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684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式制冷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稳定且连续制冷的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吸附式制冷装置由吸附床、冷凝器及蒸发器所组成,其利用导入冷水以降低吸附床温度,使吸附床内的多孔性物质(硅胶、沸石或活性碳等)对冷媒进行吸附作用,冷媒则多使用气态的热传介质(水、甲醇、乙醇或氨等),而吸附式制冷装置正是利用热传介质蒸发时,需向外界吸取大量蒸发潜热而达到制冷的效果。其中,当吸附床的吸附作用达到饱和时,需通过加热吸附床使吸附床进行脱附作用,再借由冷凝冷媒蒸汽以回收冷媒。其中可使用太阳能或工业废能作为吸附床进行脱附作用时所需的热能,并使用此类热源以达到制冷的效果,以符合当前重视环保节能的技术发展趋势。现有习知技术中,为使吸附式制冷装置可连续制冷,多半设置有至少两个吸附床彼此交替进行吸附及脱附作用,以达到连续制冷的功效。然而,吸附床若已达到所能负荷的吸附或脱附极限仍持续进行吸附或脱附作用,会使得吸附床虽有冷、热水的流通,但实际已无法进行制冷,不但会减低吸附式制冷装置的制冷效率,甚至可能因为导入过多冷水使吸附床温度过低进而导致冷媒结冻,并导致吸附式制冷装置寿命的缩短。再者,两吸附床间纵使构造、材料皆相似,也难以确保彼此的吸附或脱附效率一致,因此即使要通过参数来设定吸附床的切换时机,也难以确保吸附式制冷装置就可达到较佳制冷效率。上述困境说明了,如何有效且准确地掌握两吸附床间交替进行吸附及脱附作用的时机是当前吸附式制冷装置的一大课题。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侦测各个真空腔内的压力梯度,用以判定阀件切换的时机,不但可确定吸附式制冷装置的较佳切换时机, 更可提升吸附式制冷装置的制冷稳定度。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包括一第一真空腔,其设置有一第一吸附床、一第一冷凝器、一第一蒸发器以及一第一真空计,其中该第一吸附床具有一第一进水口及一第一出水口,而该第一真空计感测该第一真空腔内的一第一真空压力;一第二真空腔,其与该第一真空腔并列设置,并且该第二真空腔内设置有一第二吸附床、一第二冷凝器、一第二蒸发器以及一第二真空计,其中该第二吸附床具有一第二进水口及一第二出水口,而该第二真空计感测该第二真空腔内的一第二真空压力;一第三真空腔,其顶部与该第一真空腔及该第二真空腔底部接合,该第三真空腔内设置有一第三蒸发器及一第三真空计,并且该第三蒸发器具有一冰水入口及一冰水出口,而该第三真空计感测该第三真空腔内的一第三真空压力;以及一水路结构,其包括多个管路及多个阀件,其中该些管路通过该些阀件彼此连接,并且该些阀件的开启状态包括一第一切换状态及一第二切换状态,其中该第一切换状态用以同时将一热水导入该第一吸附床及将一冷水导入该第二吸附床,而该第二切换状态用以同时将该冷水导入该第一吸附床及将该热水导入该第二吸附床;其中, 当该第一真空压力达最小值时,使该些阀件切换至该第一切换状态,又当该第二真空压力达最小值时,使该些阀件切换至该第二切换状态。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中所述的该些阀件包括一第一阀件,其使一热水进口提供的该热水通入该第一进水口或该第二进水口 ;一第二阀件,其使该第一出水口或该第二出水口与一热水出口连通;一第三阀件,其使该冷水进口提供的该冷水通入该第一进水口或该第二进水口 ;以及一第四阀件,其使该第一出水口或该第二出水口与该冷水出口连通。前述的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中所述的该些阀件包括一第五阀件,其与一热水进口连接;一第六阀件,其与该第五阀件连接,并与一热水出口连接;一第七阀件,其与该第五阀件连接,并且与该第一进水口及该第二进水口连接;一第八阀件, 其与该第六阀件连接,并且与该第一出水口及第二出水口连接,该第八阀件又借由一旁通管路与该第七阀件连接;一第九阀件,其与该第七阀件连接,并且与该第一进水口及该第二进水口连接;以及一第十阀件,其与该冷水出口连接,并且与该第一出水口及该第二出水口连接;其中,该第七阀件使该热水进口提供的该热水导入该第一吸附床或该第二吸附床,该第九阀件使该冷水进口提供的该冷水导入该第一吸附床或该第二吸附床。前述的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中所述的该第一冷凝器及该第二冷凝器共用一冷凝管,并且该冷凝管穿设于该第一真空腔及该第二真空腔。