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5544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冰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有下列三份专利文献日本专利第3780477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50079号公报(专利文献2),以及日本特开平8-206457号公报(专利文献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冰箱它具备具有冷却器的冷却器室;以及使得从多个冷藏空间回流的冷气合流,并将其导入上述冷却器室的冷气吸入通道;上述冷却器室与上述冷气吸入通道,借助于由绝热性材料构成的隔壁把它们的一部分隔开,在上述隔壁的冷气吸入通道一侧设置了除臭装置。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是一种装有供给由冷却器冷却后的空气的风扇的冷却机械,是上述风扇含有多酚化合物类成分的冷却机械。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冰箱的除臭装置,其特征是,它具有下列各部分设置在让具有冷却器的冰箱的箱内的空气进行循环的循环通道中的吸附型的热分解催化剂; 以及通过通断电控制对上述冷却器进行加热的同时,对上述吸附型热分解催化剂进行间歇加热,在上述冷却器的每次除霜时,对上述吸附型热分解催化剂进行再生的除霜加热器。可是,在专利文献1中,除臭装置与冷气中的臭气成分接触,只限于贯穿冷气流动方向的除臭过滤器的孔的内壁。此外,通过除臭过滤器的冷气呈层流状态,并不能以让冷气急剧地冲击除臭过滤器内壁的方式流过过滤器。另一方面,虽然减小除臭过滤器的孔径能提高除臭效果,但通风阻力增大,使得冷气难以通过。此外,如果增大贯通除臭过滤器的孔的直径,以便冷气易于通过,这样,虽然冷气易于通过,但在通过时没有与除臭过滤器孔的内壁接触而通过的臭气成分就增多,除臭效率降低。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是在风扇的运转中让含气味成分的冷气进行循环,以逐渐降低有气味成分的浓度。因而,在除霜运转时,由于除霜加热器的过热,而使得所附着的霜融化的情况下,就不能防止积聚在霜中的有气味成分的扩散。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由于吸附型热分解催化剂的再生是通过除霜加热器的间歇加热来进行的,因而除霜加热器部周围的安装结构变得复杂。此外,虽然借助于除霜加热器的通电来促进吸附型热分解催化剂的再生和分解作用,但让温度上升到促进催化剂作用的温度要花费时间,在达到这种促进催化剂作用的温度之前,会促使有气味成分的脱离而使其扩散。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不会增大除臭过滤器的压力损失,又能提高除臭效率的冰箱。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冰箱的方案一是例如,它具有布置在流道断面的一部分上的多角形除臭部件,该除臭部件具有一组通气面和其它的通气面。本发明的其它优选方案为上述除臭部件布置在三个以上的面都敞开的流道中。上述流道呈弯曲状。上述除臭部件的冷气流入面布置在该除臭部件的通气方向。上述除臭部件具有连通气泡结构。上述除臭部件在冷气流入面上具有将平板和波纹板交替层叠起来后斜着切断的切断面。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按照本发明,能提供一种不会使除臭过滤器的压力损失增大,而提高了除臭效率的冰箱。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冰箱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1的冰箱主体的正视图;图4是设置在设有除臭部件的冷藏室背面的背面面板的正视图;图5是图4的背面面板的后视图;图6是图4的背面面板的横剖视图;图7是图4的背面面板内侧的除臭部件安装部的放大立体图;图8是除臭部件的放大剖视图;图9是模拟通过除臭部件的冷气的流动方向的示意图;图10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除臭部件的性能进行说明的图。图中1-冰箱主体,2-冷藏室,3-冷冻室,30-背面面板,40-除臭部件,40a-孔,40b-基体材料,41、42_冷气排出口,43-冷气返回口,100-开孔结构的除臭部件,101-以往的蜂窝结构的除臭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冰箱的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 图3说明冰箱的整体。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正视图;图2 是图1的冰箱的中央纵剖视图;图3是图1的冰箱主体的正视图。冰箱都具有由冰箱主体1和门组成的结构。冰箱主体1的结构是在钢板制成的外箱11和树脂制成的内箱12之间,具有聚氨酯泡沫绝热材料13和真空绝热材料(未图示), 从上到下依次具有下列多个储藏室冷藏室2 ;冷冻室3、4 ;蔬菜室5。换言之,把冷藏室2 和蔬菜室5分别隔开布置在最上层和最下层,在冷藏室2与蔬菜室5之间,则设置有与这两室绝热隔开的冷冻室3、4。