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及其运行模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639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及其运行模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渔船用柴油机余热制冷系统,具体是涉及一种渔船利用柴油机余热进行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模式。
背景技术
现有中小型渔船一般没有制冰,而鱼类的保鲜与冷藏需要大量使用冰,因此渔船通常携带大量的冰出海作业,携带的冰会占据渔船的储存空间,且能够携带的冰的数量也有限,此外,某些鱼类保鲜所需的低温水在一般渔船上也无法制备。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渔船频繁的往返港口和捕捞海区之间,耗费了大量的燃油和时间,经济效益不显著。渔船的柴油发动机在运行时产生大量的烟气,烟气直接排放导致的热量损失一般占总热量的30%左右,缸套冷却水的排放也导致一部分热量损失,这些未被利用的热量通常被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造成巨大的能量损失。在能源价格大幅攀升和大量倡导节能减排的今天,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由于能够利用余热作为系统的驱动能,再一次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氨水吸收式制冷的优点是制冷温度范围广,能够获得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其主要驱动力是热能,只需少量的电能即可运行。渔船长期在海面作业,工作环境较差,如何结合渔船自身特点,在夏季实现渔船内部工作环境的供冷,改善工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当渔船的发动机停机时,传统的利用余热的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组将无法工作,所以无法利用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在发动机停机时给船内工作环境供冷。因此利用渔船柴油机的余热进行制冷系统的研究,提供合适的冰蓄冷系统,在制冷机组停机时利用蓄冰槽向船内工作环境供冷,解决停船停机时工作环境的供冷问题是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针对现有技术的缺憾,提出了一种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及其运行模式,以解决中小型渔船携带冰的困难,提高发动机、燃油的利用率,改善工作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精馏发生装置的氨气出口管路连接到冷凝器中制冷剂进口管路,冷凝器中制冷剂出口管路连接到过冷器中高温侧制冷剂进口管路,过冷器中高温侧制冷剂出口管路连接到节流阀,进一步连接到蒸发器,蒸发器中制冷剂出口管路连接到过冷器中低温侧制冷剂进口管路,进一步连接到不凝性气体分离器,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的出口管路连接到吸收器中氨气进口管道;精馏发生装置的氨液出口管路连接到溶液热交换器,进一步经储氨罐连接到吸收器中氨液喷淋管路,吸收器中氨液出口管路连接到溶液预热器,进一步经溶液热交换器连接到精馏发生装置的氨液进口管路;蒸发器中载冷剂出口管路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连接到一号三通阀,一号三通阀的一侧连接到四号三通阀,四号三通阀的一个出口端经十一号电磁阀连接到低温水换热器、 另一个出口端经十二号电磁阀连接到制冰机,低温水换热器的出口管路经五号单向阀连接到三号电磁阀、制冰机的出口管路一号单向阀连接到三号电磁阀,三号电磁阀最后与蒸发器中载冷剂进口管路相连接。此外,三号电磁阀的两端管路经一号电磁阀和二号电磁阀与乙二醇溶液罐连接;一号三通阀的另一侧连接到二号三通阀,二号三通阀有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管路经六号电磁阀连接蓄冰槽,蓄冰槽载冷剂出口侧先后连接三号单向阀、四号电磁阀和三号电磁阀;二号三通阀的另一个出口管路经五号电磁阀连接风机盘管,风机旁管的载冷剂出口管路先后连接九号电磁阀、四号单向阀、四号电磁阀和三号电磁阀;蓄冰槽中冷水出口管路经冰水循环泵连接到板翅式换热器的冰水进口管路,板翅式换热器的冰水出口管路连接三号三通阀,三号三通阀的一个出口与蓄冰槽中冷水进口管路相连,另一个出口经二号单向阀与冰水循环泵的出口相连;板翅式换热器中载冷剂出口管路经七号电磁阀连接风机盘管中载冷剂进口管路, 风机盘管中载冷剂出口管路经十号电磁阀、一号载冷剂循环泵和八号电磁阀与板翅式换热器中载冷剂进口管路相连;风机旁管中载冷剂出口管路还连接有九号电磁阀,九号电磁阀的另一侧连接到四号单向阀。进一步,在所述风机旁管中载冷剂进口管路处设置一号温度传感器和三号流量传感器控制三号三通阀的开度。进一步,在所述一号三通阀的两个出口的管路上分别设置一号流量传感器和二号流量传感器控制一号三通阀的开度。进一步,在所述四号三通阀的两个出口的管路上分别设置四号流量传感器和五号流量传感器控制四号三通阀的开度。进一步,在所述二号三通阀的两个出口的管路上分别设置六号流量传感器和七号流量传感器控制二号三通阀的开度。一种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运行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渔船用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1制冰模式、II制低温水模式、III蓄冷模式、IV 直接供冷模式和V蓄冰槽供冷模式,所述的运行模式V只在渔船发动机停机时工作,所述的运行模式I、II、III和IV在渔船发动机运行时工作,且运行模式I、II、III和IV根据需要任意组合,其中I制冰模式一号电磁阀、二号电磁阀、四号电磁阀、五号电磁阀、六号电磁阀、i^一号电磁阀关闭,三号电磁阀和十二号电磁阀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运转。所述的蒸发器中载冷剂由二号载冷剂循环泵驱动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驱动,经一号三通阀、四号三通阀和十二号电磁阀进入制冰机中制冰,载冷剂进一步经一号单向阀和三号电磁阀返回蒸发器;II制低温水模式一号电磁阀、二号电磁阀、四号电磁阀、五号电磁阀、六号电磁阀和十二号电磁阀关闭,三号电磁阀和十一号电磁阀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和低温水循环泵运转。