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8599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冰箱的制作方法
冰箱 本发明关于一种冰箱,尤其是关于一种具有分配器的家用或商用冰箱。 冰箱冷冻室内的温度通常可以达到零下十几度。虽然箱体和门内设有热绝缘层以 降低冰箱内的冷空气与外部进行热交换而损失冷量,然而随着冰箱容量的增加以及冰箱门 上更多元件(例如可以分配冰和水的分配器)的设置,冰箱门在一些暴露于大气的部分仍 然有可能因受储藏室的影响而具有较低的温度。当这些暴露于大气的表面的温度与大气温 度之差达到凝露点时,这些表面就会出现冷凝水。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加热元件来提高冰箱的特定表面的温度以防止凝露产生 的技术是已知的。美国专利US 6,862,891Bl公开一种冰箱,该冰箱具有靠近冰分配装置设 置的加热元件以及与该加热元件连接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被设置成使向加热元件提供的 电压是可变的,从而加热元件可以在不同的非零电压之间工作以降低能量消耗。该专利的 背景部分还公开制造商可以安装两个防凝露加热器,其中一个作为备用加热器且只在另 一个加热器失效后再使用。 由于门在对应分配器壳体处通常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分配器壳体不同部分距离贯 穿门的冰输送通道的距离不同、热绝缘层在分配器壳体不同部分的厚度有可能不同等原 因,分配器壳体的不同区域产生凝露的可能性不同,从而在防/除凝露过程中,门的有些区 域有可能出现过热而有些区域则有可能出现温度过低而无法有效防止凝露产生。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有可能以 更高的效率且更有效地防止分配器壳体产生凝露。 本发明的一方面关于一种冰箱,包括限定至少一个储藏空间的箱体;连接于所 述箱体以关闭所述储藏空间的至少一部分的门,所述门内设有热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门上 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包括分配器壳体,所述分配器壳体包括第一区域和靠近所述第一区 域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紧邻所述热绝缘层;以及第一加热器,其设置在所 述第一区域上,以给所述分配器壳体提供热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上 的第二加热器以给所述分配器壳体提供热量,其中,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独 立地被控制。 从而,有可能依据分配器壳体不同区域的凝露产生特点来合理分布不同的加热 器,并且通过对这些不同加热器的分别控制,可以更加有效且效率更高地防止凝露产生或 者去除已经产生的凝露。 其他单独或与其他特征结合而被认为本发明的特性的特征将在以下附属权利要 求中阐述。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区域包围所述第二区域,从而即使其中一个加热器不工作时,另外一个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也可以覆盖不工作的加热器对应的区 域。 根据本发明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加热器包括两个相隔预定距离的加
热段,所述第二加热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两个加热段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用以输送冰的冰输送通道,所述第一加热
器和/或所述第二加热器至少部分围绕着所述冰输送通道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第二加热器的功率不同。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包括控制单元以及用以检测至少一个环境参数的
检测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器由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检测的环境参数自动控制。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加热器在由手动启动的辅助加热模式中
被接通以给所述分配器壳体提供附加的热量。通过智能和手动相结合的方式,控制单元的
建构可以相对简单,从而可以凭较低的成本实现对运用在不同气候环境和/或不同使用程
度的情况下的冰箱的防/除凝露功能。另外,在没有凝露产生的情况下,第二加热器可以由
用户直接关闭或保持关闭,因此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能量消耗,进而防凝露/除凝露效率可
