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5959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冰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例如有一种冰箱,其具备利用静电雾化来产生雾(mist)的雾产生机构。 该雾产生机构为具有雾产生用的突部,且利用送风机构所产生的风来将从该突部放出的雾供给至储藏室(冷藏室)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57999号公报但是,先前,直接供给雾的供给目标仅限于一处。而且,先前,例如当有饮料或食品汁等洒落在储藏室内并顺着搁板或壁等流进雾产生装置中时,有时会附着在放出雾的雾产生用的突部即雾放出部的雾放出销等上,从而成为雾产生装置的性能下降或发霉、异臭的发生原因。进而,如果要利用通过冷却器后的冷气的流动来将从雾放出部的雾放出销放出的雾供给至储藏室,则储藏室可能会过冷,或者雾放出部可能会冻结。

发明内容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将直接供给雾的供给目标设为多个的冰箱。而且,提供一种即使在有饮料或食品汁等洒落在储藏室内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洒落的饮料或食品汁流进雾产生机构的冰箱。进而,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储藏室过冷或雾放出部冻结的冰箱。本发明的冰箱包括冰箱本体,具有多个储藏室;冷却器,设于所述冰箱本体中, 生成对所述储藏室内进行冷却的冷气;送风机构,设在所述冰箱本体内且产生风;雾产生机构,具有储水部,使该储水部的水雾化而产生雾;以及雾产生室,设于所述冰箱本体内,收容所述雾产生机构,所述雾产生室具有导入由所述送风机构所产生的风的供风口以及向所述多个储藏室供给雾的多个雾吹出口,将由所述雾产生机构所产生的所述雾从所述多个雾吹出口以所述雾的供给目标不同的方式而供给至所述多个储藏室。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可将直接供给雾的供给目标的储藏室设为多个储藏室的冰箱。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冰箱整体的概略结构的纵剖侧面图。图2是以除去门或搁板等的状态来表示的冰箱本体的正面图。图3是微冻室附近的概略的立体图。图4是雾产生室周边的放大正面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Xl-Xl线的横剖平面图。图6是沿着图4中的X2-X2线的纵剖侧面图。图7是沿着图4中的X3-X3线的纵剖侧面图。
图8是沿着图4中的X4-X4线的纵剖侧面图。图9是静电雾化装置部分的纵剖正面图。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4的图。图11是相当于图6的图。图12是相当于图9的图。图1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4的图。图14是相当于图6的图。图15是相当于图9的图。图1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雾产生装置的相当于图9的图。图17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雾产生室周边的放大正面图。图18是沿着图17中的X2-X2线的纵剖侧面图。图19是沿着图17中的X3-X3线的纵剖侧面图。图20是沿着图17中的X4-X4线的纵剖侧面图。图21是将第6实施方式的雾产生室周边的概略结构放大表示的静电雾化装置部分的纵剖正面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 冰箱本体2a 外箱2c:隔热材料3a、4a、7a 隔热门5 制冰室7:冷冻室8a 制冰盒10a、184a:凸部12 上部盒14 微冻室16 小物盒18 微冻盒18b 前板18d:切口部20 储冰容器24:冷藏用冷却器26 机械室28:除霜水蒸发皿30 冷冻用冷却器室30b:返回口
2隔热箱体
2b:内箱(第1路径构件)3冷藏室(储藏室) 4:蔬菜室(储藏室)
6 小冷冻室 8 :自动制冰装置 10、184 分隔壁 11 下部盒 13 搁板 15 蛋盒 17 储水箱 18a 后板
18c左右侧板19 隔热分隔壁22 储藏容器25 冷冻用冷却器27 压缩机29 控制装置30a 冷气吹出口
31 冷冻用送风风扇
32、40 排水管34 冷气导管
35 冷藏用送风风扇36 冷藏用冷却器室
36a:前部壁(第2路径构件)36b 段部
36c 下部突出部36d 倾斜部
36e 止水部36f 槽部
36g 卡止部3^1、183a -M
37 冷气供给导管38:隔热材料(第1路径构件)
39 冷气供给口41 保持部
42 送风导管43 吸入口
44,185 连通口45 雾产生室
46 导管构成构件46a 上侧卡合部
46b 下侧卡合部47 载置台
47a 嵌合凹部47b 防滴水部
47c 反射面48,75 静电雾化装置(雾产生机构)
49 支撑部49a 嵌合凸部
50,77 雾放出部51、76 雾产生单元(雾产生机构)
52:电源装置53、78 供水部
53a 水平部53b,78b 垂直部
53c 弯曲部54,79 盒
55 保水材料56 储水容器
56a 溢水部57 雾放出销(突部)
58 受电销60 导线
61 供电端子62 雾用冷气供给口(第1雾用冷气供给口)
63:面向冷藏室的雾用导管64 冷藏室用雾吹出口
65 微冻室用雾吹出口66 蛋盒用雾吹出口
67、183 蔬菜室用雾吹出口68 微冻室用风供给导管
70:除霜用加热器71 第1路径构件
71a 冷却路径72 第2路径构件
72a、82a 非冷却路径73:隔热材料(第2路径构件)
74 供风口74a:上侧的供风口
74b:下侧的供风口78a 圆形部
78c 突出部82 第2路径构件
83:隔热构件(第2路径构件)84:第2雾用冷气供给口
85:引导构件180 照明单元
181 电路基板181b、181c 发光二极管
182 罩182a、182b 卡止爪
A1、A2、B1、B2、B3、C1、C2、C3、D1、D2、D3 箭头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多个实施方式的冰箱。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而且,相对于冰箱本体而将门侧(例如图1 中的左侧)作为前面来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 图9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如图1以及图2所示,冰箱本体1在前表面开口的纵长矩形箱状的隔热箱体2内,具有沿上下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储藏室。具体而言,在隔热箱体2内,从上段起依序设有冷藏室3、蔬菜室4以作为储藏室, 在其下方,左右排列设有制冰室5和小冷冻室6,在他们的下方设有冷冻室7。在制冰室5内,设有众所周知的自动制冰装置8(参照图1)。隔热箱体2基本上由钢板制的外箱加、合成树脂制的内箱2b、和设在外箱加与内箱2b之间的隔热材料2c构成。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均为冷藏温度段(例如1°C 4°C )的储藏室,冷藏室3与蔬菜室4之间通过塑料(plastic)制的分隔壁10而上下分隔。在冷藏室3的前表面部,如图1所示,设有铰链(hinge)开闭式的隔热门3a。在蔬菜室4的前表面部,设有抽出式的隔热门如。在隔热门如的背面部,连结着构成储藏容器的下部盒11。在下部盒11的上部后方,设有比下部盒11小型的上部盒12。冷藏室3内通过多个搁板13而上下分隔成多段。如图3所示,在冷藏室3内的最下部(分隔壁10的上部),在右侧设有微冻(chilled)室14,在其左侧,上下设有蛋盒15 以及小物盒16,进而,在他们的左侧设有储水箱(tank) 17。储水箱17是用于储存供给至自动制冰装置8的制冰盒8a的水。在微冻室14内, 可出入地设有微冻盒18。微冻室14也构成储藏室。微冻室14的温度优选0°C左右。制冰室5、小冷冻室6以及冷冻室7均为冷冻温度段(例如-10°C _20°C )的储藏室。而且,蔬菜室4与制冰室5以及小冷冻室6之间如图1所示,通过隔热分隔壁19而上下分隔。在制冰室5的前表面部,设有抽出式的隔热门fe。在隔热门fe的后方,连结着储冰容器20。在小冷冻室6的前表面部,虽未图示,但也设有连结着储藏容器的抽出式的隔热门。在冷冻室7的前表面部,也设有连结着储藏容器22的抽出式的隔热门7a。在冰箱本体1内,虽未详细图示,但组装有具备冷藏用冷却器M以及冷冻用冷却器25这2个冷却器的冷冻循环。冷藏用冷却器M生成用于对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进行冷却的冷气,其设在冰箱本体1的背面部。