所述的蒸发器中载冷剂由二号载冷剂循环泵驱动经一号三通阀、四号三通阀和十一号电磁阀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换热,从而获得温度较低的低温水,载冷剂进一步经五号单向阀和三号电磁阀返回蒸发器;III蓄冷模式一号电磁阀、二号电磁阀、五号电磁阀、i^一号电磁阀和十二号电磁阀关闭,三号电磁阀、四号电磁阀和六号电磁阀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运转。所述的蒸发器中载冷剂由二号载冷剂循环泵驱动经一号三通阀、二号三通阀和六号电磁阀进入蓄冰槽中的蒸发盘管,蓄冰槽中水的热量被载冷剂带走,冷量在蓄冰槽中不断聚集,载冷剂进一步经四号电磁阀和三号电磁阀返回蒸发器;IV直接供冷模式一号电磁阀、二号电磁阀、六号电磁阀、七号电磁阀、八号电磁阀、十号电磁阀、 i^一号电磁阀和十二号电磁阀关闭,三号电磁阀、四号电磁阀、五号电磁阀和九号电磁阀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运转。所述的蒸发器中载冷剂由二号载冷剂循环泵驱动经一号三通阀、二号三通阀和五号电磁阀进入风机盘管为环境供冷,载冷剂进一步经九号电磁阀,四号电磁阀和三号电磁阀返回蒸发器;V蓄冰槽供冷模式四号电磁阀、五号电磁阀和九号电磁阀关闭,七号电磁阀、八号电磁阀和十号电磁阀开启,冰水循环泵和一号载冷剂循环泵运转。所述的蓄冰槽中的冰水由冰水循环泵驱动进入板翅式换热器中,换热后经三号三通阀返回到蓄冰槽,所述的风机盘管中的载冷剂经十号电磁阀由一号载冷剂循环泵驱动,经八号电磁阀进入板翅式换热器吸热,载冷剂进一步经七号电磁阀返回到风机盘管。本发明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实现制冰、制低温水、直接供冷和冰蓄冷供冷功能。具体装置包括精馏发生装置、溶液热交换器、溶液预热器、吸收器、分离器、过冷器、节流阀、蒸发器、制冰机、蓄冰槽、板翅式换热器、风机盘管、储液罐、乙二醇溶液罐和低温水换热器等。所述的制冰功能是指载冷剂进入制冰机制取冰块或冰片,为鱼类冷藏提供冰源;所述的制低温水功能,是指载冷剂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与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的常温水换热,获得温度较低的水,低温水主要用于鱼类的保鲜;所述的直接制冷功能是指载冷剂直接进入风机盘管中,通过风机盘管为渔船内部环境供冷,改善工作环境;所述的冰蓄冷功能是指载冷剂进入蓄冰槽,与蓄冰槽内的水换热,将蓄冰槽中的水冷却成冰,利用冰存储冷量;所述的冰蓄冷供冷功能,即蓄冰槽供冷是指利用蓄冰槽的冰作为冷源,为风机盘管提供冷量,为渔船内部环境供冷,改善工作环境。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中制冷剂回路主要包括精馏发生装置、冷凝器、蒸发器、吸收柴油机排放的烟气经烟气入口进入精馏发生装置,作为系统的主要热源。精馏发生装置中的氨溶液加热后产生氨蒸汽,经精馏后获得高浓度氨气,高浓度氨气进入冷凝器与冷却水换热后被冷凝成氨液,冷凝后的氨液进入过冷器与来自蒸发器的氨气换热,使得氨液的温度进一步下降,此时液氨进入节流阀减压节流,压力降低,成为饱和氨液,饱和氨液进入蒸发器中蒸发吸热,形成制冷效应,通过蒸发效应使得载冷剂的温度大大降低。出蒸发器的氨气进入过冷器与出冷凝器的液氨换热,然后氨气经分离器消除了其中夹杂的不凝性气体进入吸收器,被来自精馏发生装置的氨水稀溶液吸收,吸收过程中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氨水稀溶液在吸收器中吸收了氨气变成较浓的氨水溶液,较浓的氨水溶液由氨泵驱动,在溶液预热器中与来自缸套的冷却水换热,进一步进入溶液热交换器中与来自精馏发生装置的氨水稀溶液换热,最后进入精馏发生装置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中载冷剂的一个工作回路主要包括乙二醇溶液罐、制冰机、 蓄冰槽,另一个工作回路主要包括板翅式换热器、风机盘管等。根据不同的工作状态,载冷剂的循环方式不一样,具体如下在制冰工作状态下载冷剂经蒸发器放热后由二号载冷剂循环泵驱动,经一号三通阀、四号三通阀和十二号电磁阀进入制冰机中制冰,然后经一号单向阀和三号电磁阀返回到蒸发器中。在制取低温水状态下载冷剂经蒸发器放热后由二号载冷剂循环泵驱动,经一号三通阀、四号三通阀和十一号电磁阀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与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的常温水换热,获得温度较低的冷水。在冰蓄冷工作状态下载冷剂经蒸发器放热后由二号载冷剂循环泵驱动,经一号三通阀、二号三通阀和六号电磁阀进入蓄冰槽中的换热盘管,载冷剂在蓄冰槽中吸收热量后经三号单向阀、四号电磁阀、三号电磁阀返回到蒸发器中,形成一个冰蓄冷循环。在直接供冷状态下载冷剂经蒸发器放热后由二号载冷剂循环泵驱动,经一号三通阀、二号三通阀、五号电磁阀进入风机盘管中吸热,吸热后载冷剂经十号电磁阀、九号电磁阀、四号单向阀、四号电磁阀、三号电磁阀返回到蒸发器中,形成一个直接供冷循环。蓄冰槽中的冷水由冷水循环泵驱动,冷水进入板翅式换热器中与风机盘管回路系统中的载冷剂换热,换热后经三号三通阀返回蓄冰槽中。风机盘管中的载冷剂由一号载冷剂泵驱动,经八号电磁阀进入板翅式换热器中与冰水换热,换热后经七号电磁阀返回到风机盘管中,形成一个蓄冰槽供冷循环。在所述二号载冷剂循环泵出口设置一号三通阀,一号三通阀可以调节制冰、制低温水和直接供冷、蓄冷的比例;在所述一号三通阀的另一侧出口设置二号三通阀,二号三通阀可以调节冰蓄冷和载冷剂直接供冷的比例;在所述一号三通阀的一侧出口设置四号三通阀,四号三通阀可以调节制冷和制低温水的比例;在所述蓄冰槽的冷水回路设置三号三通阀,具体设置在板翅式换热器中冰水出口端,三号三通阀一个出口接蓄冰槽冷水进口端,另一端经二号单向阀接冰水循环泵的出口端,通过调节三号三通阀的开度可以控制进板翅式换热器冰水的温度;在所述的一号载冷剂循环泵上进出口两端设置旁路,具体是在一号载冷剂循环泵的出口和出风机盘管的管路上设置旁路,在旁路上设置九号电磁阀,该旁路在载冷剂直接供冷时启用。本发明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其制冰、制低温水、冰蓄冷、直接供冷和冰蓄冷供冷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在整个制冷系统工作前,在载冷剂管路系统中,三号电磁阀、十号电磁阀关闭, 启动二号载冷剂循环泵,在二号载冷剂循环泵的驱动下,使得乙二醇溶液罐中的载冷剂充满整个载冷剂管路系统,充灌载冷剂过程结束后关闭一号电磁阀、二号电磁阀以及二号载冷剂循环泵;2)柴油机排放的烟气经烟气入口进入精馏发生装置,作为系统的主要热源。