前述的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中所述的该第一蒸发器及该第二蒸发器分别包括至少一蒸发器托盘,其用以承载一热传介质;以及一热传管路,其设置于每一该蒸发器托盘上,并且该热传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于该第三真空腔。前述的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中所述的该第三蒸发器包括至少一蒸发换热托盘,其用以承载该热传介质;以及一换热管路,其两端分别连接至该冰水入口及该冰水出口,并且该换热管路设置于每一该蒸发换热托盘上。前述的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中所述的其进一步包括三调整管路,其中每一该调整管路与对应的该第一真空腔、该第二真空腔及该第三真空腔连通,用以分别对该第一真空腔、该第二真空腔及该第三真空腔独立补水或抽真空。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发明利用判定真空腔内的真空压力大小,可准确且自动掌握吸附床较佳的切换时机。
2、本发明借由有效掌握吸附床的切换时机,以提升吸附式制冷装置的制冷稳定度。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及图2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结构的一种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
置动作示意图。图3至图6分别为本发明第二实施结构的一种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
置动作示意图。100 吸附式制冷装置 10 第一真空腔11:第一吸附床Ila:第一进水口lib:第一出水口12:第一冷凝器13 第一蒸发器131、231 蒸发器托盘132,232 热传管路14 第一真空计20 第二真空腔21 第二吸附床21a:第二进水口21b:第二出水口22 第二冷凝器23 第二蒸发器24 第二真空计30 第三真空腔31 第三蒸发器311 蒸发换热托盘312 换热管路32 第三真空计40 水路结构41 管路41a:旁通管路42:阀件42a:第一阀件42b 第二阀件42c:第三阀件42d:第四阀件42e 第五阀件42f 第六阀件42g 第七阀件42h 第八阀件42 第九阀件42j 第十阀件50 调整管路51 排水管路60:冷凝管70:回质阀IWI:冰水入口IW0:冰水出口CWI:冷水进口CW0:冷水出口HWI:热水进口HW0:热水出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及图2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结构的一种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100的动作示意图。图3至图6分别为本发明第二实施结构的一种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100的动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100,其包括 一第一真空腔10 ;—第二真空腔20 ;—第三真空腔30 ;以及一水路结构40。第一真空腔10设置有一第一吸附床11、一第一冷凝器12、一第一蒸发器13以及一第一真空计14,其中第一吸附床11具有一第一进水口 Ila及一第一出水口 11b,而第一真空计14用以感测第一真空腔10内的压力即为一第一真空压力。第二真空腔20与第一真空腔10并列设置,并且第二真空腔20内设置有一第二吸附床21、一第二冷凝器22、一第二蒸发器23以及一第二真空计M,其中第二吸附床21具有一第二进水口 21a及一第二出水口 21b,而第二真空计M感测第二真空腔20内部的压力并定义为一第二真空压力。第一冷凝器12及第二冷凝器22分别对应于第一吸附床11及第二吸附床21而设置,并且第一冷凝器12及第二冷凝器22共用一冷凝管60,冷凝管60是穿设于第一真空腔 10及第二真空腔20,并且冷凝管60中通有冷水,而冷水可先流经第一冷凝器12,最后经第二冷凝器22流出。又,第一蒸发器13及第二蒸发器23分别包括至少一蒸发器托盘131、231 ;以及一热传管路132、232。蒸发器托盘131、231用以承载热传介质,热传管路132、232设置于每一蒸发器托盘131、231上且为盘绕设置,其中热传管路132、232之两端分别连通于第三真空腔30 (图未示),使第三真空腔30内的热传介质气化后可流通于热传管路132、232中,并与蒸发器托盘131、231内的热传介质进行热能的传递。