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热回收的毛细管网末端专用水源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4013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热回收的毛细管网末端专用水源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源热泵机组,尤其是涉及带热回收的毛细管网末端专用水源热 泵机组。
背景技术
水源热泵机组广泛应用于酒店、商场、商务写字楼和高级住宅,给人们带来了良好 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目前的热泵机组存在能耗大、末端噪音高和霉菌滋生的不足。随着人 们对室内空调环境舒适性要求逐步的提高以及对节能产品的需求,既符合国家节能减排降 耗政策,又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舒适健康生活的需求,是水源热泵机组发展方向。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耗低、噪音小、健康安全的带热回收的毛细管网 末端水源热泵机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带热回收的毛细管网末端专用水源热泵机组,它包括压缩机、热 回收器、壳管式冷凝器、壳管式蒸发器、干燥过滤筒、电子膨胀阀、无动力回油装置、液喷装 置;所述压缩机出口与热回收器入口相连接;壳管式冷凝器入口与热回收器出口相连通; 干燥过滤筒入口与壳管式冷凝器出口相连通;干燥过滤筒出口与电子膨胀阀入口相连接; 壳管式蒸发器入口与电子膨胀阀出口相连通;壳管式蒸发器出口与压缩机入口相连接;所 述液喷装置包括球阀、电磁阀,其入口与所述干燥过滤筒和电子膨胀阀之间的管道相连通, 并经球阀、电磁阀通过管道与压缩机上的液喷嘴相连通。所述热回收器内置于壳管式冷凝器顶部,热回收器进出水管位于壳管式冷凝器进 出水口的另一侧。所述无动力回油装置由两条相互并联的串联管路构成,第一条串联管路由电磁阀 和节流器串联构成;第二条串联管路由电磁阀、引射器和手阀串联构成;两串联管路中的 电磁阀进口通过管道并联后与所述壳管式冷凝器内置的油分离器的两个出油口的汇合处 相连通;第一条串联管路中的节流器出口、第二条串联管路中的手阀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 所述压缩机进口、壳管式蒸发器出口之间的吸气管相连通;第二条串联管路中引射器的引 射口通过球阀与壳管式蒸发器储油槽的两个出油口的汇合处相连通。所述壳管式蒸发器为满液式蒸发器结构,制冷剂走壳程,载冷剂走管程。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高效节能、能源可再生利用、节水省地、环保,具有显著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壳管式蒸发器采用满液式蒸发器,换热过程为液态制冷剂和液态载冷 剂之间的换热,换热效率高;所用制冷剂为环保制冷剂;热回收器内置于壳管式冷凝 器顶部,结构简单,节约空间,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均能提供生活热水;热回收器在制冷时 收集废弃的冷凝热用以制取生活热水,再次利用了废热,从而使机组更为节能。热回收量为 名义制冷工况下制冷量的15%-30% ;制冷工况壳管式蒸发器进出水温度21°C -18°C,冷凝器进出水温度18°C 19°C,在所述制冷工况下,每产生一个单位的制冷量较普通水源热泵节 约电能30%以上,能效比高达7. 5 ;制热工况壳管式蒸发器进水温度为15°C,制冷工况下壳 管式冷凝器出水温度为35°C,制冷工况下蒸发器侧的水流量每产生一个单位制热量与传统 水源热泵相比可节约电能30%左右,能效比高达6. 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热回收的毛细管网末端专用水源热泵机组,它包括压缩机1、热 回收器2、壳管式冷凝器3、壳管式蒸发器4、干燥过滤筒5、电子膨胀阀6、无动力回油装置 7、液喷装置8 ;所述壳管式蒸发器4为满液式蒸发器结构,制冷剂走壳程,载冷剂走管程。所 述压缩机1出口与热回收器2入口相连接;壳管式冷凝器3入口与热回收器2出口相连通; 所述热回收器2内置于壳管式冷凝器3顶部,热回收器2进出水管位于壳管式冷凝器3进 出水口的另一侧。干燥过滤筒5入口与壳管式冷凝器3出口相连通;干燥过滤筒5出口与 电子膨胀阀6入口相连接;壳管式蒸发器4入口与电子膨胀阀6出口相连通;壳管式蒸发器 4出口与压缩机1入口相连接;所述液喷装置8包括球阀16、电磁阀15,其入口与所述干燥 过滤筒5和电子膨胀阀6之间的管道相连通,并经球阀16、电磁阀15通过管道与压缩机1 上的液喷嘴14相连通。所述无动力回油装置7由两条相互并联的串联管路构成,第一条串联管路由电磁 阀10和节流器9串联构成;第二条串联管路由电磁阀13、引射器12和手阀11串联构成;两 串联管路中的电磁阀10、13进口通过管道并联后与所述壳管式冷凝器2内置的油分离器的 两个出油口的汇合处相连通;第一条串联管路中的节流器9出口、第二条串联管路中的手 阀11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压缩机1进口、壳管式蒸发器4出口之间的吸气管相连通; 第二条串联管路中引射器12的引射口通过球阀17与壳管式蒸发器4储油槽的两个出油口 的汇合处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当机组设置为制冷模式时,冷媒按附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流动,系统循环水泵、冷却 水泵处于开启状态。