以提高。 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热器由所述控制单元自动控制。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加热器仅在环境温度大于预定值和/或
环境相对湿度大于预订值时才接通。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包括覆盖所述分配器壳体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的导热元件,所述导热元件至少靠近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加热器以将所述第一和/或第二 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传导给所述分配器壳体。以这样的方式,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可以迅速而 均匀地传递给分配器壳体,这一方面可以防止分配器壳体距离加热器较近的部分发生过热 而距离加热器较远的部分则加热不足产生凝露,从而以合理的能量消耗就能实现分配器壳 体的防止凝露是可以预期的;另一方面,通过导热元件的传播,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的覆盖范 围可以由导热元件扩大,也就是说,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可以成为导热元件的热源而被导热 元件迅速散播,从而,可以降低被加热器覆盖的区域,例如分配器壳体可以仅在容易出现凝 露的部分设置加热器而在出现凝露的概率较低的部分由导热元件覆盖来获得热量也是有 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分配器壳体限定用以收容外部容器的至少一 部分的配腔,所述分配腔包括在纵向上延伸的分配腔壁,所述导热元件覆盖所述分配腔壁 的至少大部分。 特别优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加热器不设置在所述分配腔壁上或者仅分布在所述 分配腔壁的边缘区域,从而容易被用户接触到的分配腔壁的温度明显高于环境温度的可能 性大大降低。 本发明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 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且用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以下附解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且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则。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中I-I方向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冰箱的门的部分组装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分配器壳体的加热单元的示意性分布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模块示意图。 请参照附图,首先特别参照图1和图2。如图1和图2所示,冰箱1包括箱体2以 及两个连接于箱体2的门3。 箱体2包括外壳11、内胆12以及位于外壳11和内胆12之间的热绝缘层6。在本 实施例中,热绝缘层6为泡沫绝缘层,由热绝缘泡沫剂发泡形成。箱体2限定至少一个用以 储藏食物的储藏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储藏空间包括并排设置的冷冻室7和冷藏室(未图 示)。 门3分别通过铰链4枢轴连接于箱体2,并可以绕着平行于纵轴的相应转动轴转 动。如图2所示,门3内也设有泡沫绝缘层6。在通常情况下,门3被关闭以防止冷空气离 开冷冻室2和冷藏室。在需要时,用户可以打开相应的门3以进行例如从冷冻室或冷藏室 中取出食物或把食物储存到相应的储藏室的操作。用户可以通过把手5而对门3实施打开 和关闭的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门3使对应储藏室全部打开或完全关闭。应当理解,本发明并 不受限于此,而是也可以有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中,一个储藏室由两 个门3来打开或者关闭,也就是说,一个门3仅打开或关闭这样的储藏室的一部分。