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以水作为热传介质。第三真空腔30顶部是与第一真空腔10及第二真空腔20的底部接合,第三真空腔 30内设置有一第三蒸发器31及一第三真空计32,并且第三蒸发器31具有一冰水入口 IWI 及一冰水出口 IW0,冰水可由冰水入口 IWI导入并蒸发热传介质使之气化以使得冰水的温度因此降温,而较低温的冰水则可再由冰水出口 IWO导出。第三真空计32则用以感测第三真空腔30内部的压力并称之为一第三真空压力。而第三蒸发器31包括有至少一蒸发换热托盘311 ;以及一换热管路312。其中, 蒸发换热托盘311同样是用以承载热传介质,而换热管路31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冰水入口 IWI及冰水出口 IW0,且换热管路312盘绕设置于每一蒸发换热托盘311上。当由冰水入口 IWI通入冰水进入换热管路312并使蒸发换热托盘311上的热传介质气化的同时,冰水的温度也因为气化热传介质而降温,气态的热传介质又会上升且进入热传管路132、232与蒸发器托盘131、231内的热传介质进行热能交换后,热传管路132、232 中的热传介质又会被冷凝为液态再滴回至蒸发换热托盘311内。水路结构40,其包括多个管路41及多个阀件42,其中管路41通过阀件42彼此连接,并且阀件42的开启状态包括一第一切换状态及一第二切换状态,其中第一切换状态用以同时将热水导入第一吸附床11及将冷水导入第二吸附床21,而第二切换状态用以同时将冷水导入第一吸附床11以及将热水导入第二吸附床21。本实施例于不同管路41及阀件42的设计下,可以有不同的制冷动作,以使得吸附式制冷装置100可稳定制冷。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实施结构的吸附式制冷装置100的水路结构40中阀件42包括一第一阀件42a ;—第二阀件42b ;—第三阀件42c ;以及一第四阀件 42d。第一阀件4 是使热水进口 HWI提供的热水通入第一进水口 Ila或第二进水口 21a,使对应的吸附床11、21进行脱附作用,第二阀件42b则使第一出水口 lib或第二出水口 21b与热水出口 HWO连通,将热水导出。而第三阀件42c可使冷水进口 CWI提供之冷水通入第一进水口 Ila或第二进水口 21a,使对应之吸附床11、21进行吸附作用,再由第四阀件42d使第一出水口 lib或第二出水口 21b与冷水出口 CWO连通并将冷水导出。如图1所示,其阀件42开启状态为第一切换状态,第一阀件4 使由热水进口 HWI 流入的热水导入至第一进水口 11a,使第一吸附床11行脱附作用,而第二阀件42b再将热水由第一出水口 lib导通至热水出口 HW0,因此在第一真空腔10室内的第一真空压力会逐渐升高。同时,第三阀件42c将冷水由冷水进口 CWI导入至第二进水口 21a使第二吸附床 21进行吸附作用,最终再由第四阀件42d将冷水由第二吸附床21内导出至冷水出口 CW0, 随着不断导入冷水进入第二吸附床21使第二吸附床21进行吸附作用,而第二真空腔20内的第二真空压力也会随着时间逐步降低。其中,当第二真空压力达最小值时,表示第二吸附床21已达饱和吸附状态,并且无法再进行吸附作用,则阀件42可再接续切换至第二切换状态,与此同时第二真空压力小于第三真空压力且第三真空压力又小于第一真空压力。如图2所示,其阀件42开启状态为第二切换状态。第三阀件42c将冷水由冷水进口 CWI导入至第一进水口 11a,使第一吸附床11行吸附作用,再由第四阀件42d将第一吸附床11导出的冷水由冷水出口 CWO流出,因此第一真空腔10内的第一真空压力会逐渐降低。 第一阀件4 则用以将热水导入至第二吸附床21,使第二吸附床21行脱附作用,再由第二阀件42b将第二吸附床21导出的热水由热水出口 HWO排出,所以第二真空腔20内的第二真空压力也会随着时间不断升高。其中,当第一真空压力达最小值时,即表示第一吸附床11已达饱和状态,无法再进行吸附作用,因此第一真空压力无法再降低,则阀件42可再接续切换回第一切换状态, 同时间第一真空压力小于第三真空压力且第三真空压力又小于第二真空压力。而吸附式制冷装置100遂如此连续动作以达到连续制冷的功效。如图3至图6所示,说明本实施例第二实施结构的吸附式制冷装置100的水路结构40中阀件42包括一第五阀件42e ;—第六阀件42f ;—第七阀件42g ;—第八阀件42h ; 一第九阀件42i ;以及一第十阀件42j。相较于第一实施结构,第二实施结构额外增加两个阀件,可使吸附式制冷装置100 进行回热步骤,回热步骤可于吸附床11、12进行吸附作用前先行降温吸附床11、12温度,使吸附式制冷装置100的制冷效率提升。第五阀件4 与热水进口 HWI连接,并将热水导通至第六或第七阀件42f、42g。