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598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冰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先前,例如在家用冰箱中,为了提高冷藏室内的收纳性,一般来说是在冷藏室内设置可卸下的箱内搁板。此时,为了防止箱内搁板的倾斜或旋转、又或者是脱落,而从箱内搁板的左右两端部突出设置着挂钩(hook),且使所述挂钩卡合于对该箱内搁板进行支撑的搁板承接部(例如,专利文献1)。然而,冰箱中,要对冷藏室内进行照明,是将该照明器设置在顶壁,或设置在内壁, 又或者设置在该顶壁及内壁两处。作为此种照明器,提出有位于从箱内搁板的前端、向前方稍微离开的位置处的照明器(例如,专利文献2)。在此种构成的照明器中,照明的光难以到达各箱内搁板的后部,从而有箱内搁板的后方部容易变暗的情况。因此,考虑通过将照明器设置在箱内搁板的纵深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左右侧壁,而照明所述箱内搁板上表面整体,以实现目视辨认性的提高。然而,如果在位于箱内搁板的左右的冷藏室侧壁,向冷藏室的内方突出而设置着照明器等的构造物,则该构造物与箱内搁板的挂钩会发生干扰,而担心出现箱内搁板的安装或卸下变得困难等的问题。而且,例如在将照明器设置在顶壁的情况下,距照明器近的最上段的食品载置搁板的角部的位置超出照明器的照射范围,而有容易变得特别暗的情况发生。[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9121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7-2786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箱内搁板的冰箱,能够有效地照明至箱内搁板的后方部为止。此外,提供一种冰箱,能够将储藏室内整体照得明亮。而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在箱内搁板的左右侧壁设置向冷藏室内方突出的构造物,从而可防止箱内搁板的倾斜或旋转、脱落。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特征在于包括储藏室,在前面具有开口部;箱内搁板,以将所述储藏室上下隔开的方式而配置;照明机构,位于比所述箱内搁板的前端缘部更内侧处, 且设置在所述储藏室的内侧侧壁,所述照明机构对所述箱内搁板进行照明。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机构从所述储藏室的顶壁起向左右侧面连续地设置着。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特征在于包括载置部,设置在所述储藏室的内侧侧壁的所述照明机构,且对所述箱内搁板进行支撑;及支撑部,位于比所述载置部更前方处,设置在所述储藏室的内侧侧壁,且对所述箱内搁板进行支撑,所述支撑部限制所述箱内搁板的上下方向的移动。由此,在具有箱内搁板的冰箱中,也可有效地照明至该箱内搁板的后方部。而且,能够将储藏室内整体照得明亮。而且,即便设置照明器等向储藏室内方突出的构造物,也可防止箱内搁板的倾斜或旋转、脱落。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冷藏室的正面图。图3是沿着图2的A-A线的横剖平面图。
图4是沿着图3的B-B线的纵剖正面图。图5是透视隔热箱体而表示的在图3的箭头C方向上所观察到的侧面图。图6是表示在图3的箭头D方向上所观察到的后板的侧面图。图7是照明单元的横剖平面图。图8是表示可动搁板的构成的立体图。图9(a)是可动搁板处于第一状态的横剖平面图,图9(b)是可动搁板处于第二状态的横剖平面图。图10(a)是可动搁板处于第一状态的纵剖左侧面图,(b)是可动搁板处于第二状态的纵剖左侧面图。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上侧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冷藏室的正面图。图13是透视隔热箱体而表示照明单元的平面图。图14是沿着图13的A-A线的纵剖正面图。图15是沿着图13的B-B线的纵剖正面图。图16是将顶壁遮罩卸下后的状态的顶壁照明单元的底面图。图17是沿着图13的C-C线的纵剖右侧面图。图18是沿着图13的D-D线的纵剖右侧面图。图19是沿着图13的E-E线的纵剖右侧面图。图20是沿着图13的F-F线的纵剖右侧面图。图21是沿着图13的G-G线的纵剖右侧面图。图22是沿着图13的H-H线的纵剖右侧面图。图23是沿着图13的I-I线的纵剖右侧面图。图M是透视隔热箱体而表示的右侧面图。图25是从冷藏室内方观察到的将侧面遮罩卸下后的状态的侧面照明单元的图。图沈是沿着图M的J-J线的纵剖正面图。图27是沿着图M的K-K线的纵剖正面图。图28是沿着图M的L-L线的横剖平面图。图四是沿着图M的M-M线的横剖平面图。图30是沿着图M的N-N线的横剖平面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101 冰箱2、102 隔热箱体
3、103 外箱4、104 内箱
5:冷藏室(贮藏室)5a 上段部
W:中段部5c 下段部
5d:开口部6 蔬菜室
6a、9a 抽出式的门7 制冰室
7a:制冰室7的门/抽出式的门8 小冷冻室
8a 小冷冻室8的门/抽出式的门9 冷冻室/左右的角遮^
10 左右对开式的左门IOaUla 垫圈
11 左右对开式的右门12 左门袋
13:右门袋14 微冻盒
15 小物盒16 供水箱
17 微冻室顶壁板18、110 固定搁板
19 可动搁板(箱内搁板)19a 框体
19b 玻璃制板19c,20c 窄幅部
19d、20d 宽幅部20 下段的可动搁板/可动
20a 可动搁板20b 玻璃制板
21、22:内箱压条(载置部)2la、2 上侧的内箱压条
2lb、22b 下侧的内箱压条23:照明单元(照明机构)
24:外盖(支撑部)24a 光扩散部
25,26 沟部/支撑部25a,26a 上侧的沟部
25b,26b 下侧的沟部27 电路基板
28、114a、121a 基板28a 切口部
29、29a、29b、29c、114b、114c、121b、121c、121d 光源(发光二
30 后板30a 倾斜部
30b、117c 卡止部30c 保持部/载置部
30d 轮毂部31 收容部
32 固定螺钉33 孔
104a 单元收容部104b 收容孔
105 冷藏室106 照明单元
107 顶壁照明单元108 侧面照明单元
109 左右的角遮罩109a 顶壁侧卡止爪
109b、117b、120c 光扩散部109c 段部
109d 侧面卡止部111 固定搁板支撑部
112 可动搁板112a 前搁板
112b 后搁板113 可动搁板支撑部
114:顶壁照明用电路基板115:顶壁照明单元基底
115a:基板收容部11 :矩形状的安装孔
可动搁板(箱内搁板)
极管)
116:顶壁照明安装构件 116a:基底收容部116b:顶壁侧爪接收部 116c:顶壁遮罩爪接收部117:顶壁遮罩 117a:顶壁遮罩爪118:基板安装构件 118a:基板支撑部 118b:弯曲部 118c 基板用爪 118d:基板载置部 118e 卡止爪119:侧面照明安装构件 119a 倾斜部119b:基板用卡止部119c 保持部 119d:侧面遮罩爪接收孔 119e 遮罩支撑部 119f:基板载置部 120 侧面遮罩