对应冷冻室7的门(以下称冷冻室门)3上设有分配器8以使用户可以不用打开 门3即可取冰和/或饮料(例如水),例如储藏在冷冻室内的冰以及位于冷藏室内的水箱的 水。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分配器8设置在对应于冷冻室的门3上。然而,应当理解,通过合理 的安排分配器8设置在对应于冷藏室的门上也是有可能的。 如图2和图3所示,冷冻室门3包括构成其前表面的门板13以及在冷冻室门3处 于关闭位置时面向冷冻室7的内衬23。在本实施例中,门板13由金属薄板制成,门板13的 两侧分别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和第二纵向侧壁48,49。热绝缘层6与门板13以及第一和 第二纵向侧壁48,49紧密接触。 门板13具有对应于分配器8的开口 9,开口 9大致为四方形。分配器8包括收容 在门板13和内衬23之间的分配器壳体10。分配器壳体10形成向内凹陷、前端开放的凹腔 14。凹腔14的前端口的形状和尺寸大致对应于开口 9。内衬23在对应分配器壳体10处朝 向冷冻室7凸起,分配器壳体10和内衬23的凸起部分之间存有预定距离以分布热绝缘层 6。 分配器8包括位于在凹腔14内的分隔板15。分隔板15平行于水平面而将凹腔 14分成上下两部分。凹腔14位于分隔板15下方的部分构成了前端保持开放的分配腔16。 分配腔16被设置成适于收容一外部容器例如杯子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分配腔16 从门3的前表面向后以一定弧度凹陷至预定深度。
分配腔16具有大致是平的支撑壁17,以使外部容器可以平稳地放置其上。支撑壁 17具有多个细小的通孔(未图示),冰或水分配过程中不慎溅出或溢出的液体通过这些通 孔流入位于支撑壁17下方的接水槽19。 冰箱1包括设置在冷冻室门3上的控制面板20。控制面板20包括显示屏21以及 多个用以控制冰箱1的按钮或触摸区22。显示屏21可以显示冰箱1的状态和/或可选择 参数等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面板20沿着开口 9的上端设置,并紧邻分配腔16。开口 9位 于分隔板15上方的部分与控制面板20的外轮廓相适应,从而,控制面板20和开口 9的相 应边缘接合,凹腔14位于分隔板15上方的部分由控制面板20封闭。 分配器壳体10包括限定凹腔14的腔壁。腔壁包括位于分隔板15下方的第一部 分24。第一部分24包括构成分配腔16的纵向边界的纵向壁30。纵向壁30垂直于水平面, 具有大致为弧形的横截面。纵向壁30的后表面紧邻热绝缘层6,外表面则暴露在大气中。
第一部分24还包括连接在纵向壁30的下端并向前延伸的底壁31。底壁31位于 支撑壁17的下方,并与支撑壁17相隔一定的距离,以构成上述接水槽19。
分配器壳体10的腔壁包括与第一部分24的上端连接并位于分隔板15的上方的 第二部分25。第二部分25包括从纵向壁30向前倾斜延伸的倾斜壁26。倾斜壁26包括用 以允许冰通过的通孔27。通孔27构成了冰输送通道29的一部分。其中,冰输送通道29用 以从位于冷冻室7内的储冰单元28向分配腔16输送冰。第二部分25还包括构成凹腔14 的上边界的顶壁32。第二部分25具有允许用以向分配腔16输送可饮用水的供水管(未图 示)通过的孔33。 冷冻室门3内埋设有构成冰输送通道29的主要部分的排冰管34。排冰管34的一 端与第二部分25连接,并与通孔27连通。当冷冻室门3关闭时,排冰管34的另一端朝向 位于冷冻室7内的储冰单元28的排出口 。从而,储冰单元28排出的冰可以进入排冰管34 而最后通过设置在分隔板15上的出冰口 18而排向分配腔16。 如图2所示,虽然凹腔14位于分隔板15上方部分由控制面板20封闭,然而由于 分隔板15上设有与凹腔14位于分隔板15上方的部分连通的出冰口 18,分配器壳体10的 第二部分25因此与大气连通,亦即第二部分25也暴露在大气中。 为了防止冷冻室7内的空气从冰输送通道29离开冷冻室7或者外部空气通过冰 输送通道29进入冷冻室7,分配器8设有用以打开或者关门冰输送通道29关闭元件36。在 一般情况下,冰输送通道29被关闭元件36关闭。当需要分配冰时,关闭元件36打开冰输 送通道29以允许冰的输送。关闭元件36具有大致对应于通孔27的形状和尺寸,以在关闭 位置时,封闭通孔27进而关闭冰输送通道29。在本实施例中,关闭元件36连接在分配器壳 体10的第二部25上,并收容在凹腔14内。 受冷冻室7的影响,分配器壳体10的温度往往低于气温/环温度。当环境温度和 分配器壳体10的温度差达到凝露点时,分配器壳体10上就会形成凝露水。分配器壳体10 的第二部分25由于靠近排冰管34且构成了冰输送通道29的一部分,因此其产凝露的可能 性相对更高。因此,冰箱1设有用以提高分配器壳体10的表面温度的加热单元37。如图2 所示,加热单元37分布在分配器壳体10和热绝缘层6之间。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加热单元37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加热单元37包括用以给分配器壳体10提供热量的第一加热器38以及靠近第一加热器38安排的
第二加热器39。第一加热器38和第二加热器39优选地基于电阻加热。 为了使第一加热器38和第二加热器39产生的热量均衡地传给分配器壳体10,加
热单元37包括用以传导由第一加热器38和第二加热器39产生的热量给分配器壳体10的
第一导热元件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元件40为导热性良好的铝箔。 第一导热元件40设有对应于通孔27的孔(未标示)。第一加热器38和第二加热
器39可以根据分配器壳体10凝露分布特点而分布。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器38包括多
个围绕着所述孔设置、呈弧形的加热环段40。第二加热器39靠近第一加热器38设置,优选
地包括位于第一加热器38的加热环段35之间部分。优选地,该部分具有对应加热环段35