精馏发生装置中的氨溶液加热后产生氨蒸汽,经精馏后获得高浓度氨气,高浓度氨气进入冷凝器与冷却水换热后被冷凝成氨液,冷凝后的氨液进入过冷器与来自蒸发器的氨气换热,使得氨液的温度进一步下降,此时液氨进入节流阀减压节流,压力降低,成为饱和氨液,饱和氨液进入蒸发器中蒸发吸热,形成制冷效应;3)出蒸发器的氨气进入过冷器与出冷凝器的液氨换热,然后氨气经分离器消除了其中夹杂的不凝性气体进入吸收器,被来自精馏发生装置的氨水稀溶液吸收,吸收过程中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4)氨水稀溶液在吸收器中吸收了氨气变成较浓的氨水溶液,较浓的氨水溶液由氨泵驱动,在溶液预热器中与来自缸套的冷却水换热,进一步进入溶液热交换器中与来自精馏发生装置的氨水稀溶液换热,最后进入精馏发生装置中;5)当需要制冰时,载冷剂经蒸发器放热后由二号载冷剂循环泵驱动,经一号三通阀、四号三通阀和十二号电磁阀进入制冰机中制冰,然后经一号单向阀和三号电磁阀返回到蒸发器中;6)当需要制低温水时,载冷剂经蒸发器放热后由二号载冷剂循环泵驱动,经一号三通阀、四号三通阀和十一号电磁阀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与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的常温水换热,获得温度较低的冷水;7)当需要冰蓄冷时,载冷剂经蒸发器放热后由二号载冷剂循环泵驱动,经一号三通阀、二号三通阀和六号电磁阀进入蓄冰槽中的盘管,蓄冰槽中水的热量被载冷剂带走,冷量在蓄冰槽中不断聚集。蓄冰槽可在渔船动力装置停止工作时,为渔船工作环境提供冷源;8)当需要直接供冷时,载冷剂经蒸发器放热后由二号载冷剂循环泵驱动,经一号三通阀、二号三通阀、五号电磁阀进入风机盘管换热,为渔船内的工作环境供冷;9)当需要蓄冰槽供冷时,蓄冰槽中的冷水由冷水循环泵驱动,冷水进入板翅式换热器中与风机盘管回路系统中的载冷剂换热,换热后经三号三通阀返回蓄冰槽中。风机盘管中的载冷剂由一号载冷剂泵驱动,经八号电磁阀进入板翅式换热器中与冰水换热,换热后经七号电磁阀返回到风机盘管中。本发明的优越性和有益效果本发明根据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特点,结合渔船的自身特点,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在回收利用大量余热资源的同时,解决了渔船的制冰、环境供冷、低温水制冷等问题,满足渔船的工作需求,对于提高生产效率、 改善渔船的工作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图1是本发明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总体配置结构示意图。图1中,1是冷凝器、2是精馏发生装置、3是溶液热交换器、4是吸收器、5是分离器、6是过冷器、7是蒸发器、8是储液罐、9是乙二醇溶液罐、10是制冰机、11是蓄冰槽、12 是板翅式换热器、13是风机盘管、14是节流阀、15是一号电磁阀、16是二号电磁阀、17是三号电磁阀、18是四号电磁阀、19是一号单向阀、20是一号三通阀、21是二号三通阀、22是五号电磁阀、23是六号电磁阀、24是三号三通阀、25是二号单向阀、26是三号单向阀、27是四号单向阀、观是一号冷却水泵、四是二号冷却水泵、30是三号冷却水泵、31是一号载冷剂循环泵、32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3是冰水循环泵、34是氨泵、35是七号电磁阀、36是八号电磁阀、37是九号电磁阀、38是十号电磁阀、39是烟气入口、40是缸套水入口、41是溶液预热器、42是低温水换热器、43是低温水循环泵、44是低温水出口、45是十一号电磁阀、46是五号单向阀、47是四号三通阀、48是十二号电磁阀、49是一号温度传感器、50是一号流量传感器、51是二号流量传感器、52是三号流量传感器、53是四号流量传感器、M是五号流量传感器、55是六号流量传感器、56是七号流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主要包括氨水吸收式制冰系统、制低温水系统和冰蓄冷系统。一种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其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主要包括精馏发生装置2、冷凝器1、蒸发器7、吸收器4等。柴油机排放的烟气经烟气入口 39进入精馏发生装置2,作为系统的主要热源。精馏发生装置2中的氨溶液加热后产生氨蒸汽,经精馏后获得高浓度氨气,高浓度氨气进入冷凝器1与冷却水换热后被冷凝成氨液,冷凝后的氨液进入过冷器6与来自蒸发器7的氨气换热,使得氨液的温度进一步下降,此时液氨进入节流阀14减压节流,压力降低,成为饱和氨液,饱和氨液进入蒸发器7中蒸发吸热,形成制冷效应,通过蒸发效应使得载冷剂的温度大大降低。出蒸发器7的氨气进入过冷器6与出冷凝器1的液氨换热,然后氨气经分离器5消除了其中夹杂的不凝性气体进入吸收器4,被来自精馏发生装置2的氨水稀溶液吸收,吸收过程中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氨水稀溶液在吸收器4中吸收了氨气变成较浓的氨水溶液,较浓的氨水溶液由氨泵34驱动,在溶液预热器 41中与来自缸套的冷却水换热,进一步进入溶液热交换器3中与来自精馏发生装置2的氨水稀溶液换热,最后进入精馏发生装置2中,这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所述的溶液热交换器2分别与精馏发生装置2、溶液预热器和储液罐相连接,溶液热交换器充分利用了原本需要由冷却水带走的部分吸收热,提高了热量利用率,降低了烟气的消耗量。所述的氨水精馏发生装置2中底部聚集的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3进入储液罐8,经一步进入吸收器4中。一种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实现制冰、制低温水、冰蓄冷、直接供冷和冰蓄冷供冷功能的设备主要包括乙二醇溶液罐9、制冰机10、蓄冰槽11、板翅式换热器12、风机盘管13、低温水换热器42等。