120a:凹沟部 120b 侧面遮罩爪 121 侧面照明用电路基板 121e 切口部 122、123 螺钉 C、D 箭头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隔热箱体2形成为使前面开口的纵长矩形箱状。 该隔热箱体2在钢板制的外箱3与在该外箱3的内部与外箱3隔开而收容的合成树脂制的内箱4之间,发泡填充着例如氨基甲酸酯(urethane)这样的发泡隔热材料而构成。虽省略详细说明,但在该隔热箱体2中还组装着冷冻循环(cycle)(未图示)等。冰箱1包括将隔热箱体2的内部划分为多个、且前面具有开口部的多个储藏室。 具体来说,冰箱1具有位于最上部且容积最大的冷藏室5 ;配置于该冷藏室5的下方的蔬菜室6 ;配置于蔬菜室6的下方的左侧的制冰室7 ;配置于制冰室7的右侧的小冷冻室8 ;及配置于所述制冰室7及小冷冻室8的下方的冷冻室9。在各储藏室的前面,以使这些储藏室的开口部开闭的方式而设置着隔热门,该隔热门是使例如氨基甲酸酯这样的发泡隔热材料发泡填充于外箱与内箱之间。具体来说,在冷藏室5的前面的开口部5d设置着左右对开式的左门10及右门 11,这些左门10及右门11分别利用未图示的铰链(hinge)、而向左右方向可枢轴转动。而且,在左门10的周围设置着垫圈(gasket) 10a,在右门11的周围设置着垫圈 Ila0由此,防止冷藏室5内部的冷气向外部泄露。而且,左门1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比右门1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短。在左门10的内侧(冷藏室5侧),以向冷藏室5侧突出的方式将左门袋12 (left door pocket)在上下方向设置为3段。同样地,在右门11的内侧(冷藏室5侧),也以向冷藏室 5侧突出的方式将右门袋13(right door pocket)在上下方向设置为3段。在蔬菜室6、制冰室7、小冷冻室8及冷冻室9的前面,分别设置着抽出式的门6a、 7a、8a、9a。此时,制冰室7的门7a及小冷冻室8的门8a,在与左门10及右门11被分割的位置大致相同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处被分割。另外,利用配置在冰箱1的下部后方的未图示的压缩机来驱动所述冷冻循环,由此冷却的冷气被送至各储藏室,以将各储藏室冷却。在冷藏室5内的最下段,配设着用以收纳肉或鱼等的微冻盒14(chilled case), 或收纳鸡蛋等的小物盒15、用以蓄积制冰用的水的供水箱16。而且,在冷藏室5内,在微冻盒14、小物盒15、供水箱16的正上方配设着微冻室顶壁板17。此外,在微冻室顶壁板17的上方设置着一块固定搁板18。微冻室顶壁板17及固定搁板18均为玻璃制,以在冷藏室5内的左侧面与右侧面之间水平状态地架设的方式而配置。另外,微冻室顶壁板17及固定搁板18也可为合成树脂制。在固定搁板18的上方,以将冷藏室5内上下隔开的方式,而配置着多段构成箱内搁板的可动搁板,此情况下配置着2段,S卩,上段的可动搁板19及下段的可动搁板20 (参照图2)。由此,冷藏室5内的固定搁板18的上方,被2块可动搁板19、20自上开始而隔开为上段部5a、中段部恥、下段部5c。该可动搁板19(及可动搁板20)由设置在冷藏室5内的左右两侧壁的后方的上段的内箱压条(bead)21(及下段的内箱压条22)、与位于该内箱压条21(及内箱压条22)的前方而设置的后述的照明单元23 (照明机构)所支撑(参照图3)。该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如图8所示,例如在合成树脂制的框体19a (及可动搁板20a)上,组装着矩形状的玻璃制板19b (及玻璃制板20b)而构成。如果在可动搁板19(及可动搁板20)中使用玻璃,则比起使用合成树脂的情况重量会增加,随之会带来重量感或高级感。作为该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的整体,包括将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 20)的后方缘部切下而形成的窄幅部19c (及窄幅部20c);及位于该窄幅部19c (及窄幅部 20c)的前方、且比所述窄幅部19c(及窄幅部20c)宽的宽幅部19d(及宽幅部20d)。该窄幅部19c(及窄幅部20c)的左右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设置在冷藏室5内的左右侧壁的照明单元23的外盖M向冷藏室5的最内方突出的部分之间的距离短(参照图 3),关于照明单元23的详细情况将于以下进行叙述。窄幅部19c (及窄幅部20c)的两侧缘部以支撑于后述的内箱压条21(及内箱压条 22)、而不支撑于设置在照明单元23的外盖M的沟部25 (及沟部沈)的宽度所构成。而且,宽幅部19d(及宽幅部20d)的左右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冷藏室5的左右侧壁间的距离稍短的尺寸。其次,对构成载置部的内箱压条21、22进行详细叙述。如图2所示,上段的内箱压条21以对将冷藏室5内隔开为上段部fe与中段部恥的上段的可动搁板19进行支撑的方式,而设置在冷藏室5内的上方。该上段的内箱压条21是为了调整高度而稍离开设置为 2段、且该上段的内箱压条21包括上侧的内箱压条21a与下侧的内箱压条21b。同样地,下段的内箱压条22以对将冷藏室5内隔开为中段部恥与下段部5c的下段的可动搁板20进行支撑的方式,在冷藏室5内设置在固定搁板18的上方、且设置在上段的内箱压条21的下方。该下段的内箱压条22也是为了调整高度而稍离开设置为2段、且该下段的内箱压条22包括上侧的内箱压条22a与下侧的内箱压条22b。此处,这些上段的内箱压条21(上侧的内箱压条21a及下侧的内箱压条21b)、与下段的内箱压条22(上侧的内箱压条2 及下侧的内箱压条22b)的配置以外的构成为相同, 因此,以上侧上段的内箱压条21a为代表,对具体的构成进行说明。内箱压条21a在冷藏室5的后方的左右两侧壁(内箱4的内侧侧壁),比后述的照明单元23的外盖M向冷藏室5的更内方突出而设置着(参照图3)。而且,内箱压条21a的上表面形成为平面、且载置着可动搁板19,并且下部成为所谓的三角肋(rib)形状(参照图2)。该内箱压条21a与内箱4形成为一体,且在组装前(发泡隔热材料的填充前),该内箱压条21a的内部成为中空。而且,在组装隔热箱体2时,通过将发泡隔热材料发泡填充至该内箱压条21a的内部为止,而增加构造上的强度。而且,内箱压条21a的纵深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从可动搁板19的前端至冷藏室5 的前面的开口部5d的前端为止的尺寸稍长。这样的话,即便在将可动搁板19抽出至冷藏室5的前面的开口部5d前端为止时,可动搁板19后部的左右两角部也被内箱压条21a稍
微支撑着。由此,在使用者握住可动搁板19的前端、而使可动搁板19滑动抽出时,能够防止因内箱压条21a对可动搁板19的支撑突然消失而导致可动搁板19掉落的情况。因此,即便对于相对较重的玻璃制的可动搁板19,也可安全地将可动搁板19抽出并取出。构成照明机构的照明单元23分别设置在所述内箱压条21、22的前方、且位于比可动搁板19、20的前端缘部更内侧处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也就是,分别设置在比冷藏室5内的前后方向的中央稍前方处,且位于可动搁板19、20的左右的左右两侧的侧壁(内箱4的内侧侧壁)(参照图3)。该照明单元23由设置在后述的外盖M的沟部25 J6来对可动搁板19、20进行支撑,并且在内部以跨越所述2块可动搁板19、20的方式而具有多个光源。由此,照明单元23成为对冷藏室5的内部、尤其固定搁板18及可动搁板19、20的上表面进行照明的构成。另外,照明单元23为了对作为储藏室的冷藏室5内部进行照明,可向固定搁板18 及可动搁板19、20侧照明,但无需将光源向固定搁板18及可动搁板19、20的搁板上表面倾斜配置。具体来说,照明单元23如图4 图7所示,整体成为纵长的矩形状,在设置着电路基板27的基板安装构件(即后板30)上覆盖支撑部的外盖M而构成。该外盖M由丙烯酸系(acryl)等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所构成,且以成为比冷藏室5的内侧侧壁向冷藏室5的更内方凸出的凸状的曲线形状(所谓的拱形形状)的方式而突出设置着(参照图7)。而且,如图2所示,在外盖M上,形成着以与成为载置部的内箱压条21、22的上表面大致相同高度的方式、而形成为凹沟形状的上段的可动搁板19用的沟部25 (上侧的沟部 25a与下侧的沟部25b);以及下段的可动搁板20用的沟部沈(上侧的沟部26a与下侧的沟部 26b)。可动搁板19、20以可动搁板19、20的左右侧缘部进入外盖M的凹沟形状的沟部 25,26中,而由此可动搁板19、20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受到支撑。