的形状。 在第一加热器38和第二加热器39以预定的形状分布在第一导热元件40的一侧 之后,第一导热元件40的另一侧紧密贴在分配器壳体10的内侧面。 加热单元37通过粘贴装置(未图示)粘贴在分配器壳体10的内侧,并使第一导 热元件40的孔与通孔27对应。第一导热元件40和第一加热器38和第二加热器39是柔 软、可变形的,因此,位于加热单元37位于A线和B线之间的部分分布在倾斜壁26上,位于 A线上方的部分弯折后粘贴在顶壁32上,位于B线下方的部分在弯折后则连接到纵向壁30 的上端。从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器38主要分布在分配器壳体10的倾斜壁26和顶 壁32上。第一加热器38的下端部分延伸到在纵向壁30的上端处。离通孔27最近的加热 环段35围绕着通孔27分布。第二加热器39的主要部分分布在倾斜壁26上。位于B线下 方的部分与第一加热器38 —起延伸到纵向壁30的上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器38和第二加热器39分别分布在分配器壳体10的第一 区域51和第二区域52上。第一区域51和第二区域52靠近但不重叠。其中,第一区域51 涵盖倾斜壁26和顶壁32的大部分以及纵向壁30的靠近倾斜壁26的上端部分。第二区域 52的面积小于第一区域51,并由第一区域51包围。 优选地,第二加热器39的功率小于第一加热器38。优选地,第二加热器39的电 力密度被设置成即使第二加热器39被接通很长一段时间或者一直被打开,分配器壳体10 也不会过热。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纵向壁30面向热绝缘层6的一侧设有第二导热元 件50。第二导热元件50的上端与第一加热器38和第二加热器39连接,或者与第一导热元 件40连接。从而,第一、第二加热器38, 39和/或第一导热元件40构成第二导热元件50 的热源。 由于第二导热元件50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第一加热器38和第二加热器39产生的 热量也被传导给纵向壁30未设加热元件的其它部分,从而纵向壁30的温度被升高而可以 防止凝露产生。由于纵向壁30距离冰输送通道29相对较远,这样的布置方式可以在无需 在纵向壁30上设置加热器或者仅在纵向壁30的不容易被用户碰到的边缘区域设置加热器 就足以防止纵向壁30产生凝露,从而减少能量消耗。另外,这也可以避免可被用户接触到 的纵向壁30的温度过高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第二导热元件50包括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金属箔,例如铝箔。在一个特别 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热元件50覆盖纵向壁30的至少绝大部分,例如纵向壁30完全被第二导热元件50覆盖。第二导热元件50优选地由粘贴装置例如胶带而粘贴在纵向壁30 为了防止纵向壁30容易被用户接触到的部分的温度明显高于环境温度,优选地, 导热元件50仅在其边缘区域与第一和第二加热器38, 39接触。特别优选地,导热元件50 的上端与第一和第二加热器38, 39接触。 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加热器38,39延伸到纵向壁30的上端。然而本发明 不应当局限于此。例如,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加热器38,39不延伸到纵向壁 30,而是由导热元件50延伸到纵向壁30之外(例如延伸到倾斜壁26)而与位于纵向壁30 之外的第一和第二加热器38, 39接触也是有可能的。 冷冻室门3的第一纵向侧壁48靠近冷冻室门3的转动轴,而与第一纵向侧壁48 相反的第二纵向侧壁49则远离冷冻室门3的转动轴,并接近冷藏室的门。根据本发明一个 优选的实施例,冷冻室门3设有用以给第二纵向侧壁49提供热量的第三加热器47,以防止 第二纵向侧壁49因为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别而产生凝露。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加热器 47贴设第二纵向侧壁49的内侧。 第二纵向侧壁49设有连接在其内侧的第三导热元件54。第三导热元件54位于第 三加热器47和第二纵向侧壁49的内表面之间以将第三加热器47产生的热量均匀地传递 给第二纵向侧壁49。优选地,第三导热元件54通过粘接装置(例如胶带)粘贴在第二纵向 侧壁49的内表面上。 第三加热器47和/或第三导热元件54最好设置在第二纵向侧壁49在纵向上对 应分配器8的区域上。优选地,第三加热器47在横向上与分配器8至少部分交迭。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构造示意图。以下结合图4阐述 第一加热器38和第二加热器39的控制方法。 冰箱1包括控制单元41以及与控制单元41分别耦接的输入单元43和显示单元 44,其中输入单元43包括位于控制面板20上的按钮或触摸区22,显示单元44包括位于控 制面板20上的显示屏21。控制单元41包括微处理器以及记忆单元,从而可以通过保存在 记忆单元中的程序来自动控制冰箱1的一些元件例如第一加热器38。 冰箱1还包括用以检测至少一个环境参数的检测单元42。