冷藏室2与蔬菜室5是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冷冻室3、4则是0°C以下的冷冻温度带(例如,约在-20°c -18°c的温度带)的储藏室。另外,冷冻室3还区分为制冰室3a和急冻室北。以上这些储藏室都由隔壁33、34、35隔开。在冰箱主体1的前面,设置了关闭储藏室2 5的前面开口部的门6 10。冷藏室门6是关闭冷藏室2的前面开口部的门,制冰室门7是关闭制冰室3a的前面开口部的门, 急冻室门8是关闭急冻室北的前面开口部的门,冷冻室门9是关闭冷冻室4的前面开口部的门,蔬菜室门10是关闭蔬菜室5的前面开口部的门。冷藏室门6由对开式的双开式门构成,制冰室3a、急冻室北、冷冻室4和蔬菜室5,则由拉出式门构成,储藏室内的容器与拉出式门一起被拉出来。在冰箱主体1中设置了冷冻循环。这种冷冻循环按照压缩机14、冷凝器(未图示)、毛细管(未图示)以及蒸发器15,在回到压缩机14的顺序连接构成。压缩机14和冷凝器布置在设置于冰箱主体1的背面下部的机械室里。蒸发器15布置在设置于冷冻室3、 4后方的冷却器室内,而送风风扇16设置在该冷却器室的蒸发器15的上方。经蒸发器15冷却后的冷气,由送风风扇16将其送到冷藏室2、制冰室3a、急冻室北、冷冻室4和蔬菜室5等各个储藏室。具体地说,由送风风扇16送出来的冷气,借助于能够开关的挡板装置,将其一部分送到冷藏室2和蔬菜室5的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中,将其另一部分送到制冰室3a、急冻室北以及冷冻室4这些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中。S卩,上述能够开关的挡板装置,是一种能让从冷却室排出来的冷气,可选择地通向上述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冷藏排出口与通向上述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冷冻排出口的一方或双方的选择装置。由送风风扇16吹送到冷藏室2、制冰室3a、急冻室北、冷冻室4和蔬菜室5等各个储藏室的冷气,在冷却了各个储藏室之后,通过冷气返回通道返回冷却器室。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冰箱具有了冷气的循环结构,从而将各个储藏室维持在适当的温度。在冷藏室2内,可以拆卸地设置有由透明板构成的多层搁架17 20。最底层的搁架20设置成与内箱12的背面和两侧面连接,将其下方的空间,即最下层空间21与上方的空间隔开。此外,在各冷藏室门6的内侧,设置了多层门兜25 27,这些门兜25 27设置成在关闭了冷藏室门6的状态下,向冷藏室2内突出。下面,参照图2、图3,说明在冷藏室2的最下层空间21的机器的布置。在最下层空间21里,从左边开始依次设有用于把制冰水供应到制冰室3a的制冰盘里的制冰水罐22 ;用于容纳水果、点心之类的食品的收藏盒23 ;用于降低室内的压力,以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并使其能长期保存的减压储藏室24。减压储藏室M具有比冷藏室2的横向宽度窄的横向宽度,布置成与冷藏室2的侧面相邻。制冰水罐22和收藏盒23布置在左侧冷藏室门6的后方。此外,减压储藏室M布置在右侧冷藏室门6的后方。另外,制冰水罐22和收藏盒23位于左侧冷藏室门6的最下层的门兜27的后方,减压储藏室M位于右侧冷藏室门6的最下层的门兜27的后方。在冷藏室2的背面,设有形成从风扇16供给的冷气通过的通道的背面板30。如图 4所示,在背面面板30上,设有下列各出口 把冷气供应到冷藏室2中的冷藏室冷却用的冷气排出口 41 (第一冷气排出口);把冷气供应到冷藏室2中的最下层空间21中的减压储藏室冷却用的冷气排出口 42 (第二冷气排出口);以及冷气返回口 43。冷气返回口 43的位置设置在减压储藏室M背面后方的靠近冷藏室2的侧面一侧。
冷气排出口 42,设置成朝向减压储藏室M的上表面与搁架20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从冷气排出口 42排出来的冷气,流过由减压储藏室M的上表面与搁架20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所形成的冷气通道37,以从上面冷却减压储藏室24。从而间接冷却减压储藏室M 的内部。接着,详细说明蔬菜室5。标号fe是为了便于储存水果与龙须菜之类的小型蔬菜的上层托盘,标号恥是为了便于储存卷心菜和白菜之类的大型蔬菜的容器。冷却蔬菜室5 的冷气从蔬菜室冷气排出口 36吹出,流过蔬菜室5内部,冷却整个蔬菜室5,然后,从蔬菜室冷气返回口 3 流过隔壁35,回到蒸发器15中。此外,蔬菜的新鲜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生发蔫,以及过度冷却与低温障碍,所以蔬菜室最好尽可能保持恒温、高湿度。为此,在比蔬菜室冷气排出口 36更上游的一侧设置了蔬菜室专用挡板(未图示)。接着,说明除臭部件。除臭部件40设置在冷藏室背面面板30的冷气回流口 33处, 从冷却器室向冷藏室2喷出的冷气流向冷气返回口 33,通过除臭部件40。在此,除臭部件40的布置如图5所示,即,布置成不阻塞冷气通道左右方向全部宽度范围。这是因为,当在除臭部件40上产生凝结水,这些凝结水就会结冰,这样,由于冷气不通过除臭部件40,冷却能力就不会降低。此外,从图6所示的背面面板30的侧剖视图所表明的,除臭部件40的结构做成不堵塞冷气通道的深度方向的全部宽度。这也根据与上述相同的理由。接着,参照图6、图7,详细说明除臭部件40的布置细节。