上时判定为所述储气瓶(90)空了。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充口 (P)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的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42、 52)与所述压縮机(21)之间,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92)设置在所述填充口 (P)与所述压縮机(21) 之间。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92)设置在所述填充口 (P)与所述压縮机(21)之间的下游侧,所述空调装置(1)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91),该第二温度传感器(91)设置在所述填充口 (P)的上游侧,所述填充判定部(37)基于利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92)和所述第 二温度传感器(91)检测得到的温度之差、过热度之差、或者所述温度之 差或过热度之差的变化来进行所述判定。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93)设置于所述储气瓶(90)与所述填充口 (P)之间的通过点。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状态量检测传感器,该状态量检测传感器对所述制冷剂回路(io)内的制冷剂的状态量进行检测;以及制冷剂量判定装置(8),该制冷剂量判定装置(8)基于所述状态量 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状态量的变化来判定是否在所述制冷剂回路(10)内 填充了规定量的制冷剂。
全文摘要
一种空调装置,在使用制冷剂储气瓶来填充制冷剂时无需使用秤等就可掌握制冷剂储气瓶空了的状态。所述空调装置(1)使用封入制冷剂的储气瓶(90)来填充制冷剂,包括制冷剂回路(10)、填充口(P)、下游温度传感器(92)、室外侧控制部(37)和显示部(9)。制冷剂回路(10)由压缩机(21)和室外侧热交换器(23)以及室内侧膨胀阀(41、51)和室内侧热交换器(42、52)连接而成。填充口(P)用于从储气瓶(90)对制冷剂回路(10)填充制冷剂。下游温度传感器(92)设在制冷剂回路(10)中的填充口(P)附近。室外侧控制部(37)基于下游温度传感器(92)检测到的温度或过热度中的至少一方的变化来判定储气瓶(90)是否空了。显示部(9)在室外侧控制部(37)判定为储气瓶(90)空了时进行输出。
文档编号F25B45/00GK101371086SQ200780002798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5日
发明者小谷拓也, 西村忠史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