所述的乙二醇溶液罐9的进出口分别设置一号电磁阀15和二号电磁阀16,然后连接到三号电磁阀17的两端,乙二醇溶液罐9的主要功能是为整个载冷剂系统提供载冷剂。所述的制冰循环中,蒸发器7中载冷剂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驱动,经一号三通阀20、四号三通阀47和十二号电磁阀48进入制冰机10,进一步经一号单向阀19和三号电磁阀17进入蒸发器7,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冰循环。所述的制取低温水循环中,蒸发器7中载冷剂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驱动,经一号三通阀20、四号三通阀47和十一号电磁阀45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与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的常温水换热,获得温度较低的冷水,进一步经三号电磁阀17进入蒸发器7。所述的直接供冷循环中,蒸发器7中载冷剂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驱动,经一号三通阀20、二号三通阀21、五号电磁阀23进入风机盘管13换热,换热后载冷剂经十号电磁阀38、九号电磁阀37、四号单向阀27、四号电磁阀18、三号电磁阀17返回到蒸发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直接供冷循环。所述的冰蓄循环中,蒸发器7中载冷剂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驱动,经一号三通阀20、二号三通阀21、六号电磁阀23进入蓄冰槽11中的盘管,载冷剂在蓄冰槽11中吸收热量后经三号单向阀26、四号电磁阀18、三号电磁阀17返回到蒸发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蓄冰循环。所述的冰水供冷循环中,蓄冰槽中的冷水由冷水循环泵33驱动,冷水进入板翅式换热器12中与风机盘管13回路系统中的载冷剂换热,换热后经三号三通阀返回蓄冰槽中。 风机盘管13中的载冷剂由一号载冷剂泵31驱动,经八号电磁阀36进入板翅式换热器12 中与冰水换热,换热后经七号电磁阀35返回到风机盘管13中。所述的一号三通阀20和二号三通阀21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制冰、制低温水、蓄冰和载冷剂直接供冷的比例。所述的三号三通阀M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冷水的循环比例,改变冷水的温度,实现供冷温度的调节。所述的四号三通阀47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制冷和制低温水的比例,根据需求设置合理的比例。所述的九号电磁阀37和十号电磁阀38的主要功能是保证乙二醇溶液罐9中的载冷剂能够合理的分配到风机盘管13中。本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主要包括氨水吸收式制冰系统、制低温水系统和冰蓄冷供冷系统。针对不同的工作需要,本发明专利可实现如下工作模式以及其它更多工作模式。一、制冰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四号电磁阀18、五号电磁阀22、六号电磁阀23、 i^一号电磁阀45关闭,三号电磁阀17和十二号电磁阀48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运转。所述的蒸发器7中载冷剂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驱动,经一号三通阀20、四号三通阀 47和十二号电磁阀48进入制冰机10,进一步经一号单向阀19和三号电磁阀17进入蒸发器7,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冰循环。二、制低温水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四号电磁阀18、五号电磁阀22、六号电磁阀23和十二号电磁阀48关闭,三号电磁阀17和十一号电磁阀45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和低温水循环泵43运转。经一号三通阀20、四号三通阀47和十一号电磁阀45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与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的常温水换热,从而获得温度较低的冷水,进一步经三号电磁阀17进入蒸发器7,形成一个完整的制低温水循环。三、蓄冷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五号电磁阀22、i^一号电磁阀45和十二号电磁阀 48关闭,三号电磁阀17、四号电磁阀18和六号电磁阀23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运转。 所述的蒸发器7中载冷剂由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驱动经一号三通阀20、二号三通阀21和六号电磁阀23进入蓄冰槽11中的蒸发盘管换热,蓄冰槽11中水的热量被载冷剂带走,冷量在蓄冰槽11中不断聚集,载冷剂进一步经四号电磁阀18和三号电磁阀17返回蒸发器7, 形成一个完整的蓄冷循环。四、直接供冷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六号电磁阀23、七号电磁阀35、八号电磁阀36、十号电磁阀38、i^一号电磁阀45和十二号电磁阀48关闭,三号电磁阀17、四号电磁阀18、五号电磁阀22和九号电磁阀37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运转。所述的蒸发器7中载冷剂由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驱动经一号三通阀20、二号三通阀21和五号电磁阀22进入风机盘管13中换热为环境供冷,载冷剂进一步经九号电磁阀37,四号电磁阀18和三号电磁阀17 返回蒸发器7,形成一个完整的直接供冷循环。五、蓄冰槽供冷模式四号电磁阀18、五号电磁阀22、六号电磁阀23和九号电磁阀37关闭,七号电磁阀 35、八号电磁阀36、十号电磁阀38开启,冰水循环泵33驱动冰水流动,一号载冷剂循环泵 31驱动载冷剂流动。三号三通阀M可调节进入板翅式换热器12中冰水的温度。蓄冰槽中的冷水由冷水循环泵33驱动,冷水进入板翅式换热器12中与风机盘管 13回路系统中的载冷剂换热,换热后经三号三通阀M返回蓄冰槽中。风机盘管13中的载冷剂由一号载冷剂泵31驱动,经八号电磁阀36进入板翅式换热器12中与冰水换热,换热后经七号电磁阀35返回到风机盘管13中。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冰水供冷循环,其中供冷的温度可由三号三通阀进行调节。六、制冰和制低温水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四号电磁阀18、五号电磁阀22、六号电磁阀23关闭,三号电磁阀17、i^一号电磁阀45和十二号电磁阀48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和低温水循环泵43运转。四号三通阀43根据制冰和制低温水的需求合理的设置开度比例。蒸发器7中载冷剂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驱动,载冷剂进入一号三通阀20和四号三通阀47,在四号三通阀47的调节作用下,一部分载冷剂经十二号电磁阀48进入制冰机 10,进一步经一号单向阀19和三号电磁阀17进入蒸发器7,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冰循环。另一部分载冷剂经i^一号电磁阀45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与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的常温水换热,从而获得温度较低的冷水,进一步经三号电磁阀17进入蒸发器7,形成一个完整的制低温水循环。这样就形成了制冰和制低温水的工作模式,其中制冰和制低温水的比例根据需求由四号三通阀47进行调节。