冷冻用冷却器25生成用于对制冰室5、小冷冻室6以及冷冻室7进行冷却的冷气, 其设在冰箱本体1的背面部且冷藏用冷却器M的下方。在冰箱本体1的下部背面部,设有机械室26。虽未详细图示,但在该机械室沈内设有构成上述冷冻循环的压缩机27、冷凝器(未图示)、用于对压缩机27以及冷凝器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fan)(未图示)以及除霜水蒸发皿观等。在冰箱本体1的背面靠下部部分,设有安装着控制整体的微电脑 (microcomputer)等的控制装置四。另外,虽未图示,但冰箱本体1内所设的电子设备的地(earth)线经由外箱加等而接地。在冰箱本体1内的冷冻室7的背面部,设有冷冻用冷却器室30。在冷冻用冷却器室30内,设有冷冻用冷却器25、除霜用加热器(未图示)、作为送风机构的冷冻用送风风扇 31等。冷冻用送风风扇31是利用借助风扇旋转的送风作用而产生风,以使由冷冻用冷却器25所生成的冷气循环,其设在冷冻用冷却器25的上方。在冷冻用冷却器室30的前表面的中间部,设有冷气吹出口 30a,在下部设有返回口 30b。在上述结构中,当驱动冷冻用送风风扇31以及冷冻循环时,借助送风作用而产生风,由冷冻用冷却器25所生成的冷气进行从冷气吹出口 30a供给至制冰室5、小冷冻室6、 冷冻室7内,并从返回口 30b返回冷冻用冷却器室30内的循环。通过该冷气,使制冰室5、小冷冻室6以及冷冻室7得以冷却。另外,在冷冻用冷却器25的下方,设有承接冷冻用冷却器25的除霜时的除霜水的排水管32。该排水管32所承接的除霜水被导至冰箱外的机械室26内所设的除霜水蒸发皿观,并由除霜水蒸发皿观部分蒸发。并且,在冰箱本体1内的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的后方,设有冷藏用冷却器M、冷气导管34、及作为送风机构的冷藏用送风风扇35等。S卩,在冰箱本体1内的冷藏室3的最下段的后方(微冻室14的后方),设有构成冷气导管34的一部分的冷藏用冷却器室36,在该冷藏用冷却器室36内,设有冷藏用冷却器 24以及除霜用加热器70等。冷气导管34形成用于将由冷藏用冷却器M所生成的冷气供给至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的通路。冷藏用送风风扇35利用借助风扇旋转的送风作用而产生风,以使由冷藏用冷却器M所生成的冷气循环,其设在冷藏用冷却器M的下方。在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上方,设有向上方延伸的冷气供给导管37,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上端部连通于冷气供给导管37的下端部。此时,由冷藏用冷却器室36和冷气供给导管37构成冷气导管34。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前部壁36a向冷气供给导管37更前方突出。而且,在该前部壁36a的背面侧(冷藏用冷却器M侧),设有覆盖冷藏用冷却器M的前表面的具有隔热性的隔热材料38。在冷气供给导管37的前部,设有多个向冷藏室3内开口的冷气供给口 39。在冷藏用冷却器室36内的下部且冷藏用冷却器M的下方,设有排水管40。排水管40承接来自冷藏用冷却器M的除霜水。该排水管40所承接的除霜水也与排水管32所承接的除霜水同样地,被导至冰箱外的机械室沈内所设的除霜水蒸发皿观,并由除霜水蒸发皿观部分蒸发。排水管40的左右的长度尺寸以及前后的纵深尺寸大于冷藏用冷却器对的左右的长度尺寸以及前后的纵深尺寸,以构成为全部承接从冷藏用冷却器M滴落的除霜水的大小。在蔬菜室4的后方,设有送风导管42。在送风导管42内,设有冷藏用送风风扇35。 送风导管42在下端部具有吸入口 43,且上端部以迂回排水管40的方式而连通于冷藏用冷却器室36 (冷气导管34)。吸入口 43在蔬菜室4内开口。另外,在构成冷藏室3底部的分隔壁10的后部的左右的两角部,如图5所示,形成有多个连通口 44(图5中仅示出右侧的连通口 44)。冷藏室3经由连通口 44而与蔬菜室4连通。在此结构中,当驱动该冷藏用送风风扇35时,借助送风作用,主要如图1的空心箭头所示而产生风。即,蔬菜室4内的空气从吸入口 43被吸入冷藏用送风风扇35侧,并被吹出向送风导管42侧。被吹出向送风导管42侧的空气通过冷气导管34 (冷藏用冷却器室36以及冷气供给导管37),并从多个冷气供给口 39吹出至冷藏室3内。被吹出至冷藏室3内的空气通过连通口 44也被供给至蔬菜室4内,最终被冷藏用送风风扇35吸入。这样,借助冷藏用送风风扇35的送风作用来进行风的循环。当在该风的循环过程中驱动冷冻循环时,通过冷藏用冷却器室36内的空气经冷藏用冷却器M冷却后成为冷气,该冷气被供给至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被冷却至冷藏温度段的温度。在冷气导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前方且微冻室14的后方,如图2、图4所示,在从正面观察冰箱本体1的右侧,可装卸地设有构成雾产生室45的雾用导管。该雾产生室45也如图5 图8所示,由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前部壁36a、与可装卸地安装于前部壁36a的前表面的导管构成构件46包围而形成。此时,雾产生室45沿着前部壁36a而左右方向较长,且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较小,形成为扁平的矩形箱状。并且,在该雾产生室45内,收容有构成雾产生装置的静电雾化装置48的主体部, 所述雾产生装置用于产生雾。其次,对静电雾化装置48进行详述。静电雾化装置48如图9所示,包括具有雾放出部50的雾产生单元(unit) 51 (相当于雾产生机构)、和用于对雾放出部50施加负的高电压的电源装置(变压器 (transformer) )52,以作为主体部。静电雾化装置48除了主体部以外,还包括对雾放出部50供给水分的供水部53。 供水部53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53a、和从该水平部53a的右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垂直部5北。供水部53从正面观察呈逆L字状,且是在为角筒状且从正面观察呈逆L字状的盒 54内收容保水材料55而构成。因此,供水部53在水平部53a与垂直部5 之间具有弯曲部 53c。水平部53a既可一体地设于垂直部53b,也可采用与垂直部5 不同的零件。水平部53a以及垂直部53b以与冷气导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前部壁36a成平行的方式,沿着前部壁36a而配置。保水材料55构成供水构件,该供水构件是利用毛细管现象来抽吸后述的储水容器56中储存的水(除霜水)并供给至雾放出部50,所述保水材料55例如呈使纤维缠绕而成的毡(felt)状,且吸水性以及保水性优异。保水材料55只要吸水性以及保水性优异,且能够进行毛细管现象,则除了上述材料以外,例如也可以是连续发泡体。供水部53的水平部53a配置在雾产生室45内的稍靠右,垂直部53b的下端部如图8所示,贯穿导管构成构件46的下部、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前部的段部36b而位于冷藏用冷却器室36内的下部的前方。保水材料55的外周由盒M所覆盖。在保水材料55中,也可使水平部53a的部分与垂直部53b的部分由不同的构件所构成。在冷藏用冷却器室36内的下部前方,设有构成储水部的储水容器56(参照图8)。 该储水容器56设在冷藏用冷却器M与排水管40之间且在供水部53的下方。并且,储水容器56的前部安装于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前部壁36a的下部突出部 36c,且设置成向后方突出的悬臂状态。此时,安装着储水容器56的前部的下部突出部36c 位于前部壁36a的下方且经由段部36b而向该前部壁36a更前方凸出(突出)。如果将前部壁36a设为第1突出部,则下部突出部36c成为向其更前方突出的第2 突出部。储水容器56在安装于下部突出部36c的安装状态下,远离冷藏用冷却器M以及形成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后表面的内箱2b。冷藏用冷却器M接触至形成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后表面的内箱2b。所述供水部 53中的垂直部53b的下端部贯穿导管构成构件46的下部、所述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前部的段部36b所形成的孔而从上方插入储水容器56内。储水容器56承接从冷藏用冷却器M滴落的除霜水并予以储存。供水部53的保水材料55如前所述,通过毛细管现象来抽吸储水容器56中储存的水(除霜水)并供给至雾放出部50。