图6是背面面板30的侧剖视图,其左侧是冷藏室侧,其右侧是冰箱背面侧。除臭部件40的周围,有冷气沿着图中所示的空心箭头的方向流动,而设置了除臭部件40的冷气通道的表面相对于除臭部件40的设置角度来说是弯曲的。因此,从图6可以判断,除臭部件40的流入面与冷气通道的入口, 不是处于成直角的位置。即,除臭部件40的流入面位于沿着从冷气通道入口进入的冷气流的方向。通常,除臭部件布置成对着冷气的流向,冷气以层流状态在除臭部件中流动。可是,为了增大冰箱的内部容积,要把冷气通道做得像图6所示那样薄是复杂的, 不能设置大的除臭部件。此外,在图6所示的冷气通道中,冷气不以层流状态通过除臭部件。因此,本实施方式做成以小的除臭部件而获得高的除臭效率的结构。下面,用图8、 图9来说明这种结构。除臭部件40将发泡剂混入聚氨酯中,使其发泡之后,经过特殊处理而具有开孔结构(除去外膜后的孔40a),为通风阻力小的结构。具有孔40a的结构也称为连通气泡结构, 是一种在聚氨酯构成的基体材料40b的一个一个气泡中空有小孔40a的结构,由于聚氨酯泡沫具有三元结构和通过除去薄膜获得的高的空隙率,因而能以很低的压力损失获得优良的除臭性能。一般的泡沫塑料在孔与孔之间留有薄膜,但可以通过特殊的物理处理完全除掉这些膜。因此,如图9所示的冷气的流动模式图所示,除臭部件是由连通的孔所构成的过滤器结构。在以往的蜂窝结构中,过滤器内的冷气通道的冷气所通过的孔是平行地沿着冷气气流开放的。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除臭部件40的孔40a则是呈立体的网络状开放的。此外,除臭部件是以三个面以上敞开的状态布置在冷气流道上的。因此,流过除臭部件40内部的冷气气流是紊流,冷气的流入方向与出口方向不同,因而冷气能够通过与立方体上朝向一致的面不同的面。S卩,若把多角形的除臭部件布置在流道断面的一部分上,将该除臭部件做成具有一组通气面与其它通气面的结构,则通过除臭部件40内部的冷气就成为紊流,冷气的流入方向与出口方向不同,从而提高了冷气的接触效率。此外,如果把除臭部件做成在冷气流入表面上具有在将平板与波纹板交替层叠之后斜着切断的切断面的结构,则冷气的流入方向与出口方向不同,通过除臭部件40内部的冷气便形成了紊流,从而提高了除臭效率。接着,参照图10说明除臭部件的性能。标号100表示开孔结构除臭部件,标号101 表示以往的蜂窝结构除臭部件。图10所示的实验是向通常运转状态(冷藏室冷却运转状态)的冰箱内,注入作为标准气体的甲硫醇(它是冰箱中臭气成分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蔬菜腐败成分),并随着时间的推进,测定冰箱内甲硫醇的浓度,从而测定出浓度衰减的程度。另外,由于开孔结构的除臭部件100与以往的蜂窝结构的除臭部件101的表观体积是一样的,所以,发挥除臭性能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和配方也相同。从图10可以看到,这种开孔结构除臭部件100的除臭能力要比以往的蜂窝结构除臭部件101的除臭能力高。开孔结构除臭部件100和蜂窝结构除臭部件101,其表观体积与发挥除臭性能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和配方都是一样的,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让冷气通过的孔的开设方式。即,与以往的入口方向与出口方向呈直线状,以层流状态通过除臭部件内部的蜂窝状结构除臭部件101相比,冷气的流入方向与出口方向不同,冷气可以通过与立体形状的互相相对的一组通气面不同的通气面,能让冷气以紊流状态通过除臭部件内部的开孔结构除臭部件100能够发挥更高的除臭能力。因此,按照本实施方式,冷气很容易循环,而且能提高除臭过滤器表面与臭气成分的接触效率,从而能对冰箱内的臭气充分地进行除臭。
权利要求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布置在流道断面的一部分上的多角形除臭部件,该除臭部件具有一组通气面和其它的通气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除臭部件布置在三个以上的面都敞开的流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流道呈弯曲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除臭部件的冷气流入面布置在该除臭部件的通气方向。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除臭部件具有连通气泡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除臭部件在冷气流入面上具有将平板和波纹板交替层叠起来后斜着切断的切断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增大除臭过滤器的压力损失,能提高除臭效率的冰箱。本发明冰箱的特征是,它具有布置在流道断面的一部分上的多角形的除臭部件,这种除臭部件具有一组通气面和其它的通气面。此外,上述除臭部件布置在三个以上的面都敞开的流道中。此外,上述流道呈弯曲状。并且,上述除臭部件的冷气流入面布置在该除臭部件的通气方向上。
文档编号F25D23/10GK102374739SQ20111004096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9日
发明者前岛佑子, 船山敦子, 高崎寿江 申请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