七、制冰和蓄冷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五号电磁阀22和i^一号电磁阀45关闭,三号电磁阀17、四号电磁阀18、六号电磁阀23和十二号电磁阀48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运转、 一号三通阀20根据制冰和蓄冰的需求设置合理的比例。蒸发器7中载冷剂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驱动,载冷剂进入一号三通阀20,在一号三通阀20的调节作用下,一部分载冷剂经四号三通阀47和十二号电磁阀48进入制冰机 10,进一步经一号单向阀19和三号电磁阀17进入蒸发器7,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冰循环。另一部分载冷剂经二号三通阀21、六号电磁阀23进入蓄冰槽11中的盘管,载冷剂在蓄冰槽11中吸收热量后经三号单向阀沈、四号电磁阀18、三号电磁阀17返回到蒸发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蓄冰循环。这样就形成了制冰和蓄冷的工作模式,其中制冰和蓄冷的比例根据需求由二号三通阀21调节。八、制冰和直接供冷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六号电磁阀23、七号电磁阀35、八号电磁阀36、十号电磁阀38和i^一号电磁阀45关闭,三号电磁阀17、四号电磁阀18、五号电磁阀22、九号电磁阀37和十二号电磁阀48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运转、一号三通阀20根据制冰和直接供冷的需求设置合理的比例。蒸发器7中载冷剂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驱动,载冷剂进入一号三通阀20,在一号三通阀20的调节作用下,一部分载冷剂经一号三通阀20、四号三通阀47和十二号电磁阀48进入制冰机10,进一步经一号单向阀19和三号电磁阀17进入蒸发器7,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冰循环。另一部分载冷剂经二号三通阀21、五号电磁阀23进入风机盘管13供冷,供冷结束后载冷剂经九号电磁阀37、四号单向阀27、四号电磁阀18、三号电磁阀17返回到蒸发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直接供冷循环。这样就形成了制冰和直接供冷的工作模式,其中制冰和直接供冷的比例根据需求由一号三通阀20调节。九、制低温水和蓄冷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五号电磁阀22和十二号电磁阀48关闭,三号电磁阀17、四号电磁阀18、六号电磁阀23和i^一号电磁阀45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和低温水循环泵43运转、一号三通阀20根据制低温水和蓄冰的需求设置合理的比例。蒸发器7中载冷剂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驱动,载冷剂进入一号三通阀20,在一号三通阀20的调节作用下,一部分载冷剂经四号三通阀47和十一号电磁阀45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与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的常温水换热,从而获得温度较低的冷水,进一步经三号电磁阀17进入蒸发器7,形成一个完整的制低温水循环。另一部分载冷剂经二号三通阀21、六号电磁阀23进入蓄冰槽11中的盘管,载冷剂在蓄冰槽11中吸收热量后经三号单向阀沈、四号电磁阀18、三号电磁阀17返回到蒸发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蓄冰循环。这样就形成了制低温水和蓄冷的工作模式,其中制低温水和蓄冷的比例根据需求由二号三通阀21调节。
十、制低温水和直接供冷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六号电磁阀23、七号电磁阀35、八号电磁阀36、十号电磁阀38和十二号电磁阀48关闭,三号电磁阀17、四号电磁阀18、五号电磁阀22、九号电磁阀37和十一号电磁阀45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和低温水循环泵43运转、一号三通阀20根据制低温水和直接供冷的需求设置合理的比例。蒸发器7中载冷剂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驱动,载冷剂进入一号三通阀20,在一号三通阀20的调节作用下,一部分载冷剂经四号三通阀47和十一号电磁阀45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与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的常温水换热,从而获得温度较低的冷水,进一步经三号电磁阀17进入蒸发器7,形成一个完整的制低温水循环。另一部分载冷剂经二号三通阀21、五号电磁阀23进入风机盘管13供冷,供冷结束后载冷剂经九号电磁阀37、四号单向阀27、四号电磁阀18、三号电磁阀17返回到蒸发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直接供冷循环。这样就形成了制低温水和直接供冷的工作模式,其中制低温水和直接供冷的比例根据需求由二号三通阀21调节。十一、蓄冷和直接供冷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八号电磁阀36、十号电磁阀38、i^一号电磁阀45 和十二号电磁阀48关闭,三号电磁阀17、四号电磁阀18、五号电磁阀22、九号电磁阀37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开启,二号三通阀21根据蓄冷与直接供冷的需求设置合理的比例。