这样,对于供给至雾放出部50的水,利用储水容器56中储存的冷藏用冷却器 24的除霜水,从而能够自动进行向储水容器56的供水,能够节省使用者进行供水的工夫。储水容器56位于排水管40可储水的高度更上方。在该储水容器56的后部侧的前端部,形成为高度方向设定得比形成储水容器56的周围的壁更低的溢水部56a。由此,当储水容器56内储存的水溢出时,将从该溢水部56a溢出。从溢水部56a 溢出的水由排水管40所承接,并排出至除霜水蒸发皿28。在供水部53的水平部53a,设有上述雾放出部50。雾放出部50在冷藏室3的后方部位于蔬菜室4的上部后方部且在微冻室14的后方,由用于放出雾的呈突部的多根雾放出销(pin) 57构成。多根雾放出销57以朝上突出的方式而配置于水平部53a的上部侧,此时,4根销排列成左右方向的横一列状且分别隔开而配置。进而,其他的多根雾放出销57以朝下突出的方式而配置于水平部53a的下部侧,此时,4根销排列成左右方向的横一列状且分别隔开而配置。S卩,雾放出部50是由朝向不同的方向,此时为朝向上下方向突出的多根雾放出销 57构成。而且,雾放出部50是配置成,多根雾放出销57将供水部53的水平部53a夹在中间而向上下相反的方向延伸。借助该结构,则雾产生用的突部即雾放出销57的突出方向仅为单向的情况不同, 能够将雾的供给方向设为多个方向,从而能够加宽雾的供给范围。进而,多根雾放出销57配置成上下两段。各雾放出销57是以与冷气导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前部壁36a平行的方式而沿前部壁36a来配置。雾放出部50设在冷藏室3的下方后部且邻接于蔬菜室4的位置,且配置在微冻室14的后方。各雾放出销57是如上所述般产生雾的部分,例如是将聚酯(polyester)纤维和导电性物质的碳(carbon)纤维混合捻合而形成为销状(棒状),具有保水性以及水的抽吸特性,并且具有导电性。各雾放出销57承载着钼纳米胶体(nano choroid)。钼纳米胶体例如可通过将雾放出销57浸渍到含有钼纳米胶体的处理液中,并对其进行煅烧而获得。各雾放出销57的底端部贯穿供水部53的盒M而接触该保水材料55。在供水部 53中的水平部53a的左端部,朝左突出地设有构成受电用电极的受电销58。受电销58的底端部在盒M内接触该保水材料阳。电源装置52在雾产生室45内设于雾产生单元51的左侧。在电源装置52的右端部,设有连结着导线60且由紧固(fasten)(平型)端子构成的供电端子61,该供电端子61 连接于雾产生单元51的受电销58。电源装置52如众所周知般,具备包含将高频电源(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的高压变压器的整流电路、升压电路等,产生负的高电压(例如_6kV), 并经由供电端子61而输出至受电销58。由此,来自电源装置52的负的高电压从受电销58经由保水材料55的水分而施加至各雾放出销57,使得各雾放出销57带负电。以此方式构成的静电雾化装置48中,在利用保水材料55带来的毛细管现象来抽吸储水容器56的水并供给至各雾放出销57的状态下,对各雾放出销57施加来自电源装置 52的负的高电压。此时,电荷集中于各雾放出销57的前端部,通过对该前端部所含的水赋予超过表面张力的能量(energy),使各雾放出销57的前端部的水发生分裂(雷氏分裂,Rayleigh fission),并从前端部呈微细的雾状而放出(静电雾化现象)。此处,呈雾状放出的水粒子带负电,并包含通过该能量而生成的羟自由基 (hydroxy1 radical)0因此,具有强氧化作用的羟自由基从各雾放出销57与雾一同被放出,通过羟自由基的作用可进行除菌或除臭。此时,未设置与带负电的雾放出销57对应的相对电极。因此,来自雾放出销57的放电自身变得非常平缓,不会在放电电极与相对电极之间产生电晕(corona)放电,从而可抑制有害气体(臭氧(ozone)、或臭氧使空气中的氮发生氧化而产生的氮氧化物、亚硝酸、硝酸等)的产生。此处,雾放出销57 (雾放出部50)可称作是放出羟自由基这一除菌成分(也是除臭成分)的除菌成分放出机构(也是除臭成分放出机构),静电雾化装置48可称作是除菌成分产生机构(除臭成分产生机构)。其次,对雾产生室45进行详细说明。雾产生室45如上所述,在内部收容有雾产生单元51。由此,通过雾产生单元51的驱动而产生的雾易蓄积在雾产生室45内。因此,即使在由雾产生单元51所生成的雾因时间的经过等而产生浓度不均的情况下,由于所生成的雾会在雾产生室45内扩散,因此雾产生室45内的雾的浓度易变得大致均勻。雾产生室45在构成后壁的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前部壁36a具有雾用冷气供给口 62 (参照图4、图7)。雾用冷气供给口 62是用于将借助冷藏用送风风扇35的送风作用而产生的风中的通过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风的一部分导入雾产生室45内的开口(风的流动如图4、图7的箭头Al所示)。因此,在雾产生室45中,还具备导入不通过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风的开口。详细情况后述,图11所示的雾用冷气供给口 62是在与相向于雾放出部50中的雾放出销57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不相向的位置),此时是在雾放出部50更左方,设于电源装置52的上方以及冷藏用冷却器M的上方。该雾用冷气供给口 62如图7所示,后部贯穿隔热材料38并与冷气导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却器室36连通,前部与雾产生室45连通。由此,通过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冷气(风)的一部分是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供给至雾产生室45内(参照图7的箭头Al)。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供给至雾产生室45内的冷气在雾产生室45内形成对流。而且,雾产生室45对应于多个储藏室(冷藏室3、微冻室14、蛋盒15以及蔬菜室 4)而具有多个雾吹出口即冷藏室用雾吹出口 64、微冻室用雾吹出口 65、蛋盒用雾吹出口 66 以及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67。设有这些雾吹出口 64、65、66、67的位置是与相向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即,不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直接相向的位置,他们设在雾产生单元51的周围,用于对各储藏室供给雾。冷藏室用雾吹出口 64是设在雾用冷气供给口 62上方的面向冷藏室的雾用导管 63 (参照图4、图7)的下端部的开口,位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更上方,且设在不与雾放出销 57直接相向的位置。即,冷藏室用雾吹出口 64与雾放出销57在前后方向上也不相向。面向冷藏室的雾用导管63位于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前部壁36a的背面侧,并向上方延伸。面向冷藏室的雾用导管63的上端部连通至冷气导管34中的冷气供给导管37 内。由此,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导入的冷气吹到雾产生室45的内周壁(导管构成构件46的背面)而改变方向,该冷气的一部分从冷藏室用雾吹出口 64吹出。因此,在雾产生室45内由雾产生单元51所产生的雾易借助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 导入的冷气形成对流而扩散。由此,易使雾产生室45内的雾的浓度变得更加均勻。并且,在雾产生室45内形成对流的雾的一部分与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导入的冷气的一部分一同通过冷藏室用雾吹出口 64、面向冷藏室的雾用导管63、冷气供给导管37而从冷气供给口 39供给至冷藏室3 (风的流动如图4、图7的箭头Bl所示)。微冻室用雾吹出口 65如图4、图7所示,在导管构成构件46的前表面部且雾用冷气供给口 62更上方,设在不与雾放出销57相向的位置,且与微冻室14连通。S卩,微冻室用雾吹出口 65与雾放出销57在前后方向上也不相向。由此,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导入的冷气吹到雾产生室45的内周壁(导管构成构件46的背面)而改变方向,该冷气的一部分从微冻室用的雾吹出口 65吹出。因此,在雾产生室45内形成对流的上述雾的一部分与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导入的冷气的一部分一同从微冻室用雾吹出口 65供给至微冻室14(风的流动如图4、图7的箭头B2所示)。