此时,可动搁板19、20仅分别支撑于内箱压条21、22及外盖M的沟部25、26,因此能够沿凹沟形状的沟部25 J6滑动而进出。此处,外盖M以将沟部25 J6载置于作为后述的基板安装构件的后板30的保持部30c上的形态,而固定于后板30 (参照图4)。在外盖M内侧,在除沟部25 J6外的部分形成着光扩散部Ma。该光扩散部2 构成为如下例如在上下方向设置着多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沟形状,且使通过该光扩散部 24a的光进行扩散。在该光扩散部Ma的作用下,照明单元23成为使来自指向性强的发光二极管等的光源的光被扩散而更为均一的面光源,从而能够无遗漏地照明冷藏室5内。另外,该光扩散部2 例如可实施纹理加工,而使来自光源的光扩散。电路基板27如图6所示,构成为在纵长的矩形状的一块基板观上安装着多个光源的发光二极管四,并且具有用以驱动这些发光二极管四的驱动电路(未图示)。此时,在基板观上,将3个发光二极管^a J9b、^c以分别跨越可动搁板19及可动搁板20的方式,也就是,以分别跨越外盖M的沟部25及沟部沈的方式而配设(参照图 4)。由此,在冷藏室5内,对上段部5a、中段部恥、下段部5c的空间分别照射来自发光二极管的光,从而能够无遗漏地照明固定搁板18及可动搁板19、20的上表面。此处,在基板28的左右两缘部,使左右高度不一致地设置着多个二字状的切口部 28a。后板30成为纵长的矩形状、且向冷藏室5的外侧(图4中为右侧)凸出的凸状。 而且,后板30的上部的背面(内箱4侧)具有平缓的倾斜部30a。在后板30的前表面(冷藏室5内方)、与设置在基板28的各切口部28a相对应, 而朝向冷藏室5内方设置着向前方上方突出的L字形状的卡止部30b(参照图6)。 电路基板27通过将形成在基板28的切口部28a卡止于所述卡止部30b,而被定位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且安装在后板30上。而且,在后板30的前表面(冷藏室5内方)的电路基板27的左右两侧,设置着成为厚壁的保持部30c。该保持部30c上载置着所述外盖M的沟部25、26。后板30在保持部30c的背面(内箱4侧)形成着轮毂部30d (boss part),利用从内箱4的外侧(外箱3侧)插入的固定螺钉32而螺固在内箱4的侧壁。具体来说,在冷藏室5内的内箱4的左右两侧的侧壁,沿着照明单元23的后板30的背面形状、而形成着使内箱4的内侧侧壁向外侧凹陷而成的收容部31 (参照图7)。照明单元23以后板30部分被收容在收容部31内的形态而配设着。而且,将固定螺钉32从内箱4的外侧(外箱3侧)相对于后板30的轮毂部30d而旋入,从而将照明单元23固定于内箱4。此情况下,在收容部31的壁面形成着固定螺钉32用的多个孔33。而且,在后板 30上以轮毂部30d为基准而配置着保持部30c。由此,当将照明单元23的后板30安装在收容部31时,以孔33为基准,来决定内箱压条21 (及22)与保持部30c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且,设置于照明单元23的后板30的电路基板27位于比可动搁板19、20的左右侧缘更外侧处,以收容在使内箱4向外侧凹陷而成的收容部31内的方式而配置,且与冷藏室5的左右侧壁(内箱4的内侧侧壁)大致平行地设置着。此外,外盖M以下述方式而设置以对可动搁板19、20进行支撑的凹沟形状的沟部25、26中的最凹陷部、位于与冷藏室5的左右侧壁大致同一面上。再者,本实施方式中,左右的左右对开式的门10、11被设定为分别向左右的前方最大打开135度左右。然而,根据设置着冰箱1的房间的布置或家具等的布局的不同,有时会在冰箱1的左右任一边、或者两侧,有向冰箱1的前面的前方延伸的墙壁或家具等。此时,左右的左右对开式的门10、11会与墙壁或家具等发生干扰而无法打开到最大打开位置。较理想的是也考虑到此种状况,而将配设在冷藏室5内且供使用者操作的零件(清洁或配置变更等所需的零件),以在至少左右的门10、11打开90度的状态下取出至冷藏室5外。此处,还参照图9(a)、图9(b)及图10 (a)、图10 (b),对在将左右的门10、11打开 90度的状态下、将可动搁板19、20卸下而从冷藏室5内取出的顺序进行说明。另外,由于可动搁板19、20的卸下、取出的顺序相同,因而以可动搁板19为代表进行说明。在通常的使用状态(设为第一状态)下,如图9(a)及图10(a)所示,可动搁板19 向冷藏室5的内侧压入而配置着。在该状态下,可动搁板19的后部的窄幅部19c的左右两缘部被支撑于内箱压条21。而且,可动搁板19的前部的宽幅部19d的左右两缘部被支撑于设置在照明单元23的外盖M的沟部25。而且,此时,可动搁板19如图2所示,可动搁板19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受到沟部25 限制。这样,通过限制可动搁板19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在可动搁板19被施加了意外的冲击的情况下,例如放入内容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印hthalate, PET)瓶等掉落到可动搁板19上的情况下,可防止可动搁板19因所述冲击离开、而脱离沟部 25,并可防止由此导致可动搁板19的倾斜或脱落。其次,在将可动搁板19从冷藏室5内取出的情况下,首先,如图9(b)所示,在将左右的门10、11打开的状态(图9 (a)、图9 (b)中打开90度的状态)下,使用者利用手来握住可动搁板19的前端,将可动搁板19的前端向前方滑动而到达冷藏室5的前端的开口部5d 的位置为止,并将可动搁板19抽出(也参照图10(b))。此时,可动搁板19的宽幅部19d位于沟部25的前方,成为脱离该沟部25的支撑的状态。也就是,在该状态下,可动搁板19的上下方向的移动未被限制,因而在上下方向可转动,且成为可将可动搁板19卸下的可卸下的状态(设为第二状态)。另外,在该第二状态下,可动搁板19的窄幅部19c的左右两端部,也就是可动搁板 19后部的左右两角部成为被内箱压条21的前部稍支撑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为了使可动搁板19向前方滑动,而必然要由使用者握住可动搁板19 的前端,由于可动搁板19的后部被支撑着,从而可防止可动搁板19的掉落。此处,如果想要将可动搁板19从冷藏室5内取出,而直接从第二状态向冷藏室5 的前端的更前方抽出,则会与左右的门10、11的门袋12、13发生干扰而无法取出。对此,在第二状态下,如图10(b)的箭头F所示,使可动搁板19向前方转动。而且, 通过将可动搁板19避开左右的门袋12、13而向前方斜下方抽出,则能够不与门袋12、13发生干扰地取出。
根据所述本实施方式,可获得如下的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照明单元23位于所述内箱压条21、22的前方且比可动搁板19、20的前端缘部更内侧处,且照明单元23设置在冷藏室5内的左右两侧侧壁(内箱4 的内侧侧壁)。由此,照明单元23配置在冷藏室5内的前后方向上的靠中央处,也就是可动搁板 19,20的靠中央处,因此甚至是位于冷藏室5内的后方的可动搁板19、20的后部为止,照明单元23的光也容易到达,从而能够无遗漏地照明冷藏室5内的后部及可动搁板19、20的后部为止。而且,照明单元23的外盖M成为向冷藏室5内方凸出的凸形状,且具有凹沟形状的支撑部25 J6而构成。而且,可动搁板19、20构成为可动搁板19、20的左右两侧缘部进入该支撑部25 J6而被支撑着,并且上下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由此,通过限制可动搁板19、20的上下方向的移动,例如在放入内容物的PET瓶等掉落到可动搁板19、20上的情况下、对可动搁板19、20施加意外的冲击的情况,也可防止可动搁板19、20离开而脱离支撑部25 J6所导致的可动搁板19、20的倾斜或脱落。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照明单元23以在使内箱4向外侧凹陷而形成的收容部31内、收纳着后板30的形态而设置。根据该构成,因将照明单元23的一部分收容在收容部31内,所以能够确保冷藏室 5内的内容积更大。照明单元23的电路基板27设置成将作为光源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四安装在一块基板观上而构成。由此,即便在为了对冷藏室5内的多个部位(上段部如、中段部恥、下段部5c)进行照明而安装多个光源的情况下,也只要一块电路基板27即可,从而照明单元 23的构成或配线等的组装变得简单。而且,照明单元23的电路基板27以位于比可动搁板19、20的左右侧缘更外侧处、 而收容在收容部31内的方式,与冷藏室5的左右侧壁(内箱4的内侧侧壁)平行地设置着。 此处,“平行地设置着”的用语包含“大致平行地设置着”的意思。而且,外盖M以对可动搁板19、20进行支撑的凹沟形状的支撑部25J6中的最凹陷部、位于与冷藏室5的左右侧壁大致同一面上的方式而设置。由此,能够将可动搁板19、20的左右方向的尺寸设定为与最大冷藏室5的左右侧壁间的距离相同的程度,并且无需将电路基板27分割为多块,而可配置成使可动搁板19、 20向前方滑动并可取出。此外,在照明单元23的后板30设置着厚壁的载置部30c,该载置部30c上载置着支撑部25、26。由此,因对可动搁板19、20进行支撑的支撑部25 J6进一步被后板30的载置部30c所支撑,所以载置于支撑部25、26的可动搁板19、20的重量能够不依赖于支撑部 25、26的强度而设定。由此,可动搁板19、20可采用虽具有相对重的重量但设计性优异的玻璃制的材料,而外盖M也可采用薄且设计性优异的材料。而且,在构成照明单元23的后板30上,在厚壁的载置部30c的背侧形成着轮毂部 30d。由此,能够将固定螺钉32旋入至轮毂部30d,从而可通过螺固而可靠地固定在收容部 31。