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气体,首先流经热回收器2,将其热量释 放给生活热水,再流经壳管式冷凝器3,将热量释放给冷却用水,再经过干燥过滤筒5,然后 经过电子膨胀阀6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进入壳管式蒸发器4中,在其中 完全蒸发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1中,在壳管式蒸发换热器4中蒸发时吸收 系统水中热量。此整个过程是将从系统水中提取的热量,转移给冷却用水;系统水的温度降 低,达到房间制冷的目的。当机组设置为制热时,冷媒循环方式和方向与所述制冷模式一致,不同的是与所 述壳管式冷凝换热器2进行热交换的水经过外部管路转换进入房间,成为系统水。此整个 过程,是将热量从冷却水中提取出来,转移给系统水;系统水温度升高,达到房间制热的目 的。
权利要求1.一种带热回收的毛细管网末端专用水源热泵机组,它包括压缩机(1)、热回收器(2)、壳管式冷凝器(3)、壳管式蒸发器(4)、干燥过滤筒(5)、电子膨胀阀(6)、无动力回油装 置(7)、液喷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出口与热回收器(2)入口相连接;壳管 式冷凝器(3)入口与热回收器(2)出口相连通;干燥过滤筒(5)入口与壳管式冷凝器(3 )出 口相连通;干燥过滤筒(5 )出口与电子膨胀阀(6 )入口相连接;壳管式蒸发器(4 )入口与电 子膨胀阀(6 )出口相连通;壳管式蒸发器(4 )出口与压缩机(1)入口相连接;所述液喷装置 (8)包括球阀(16)、电磁阀(15)其入口与所述干燥过滤筒(5)和电子膨胀阀(6)之间的管 道相连通,并经球阀(16)、电磁阀(15)通过管道与压缩机(1)上的液喷嘴(14)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热回收的毛细管网末端专用水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 述热回收器(2)内置于壳管式冷凝器(3)顶部,热回收器(2)进出水管位于壳管式冷凝器(3)进出水口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热回收的毛细管网末端专用水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 述无动力回油装置(7)由两条相互并联的串联管路构成,第一条串联管路由电磁阀(10)和 节流器(9)串联构成;第二条串联管路由电磁阀(13)、引射器(12)和手阀(11)串联构成; 两串联管路中的电磁阀(10)、(13)进口通过管道并联后与所述壳管式冷凝器(2)内置的油 分离器的两个出油口的汇合处相连通;第一条串联管路中的节流器(9)出口、第二条串联 管路中的手阀(11)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压缩机(1)进口、壳管式蒸发器(4)出口之间 的吸气管相连通;第二条串联管路中引射器(12)的引射口通过球阀(17)与壳管式蒸发器(4)储油槽的两个出油口的汇合处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带热回收的毛细管网末端专用水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 于所述壳管式蒸发器(4)为满液式蒸发器结构,制冷剂走壳程,载冷剂走管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热回收的毛细管网末端专用水源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热回收器、壳管式冷凝器、壳管式蒸发器、干燥过滤筒、电子膨胀阀、无动力回油装置、液喷装置;所述压缩机出口与热回收器入口相连接;壳管式冷凝器入口与热回收器出口相连通;干燥过滤筒入口与壳管式冷凝器出口相连通;干燥过滤筒出口与电子膨胀阀入口相连接;壳管式蒸发器入口与电子膨胀阀出口相连通;壳管式蒸发器出口与压缩机入口相连接;所述液喷装置包括球阀、电磁阀,其入口与所述干燥过滤筒和电子膨胀阀之间的管道相连通,并经球阀、电磁阀通过管道与压缩机上的液喷嘴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高效节能、能源可再生利用、节水省地、环保,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F25B41/06GK201828084SQ20102052830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4日
发明者张文全, 李卫, 杨亚丽, 杨文博, 梁年良, 郭其峰, 金林田, 韩东方, 高丽 申请人:郑州中南科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