蒸发器7中载冷剂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驱动,载冷剂进入一号三通阀20和二号三通阀21,在二号三通阀21的调节作用下,一部分载冷剂经六号电磁阀23进入蓄冰槽 11中的盘管,载冷剂在蓄冰槽11中吸收热量后经三号单向阀26、四号电磁阀18、三号电磁阀17返回到蒸发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蓄冰循环。另一部分载冷剂经五号电磁阀23进入风机盘管13供冷,供冷结束后载冷剂经九号电磁阀37、四号单向阀27、四号电磁阀18、三号电磁阀17返回到蒸发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直接供冷循环。这样就形成了蓄冷和直接供冷的工作模式,其中蓄冷和直接供冷的比例根据需求由二号三通阀21调节。十二、制冰、制低温水和蓄冷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五号电磁阀22关闭,三号电磁阀17、四号电磁阀 18、六号电磁阀23、i^一号电磁阀45和十二号电磁阀48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和低温水循环泵43运转、一号三通阀20根据制冰、制低温水与蓄冰的需求设置合理的比例、四号三通阀47根据制冰与制低温水的需求设置合理的比例。蒸发器7中载冷剂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驱动,载冷剂进入一号三通阀20,在一号三通阀20和四号三通阀47的调节作用下,第一路载冷剂经十二号电磁阀48进入制冰机 10,进一步经一号单向阀19和三号电磁阀17进入蒸发器7,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冰循环。第二路载冷剂经十一号电磁阀45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与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的常温水换热,从而获得温度较低的冷水,进一步经三号电磁阀17进入蒸发器7,形成一个完整的制低温水循环。
第三路载冷剂冷剂出一号三通阀20后,经二号三通阀21、六号电磁阀23进入蓄冰槽11中的盘管,载冷剂在蓄冰槽11中吸收热量后经三号单向阀沈、四号电磁阀18、三号电磁阀17返回到蒸发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蓄冰循环。这样就形成了制冰、制低温水和蓄冷的工作模式,其中制冰、制低温水和蓄冷的比例根据需求由二号三通阀21和四号三通阀47综合调节。十三、制冰、制低温水和直接供冷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六号电磁阀23、七号电磁阀35、八号电磁阀36、十号电磁阀38关闭,三号电磁阀17、四号电磁阀18、五号电磁阀22、九号电磁阀37、i^一号电磁阀45和十二号电磁阀48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和低温水循环泵43运转、一号三通阀20根据制冰、制低温水与直接供冷的需求设置合理的比例、四号三通阀47根据制冰与制低温水的需求设置合理的比例。蒸发器7中载冷剂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驱动,载冷剂进入一号三通阀20,在一号三通阀20和四号三通阀47的调节作用下,第一路载冷剂经十二号电磁阀48进入制冰机 10,进一步经一号单向阀19和三号电磁阀17进入蒸发器7,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冰循环。第二路载冷剂经十一号电磁阀45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与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的常温水换热,从而获得温度较低的冷水,进一步经三号电磁阀17进入蒸发器7,形成一个完整的制低温水循环。第三路载冷剂出一号三通阀20后,经二号三通阀21、五号电磁阀23进入风机盘管 13供冷,供冷结束后载冷剂九号电磁阀37、四号单向阀27、四号电磁阀18、三号电磁阀17 返回到蒸发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直接供冷循环。这样就形成了制冰、制低温水和直接供冷的工作模式,其中制冰、制低温水和蓄冷的比例根据需求由二号三通阀21和四号三通阀47综合调节。十四、制冰、直接供冷和蓄冷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七号电磁阀35、八号电磁阀36、十号电磁阀38和 i^一号电磁阀45关闭,三号电磁阀17、四号电磁阀18、五号电磁阀22、六号电磁阀23、九号电磁阀37和十二号电磁阀48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运转、一号三通阀20和二号三通阀21根据制冰、直接供冷和蓄冷的需求设置合理的比例。蒸发器7中载冷剂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驱动,载冷剂进入一号三通阀20,在一号三通阀20和二号三通阀21的调节作用下,载冷剂分成三路。其中第一路载冷剂出一号三通阀20后、经四号三通阀47和十二号电磁阀48进入制冰机10,进一步经一号单向阀19 和三号电磁阀17进入蒸发器7,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冰循环。第二路载冷剂出一号三通阀20后,经二号三通阀21和五号电磁阀22进入风机盘管13供冷,供冷结束后载冷剂经九号电磁阀37、四号单向阀27、四号电磁阀18、三号电磁阀 17返回到蒸发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直接供冷循环。第三路载冷剂出一号三通阀20后,经二号三通阀21和六号电磁阀23进入蓄冰槽 11中的盘管,载冷剂在蓄冰槽11中吸收热量后经三号单向阀26、四号电磁阀18、三号电磁阀17返回到蒸发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蓄冰循环。这样就形成了制冰、直接供冷和蓄冷的工作模式,其中制冰、直接供冷和蓄冷的比例根据需求由一号三通阀20和二号三通阀21综合调节。