而且,在照明单元23的外盖M内侧,在除支撑部25、沈外的部分形成着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沟形状等构成的光扩散部Ma。由此,照明单元23成为使来自指向性强的发光二极管四的光扩散而更均一的面光源,也能够无遗漏地广范围地照明至冷藏室5内的后方部为止。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照明单元23是经设置在后板30的轮毂部30d而螺固于收容部31,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构成为代替轮毂部30d而在后板30设置凹部(或凸部), 以与该凹部(或凸部)嵌合的方式在收容部31的内箱4的侧面设置凸部(或凹部),并通过这些凹凸部来嵌合固定。由此,因能够不使用固定螺钉32,而将照明单元23固定于收容部31,所以可实现组装效率的提高。而且,内箱压条21、22与内箱4构成为一体,但也可构成为将内箱压条21、22与内
箱4分开独立安装。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在冷藏室5内的左右两侧壁的后方设置着上段的内箱压条21 (及下段的内箱压条2 。而且,在比该内箱压条21 (及内箱压条2 更前方的位置处且冷藏室5内的左右两侧壁,向冷藏室5内方突出而设置着照明单元23。而且,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被所述内箱压条21 (及内箱压条2 、及成为照明单元23的支撑部的设置在外盖M的沟部25 (及沟部26)所支撑着,并且上下方向的移动被该沟部25 (及沟部沈)限制。由此,即便在冷藏室5内的左右侧壁向冷藏室5内方突出而设置照明单元23的情况下,也可限制可动搁板19(及可动搁板20)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因此即便在对可动搁板 19 (及可动搁板20)施加冲击的情况下,也可防止倾斜或旋转、脱落。而且,成为支撑部的设置在外盖M的沟部25 (及沟部26)是由沟形状而构成,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沿沟部25 (及沟部26)滑动而进出。由此,即便在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的左右侧壁设置着向冷藏室5内方突出的构造物(照明单元23)的情况下,也可将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取出至冷藏室 5外。本实施方式中,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具有如下构成将可动搁板19(及可动搁板20)的后方缘部切下而形成的窄幅部19c (及窄幅部20c),及位于该窄幅部19c (及窄幅部20c)的前方且比所述窄幅部19c(及窄幅部20c)更宽的宽幅部19d(及宽幅部20d)。而且,该窄幅部19c (及窄幅部20c)的左右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设置在冷藏室5 内的左右侧壁的各照明单元23的外盖M向冷藏室5最内方突出的部分之间的距离短。由此,窄幅部19c (及窄幅部20c)不与外盖M的沟部25 (及沟部26)接触,使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转动便可卸下。内箱压条21 (及内箱压条22)比照明单元23的外盖24向冷藏室5的更内方突出设置着。而且,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的窄幅部19c (及窄幅部20c)以支撑于内箱压条21 (及内箱压条2 、而不支撑于沟部25 (及沟部沈)的宽度所构成。而且,当使可动搁板19(及可动搁板20)向前方滑动时,宽幅部19d(及宽幅部 20d)位于沟部25(及沟部沈)的前方,并且窄幅部19c(及窄幅部20c)的一部分支撑于内箱压条21 (及内箱压条22)的前端,从而成为能够将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卸下至冷藏室5外的第二状态。
由此,当将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设为第二状态时,能够防止可动搁板19 掉落,即便对于相对较重的玻璃制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而言,也可安全地抽出并取
出ο此外,在冷藏室5的前面的开口部5d设置着具有门袋12、13的左右对开式的门 10、11,当将该门10、11打开90度且使所述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向前方滑动时,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可转动而成为可卸下的第二状态。由此,具有门袋12、13的左右对开式的门10、11即便在因周围的墙壁或家具等而只能打开90度左右的情况下,也可使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不与门袋12、13发生干扰而安全地取出至冷藏室5外。此时,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较佳为在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的前方与门10、11发生干扰之前成为第二状态。也就是,在门袋12、13的周围设置着垫圈10a、 1 Ia的本实施方式中,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较理想的是在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的前端位于垫圈IOaUla时成为第二状态。由此,因在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的前方与门10、11发生干扰之前,成为可卸下的第二状态,所以能够更顺利地将可动搁板19(及可动搁板20)卸下。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可动搁板19 (及可动搁板20)的前端向前方滑动至位于冷藏室5的前端为止并抽出时,可动搁板19(及可动搁板20)成为可卸下的第二状态。由此,设置在冷藏室5的前面的门并不限于左右对开式的门10、11,即使变为具有门袋的单开的门也可获得相同的作用效果。如以上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冰箱,将储藏室上下隔开的方式而配置的箱内搁板是由设置在储藏室的内侧侧壁的载置部、以及位于比所述载置部更前方处且设置在所述储藏室的内侧侧壁的支撑部所支撑着,并且利用该支撑部限制箱内搁板的上下方向的移动。由此,即便设置了向储藏室内方突出的构造物、例如照明器等,也可防止箱内搁板的倾斜或旋转、脱落。(第二实施方式)以下,一面参照图11至图30 —面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1表示冰箱101的上侧的构成,冰箱101在成为前面开口的纵长矩形箱状的隔热箱体102上、组装着未图示的冷冻循环等。隔热箱体102在钢板制的外箱103与在该外箱103的内部与外箱103隔开而收容的、例如白色的树脂制的内箱104之间,发泡填充着例如氨基甲酸酯这样的发泡隔热材料而构成。该隔热箱体102的内部的上下及一部分被左右隔开,且设置着位于隔热箱体102 的上部且构成储藏室的冷藏室105。在冷藏室105的下方设置着未图示的蔬菜室及冷冻室等。在冷藏室105的前面部设置着未图示的铰链开闭式的隔热门。而且,在蔬菜室或冷冻室的前面部设置着未图示的抽出式的隔热门。如图11所示,在冷藏室105内,从顶壁起向左右侧面连续地设置着构成照明机构的照明单元106。该照明单元106也如图12所示,以左右的角遮罩109 (corner shield)连接的方式,将设置在顶壁的顶壁照明单元107、与设置在左右侧壁的侧面照明单元108从顶壁到达左右侧壁而连续地配置。