蛋盒用雾吹出口 66如图4所示,在导管构成构件46中的雾用冷气供给口 62更上方的左方,设在不与雾放出销57相向的位置,且与蛋盒15连通。即,蛋盒用雾吹出口 66与雾放出销57在前后方向上也不相向。由此,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导入的风吹到雾产生室45的内周壁(导管构成构件 46的背面)而改变方向,该风的一部分从蛋盒用雾吹出口 66吹出。因此,在雾产生室45内形成对流的上述的雾的一部分与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导入的冷气的一部分一同从蛋盒用雾吹出口 66供给至蛋盒15 (冷气以及雾的流动如图4的箭头B3所示)。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67如图4、图5所示,在雾产生室45的右下部,换言之,在雾用冷气供给口 62更下右方,设在不与雾放出销57相向的位置,且经由连通口 44而连通于蔬菜室4。S卩,雾吹出口 67与雾放出销57在前后方向上也不相向。由此,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导入的风吹到雾产生室45的内周壁(导管构成构件 46的背面)而改变方向,该风的一部分从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67吹出。因此,在雾产生室45内形成对流的上述雾的一部分与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导入的风的一部分一同从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67经由连通口 44而供给至蔬菜室4。另外,向雾产生室45内吹入冷气的雾用冷气供给口 62与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67之间的距离Ll被设定为大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与微冻室用雾吹出口 65之间的距离L2。位于雾产生室45的上部且雾放出部50的上方,设有微冻室用风供给导管68 (参照图4、图6、图8)。该微冻室用风供给导管68如图8所示,后部贯穿隔热材料38而与冷藏用冷却器室36连通,前部贯穿雾产生室45而与微冻室14连通。因此,通过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风的一部分,即冷气的一部分通过微冻室用风供给导管68而直接供给至微冻室14 (风的流动如图6、图8的箭头A2所示),借助该冷气,微冻室14的温度被保持在0°C左右。其次,对具备上述雾产生机构的结构的冰箱的作用进行叙述。在对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进行冷却时,经冷藏用冷却器M冷却后的冷气通过借助冷藏用送风风扇35的送风作用而产生的冷气(风),主要如图1中的空心箭头所示般通过冷气供给导管37而从多个冷气供给口 39供给至冷藏室3。进而,由冷藏用送风风扇35所产生的风的一部分从微冻室用风供给导管68直接供给至微冻室14 (参照图6、图8的箭头A2)。被供给至冷藏室3以及微冻室14的冷气在有助于食品等的储藏物的冷却之后汇流,从连通口 44(参照图5)也供给至蔬菜室4。被供给至蔬菜室4的冷气在有助于蔬菜等的储藏物的冷却之后,从吸入口 43被吸入至冷藏用送风风扇35侧,再次由冷藏用冷却器M进行冷却,从而重复这样的循环。而且,在该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的冷却时,通过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风的一部分如图7中的箭头Al所示,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导入并供给至雾产生室45内。此处,由于各雾吹出口 64、65、66、67设在与对向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因此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导入的风吹到雾产生室45的内周壁(导管构成构件46 的背面)而改变方向,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导入的风分别从冷藏室用雾吹出口 64、微冻室用雾吹出口 65、蛋盒用雾吹出口 66、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67而吹出。此时,当驱动该静电雾化装置48时,从雾产生单元51的多个各雾放出销57放出如上所述般含有羟自由基的微细的雾。所放出的雾在雾产生室45内蓄积并在雾产生室内扩散,雾产生室45内的雾的浓度变得大致均勻。并且,通过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向雾产生室45内导入风,雾产生室45内的雾得以扩散并形成对流,雾的浓度变得更加均勻。并且,形成对流而浓度变得大致均勻的雾的一部分从冷藏室用雾吹出口 64经由面向冷藏室的雾用导管63以及冷气供给导管37而供给至冷藏室3,从微冻室用雾吹出口 65供给至微冻室14,从蛋盒用雾吹出口 66供给至蛋盒15,而且从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67经由连通口 44而供给至蔬菜室4 (如图4箭头B2、B3所示)。根据上述第1实施方式,可获得如下所述的效果。在冰箱本体1中,具备对静电雾化装置48的雾产生单元51 (雾产生机构)予以收容的雾产生室45,在该雾产生室45中,设有使由所述雾产生单元51中的雾放出部50所产生的雾的供给目标不同的多个雾吹出口。多个雾吹出口具体是指冷藏室用雾吹出口 64、微冻室用雾吹出口 65、蛋盒用雾吹出口 66以及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67。由此,能够将雾产生室45内产生的雾供给至冷藏室3、微冻室14、蛋盒15以及蔬菜室4这四个供给目标,可加宽雾的供给范围,从而扩大雾的效果范围。在雾的供给目标中的微冻室14、蛋盒15以及蔬菜室4中,分别具有微冻盒18、蛋盒15、蔬菜盒(下部盒11、上部盒1 ,能够将雾良好地供给至这些盒内,从而可期待这些供给目标的除菌或除臭的效果,并且也可以期待蔬菜等的保湿或新鲜度保持。另外,由于采用了将雾产生单元51设在雾产生室45内的结构,因此由该雾产生单元所产生的雾易蓄积在雾产生室45内。由此,即使由雾产生单元51所生成的雾产生浓度不均,由于雾会在雾产生室45内扩散,因此雾产生室45内的雾的浓度仍会变得大致均勻,从而可将浓度大致均勻的雾从冷藏室用雾吹出口 64、微冻室用吹出口 65、蛋盒用吹出口 66以及蔬菜室用吹出口 67供给至储藏室(冷藏室3、微冻室14、蛋盒15以及蔬菜室4)。此时,多个雾吹出口(冷藏室用雾吹出口 64、微冻室用雾吹出口 65、蛋盒用雾吹出口 66以及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67)是配置在以雾放出部50为中心的周围,因此能够将从雾放出部50放出的雾良好地供给至各雾吹出口。由于将雾吹出口 64、65、66、67设在与相向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即,设在不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直接相向的位置,因此雾产生室45内的雾借助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导入的风而在雾产生室45内得以扩散并形成对流。由此,雾产生室45内的雾的浓度变得更加均勻,从而能够将该均勻浓度的雾从冷藏室用雾吹出口 64、微冻室用雾吹出口 65、蛋盒用雾吹出口 66以及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67 供给至储藏室。由于这些雾吹出口 64、65、66、67配置在以雾产生单元51为中心的周围,因此从雾产生单元51放出的雾易在雾产生室45内均勻地扩散。由此,能够使雾产生室45内的雾的浓度更加均勻。由于雾产生室45的多个雾吹出口(冷藏室用雾吹出口 64、微冻室用雾吹出口 65、 蛋盒用雾吹出口 66以及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67)设在与相向于雾放出销57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即,设在不与雾放出销57直接相向的位置,因此即使万一有手指或异物从这些雾吹出口 64、65、66、67插入雾产生室45内,也能防止手指或异物直接接触雾放出销57,从而可确保安全性。