十五、制低温水、直接供冷和蓄冷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七号电磁阀35、八号电磁阀36、十号电磁阀38和十二号电磁阀48关闭,三号电磁阀17、四号电磁阀18、五号电磁阀22、六号电磁阀23、九号电磁阀37和十一号电磁阀45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和低温水循环泵43运转、一号三通阀20和二号三通阀21根据制冰、直接供冷和蓄冷的需求设置合理的比例。蒸发器7中载冷剂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驱动,载冷剂进入一号三通阀20,在一号三通阀20和二号三通阀21的调节作用下,载冷剂分成三路。其中第一路载冷剂出一号三通阀20后、经四号三通阀47和十一号电磁阀45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与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的常温水换热,从而获得温度较低的冷水,进一步经三号电磁阀17进入蒸发器7,形成一个完整的制低温水循环。第二路载冷剂出一号三通阀20后,经二号三通阀21和五号电磁阀22进入风机盘管13供冷,供冷结束后载冷剂经九号电磁阀37、四号单向阀27、四号电磁阀18、三号电磁阀 17返回到蒸发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直接供冷循环。第三路载冷剂出一号三通阀20后,经二号三通阀21和六号电磁阀23进入蓄冰槽 11中的盘管,载冷剂在蓄冰槽11中吸收热量后经三号单向阀26、四号电磁阀18、三号电磁阀17返回到蒸发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蓄冰循环。这样就形成了制低温水、直接供冷和蓄冷的工作模式,其中制低温水、直接供冷和蓄冷的比例根据需求由一号三通阀20和二号三通阀21综合调节。十六、制冰、制低温水、直接供冷和蓄冷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七号电磁阀35、八号电磁阀36、十号电磁阀38关闭,三号电磁阀17、四号电磁阀18、五号电磁阀22、六号电磁阀23、九号电磁阀37、i^一号电磁阀45和十二号电磁阀48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和低温水循环泵43运转、一号三通阀20、二号三通阀21和四号三通阀47根据制冰、制低温水、直接供冷和蓄冷的需求合理的设置比例。蒸发器7中载冷剂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驱动,载冷剂进入一号三通阀20,在一号三通阀20、二号三通阀21和四号三通阀47的调节作用下,载冷剂分成四路。其中第一路载冷剂出一号三通阀20后、经四号三通阀47和十二号电磁阀48进入制冰机10,进一步经一号单向阀19和三号电磁阀17进入蒸发器7,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冰循环。第二路载冷剂出一号三通阀20后、经四号三通阀47和十一号电磁阀45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与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的常温水换热,从而获得温度较低的冷水,进一步经三号电磁阀17进入蒸发器7,形成一个完整的制低温水循环。第三路载冷剂出一号三通阀20后,经二号三通阀21和五号电磁阀22进入风机盘管13供冷,供冷结束后载冷剂经九号电磁阀37、四号单向阀27、四号电磁阀18、三号电磁阀 17返回到蒸发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直接供冷循环。第四路载冷剂出一号三通阀20后,经二号三通阀21和六号电磁阀23进入蓄冰槽 11中的盘管,载冷剂在蓄冰槽11中吸收热量后经三号单向阀26、四号电磁阀18、三号电磁阀17返回到蒸发器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蓄冰循环。这样就形成了制冰、制低温水、直接供冷和蓄冷的工作模式,其中制冰、制低温水、直接供冷和蓄冷的比例根据需求由一号三通阀20、二号三通阀21和四号三通阀47综合调节。 本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主要包括氨水吸收式制冰系统、制低温水系统和冰蓄冷供冷系统。本发明专利建立的冰蓄冷供冷系统可以在动力装置不工作的情况下向渔船内部工作区域供冷,改善工作环境。本发明专利提出的一种新型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在回收利用大量余热资源的同时,解决了渔船的制冰、制低温水和环境供冷等问题,对于提高渔船的生产效率、改善工作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权利要求
1.一种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精馏发生装置O)的氨气出口管路连接到冷凝器(1)中制冷剂进口管路,冷凝器(1) 中制冷剂出口管路连接到过冷器(6)中高温侧制冷剂进口管路,过冷器(6)中高温侧制冷剂出口管路连接到节流阀(14),进一步连接到蒸发器(7),蒸发器(7)中制冷剂出口管路连接到过冷器(6)中低温侧制冷剂进口管路,进一步连接到不凝性气体分离器(5),不凝性气体分离器(5)的出口管路连接到吸收器中氨气进口管道;精馏发生装置( 的氨液出口管路连接到溶液热交换器(3),进一步经储氨罐(8)连接到吸收器(4)中氨液喷淋管路,吸收器(4)中氨液出口管路连接到溶液预热器(41),进一步经溶液热交换器C3)连接到精馏发生装置O)的氨液进口管路;蒸发器(7)中载冷剂出口管路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 连接到一号三通阀(20),一号三通阀00)的一侧连接到四号三通阀(47),四号三通阀07)的一个出口端经十一号电磁阀G5)连接到低温水换热器(42)、另一个出口端经十二号电磁阀08)连接到制冰机 (10),低温水换热器02)的出口管路经五号单向阀G6)连接到三号电磁阀(17)、制冰机 (10)的出口管路一号单向阀(19)连接到三号电磁阀(17),三号电磁阀(17)最后与蒸发器 (7)中载冷剂进口管路相连接。