14
而且,如图11所示,在冷藏室105的上部,以在上下方向将冷藏室105内隔开的方式,而可卸下地设置着多个、此情况下为2个的固定搁板110。这些固定搁板110使后侧的左右两侧缘部支撑于固定搁板支撑部111,并且使前侧的左右两侧缘部支撑于左右的侧面照明单元108。固定搁板支撑部111从内箱104的左右侧面向冷藏室105内方突出,且与内箱104 设置为一体。因此,在该固定搁板支撑部111的内部填充着例如氨基甲酸酯这样的发泡隔热材料。如图11所示,在固定搁板110的下方设置着可动搁板112。该可动搁板112在前后方向上被分割为前搁板11 与后搁板112b的两个搁板。而且,详细情况虽未图示,但前搁板11 向后方滑动、而收纳于后搁板112b的下方。可动搁板112的左右两侧缘部支撑于可动搁板支撑部113,并且前搁板11 在该可动搁板支撑部113的上面滑动。该可动搁板支撑部113也从内箱104的左右侧面向冷藏室105内侧突出、且与内箱104设置为一体。因此,在该可动搁板支撑部113的内部也填充着例如氨基甲酸酯这样的发泡隔热材料。其次,对照明单元106进行详细说明。构成照明单元106的顶壁部分的顶壁照明单元107,如图11所示,整体成为横长的矩形状。该顶壁照明单元107也如图14及图16所示,具有光源的发光二极管114b、lHc 的顶壁照明用电路基板114是安装在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该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固定在顶壁照明安装构件116,并且将这些构件以顶壁遮罩117从冷藏室105内侧覆盖的方式而构成。成为安装部的顶壁照明安装构件116相对于内箱104而从冷藏室105外侧安装。 具体来说,该顶壁照明安装构件116例如由树脂制的射出成型品构成,且如图16所示,构成为从下方观察为横长的矩形状。 该顶壁照明安装构件116如图14所示,从中央部跨及左右方向、也就是长度方向的一部分,而设置着向上凸出的凸形状的基底收容部116a。此时,基底收容部116a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后述的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的基板收容部11 稍长。如图14所示,在内箱104以收容着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的方式,设置着成为向上稍凸出的凸状的单元收容部10如。在该单元收容部10 的中央部附近、与基底收容部 116a相对应,而设置着横长矩形状的收容孔104b。该顶壁照明安装构件116以基底收容部116a从冷藏室105的外侧覆盖收容孔 104b的方式而配置。而且,该顶壁照明安装构件116以螺钉122从冷藏室105内侧插入内箱104的方式而插入,从而固定在内箱104。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由与内箱104为同系颜色,例如白色的树脂制的射出成形品构成,且如图16所示,构成为从下方观察为横长的矩形状。而且,如图14所示,在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处,从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的中央部跨及左右方向、也就是长度方向的一部分,此情况下是跨及能够容易将顶壁照明用电路基板114收容的长度,而形成着成为向上凸出的凸形状的基板收容部115a。
沿着该基板收容部11 的前后方向、也就是宽度方向的发光二极管114b、IHc附近的剖面形状,如图21所示,中央部成为向上凸出的凸形状,并且基板收容部11 的前后 (图21中为左右)成为向下方弯曲的形状。而且,在从基板收容部11 的左右方向、也就是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而左右离开的位置处,将沿着基板收容部11 的前后方向、也就是宽度方向的剖面形状如图22 所示,以成为除去所述凸形状部分的一部分的形态,设置着从下方观察为矩形状的安装孔 11 (也参照图16)。顶壁照明用电路基板114如图16所示,在横长的矩形状的一块基板114a上,安装着多个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此情况下安装着2个发光二极管114b、114c,并且具有用以驱动这些发光二极管114b、lHc的未图示的电路基板。该顶壁照明用电路基板114经基板安装构件118而安装在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基板安装构件118如图16及图23所示,具有如下构成横长矩形状的基板支撑部 118a,及从其后缘沿着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的弯曲部分而弯曲的弯曲部118b。在该基板支撑部118a的后缘部,设置着其一部分立起、并且向前方突出的所谓的倒L字形状的基板用爪118c。顶壁照明用电路基板114使其后缘部卡止于基板用爪118c 而得以安装。且说,在基板支撑部118a的上面,如图22及图23所示,在沿基板支撑部118a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缘部、也就是前后的缘部,以点存在的方式而设置着成为小的凸形状的多个基板载置部118d。顶壁照明用电路基板114载置于该基板载置部118d。此时,顶壁照明用电路基板 114仅其前后的缘部的一部分与基板载置部118d接触。也就是,顶壁照明用电路基板114安装成与基板支撑部118a之间具有空间。因此, 在顶壁照明用电路基板114中的形成着电路的基板中央部分并不与基板支撑部118a接触。因此,可防止电路部分因与基板载置部118d等接触而导致断线或短路等的电路不良,从而可保护电路。在基板支撑部118a的前后的缘部,如图22所示,在与基板用爪118c (参照图23) 在左右方向上不重合的位置处,设置着其一部分立起并且向前方或后方突出的多个卡止爪 118e。基板安装构件118中的所述卡止爪118e卡止于设置在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的安装孔11 的前后的缘部,且安装在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也如图20所示,以在与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之间插入内箱104的一部分的方式而设置着。而且,螺钉123从冷藏室105内侧贯通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与内箱104,相对于顶壁照明安装构件116插入而被固定。此时,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如图14所示,以收容在内箱104的单元收容部10 中,并且基板收容部11 从收容孔104b向冷藏室105的外侧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而且,该基板收容部11 被顶壁照明安装构件116的基底收容部116a覆盖而收容。顶壁遮罩117如图11及图14所示,以覆盖单元收容部10 的方式,也就是覆盖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或顶壁照明安装构件116的大部分的方式而设置。