由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与雾放出部50 (雾放出销57)设在与彼此相向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因此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导入雾产生室45内的风(冷却风)不会直接吹到雾放出部50 (雾放出销57)。由此,能够使雾放出销57直接受到来自雾用冷气供给口 62的冷却风而干燥、冻结的现象受到抑制。构成雾产生装置的静电雾化装置48具备放出雾的雾放出部50、向雾放出部50供给水分的供水部53以及对雾放出部50施加负的电压的电源装置52,而且,使雾放出部50 由朝向不同的方向突出的多根雾放出销57构成。借助该结构,与雾产生用突部的突出方向仅为单向的情况不同,能够将雾的供给方向设为多个方向,因此能够加宽雾的供给范围。雾放出部50通过采用使多个雾放出销(突部)57排列成列状而配置的结构,可增多雾的放出量,可进一步加宽雾的供给范围,而且,可实现薄型化。而且,雾放出部50通过采用将雾放出销57夹在供水部53的水平部53a之间而沿上下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结构,从向上方和下方都能放出雾,因此能够进一步加宽雾的供给范围。并且,由于采用了在上下方向设置多个储藏室,雾产生室45具有与各储藏室对应的冷藏室用雾吹出口 64、微冻室用雾吹出口 65、蛋盒用雾吹出口 66以及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67的结构,因此能够极力缩短各储藏室与雾放出销57的距离,从而可将雾产生室45内的雾效率良好地供给至各储藏室。而且,供水部53的水平部53a以及各雾放出销57是以与冷气导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前部壁36a成平行的方式而沿着该前部壁36a来配置,由于可实现前后方向的薄型化。通过将雾放出销57配置成上下两段,可实现紧凑(compact)化。在冰箱本体1内,设有向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供给冷气的冷气导管34,雾产生室 45沿着该冷气导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前部壁36a而配置。由此,可实现雾产生室45的薄型化。而且,通过将电源装置52以及雾产生单元51以与冷气导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前部壁36a成平行的方式而沿着该前部壁36a来配置,可实现静电雾化装置48的纵深方向的薄型化。采用了下述结构,即,供水部53具有弯曲部53c,在弯曲部53c的下方设有储存水的储水容器56,可将所述储水容器56中储存的水供给至所述弯曲部53c。由此,可将储水容器56的水经由弯曲部53c而供给至雾放出销57。而且,由于可使雾放出销57远离储水容器56,因此可实现所述雾放出销57与储水容器56内的水的绝缘。电源装置52将雾放出部50夹在中间而配置于弯曲部53c的相反侧。由此,可使电源装置52更加远离储水容器56。供给至雾放出销57的水利用了储水容器56中储存的冷藏用冷却器M的除霜水, 因此可自动地进行对储水容器56的供水,从而可节省使用者进行供水的工夫。由于雾产生室45是由前部壁36a和可装卸地安装的导管构成构件46包围而形成,因此通过拆卸导管构成构件46,可使雾产生室45内的维护变得容易。由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与雾放出部50 (雾放出销57)是以与相向的位置不同的方式而配置在左右偏离的位置,因此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供给至雾产生室45内的冷气不会直接吹到雾放出部50 (雾放出销57)。由此,能够使雾放出销50直接受到来自雾用冷气供给口 62的冷却风而干燥的象受到抑制。而且,具有雾放出部50的雾产生单元51具有从储水容器56将水运送到雾放出销 57为止的保水材料55,雾放出销57从成为第1突出部的前部壁36a向前方突出并从成为第2突出部的下部突出部36c的段部36b延伸至冷气导管34外,具有雾放出销57的雾放出部50配置在成为第1突出部的前部壁36a的前方。因此,能够极力防止保水材料55因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向雾产生室45内供给的冷气变干燥。(第2实施方式)参照图10 图12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冰箱本体1如图11所示,具有形成冷却路径71a的第1路径构件 71和形成非冷却路径72a的第2路径构件72。冷却路径71a是指冷藏用冷却器室36中的收容有冷藏用冷却器M的空间。通过冷却路径71a内的风由冷藏用冷却器M进行冷却。此时,第1路径构件71是形成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内箱2b以及后述的隔热材料73的后部。非冷却路径7 是用于将借助冷藏用送风风扇35的送风作用而产生的风不经由冷藏用冷却器M而送往雾产生室45的空间,是冷藏用冷却器室36中的未收容冷藏用冷却器24的空间。通过非冷却路径72a内的风由于内部未收容冷藏用冷却器24,因此不会由冷藏用冷却器M直接冷却。此时,第2路径构件72为前部壁36a以及隔热材料73的前部。隔热材料73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的隔热材料38。该隔热材料73延伸至第1实施方式的隔热材料38更下方,即,延伸至冷藏用冷却器M更下方。并且,隔热材料73在厚度方向上,在雾产生室45侧的部分,S卩,在前部的一部分形成有切口。该切口的形状是用于形成非冷却路径72a,且纵向从隔热材料73的下端延伸至位于最上方的雾放出销57的上端部附近为止(参照图11)。另外,切口的左右方向的大小为任意,但优选为容纳多根雾放出销57的整个横向的范围以上。雾产生室45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雾用冷气供给口相同的雾用冷气供给口 62和供风口 74(参照图10 图12)。供风口 74是用于将借助冷藏用送风风扇35的送风作用而产生的风且通过非冷却路径72a的风导入雾产生室45内的开口(风的流动如图11的箭头Cl、C2、C3所示)。供风口 74设在前部壁36a中的与雾放出部50的雾放出销57相向的位置。S卩,第2实施方式中,供风口 74设在上下两处(将上侧的供风口表示为74a,将下侧的供风口表示为74b),一个供风口 7 位于设在水平部53a上方的雾放出销57的后方, 另一个供风口 74b位于设在水平部53a下方的雾放出销57的后方。换言之,从正面观察冰箱本体1,上侧的供风口 7 与设在水平部53a上方的雾放出销57位于重合的位置,下侧的供风口 74b与设在水平部53a下方的雾放出销57位于重合的位置。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借助冷藏用送风风扇35的送风作用而产生的风中的通过冷却路径71a的风由冷却路径71a内的冷藏用冷却器M进行冷却。该冷却的风的一部分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被导入至雾产生室45内。雾用冷气供给口 62与雾放出部50(雾放出销57)位于与相向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彼此不相向的位置)上,因此从雾用冷气供给口 62供给至雾产生室45内的冷却风不直接吹到雾放出部50 (雾放出销57)。由此,可使雾放出销57直接受到来自雾用冷气供给口 62的冷却风而干燥、冻结的象受到抑制。借助冷藏用送风风扇35的送风作用而产生的风中的通过非冷却路径72a的风未被冷藏用冷却器M冷却,而从供风口 74(74a、74b)被导入至雾产生室45内。并且,从供风口 74导入的风吹到雾放出销57。第2实施方式中,从供风口 7 导入的风(参照图10、图11所示的箭头C2)易吹到雾放出销57中的设在水平部53a上方的雾放出销57,并从位于该雾放出销57附近的冷藏室用雾吹出口 64、微冻室用雾吹出口 65、蛋盒用雾吹出口 66供给至各储藏室。而且,从供风口 74b导入的风(参照图10、图11所示的箭头C3)易吹到雾放出销 57中的设在水平部53a下方的雾放出销57,并从位于该雾放出销57附近的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67供给至蔬菜室4。由此,可使雾放出销57所产生并存在于雾放出销57附近的浓度高的雾容易地形成对流,可易使雾产生室45内的雾的浓度以高的状态均勻地存在,从而能够将浓度高且大致均勻浓度的雾从各雾吹出口 64、65、66、67供给至储藏室。吹到雾放出销57的风从雾放出销57附近的各雾吹出口 64、65、66、67被供给至各储藏室。由此,能够将雾产生室45内的雾效率良好地供给至各储藏室。由于风从不同的多个雾用的供风口(第2实施方式中为雾用冷气供给口 62、供风口 74a、74b)被导入雾产生室45,因此雾产生室45内的风的流动易变得复杂,从而能够使雾产生室内的雾的浓度更加均勻。