检测单元42与控制单 元41耦接,并将所检测的参数反馈给控制单元41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42包括用以检 测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单元42基于所检测的环境温度而控制第一加热器38的操 作,包括控制第一加热器38的接通和断开。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当所检测的环境温度小于零度时,第一加热器38断开。 当所检测的环境温度介于零度和10度时,第一加热器38以第一输出功率运行和/或以小 于0. 3的占空比运行。当所检测的环境温度大于10度小于15度时,第一加热器38以第二 输出功率接通,或者第一加热器38以第二占空比(例如0.4)而交替地接通和断开。当所 检测的环境温度大于15度小于25度时,第一加热器38以第三输出功率接通和/或以预定 的第三占空比(例如O. 5)而运行。 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检测单元42还包括用以检测环境相对湿度的湿度传感 器。控制单元41基于所检测的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等因素来控制第一加热器38的运 行。
第二加热器39独立于第一加热器38地被控制。根据本发明,第二加热器39仅在 辅助加热模式中被接通,其中辅助加热模式必须由使用者手动启动。从而,用户可以根据冰 箱1的凝露现象而灵活决定是否接通第二加热器38以增加用以除凝露或防凝露的热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辅助加热模式由设置在冷冻室门3上的开关装置45 启动。开关装置45优选地设置在分配器8上或者设置在分配器8的附近。特别优选地,开 关装置45设置在分隔板15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装置45与第二加热器39电性连接,开关装置45的接通和 断开决定第二加热器39的接通和断开。优选地,当开关装置45处于断开状态时,冰箱1处 于正常模式,第一加热器38基于控制单元41的指令接通或断开,第二加热器39断开。当 用户操作开关装置45使其闭合时,冰箱1启动辅助加热模式,第二加热器39被接通而给分 配器壳体10提供额外的热量,同时第一加热器38基于控制单元41的指令接通或断开。
开关装置45可以独立于控制单元41设置,例如开关装置45与控制单元41的微 处理器无连接关系。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开关装置45与控制单元41连接,例如显示单 元43可以显示冰箱1是处于正常加热模式或辅助加热模式,或者用户可以通过开关装置45 选择由显示单元43显示的参数来启动辅助加热模式。 第二加热器39可以通过手动断开开关装置45而断开从而退出辅助加热模式。然 而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器39也可以被自动断开。例如,控制单元41被设置成 在第二加热器39接通一预定时间例如15分钟以后,自动断开第二加热器39。这可以通过 与控制单元41连接的定时装置来实现,定时装置被设置成当第二加热器39被接通至预定 时间时,定时装置产生一个信号,第二加热器39基于该信号被断开。在开关装置45不与控 制单元41的微处理器连接的情况下,这可以通过与开关装置45连接的定时器或开关装置 45自带的定时器来实现。 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器39也由控制单元41自动控制。例如第二加 热器39仅在环境温度大于预定值(例如30度)和/或环境相对湿度大于预订值(例如 80% )时才被接通。 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加热器47的控制方式与第一加热器38相同,也是 由控制单元41基于所检测的参数而被自动控制。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参数包括环 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和/或侧壁49的温度,从而控制单元41可以基于环境温度、环境相 对湿度和/或侧壁49的温度来控制第三加热器47,例如是否接通第三加热器47以及第三 加热器47接通与断开的频率或占空比。
权利要求
一种冰箱(1),包括限定至少一个储藏空间(7)的箱体(2);连接于所述箱体(2)以关闭所述储藏空间(7)的至少一部分的门(3),所述门(3)内设有热绝缘层(6);设置在所述门(3)上的分配器(8),所述分配器(8)包括分配器壳体(21),所述分配器壳体(21)包括第一区域(51)和靠近所述第一区域(51)的第二区域(52),所述第一区域(5 1)和第二区域(52)与所述热绝缘层(6)相邻;以及第一加热器(38),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51)上,以给所述分配器壳体(21)提供热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52)上的第二加热器(39)以给所述分配器壳体(21)提供热量,其中,所述第一加热器(38)和所述第二加热器(39)独立地被控制。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冰箱(l),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51)包围所述第二区域 (52)。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器(38)包括两个相 隔预定距离的加热段(40),所述第二加热器(39)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两个加热段(40) 之间。