具体来说,顶壁遮罩117由例如丙烯酸系等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制的射出成型品构成,且如图11所示,构成为从下方观察为横长的矩形状。该顶壁遮罩117也如图17 图23所示,形成为在其周缘部具有短的立起部的浅的皿形状。如图19所示,在顶壁遮罩117,在从前后方向、也就是宽度方向的两缘部稍向中央侧的位置处,设置着其一部分立起并且向前方或后方、也就是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所谓的倒L字形状的多个顶壁遮罩爪117a。在顶壁照明安装构件116的下侧面,在宽度方向的两缘部,以其一部分下降并且向宽度方向的中央侧突出的方式,而设置着所谓的L字形状的多个顶壁遮罩爪接收部 116c。这些多个顶壁遮罩爪接收部116c分别与顶壁遮罩爪117a相对应。顶壁遮罩117 将顶壁遮罩爪117a卡止于对应的顶壁遮罩爪接收部116c,从而安装在顶壁照明安装构件 116。此时,顶壁遮罩117安装成限制向下方的移动,以防止从顶壁照明安装构件116掉落,但关于左右方向、也就是顶壁遮罩117的长度方向并未被限制。因此,顶壁遮罩117构成为将顶壁遮罩爪117a导引至顶壁遮罩爪接收部116c,且在左右方向、也就是顶壁遮罩117的长度方向上可滑动。另外,关于顶壁遮罩117的长度方向的顶壁遮罩爪接收部116c的尺寸被设定得 相对于顶壁遮罩爪117a的尺寸充分长。例如,顶壁遮罩爪接收部116c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顶壁遮罩爪117a的尺寸的至少2倍左右的长度。由此,在顶壁遮罩117的滑动的前后,顶壁遮罩爪117a也构成为不会从顶壁遮罩爪接收部116c脱落。在该顶壁遮罩117,如图21所示,在背面、也就是与顶壁照明用电路基板114对向的面形成着光扩散部117b。该光扩散部117b构成为例如设置着多个格子状的沟形状,且使通过该光扩散部 117b使光进行扩散。在该光扩散部117b的作用下,顶壁照明单元107成为将来自指向性强的发光二极管等的光源的光扩散而更均一的面光源,从而无遗漏地对冷藏室105内进行照明。其次,对构成照明单元106的左右侧面部分的侧面照明单元108进行说明。在冷藏室105内的左右侧壁,以从顶壁照明单元107起连续的方式,而设置着侧面照明单元108。该侧面照明单元108如图M 图30所示,整体上形成为上下纵长的矩形状,在设置着侧面照明用电路基板121的成为安装部的侧面照明安装构件119覆盖侧面遮罩120而构成。该侧面遮罩120由例如丙烯酸系等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制的射出成型品构成, 且如图11及图观所示,以比冷藏室105的左右侧面向更内方凸出成凸状的曲线形状、即所谓的拱形形状的方式而突出设置着。此时,侧面照明安装构件119的大部分由侧面遮罩120
所覆盖。如图11、图12、图沈及图27所示,在该侧面遮罩120上,以成为与固定搁板支撑部111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的方式设置着凹沟部120a。固定搁板110以左右侧缘部进入凹沟部120a中,而由此固定搁板110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受到支撑。此时,固定搁板110能够沿凹沟部120a滑动而进出。在侧面遮罩120上,如图四所示,在凹沟部120a的背面的位置处,以其一部分向冷藏室105的外侧突出并且向侧面遮罩120的前后方向、也就是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着多个侧面遮罩爪120b。侧面照明用电路基板121如图25所示,在纵长的矩形状的一块基板121a上,以分别跨越固定搁板110的方式而配置着多个光源的发光二极管,此情况下是配置着3个发光二极管 121b、121c、121d(也参照图 11)。在基板121a的上下方向、也就是长度方向的侧缘部,设置着将其一部分切下为U 字形状而成的多个切口部121e。侧面照明安装构件119为纵长的矩形状,且如图沈及图27所示,成为向冷藏室 105的外侧稍微凸出的凸状。而且,在侧面照明安装构件119的上部具有平缓的倾斜部 119a。如图25所示,在侧面照明安装构件119的前面,也就是冷藏室105侧,与设置在侧面照明用电路基板121的多个切口部121e相对应、而朝向冷藏室105内方设置着向前方上方突出的L字形状的基板用卡止部119b。侧面照明用电路基板121通过将形成在基板121a的切口部121e卡止于基板用卡止部119b,而被定位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且安装在侧面照明安装构件119上。且说,在侧面照明安装构件119的前面,也就是冷藏室105内侧的面,如图沈所示,在侧面照明安装构件119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缘部,跨及上下方向、也就是侧面照明安装构件119的长度方向,以点存在的方式设置着成为小的凸形状的多个基板载置部119f。侧面照明用电路基板121载置于该基板载置部119f。此时,侧面照明用电路基板 121仅其前后的缘部的一部分与基板载置部119f接触。因此,可防止电路部分因与侧面照明安装构件119接触而导致断线或短路等的电路不良,从而可保护电路。在侧面照明安装构件119的前面,如图25及图27所示,在侧面照明用电路基板 121的两外侧的位置处,设置着成为厚壁的保持部119c。而且,如图25所示,在保持部119c的上方,分别与侧面遮罩爪120b相对应地设置着成为矩形的孔的侧面遮罩爪接收孔119d。侧面遮罩120如图27所示,载置着与保持部119c分别对应的凹沟部120a,并且如图四所示,将侧面遮罩爪120b卡止于分别对应的侧面遮罩爪接收孔119d,从而安装在侧面照明安装构件119。关于侧面遮罩120的上下方向、也就是长度方向的侧面遮罩爪接收孔119d的尺寸,设定为相对于侧面遮罩爪120b的尺寸充分长。例如,侧面遮罩爪接收孔119d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设定为侧面遮罩爪120b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至少2倍左右。侧面遮罩120通过将侧面遮罩爪120b卡止于侧面遮罩爪接收孔119d,而防止向冷藏室105内侧的脱落。而且,该侧面遮罩120关于左右方向、也就是侧面遮罩120的宽度方向被限制,但关于上下方向、也就是侧面遮罩120的长度方向并未被限制。因此,侧面遮罩120将侧面遮罩爪120b导引至侧面遮罩爪接收孔119d,从而在上下方向、也就是侧面遮罩120的长度方向上可滑动。在该侧面遮罩120,如图27所示,在背面、也就是与侧面照明用电路基板121对向的面形成着光扩散部120c。该光扩散部120c例如与光扩散部117b同样地,构成为设置着多个格子状的沟形状,且使通过该光扩散部120c的光进行扩散。
18
在该光扩散部120c的作用下,侧面照明单元108成为使来自指向性强的发光二极管等的光源的光扩散而更均一的面光源,从而无遗漏地对冷藏室5内进行照明。在冷藏室105内的上侧左右的角部,如图11及图14等所示,以将顶壁照明单元 107与侧面照明单元108连接的方式而设置着角遮罩109。也就是,构成照明单元106的角部分的角遮罩109在其两端部,以与顶壁遮罩117 及侧面遮罩120连接的方式而设置。具体来说,角遮罩109由与顶壁遮罩117或侧面遮罩120相同的材质,例如丙烯酸系等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制的射出成型品构成,且如图11所示,以沿着内箱104的角部的方式弯曲成大致直角而构成。该角遮罩109的顶壁侧、也就是连接着顶壁遮罩117的部分,成为与沿着顶壁遮罩 117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形状类似的形状,也就是在前后的缘部具有几个立起部的浅的皿形状。而且,该角遮罩109与顶壁遮罩117如图沈所示重叠地设置着。此时,角遮罩109 的顶壁侧的端部与顶壁遮罩117的端部构成为相互嵌合的段形状。也就是,如图17及图沈所示,角遮罩109的端部在所述重叠部分以进入顶壁遮罩 117的上侧的方式而设置着。而且,角遮罩109的下表面与顶壁遮罩117的下表面以大致相同的高度位于同一面上。由此,顶壁遮罩117与角遮罩109以在所述重叠部分顺畅地连续的方式而构成。另外,此情况下,顶壁遮罩117即便在沿其长度方向滑动之后,也与角遮罩109的顶壁侧重叠。在角遮罩109的顶壁侧的端部,如图18所示,设置着其一部分立起并且向前后方向的内侧、也就是角遮罩109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而构成的一对顶壁侧卡止爪109a。