第六阀件42f与第五阀件4 连接,并与热水出口 HWO连接,第六阀件42f可将第五阀件42e 或第八阀件4 所导入的热水导至热水出口 HWO并导出。第七阀件42g是与第五阀件4 连接,并且与第一进水口 Ila及第二进水口 21a连接,可借由控制第七阀件42g以调控热水进口 HWI提供的热水导入第一吸附床11或第二吸附床21,又或者可通过调控第七阀件42g以决定通过第八阀件4 所导入的冷水是流入第一进水口 Ila亦或是第二进水口 21a。第八阀件4 与第六阀件42f连接,并且与第一出水口 lib及第二出水口 21b连接,第八阀件4 又借由一旁通管路41a与第七阀件42g连接。其中,旁通管路41a用以连通第八阀件4 及第六阀件42f间的管路与第五阀件 42e及第七阀件42g间的管路,此外旁通管路41a为单向管路,因此流经旁通管路41a的水流仅会从第八阀件4 流向第七阀件42g。第九阀件42i与第七阀件42g连接,并且与第一进水口 Ila及第二进水口 21a连接,可通过调控第九阀件42i使冷水进口 CWI提供的冷水导入第一吸附床11或第二吸附床 21。第十阀件42j与冷水出口 CWO连接,并且与第一出水口 lib及第二出水口 21b连接以导通冷水至冷水出口 CWO。如图3所示,其阀件42开启状态为第一切换状态,借由控制第五阀件4 及第七阀件42g使热水导入至第一吸附床11,再通过第八阀件4 及第六阀件42f使第一吸附床 11内的热水导出至热水出口冊0,借此使第一吸附床11行脱附作用进而让第一真空腔10 内之第一真空压力升高。同时间第二吸附床21由第九阀件42i导入冷水再由第十阀件42j 导出至冷水出口 CW0,因此第二吸附床21进行吸附作用,所以第二真空腔20内的第二真空压力会逐渐递减。其中,当第二真空压力达最小值时,说明第二吸附床21已达饱和吸附状态,无法再进行吸附作用,则阀件42可切换至第二切换状态,同时间第二真空压力小于第三真空压力且第三真空压力又小于第一真空压力。此外,本实施结构可进行回热步骤,因此于切换至第二状态前会先进行第一回热状态以降温第一吸附床11,再接续切换至第二切换状态。如图4所示,其阀件42开启状态为第一回热状态,第一回热状态为使热水直接由热水进口 HWI导入,但随即经由第五阀件4 及第六阀件42f由热水出口 HWO导出,使热水不流经任一吸附床11、21。而冷水则先由冷水进口 CWI经由第九阀件42i经过第一吸附床 11,再通过第八阀件42h经由旁通管路41a流经第七阀件42g后进入第二吸附床21,最终通过第十阀件42j由冷水出口 CWO导出。如图5所示,其阀件42开启状态为第二切换状态。热水经过第五阀件4 及第七阀件42g通过第二进水口 21a进入第二吸附床21,流出第二吸附床21的热水则经由第八阀件4 及第六阀件42f导通至热水出口 HW0,使第二吸附床21进行脱附作用,因而使第二真空腔20内的第二真空压力逐渐攀高。同时,第一吸附床11由第九阀件42i导入冷水再由第十阀件42j将冷水导出至冷水出口 CW0,因此第一吸附床11行吸附作用并将蒸发器托盘 131内的热传介质吸附至第一吸附床11内,使第一真空腔10内的压力逐步下降。其中,当第一真空压力达最小值时,即表示第一吸附床11达饱和状态,无法再进行吸附作用,因此第一真空压力无法再降低,则阀件42接续切换回第一切换状态,同时间第一真空压力小于第三真空压力且第三真空压力又小于第二真空压力。此外,本实施结构可先进行第二回热状态,因此于切换至第一切换状态前会先进行第二回热状态以降温第二吸附床21,再切换至第一切换状态。如图6所示,其阀件42开启状态为第二回热状态,第二回热状态的实施结构为热水由第五阀件4 及第六阀件42f直接连通至热水出口 HW0,使热水不流入第一及第二吸附床11、21。同时间冷水先通过第九阀件42i流入第二吸附床21,再流经第八阀件42h、旁通管路41a及第七阀件42g导通至第一吸附床11,最后借由第十阀件42j由冷水出口 CWO流
出ο更进一步详述,本实施结构于第一真空腔10及第二真空腔20间装设有一回质阀 70,其中回质阀70用以连通第一真空腔10及第二真空腔20以进行回质步骤。当第一、第二及第三真空压力达切换状态时但未进行切换状态前,可开启回质阀 70使第一真空腔10及第二真空腔20连通,使得两真空腔10、20内的压力快速平衡。因此, 原先进行脱附作用的可再接续进行脱附,而原先进行吸附作用可进一步再行吸附作用,使得吸附式制冷装置100在稳定制冷的情况下可更加提升制冷效率。于是,通过进行吸附作用的吸附床11、21所对应的真空压力达最小值时,即表示此吸附床11、21已完成吸附作用,无法再吸附任何的热传介质,对应的真空压力也无法再进一步下降,因此可借由侦测真空压力作为判断吸附式制冷装置100切换时机的依据。此外,吸附式制冷装置100进一步包括三调整管路50,其中每一调整管路50是与对应的第一真空腔10、第二真空腔20及第三真空腔30连通,用以分别对第一真空腔10、第二真空腔20及第三真空腔30独立补水或抽真空,尤其在吸附式制冷装置100启动前,会先进行抽真空尔后再补充水分。