而且,该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将从雾放出部50放出的雾供给至各储藏室的风,利用了通过冷藏用送风机35而循环的空气中的通过冷藏用冷却器M之前,即,经冷藏用冷却器M冷却之前的相对较暖的空气,因此与利用通过冷藏用冷却器M之后的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的情况不同,能够防止储藏室,尤其是蔬菜室4因用于供给雾的空气而变得过冷。而且,被供给至雾放出销50的空气(风)如上所述为通过冷藏用冷却器M之前, 即,经冷藏用冷却器M冷却之前的空气,因此也能够防止雾放出销50因该空气而冻结。为了实现防止雾放出销50冻结的目的,也可以省去雾用冷气供给口。进而,雾放出销50是配置在冷藏用冷却器M所配置的冷气导管34外,从雾放出销50放出的雾不被供给至冷藏用冷却器24,因此能够防止雾冻结的产生。除此以外,第2 实施方式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等中,作为被供给至雾产生室45的冷气或风的供给口,说明了雾用冷气供给口及供风口,但作为这些对雾产生室的供给口的总称, 可称为供风口。(第3实施方式)参照图13 图15来说明第3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冰箱本体1如图14所示,具有形成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冷却路径71a的第1路径构件71、以及形成与第2实施方式的非冷却路径72a(参照图11)不同形状的非冷却路径82a的第2路径构件82。非冷却路径8 是用于将由冷藏用送风风扇35所产生的风不经由冷藏用冷却器 24而送往雾产生室45的空间,是冷藏用冷却器室36中的未收容冷藏用冷却器24的空间。通过非冷却路径82a内的空气(风)由于内部未收容冷藏用冷却器24,因此不会由冷藏用冷却器M直接冷却。第2路径构件82为前部壁36a以及隔热材料83。隔热材料83相当于第2实施方式的隔热材料73。该隔热材料83是与隔热材料 73同样地延伸至冷藏用冷却器M更下方为止。并且,隔热材料83在厚度方向上,在雾产生室45侧的一部分形成有切口。该切口的形状是用于形成非冷却路径82a,纵向从隔热材料83的下端延伸至水平部53a的后方附近为止(参照图14)。另外,切口的左右方向的大小为任意,但优选为容纳多根雾放出销57的整个横向的范围以上。雾产生室45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雾用冷气供给口相同的第1雾用冷气供给口 62和第2雾用冷气供给口 84(参照图13 图15)。第2雾用冷气供给口 84是用于将由冷藏用送风风扇35所产生的风中的通过非冷却路径82a的风导入雾产生室45内的开口(风的流动如图14的箭头Dl、D2、D3所示)。第2雾用冷气供给口 84设在前部壁36a中的与雾放出部50的雾放出销57相向的位置上。进而,雾产生室45具有将从第2雾用冷气供给口 84导入的风引导至多根雾放出销57的引导构件85。第3实施方式的引导构件85设在雾产生单元51的水平部53a的背侧(背面侧),呈平行地沿着水平部53a而延伸的三角柱。并且,当从冰箱本体1的侧面方向观察该引导构件85时,该引导构件85的三角形的顶角的1个延伸至第2雾用冷气供给口 84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附近为止。根据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借助冷藏用送风风扇35的送风作用而产生的风中的通过非冷却路径8 的风未经冷藏用冷却器M冷却而从第2雾用冷气供给口 84导入至雾产生室45内。从第2雾用冷气供给口 84导入的风吹到引导构件85而上下分离。分离后流向上方的风(参照图13、图14所示的箭头D2)易吹到雾放出销57中的设在水平部53a上方的雾放出销57,并从位于该雾放出销57附近的各雾吹出口 64、65、66供给至各储藏室(尤其是(冷藏室3、微冻室14、蛋盒15)。而且,分离后流向下方的风(参照图13、图14所示的箭头D3)易吹到雾放出销57 中的设在水平部53a下方的雾放出销57,并从位于该雾放出销57附近的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67尤其供给至蔬菜室4。
由此,可使由雾放出销57所产生并存在于该雾放出销57附近的浓度高的雾在雾产生室45内形成对流,可使雾产生室45内的雾的浓度较高且大致均勻,从而可将浓度高且浓度大致均勻的雾从各雾吹出口 64、65、66、67供给至各储藏室。通过使雾产生室45具有引导构件85,从而可利用仅在一处设置第2雾用冷气供给口 84的简单结构来获得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由此,可提高冰箱的生产效率。除此以外,第3实施方式起到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冰箱,采用了下述结构,即在冰箱本体内设置从雾产生机构产生雾的雾产生室,雾产生室具有导入由送风机构所产生的风的供风口以及与储藏室连通的雾吹出口。由此,由雾产生机构所产生的雾借助从供风口导入的风而在雾产生室内形成对流并从雾吹出口供给至储藏室。因此,能够将由雾产生装置所产生的雾以极力均勻的浓度供给至储藏室。(第4实施方式)图16表示第4实施方式。该第4实施方式中,在构成雾产生装置的静电雾化装置 75中,雾产生单元76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雾产生单元76具备雾放出部77和对该雾放出部77供给水分的供水部78。供水部78具有从正面观察呈圆形的圆形部78a和从该圆形部78a向下方延伸的垂直部78b,且在盒79内收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保水材料55而构成。垂直部78b的下端部贯穿导管构成构件46的下部、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前部的段部36b (参照图8),从上方插入冷藏用冷却器室36内所设的储水容器56内。供水部78中的圆形部78a以及垂直部78b以与冷气导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却器室 36的前部壁36a成平行的方式而沿着前部壁36a而配置。雾放出部77分别由构成突部的多根雾放出销57所构成。雾放出销57呈放射状地设在圆形部78a的外周部。因此,雾放出部77是由朝向不同的方向突出的多个雾放出销 57 (突部)所构成。各雾放出销57的底端部贯穿盒79而接触该保水材料55。各雾放出销57也是以与冷气导管34中的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前部壁36a成平行的方式而沿着前部壁36a来配置着。在供水部78中的圆形部78a的左部,设有向左侧方突出的突出部78c,在该突出部 78c上,以朝左突出的状态而设有受电销58。该受电销58连接于电源装置52侧的供电端子61。在此结构中,储水容器56内储存的水被保水材料55抽吸并供给至各雾放出销57。 而且,来自电源装置52的负的高电压从受电销58经由保水材料55的水分而施加至各雾放出销57,基于此,从各雾放出销57放出微细的雾。从各雾放出销57放出的雾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从多个雾吹出口(冷藏室用的雾吹出口 64、微冻室用的雾吹出口 65、蛋盒用的雾吹出口 66、蔬菜室用的雾吹出口 67)供给至冷藏室3、微冻室14、蛋盒15以及蔬菜室4等多个供给目标。在此种本实施方式的雾产生装置中,尤其雾放出销57是呈放射状地配置,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具有可将雾向更多方向放出的优点。