而且,在顶壁照明安装构件116,与顶壁侧卡止爪109a相对应而设置着其一部分下降、并且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而构成的一对顶壁侧爪接收部116b。角遮罩109将该顶壁侧卡止爪109a卡止于顶壁侧爪接收部116b而得以安装。在顶壁照明安装构件116,如图沈所示,以位于前后方向、也就是宽度方向的靠近中央处设置着使其一部分向下方突出而成的卡止部117c。角遮罩109将作为移动限制机构的顶壁侧卡止爪109a卡止于卡止部117c,从而冷藏室105的中央方向、也就是顶壁照明单元107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方向的移动被限制。角遮罩109的侧面侧、也就是与侧面遮罩120连接的部分,构成为与沿着侧面遮罩120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形状类似的形状,也就是成为向冷藏室105内方凸出为凸状的曲线形状的所谓的拱形形状。而且,如图沈所示将该角遮罩109与侧面遮罩120重叠地设置的角遮罩109的侧面侧的端部,如图26所示,以具有段部109c并且大幅进入至侧面遮罩120与侧面照明安装构件119之间的方式而设置着侧面卡止部109d。由此,侧面遮罩120的前面与角遮罩109的侧面侧的前面以位于大致同一拱形面上、且在所述重叠部分顺畅连续的方式而构成。另外,此情况下,侧面遮罩120即便在滑动后也与角遮罩109的侧面侧重叠。在侧面照明安装构件119的上部,如图沈所示,以向冷藏室105内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着遮罩支撑部119e。角遮罩109的侧面卡止部109d支撑于遮罩支撑部119e,并且段部109c支撑于侧面遮罩120的上端。而且,角遮罩109将作为侧面侧的移动限制机构的侧面卡止部109d抵接于侧面照明安装构件119而设置,由此,向冷藏室105的外方、也就是顶壁照明单元107的长度方向的外方的移动被限制。这样,从冷藏室105内侧覆盖作为顶壁照明单元107的光源的发光二极管114b、 114c、及成为侧面照明单元108的光源的发光二极管121b、121c、121d的遮罩,被分割为顶壁遮罩117、左右的角遮罩109、及左右的侧面遮罩120而连续地设置着。且说,在该角遮罩109,也如图15及图沈所示,在背面、也就是相对于冷藏室105 为外侧的面形成着光扩散部109b。该光扩散部109b与顶壁遮罩117的光扩散部117b或侧面遮罩120的光扩散部 120c,同样地,构成为设置着多个格子状的沟形状,且使通过该光扩散部109b的光进行扩散。从顶壁照明单元107的发光二极管114b、IHc或侧面照明单元108的发光二极管 121b、121c、121d照射的光的一部分,主要经顶壁遮罩117或侧面遮罩120而被导引至角遮罩 109。而且,被导引至角遮罩109的光通过光扩散部109b后被扩散,并照射至冷藏室105 内。由此,冷藏室105内的上部的角部也被照射着光。根据所述第二实施方式,可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对冷藏室105内进行照明的照明单元106以左右的角遮罩109连接的方式,将设置在顶壁的顶壁照明单元107与设置在左右侧壁的侧面照明单元 108从顶壁到达左右侧面而连续设置着。根据该构成,因照明单元106从顶壁起向左右侧面连续地设置着,所以从顶壁照明单元107与侧面照明单元108的两方照明,因此即便是例如最上段的食品载置搁板的角落的位置,也难以超出照明单元106的照射范围。由此,能够将冷藏室105内整体照得明亮。且说,一般来说在冰箱等这样的伴随温度变化的设备中,例如,关于内箱104或照明单元106等的树脂制的零件,有可能因温度变化而发生膨张或收缩等的变形。此处,例如在使顶壁遮罩117、左右的角遮罩9及左右的侧面遮罩120成为一体,也就是构成为一个零件的遮罩的情况下,如果冷藏室105内被冷却,则所述一个零件的遮罩中会合成向各种方向作用的力,从而大致整体会产生向中央的收缩力。该收缩力在相对于安装着所述一个零件的遮罩的顶壁或侧面为垂直的方向上发挥着大的作用,也就是在剥离遮罩的方向上发挥作用。因此,有可能在所述一个零件的遮罩(也就是,成为一体的顶壁遮罩117、左右的角遮罩9及左右的侧面遮罩120)与内箱104之间产生间隙。如果产生此种间隙,则设计性当然会变差,且异物有可能进入间隙而对照明用电路基板114、121等造成不良影响。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冷藏室5内侧覆盖照明单元106的光源的遮罩被分割为顶壁遮罩117、左右的角遮罩9、及左右的侧面遮罩120而设置。如果冷藏室105内被冷却,则会对各遮罩个别地产生收缩力,因而力难以在相对于顶壁或侧面为垂直的方向、也就是剥离的方向上发挥作用。尤其对于顶壁遮罩117及侧面遮罩120而言,容易相对于其长度方向而产生收缩力。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因冷藏室105内的冷却而导致顶壁遮罩117、左右的角遮罩9 及左右的侧面遮罩120发生收缩,这些遮罩也难以从内箱104剥离。因此,能够极力防止因冷却而导致这些遮罩与内箱104之间产生间隙。而且,角遮罩109与顶壁遮罩117及侧面遮罩120重叠而设置着。根据该构成,即便顶壁遮罩117及侧面遮罩120发生收缩,而角遮罩109与顶壁遮罩117的间隙、及角遮罩 109与侧面遮罩120的间隙变大,因通过分别重叠,而能够在目视时看见收缩前后几乎未发
生变化。也就是,即便因冷藏室105内的冷却而导致顶壁遮罩117或侧面遮罩120发生收缩,也能够基本上使由该收缩而产生的间隙不会变得明显,从而可提高设计性。此处,例如在将顶壁遮罩117完全固定于内箱104的情况下,如果因冷却而产生的顶壁遮罩117与内箱104的变形量的差,也就是顶壁遮罩117与将其加以固定的内箱104 的相对的变形量大,则顶壁遮罩117会被朝向内箱104拉伸而产生大的应变。因此,如果使顶壁遮罩117完全固定于内箱104,则会受到由冷藏室105内的冷却而带来的收缩的影响,从而会发生顶壁遮罩117容易破损的情况。对于侧面遮罩120而言也同样。然而,本实施方式中,顶壁遮罩117相对于左右方向、也就是顶壁遮罩117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置着。同样地,侧面遮罩120相对于上下方向、也就是侧面遮罩120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置着。根据该构成,即便在因冷藏室105内的冷却而导致内箱104或顶壁遮罩117及侧面遮罩210发生收缩,而这些内箱104与顶壁遮罩117及侧面遮罩120之间产生相对的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顶壁遮罩117及侧面遮罩120沿长度方向滑动而将所述偏移加以吸收。因此,即便冷藏室105内被冷却,也可防止顶壁遮罩117及侧面遮罩120破损。而且,这些顶壁遮罩117及侧面遮罩120即便在滑动后,也分别与角遮罩109重叠。也就是,顶壁遮罩117及侧面遮罩120在滑动的前后均与角遮罩109重叠。由此,能够基本上使角遮罩109与顶壁遮罩117的间隙、及角遮罩109与侧面遮罩 120的间隙不会变得明显,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设计性。而且,例如内箱104与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由同系颜色构成,如果内箱104与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发生接触,则这些边界线也难以变得明显。然而,例如在因冷却而导致的收缩等使内箱104与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离开的情况下,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的阴影会显现在内箱104上,从而这些边界线成为黑色的阴影线而变得明显。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顶壁遮罩117以覆盖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或顶壁照明安装构件116的大部分的方式而设置。同样地,侧面遮罩120以覆盖侧面照明安装构件119 的大部分的方式而设置。根据该构成,内箱104与顶壁照明单元基底115或顶壁照明安装构件116、侧面照明安装构件119的边界线上所出现的阴影也被顶壁遮罩117或侧面遮罩120所覆盖,因而该阴影不会变得明显,从而可确保设计性良好。