吸附式制冷装置100又包含有三排水管路51,其中排水管路51分别连通至蒸发器托盘131、231及蒸发换热托盘311,并用以排出托盘131、231、311所承载的水(即热传介质)。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真空腔,其设置有一第一吸附床、一第一冷凝器、一第一蒸发器以及一第一真空计,其中该第一吸附床具有一第一进水口及一第一出水口,而该第一真空计感测该第一真空腔内的一第一真空压力;一第二真空腔,其与该第一真空腔并列设置,并且该第二真空腔内设置有一第二吸附床、一第二冷凝器、一第二蒸发器以及一第二真空计,其中该第二吸附床具有一第二进水口及一第二出水口,而该第二真空计感测该第二真空腔内一第二真空压力;一第三真空腔,其顶部与该第一真空腔及该第二真空腔底部接合,该第三真空腔内设置有一第三蒸发器及一第三真空计,并且该第三蒸发器具有一冰水入口及一冰水出口,而该第三真空计感测该第三真空腔内的一第三真空压力;以及一水路结构,其包括多个管路及多个阀件,其中该些管路通过该些阀件彼此连接,并且该些阀件的开启状态包括一第一切换状态及一第二切换状态,其中该第一切换状态用以同时将一热水导入该第一吸附床及将一冷水导入该第二吸附床,而该第二切换状态用以同时将该冷水导入该第一吸附床及将该热水导入该第二吸附床;其中,当该第一真空压力达最小值时,使该些阀件切换至该第一切换状态,又当该第二真空压力达最小值时,使该些阀件切换至该第二切换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阀件包括一第一阀件,其使一热水进口提供的该热水通入该第一进水口或该第二进水口 ; 一第二阀件,其使该第一出水口或该第二出水口与一热水出口连通; 一第三阀件,其使该冷水进口提供的该冷水通入该第一进水口或该第二进水口 ;以及一第四阀件,其使该第一出水口或该第二出水口与该冷水出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阀件包括一第五阀件,其与一热水进口连接; 一第六阀件,其与该第五阀件连接,并与一热水出口连接; 一第七阀件,其与该第五阀件连接,并且与该第一进水口及该第二进水口连接; 一第八阀件,其与该第六阀件连接,并且与该第一出水口及第二出水口连接,该第八阀件又借由一旁通管路与该第七阀件连接;一第九阀件,其与该第七阀件连接,并且与该第一进水口及该第二进水口连接;以及一第十阀件,其与该冷水出口连接,并且与该第一出水口及该第二出水口连接; 其中,该第七阀件使该热水进口提供的该热水导入该第一吸附床或该第二吸附床,该第九阀件使该冷水进口提供的该冷水导入该第一吸附床或该第二吸附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冷凝器及该第二冷凝器共用一冷凝管,并且该冷凝管穿设于该第一真空腔及该第二真空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蒸发器及该第二蒸发器分别包括至少一蒸发器托盘,其用以承载一热传介质;以及一热传管路,其设置于每一该蒸发器托盘上,并且该热传管路两端分别连通于该第三真空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蒸发器包括至少一蒸发换热托盘,其用以承载该热传介质;以及一换热管路,其两端分别连接至该冰水入口及该冰水出口,并且该换热管路设置于每一该蒸发换热托盘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三调整管路,其中每一该调整管路与对应的该第一真空腔、该第二真空腔及该第三真空腔连通,用以分别对该第一真空腔、该第二真空腔及该第三真空腔独立补水或抽真空。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自动判断切换时机的吸附式制冷装置,其包括第一真空腔;第二真空腔;第三真空腔;以及水路结构。其中,水路结构连接至第一真空腔中的第一吸附床及第二真空腔中的第二吸附床,使热水导入第一吸附床而同时冷水也导入第二吸附床,或使冷水导入第一吸附床同时间热水也导入第二吸附床,进而使第一吸附床及第二吸附床交替进行吸附及脱附作用,并导致三真空腔体间的压力存在有压力差,本发明通过此三真空腔内部压力的相对关系作为自动判定水路结构切换的时机,以达到稳定制冷的效果。
文档编号F25B39/02GK102466363SQ20101053666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4日
发明者吴启斌, 孙禹铭, 陈昭宇 申请人:中兴电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