另外,在图16的实施方式中,如第2实施方式所示(尤其图12),也可设置对雾产生室45的供风口 74。供风口是用于将借助冷藏用送风风扇35的送风作用而产生的风且通过非冷却路径72a的风导入雾产生室45内的开口。由于采用了下述结构,S卩,通过设置此种供风口,从而利用通过冷却器前的空气的风来将从雾放出销放出的雾供给至储藏室,因此能够防止储藏室过冷或者雾放出销冻结。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冰箱,包括具有储藏室的冰箱本体、产生雾的雾产生机构以及设于所述冰箱本体内且收容所述雾产生机构的雾产生室。在该雾产生室中,设有使由雾产生机构所产生的雾的供给目标不同的多个雾吹出口。雾产生机构包括放出雾的雾放出部、对雾放出部供给水的供水部以及对雾放出部施加负的电压的电源装置,雾放出部由朝向不同的方向突出的多个突部构成。借助该结构,可将雾产生室内产生的雾的供给方向设为多个方向,从而可供给至多个供给目标,可加宽雾的供给范围,扩大雾的效果范围。(第5实施方式)图17 图20表示第5实施方式。该第5实施方式中,与第4实施方式不同的是采用了防止饮料等流进雾产生机构而导致雾产生装置的性能下降的结构。雾产生室45如图16 图20所示,由作为后壁的前部壁36a及作为覆盖部的导管构成构件46形成,所述前部壁36a位于微冻室14的后部并设于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前表面,所述导管构成构件46安装在该前部壁36a的前表面上。导管构成构件46利用上侧卡合部46a (上侧的卡合部位)以及下侧卡合部46b (下侧的卡合部位)来卡合于前部壁36a而可装卸地安装着(参照图20)。此时,分隔壁10的设于其后缘部的凸部IOa的后端位于导管构成构件46的下侧卡合部46b更上方而配设着。即,分隔壁10配设于导管构成构件46的下侧卡合部46b更上方。雾产生室45沿着前部壁36a而左右方向较长,且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较小,形成为扁平的矩形箱状。并且,在该雾产生室45内,即,在导管构成构件46的内方,构成用于产生雾的雾产生装置的静电雾化装置48(雾产生机构)的主体部以对雾产生室45,S卩,导管构成构件46覆盖上方的方式而形成。如图18 图20所示,在雾产生室45,即,导管构成构件46的上方,在前部壁36a 向前方突出的中途的倾斜部36d上,以从倾斜部36d进一步向前方突出的形态而设有照明单元180。该照明单元180在檐36h的上表面配设有具有光源的电路基板181,拱(arch)状的罩(cover) 182覆盖电路基板181的前表面而构成。具体而言,檐3 位于导管构成构件46的上侧卡合部46a的上方,且与前部壁36a 一体地从倾斜部36d向前方突出而设置。在该檐36h的前端的一部分,设有用于使罩182 上所设的卡止爪182a(参照图19、图20)卡止的孔(未图示)。在该檐3 的上表面,以指向前方斜上方,即,指向载置台47的方式而配置着安装有成为光源的2个发光二极管(diode) 181b、181c的电路基板181。此时,如图17所示,2 个发光二极管181b、181c中的一个发光二极管181b位于微冻盒18的中央附近而设置。而且,另一个发光二极管181c位于蛋盒15以及小物盒16的中央附近而设置。
在电路基板181的后方,与前部壁36a —体地设有从倾斜部36d向上方突出的止水部36e。由该止水部36e和倾斜部36d形成槽部36f。该槽部36f是遍及照明单元18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而设置。而且,从止水部36e 进一步向前方突出而设有卡止部36g。此时,止水部36e比卡止部36g更高地突出。在该卡止部36g的前端的一部分上,也设有用于使罩182上所设的卡止爪182b卡止的孔(未图示)。如此,罩182将前后方向的两端缘部所设的卡止爪18h、182b卡止于檐 36h和卡止部36g上所设的卡止用孔而安装。因此,在罩182的内侧面,通过滚花(knurling)加工或褶皱加工等而形成有细微的槽,由此,来自发光二极管181b、181c的光得以扩散而照射。如图17 图20所示,在雾产生室45的上方设有载置台47。该载置台47在冷藏室3的下方形成微冻室14的顶面,并且在上表面载置储藏物等。载置台47是由冷藏室3 (微冻室14)的后部所设的支撑部49和左右侧壁上所设的保持部41(参照图17,仅示出单侧)所支撑。在支撑部49上,与支撑部49 一体地设有朝上的嵌合凸部49a。并且,在载置台47的后部下表面,设有与嵌合凸部49a嵌合的嵌合凹部47a。通过这些嵌合凹部47a与嵌合凸部49a相嵌合,载置台47与支撑部49得以定位并固定,以使载置台47不会向前方脱落。此时,虽未图示详细情况,但嵌合凸部49a例如既可遍及左右方向而宽幅度地设置,也可采用在至少一处设置圆柱状或四角柱状的凸部的结构。在载置台47上,以使左右以及后方的周缘部抬高而包围除前部以外的三方的方式,而设置有构成防滴水机构的防滴水部47b。由此,即使在有饮料或食品汁等洒落在载置台47上表面的情况下,也能够一定程度地防止该饮料或食品汁滴落至载置台47的下方。此时,防滴水机构的防滴水部47b也可采用在载置台47的左右以及后方的周缘部设置凹部以储存洒落的饮料或食品汁等,或者设置具有吸水性的海绵(sponge)等来吸水的结构。而且,该载置台47具有实施有在整个下表面刻入细微凹凸的形状的褶皱加工的反射面47c,以作为从照明单元180照射的光的反射机构。因此,从照明单元180朝向该载置台47照射的光的大部分可被反射至下方的蛋盒 15以及微冻盒18内。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照亮所述各盒内,以提高这些盒内的目测性。进而,未被反射面47c反射而透过该载置台47的光通过所述褶皱加工而得以扩散。由此,从照明单元180向前方斜上方照射的光不会经由载置台47而直接到达使用者的目光,因此能够降低给予使用者的炫目感。另外,载置台47的反射面47c也可采用仅对照射来自照明单元180的光的部分实施褶皱加工的结构。而且,反射面47c也可采用对载置台47的背面(或者表面)实施具有反光性能的例如银光泽的火印(hot stamp),或者贴附蒸镀有铝的薄膜(film)等的结构。由此,载置台47的反射率提高,能够更亮地照亮各盒(蛋盒15、微冻盒18)内。继而,对照明单元180的前方配置的微冻室14内的微冻盒18进行详细叙述。微冻盒18是上表面开口,而后部设定得低于前部的箱状的收纳容器。在该微冻盒18内,位于照明单元180更下方而设有切口部18d(参照图1、图19)。
具体而言,构成微冻盒18的周围的壁被设定成,后板18a比前板18b更低且位于照明单元180更下方(参照图19、图20)。并且,使前板18b以及后板18a由后上部具有切口的左右侧板18c包夹而构成,由此在微冻盒18的后部形成周围的壁被切开的切口部18d。由此,照明单元180能够不被构成微冻盒18的后板18a以及侧板18c阻挡而进行照射,并且能够较大地确保微冻盒18的内容积。如图20所示,将来自冷藏用冷却器M的冷气直接供给至微冻室14以及微冻盒18 的微冻室用冷气供给口 68是在微冻盒18的切口部18d的上方且照明单元180的下方,位于所述照明单元180的前方而设置。并且,在导管构成构件46的后方所收容的冷藏用冷却器M与照明单元180之间设有隔热材料38。由此,能够防止来自冷藏用冷却器M的冷气直接接触照明单元180的电路基板181,尤其是发热多的发光二极管181b、181c的背面。因此,能够防止因冷气接触电路基板181而产生的结露。根据上述第5实施方式,能够获得如下所述的作用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产生雾的静电雾化装置48采用了将其主体部收容到雾产生部45内,即收容到导管构成构件46的内方,并由导管构成构件46来覆盖静电雾化装置48的上方的结构。并且,将使由静电雾化装置48所产生的雾供给至各储藏室(冷藏室3、蔬菜室4、 微冻室14、蛋盒15以及小物盒16)的冷藏室用雾吹出口 64以及雾吹出口(微冻室用雾吹出口 65、蛋盒用雾吹出口 66、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67)设在与雾产生室45即导管构成构件46 的上表面不同的位置即前表面或下表面或者后表面。尤其,直接连通雾产生室45和冷藏室3的微冻室用雾吹出口 65、蛋盒用雾吹出口 66以及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67也可不设在雾产生室45,即导管构成构件46的上表面。根据该结构,在雾产生室45的上表面,不存在连通雾产生室45内的雾放出口。因此,能够防止饮料或食品汁等的液体从雾放出口进入雾产生室45内。因此,能否防止因洒落在储藏室内的饮料或食品汁附着于雾产生室45内收容的静电雾化装置48尤其是雾放出销57上而产生的静电雾化装置48的性能下降或发霉、异臭的产生。在雾产生室45的上方,以由支撑部49所支撑的形态而设有载置台47。根据该结构,通过在载置台47的上表面载置储藏物,冷藏室3内的收纳性增加。而且,当有饮料或食品汁等的液体洒落在载置台47的上表面时,液体易顺着载置台47与支撑部49的间隙而滴落,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冷藏室3 (微冻室14)的后部设置支撑部49以及上表面不具有雾吹出口的雾产生室45的结构。据此,即使在液体顺着载置台47与支撑部49的间隙而滴落的情况下,由于雾产生室45的上表面未设有雾吹出口,因此能够防止液体进入雾产生室45内。进而,在载置台47上,以包围除前部以外的三方的方式而设有使周缘部抬高而成的防滴水部47b。据此,即使在有液体洒落到载置台47的上表面的情况下,也能够一定程度地防止该液体滴落到载置台47的下方。导管构成构件46是卡合于冷藏用冷却器室36的前部壁36a而安装。并且,在该导管构成构件46的上侧卡合部46a的上方设有檐36h。根据该结构,借助檐36h,能够防止所述液体从载置台47直接滴落到上侧卡合部 46a。由此,能够极力防止洒落在载置台47上的液体从上侧卡合部46a进入雾产生室45内。并且,微冻室用雾吹出口 65与蛋盒用雾吹出口 66在导管构成构件46的上部向前方突出而设置。