而且,角遮罩109以向冷藏室105的中央方向的移动被顶壁侧卡止爪109a限制、 并且向冷藏室105的外方的移动被侧面卡止部109d限制的形态,而固定于冷藏室105的上侧左右的角部。根据该构成,即便因冷藏室105的冷却而导致角遮罩109或内箱104发生变形,角遮罩109的移动也会被限制,因此可防止角遮罩109脱离安装部位。此外,在冷藏室105的顶壁收容具有发光二极管114b、114d的顶壁照明用电路基板114,且在左右侧面收容具有发光二极管121b、121c、121d的侧面照明用电路基板121。而且,从这些顶壁的发光二极管114b、114c、及侧面的发光二极管121b、121c、 121d所照射的光的一部分,被导引至对光进行导引的光路机构即角遮罩109之后,通过光扩散部109b后被扩散并照射至冷藏室105内。由此,因冷藏室105内的上部的角部也被照射光,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对冷藏室105 内整体进行照明。如以上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冰箱,包括储藏室、及对所述储藏室内进行照明的照明机构,所述照明机构从所述储藏室的顶壁起向左右侧面连续地设置着。根据该构成, 从顶壁及左右侧面均能够被照明,因此即便是例如最上段的食品载置搁板的角部的位置也能够被照得明亮。由此可将储藏室内整体照得明亮。已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所述实施方式作为示例而提示,并不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形态来实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所述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藏室,在前面具有开口部;箱内搁板,以将所述储藏室上下隔开的方式而配置;照明机构,位于比所述箱内搁板的前端缘部更内侧处,且设置在所述储藏室的内侧侧壁,所述照明机构对所述箱内搁板进行照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机构包括比所述储藏室的内侧侧壁向所述储藏室更内方凸出的凸状的外盖;在所述外盖上设置着对所述箱内搁板进行支撑的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限制所述箱内搁板的上下方向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藏室包括使所述储藏室的内侧侧壁向外侧凹陷而形成的收容部; 以在所述收容部内收容着所述照明机构的形态而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机构包括安装着对所述箱内搁板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电路基板而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内搁板设置为多段;所述电路基板构成为将用于对各箱内搁板进行照明的多个光源安装在一块基板上,并且与所述储藏室的内侧侧壁平行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基板位于比所述箱内搁板的左右侧缘更外侧处、且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机构包括安装着所述基板的基板安装构件; 在所述基板安装构件设置着载置所述外盖的所述支撑部的载置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安装构件在所述载置部的背侧具有轮毂部; 该基板安装构件经由所述轮毂部而固定在所述储藏室的内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包括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扩散的光扩散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载置部,设置在所述储藏室的内侧侧壁的所述照明机构,且对所述箱内搁板进行支撑;及支撑部,位于比所述载置部更前方处,设置在所述储藏室的内侧侧壁,且对所述箱内搁板进行支撑,所述支撑部限制所述箱内搁板的上下方向的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具有对所述箱内搁板进行支撑的沟部;所述箱内搁板沿所述沟部滑动而进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内搁板包括将所述箱内搁板的后方侧缘切下而形成的窄幅部,及位于所述窄幅部的前方且成为比所述窄幅部宽的宽幅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置部比所述支撑部向所述储藏室的更内方突出而设置着;所述箱内搁板的所述窄幅部以支撑于所述载置部、而不支撑于所述支撑部的宽度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箱内搁板向前方滑动时,所述箱内搁板的所述宽幅部位于比所述支撑部更前方处,并且所述窄幅部的后部支撑于所述载置部、而成为可卸下的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藏室的前面开口部设置着具有门袋的左右对开式的门,在所述门打开90度而使所述箱内搁板向前方滑动时,成为所述可卸下的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箱内搁板向前方滑动,而使所述箱内搁板的前端位于所述储藏室的开口部时,成为所述可卸下的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机构从所述储藏室的顶壁起向左右侧面连续地设置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机构包括从所述储藏室内侧覆盖光源的遮罩,所述遮罩被分割为顶壁遮罩、左右的角遮罩、及左右的侧面遮罩且连续设置着。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遮罩与所述顶壁遮罩及所述侧面遮罩分别重叠。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遮罩及所述侧面遮罩设置成在它们的长度方向上可滑动。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机构包括安装着所述遮罩的安装部, 所述安装部由所述遮罩所覆盖。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遮罩包括移动限制机构,且所述移动限制机构固定于所述储藏室内的上侧左右的角部。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收容于所述储藏室的顶壁及左右侧面,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的一部分被引导至所述角遮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箱内搁板的冰箱,该冰箱包括储藏室,前面具有开口部;箱内搁板,以将所述储藏室上下隔开的方式而配置;及照明机构,位于比所述箱内搁板的前端缘部更内侧处,且设置在所述储藏室的内侧侧壁。所述照明机构对所述箱内搁板进行照明。本发明提供的具有箱内搁板的冰箱能够有效地照明至箱内搁板的后方部为止。
文档编号F25D23/00GK102269496SQ20111014599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日
发明者今久保贤治, 守谷雅秀, 石桥郁夫, 薮上裕也 申请人: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 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