此外,三号电磁阀(17)的两端管路经一号电磁阀(1 和二号电磁阀(16)与乙二醇溶液罐(9)连接;一号三通阀00)的另一侧连接到二号三通阀(21),二号三通阀有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管路经六号电磁阀连接蓄冰槽(11),蓄冰槽(11)载冷剂出口侧先后连接三号单向阀06)、四号电磁阀(18)和三号电磁阀(17) ;二号三通阀的另一个出口管路经五号电磁阀0 连接风机盘管(13),风机旁管(1 的载冷剂出口管路先后连接九号电磁阀(37)、四号单向阀07)、四号电磁阀(18)和三号电磁阀(17);蓄冰槽(11)中冷水出口管路经冰水循环泵(3 连接到板翅式换热器(12)的冰水进口管路,板翅式换热器(1 的冰水出口管路连接三号三通阀(M),三号三通阀04)的一个出口与蓄冰槽(11)中冷水进口管路相连,另一个出口经二号单向阀0 与冰水循环泵 (33)的出口相连;板翅式换热器(1 中载冷剂出口管路经七号电磁阀(3 连接风机盘管(1 中载冷剂进口管路,风机盘管(1 中载冷剂出口管路经十号电磁阀(38)、一号载冷剂循环泵(31) 和八号电磁阀(36)与板翅式换热器(1 中载冷剂进口管路相连;风机旁管(13)中载冷剂出口管路还连接有九号电磁阀(37),九号电磁阀(37)的另一侧连接到四号单向阀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机旁管中载冷剂进口管路处设置一号温度传感器G9)和三号流量传感器(5 控制三号三通阀04)的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号三通阀OO)的两个出口的管路上分别设置一号流量传感器(50)和二号流量传感器 (51)控制一号三通阀OO)的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四号三通阀04)的两个出口的管路上分别设置四号流量传感器(5 和五号流量传感器 (54)控制四号三通阀(24)的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号三通阀的两个出口的管路上分别设置六号流量传感器(5 和七号流量传感器 (56)控制二号三通阀的开度。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运行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渔船用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运行模式主要包括1制冰模式、II制低温水模式、III蓄冷模式、IV直接供冷模式和V蓄冰槽供冷模式,所述的运行模式V只在渔船发动机停机时工作,所述的运行模式I、II、III和IV在渔船发动机运行时工作,且运行模式I、 II、III和IV根据需要可任意组合,其中I制冰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四号电磁阀(18)、五号电磁阀(22)、六号电磁阀 (23)、十一号电磁阀05)关闭,三号电磁阀(17)和十二号电磁阀08)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 运转。所述的蒸发器(7)中载冷剂由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 驱动经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 驱动,经一号三通阀(20)、四号三通阀07)和十二号电磁阀08)进入制冰机 (10)中制冰,载冷剂进一步经一号单向阀(19)和三号电磁阀(17)返回蒸发器(7);II制低温水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四号电磁阀(18)、五号电磁阀(22)、六号电磁阀 (23)和十二号电磁阀08)关闭,三号电磁阀(17)和十一号电磁阀05)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 和低温水循环泵运转。所述的蒸发器(7)中载冷剂由二号载冷剂循环泵 (32)驱动经一号三通阀(20)、四号三通阀07)和十一号电磁阀05)进入低温水换热器中换热,从而获得温度较低的低温水,载冷剂进一步经五号单向阀G6)和三号电磁阀(17)返回蒸发器(7);III蓄冷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五号电磁阀02)、i^一号电磁阀05)和十二号电磁阀G8)关闭,三号电磁阀(17)、四号电磁阀(18)和六号电磁阀03)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 运转。所述的蒸发器(7)中载冷剂由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 驱动经一号三通阀 (20)、二号三通阀和六号电磁阀03)进入蓄冰槽(11)中的蒸发盘管,蓄冰槽(11)中水的热量被载冷剂带走,冷量在蓄冰槽(11)中不断聚集,载冷剂进一步经四号电磁阀(18) 和三号电磁阀(17)返回蒸发器(7);IV直接供冷模式一号电磁阀(15)、二号电磁阀(16)、六号电磁阀03)、七号电磁阀(35)、八号电磁阀(36)、十号电磁阀(38)、i^一号电磁阀05)和十二号电磁阀08)关闭,三号电磁阀(17)、 四号电磁阀(18)、五号电磁阀02)和九号电磁阀(37)开启,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2)运转。 所述的蒸发器(7)中载冷剂由二号载冷剂循环泵(3 驱动经一号三通阀(20)、二号三通阀和五号电磁阀0 进入风机盘管(1 为环境供冷,载冷剂进一步经九号电磁阀(37),四号电磁阀(18)和三号电磁阀(17)返回蒸发器(7);V蓄冰槽供冷模式四号电磁阀(18)、五号电磁阀02)和九号电磁阀(37)关闭,七号电磁阀(35)、八号电磁阀(36)和十号电磁阀(38)开启,冰水循环泵(3 和一号载冷剂循环泵(31)运转。所述的蓄冰槽(11)中的冰水由冰水循环泵(3 驱动进入板翅式换热器(1 中,换热后经三号三通阀04)返回到蓄冰槽(11),所述的风机盘管(13)中的载冷剂经十号电磁阀(38)由一号载冷剂循环泵(31)驱动,经八号电磁阀(36)进入板翅式换热器(1 吸热,载冷剂进一步经七号电磁阀(35)返回到风机盘管(1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渔船用柴油机余热制冷技术。一种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主要包括制冰系统、制低温水系统、直接供冷系统和冰蓄冷系统,运行模式主要包括I制冰模式、II制低温水模式、III蓄冷模式、IV直接供冷模式和V蓄冰槽供冷模式,运行模式V只在渔船发动机停机时工作,运行模式I、II、III和IV在渔船发动机运行时工作,且运行模式I、II、III和IV根据需要可任意组合。本发明根据氨水吸收式制冷和渔船工作的特点,使得渔船用柴油机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在回收利用大量余热资源的同时,解决了渔船的制冰、环境供冷、制取低温水等问题,满足渔船的工作需求,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渔船的工作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文档编号F25B15/04GK102287955SQ201110198079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
发明者倪锦, 周荣, 徐文其, 蔡淑君, 费星, 顾锦鸿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