4.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冰箱(l),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输送冰的冰输送通道 (29),所述第一加热器(38)和/或所述第二加热器(39)至少部分围绕着所述冰输送通道(29) 设置。
5. 如以上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冰箱(l),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器(38)和所 述第二加热器(39)的功率不同。
6. 如以上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冰箱(l),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41)以及用 以检测至少一个环境参数的检测单元(42),所述第一加热器(38)由所述控制单元(41)基 于所检测的环境参数自动控制。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l),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器(39)在由手动启动的 辅助加热模式中被接通以给所述分配器壳体(21)提供附加的热量。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l),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器(39)由所述控制单元 (41)自动控制。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l),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器(39)仅在环境温度大 于预定值和/或环境相对湿度大于预订值时才接通。
10. 如以上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冰箱(l),其特征在于,包括覆盖所述分配器壳体 (21)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导热元件(40,50),所述导热元件(40,50)至少靠近所述第 一和/或第二加热器(38,39)以将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加热器(38,39)产生的热量传导给 所述分配器壳体(21)。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冰箱(l),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壳体(21)限定用以收 容外部容器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配腔(16),所述分配腔(16)包括在纵向上延伸的分配腔壁(30) ,所述导热元件(50)覆盖所述分配腔壁(30)的至少大部分。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冰箱(l),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加热器(38,39)不设 置在所述分配腔壁(30)上或者仅分布在所述分配腔壁(30)的边缘区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关于一种冰箱。所述冰箱包括设置在门(3)上的分配器(8),所述分配器(8)包括分配器壳体(21),所述分配器壳体(21)包括第一区域(51)和靠近所述第一区域(51)的第二区域(52),所述第一区域(51)和第二区域(52)与门(3)的热绝缘层(6)相邻;以及第一加热器(38),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51)上以给所述分配器壳体(21)提供热量;根据本发明的建议,所述冰箱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52)上的第二加热器(39)以给所述分配器壳体(21)提供热量,所述第一加热器(38)和所述第二加热器(39)独立地被控制。
文档编号F25D11/00GK101749908SQ20081024409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8日
发明者朱启武, 柏玉发, 高亮, 鲁松涛 申请人: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