根据该结构,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所述液体从微冻室用雾吹出口 65以及蛋盒用雾吹出口 66进入雾产生室45内。进而,分隔壁10配设在导管构成构件46的下侧卡合部46b的上方。并且,在该分隔壁10的后缘部,设有呈朝上凸出的凸形状的凸部10a,该凸部IOa位于所述下侧卡合部 46b的上方。据此,从载置台47滴落到分隔壁10的上表面的所述液体不会行进到凸部IOa更后方,因此所述液体难以流进导管构成构件46的下侧卡合部46b,从而能够极力防止所述液体从下侧卡合部46b的间隙等进入雾产生室45内。而且,包含本实施方式的静电雾化装置48且一般使雾产生的装置是具有成为高电压的零件或易坏的精密零件而构成。基于安全上的观点而言,使此种装置露出而由使用者来进行清扫等维护的操作不佳。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即使在有饮料或食品汁等的液体洒落到载置台47 的上表面的情况下,所述液体也难以进入收容有静电雾化装置48的雾产生室45内的结构, 因此洒落的液体附着于静电雾化装置48的可能性低。因而,使用者无须使静电雾化装置48露出来进行清扫,只要对附着在平时一直露出的导管构成构件46的前表面或分隔壁10的上表面的液体进行擦拭即可,因此作业性也优异。(第6实施方式)图21表示第6实施方式。该第6实施方式中,与第5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对蔬菜室 4供给雾的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183的结构。冷藏室3以及蔬菜室4是与第5实施方式同样地由成为冷藏室3的底板的分隔壁 184而上下分隔。在该分隔壁184的后缘部,具有呈向上方凸出的凸形状的凸部184a,并且设有连通至蔬菜室4的连通口 185。将雾产生室45内产生的雾供给至蔬菜室4的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183是位于连通口 185的上方,且具有檐183a并使其下方开口而构成。该檐183a是以使从正面观察雾产生室45所见的导管构成构件46的右侧下部延伸至前方斜下方且分隔壁184的凸部184a的前方为止的形态而设置。由此,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183经由连通口 185而连通于蔬菜室4。并且,连通口 185 由檐183a覆盖其上方。根据第6实施方式的结构,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183具有向前方斜下方延伸的檐 183a,因此即使饮料或食品汁等的液体顺着导管构成构件46而达到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183 附近,也能够防止所述液体从蔬菜室用雾吹出口 183进入雾产生室45内。而且,檐183a是延伸至分隔壁184的凸部184a更前方为止而设置,因此即使在所述液体顺着檐183a而滴落到分隔壁184的情况下,也能够借助凸部184a来防止该液体进入连通口 185。
即,能够防止所述液体从连通口 185进入蔬菜室4。因此,使用者只要擦拭分隔壁 184即可,作业性进一步提高。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冰箱,雾产生室收容产生雾的雾产生机构并覆盖雾产生机构的上方,且在与雾产生室的上表面不同的位置设有雾吹出口。由此,即使在有饮料或食品汁等洒落到储藏室内尤其是雾产生室的上方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洒落的饮料或食品汁进入雾产生室内,从而能够防止这些饮料或食品汁流进并附着于雾产生机构。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提示,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以其他的各种形态而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其均等的范围内。例如,对于雾用冷气供给口的数量以及位置、雾吹出口的数量以及位置、雾放出销的形状,在不脱离上述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冰箱本体,具有多个储藏室;冷却器,设于所述冰箱本体中,生成对所述储藏室内进行冷却的冷气; 送风机构,设在所述冰箱本体内且产生风; 雾产生机构,具有储水部,使该储水部的水雾化而产生雾;以及雾产生室,设于所述冰箱本体内,收容所述雾产生机构,所述雾产生室具有导入由所述送风机构所产生的风的供风口以及向所述多个储藏室供给雾的多个雾吹出口,将由所述雾产生机构所产生的所述雾从所述多个雾吹出口以所述雾的供给目标不同的方式而供给至所述多个储藏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雾吹出口吹出的所述雾的供给目标的储藏室内分别具有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雾产生机构具有朝向不同的方向而突出的多个雾放出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雾放出销是配置成上下两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冰箱本体内,设有向所述储藏室供给冷气的冷气导管,所述雾产生室是沿着所述冷气导管而配置,而且,在所述冷气导管上,设有向所述雾产生室内供给冷气的所述供风口即雾用冷气供给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产生机构具有雾产生用的雾放出销,所述雾产生室的所述多个雾吹出口配置在与相向于所述雾放出销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产生室覆盖所述雾产生机构的上方,在与所述雾产生室的上表面不同的位置,设有将所述雾产生机构所产生的雾供给至所述储藏室的雾吹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雾产生室的上方,设有载置着储藏物的载置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藏室的后部设有支撑所述载置台的支撑部以及所述雾产生室。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载置台的后缘部设有防滴水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雾产生室卡合于所述储藏室所设的后壁而安装着,在所述雾产生室的上侧的卡合部位的上方设有檐。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雾产生室的上方部,向前方突出地设有所述雾吹出口。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雾产生室的下侧的卡合部位的上方,配设有所述储藏室的底板。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后缘部具有呈向上凸出的凸形状的凸部,所述凸部位于所述雾产生室的下侧的卡合部位的上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借助所述送风机而循环的通过所述冷却器前的空气的一部分被供给至所述雾放出销,将从所述雾放出销放出的雾与该空气一同供给至所述储藏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配置在借助所述送风机而循环的空气所通过的导管内,所述雾放出销配置在所述导管外,在所述导管上,设有将所述通过冷却器前的空气供给至所述雾产生室的所述供风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具有配置着所述冷却器的第1突出部以及位于该第1突出部的下方且配置着所述储水部的第2突出部,所述供风口设在所述第1突出部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具有储藏室的冰箱本体、产生雾的雾产生机构以及设于冰箱本体内且收容雾产生机构的导管。在所述导管上,设有使由雾产生机构所产生的雾的供给目标不同的多个雾吹出口。本发明提供的冰箱能够将直接供给雾的雾供给目标设为多个储藏室。
文档编号F25D11/02GK102261788SQ20111013872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7日
发明者住广胜志, 及川巧, 古田和浩, 合野一彰, 品川英司, 笹木宏格, 野口义之 申请人: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 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