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054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调节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行供暖运转并且进行除霜运转的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现有的空气调节机。该空气调节机具备配置在室内的室内机和配置在室外的室外机。在室外机中配置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室外风扇,在室内机中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风扇。压缩机使冷媒流通来运转冷冻循环。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是使多个散热片接近并固着在冷媒管上,与在散热片之间通过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在压缩机的冷媒吐出侧,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的一端分别经由四通阀由冷媒管连接。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的另一端分别经由膨胀阀由冷媒管连接。室外风扇与室外热交换器相对配置,促进室外热交换器与室外的空气的热交换。室内风扇将室内的空气导入室内机并将与室内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向室内送出。当进行供暖运转时,通过四通阀的切换,从压缩机吐出的冷媒流通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并返回压缩机。由此,室内热交换器成为冷冻循环的高温部,室外热交换器成为冷冻循环的低温部。室内的空气因为与室内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而升温并向室内送出,进行室内的供暖。当进行制冷运转时,通过四通阀的切换,从压缩机吐出的冷媒向与供暖运转时相反方向流通。即,冷媒流通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室内热交换器并返回压缩机。由此,室外热交换器成为冷冻循环的高温部,室内热交换器成为冷冻循环的低温部。室内的空气因为与室内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而降温并向室内送出,进行室内的制冷。另外,当进行供暖运转时,由于室外热交换器结霜,因此,按照规定的间隔进行除霜运转。当进行除霜运转时,室内风扇和室外风扇停止,通过四通阀的切换,冷媒向与制冷运转时相同的方向流通。由此,室外热交换器成为冷冻循环的高温部,室外热交换器的霜溶化。霜的溶化带来的除霜水从散热片流下来并向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落下,可以对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
_7]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0-181036号公报(第4页-第6页、第I图)
实用新型内容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根据上述现有的空气调节机,当进行除霜运转时,沿着室外热交换器的散热片流下的除霜水因为相邻的散热片之间的表面张力而被保持在下端。因此,在寒冷地区等设置了室外机的屋外是低温的情况下,当除霜运转停止时,被保持在散热片上的除霜水会再次冻结。当在该状态下进行供暖运转时,在散热片之间再次冻结的冰上会生长霜,因此,结霜量会增加,需要缩短除霜运转的间隔。因此,存在不能充分地进行室内的供暖而舒适性降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舒适性的空气调节机。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具备压缩机,其运转冷冻循环;室内热交换器,其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室外热交换器,其与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上述空气调节机通过上述压缩机的驱动进行供暖运转并且进行除霜运转,所述供暖运转将冷冻循环的高温部作为上述室内热交换器,将低温部作为上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除霜运转使冷媒向与进行上述供暖运转时相反的方向流通并对成为冷冻循环的高温部的上述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上述室外热交换器是使多个散热片接近并固着在冷媒管上,并且使气流在上述散热片之间通过来进行热交换,将在气流通过方向的一端堵塞上述散热片之间的导水部设置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端。根据该构成,当进行供暖运转时,通过压缩机的驱动,冷媒进行流通而运转冷冻循环。室外热交换器成为冷冻循环的低温部,将与成为冷冻循环的高温部的室内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向室内送出而进行室内的供暖。此时,室外热交换器与在散热片之间通过的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当室外热交换器结霜时,进行除霜运转。当进行除霜运转时,冷媒向与供暖运转时相反的方向流通,室外热交换器成为冷冻循环的高温部。由此,室外热交换器的结霜溶化,除霜水沿着散热片流下。此时,从散热片的一端侧(例如,气流流出侧)流下的除霜水由堵塞散热片之间的下端的导水部向另一端侧(例如,气流流入侧)引导。由导水部引导的除霜水与从另一端侧流下的除霜水汇合并向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落下。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的空气调节机中,当进行上述除霜运转时,将从上述散热片的气流通过方向的一端侧流下的除霜水利用上述导水部接住并向另一端侧引导。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的空气调节机中,上述导水部由与上述散热片的下端相接并沿着上述散热片的并排设置方向延伸的截面为L字状的板状部件构成。根据该构成,从散热片的一端侧流下的除霜水由截面为L字状的导水部向另一端侧引导。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的空气调节机中,上述导水部是将包括散热片的下面的角部折曲而形成的。根据该构成,从散热片的一端侧流下的除霜水由将散热片的下端的角部折曲后的导水部向另一端侧引导。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的空气调节机中,将上述冷媒管在气流通过方向上设置多列并配置为交错状,配置在气流通过方向的一端侧的上述冷媒管的下端比配置在另一端侧的上述冷媒管的下端靠上方配置。根据该构成,在散热片的气流通过方向上并排设置冷媒管,在从散热片的下端到冷媒管的距离较大的一方形成有导水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的空气调节机中,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在进行上述供暖运转时的气流通过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上述导水部。根据该构成,当进行供暖运转时,室外的空气与室外热交换器的冷媒管和散热片进行热交换。此时,在下部的散热片之间通过的空气碰到配置在下游侧的导水部而向上方流通。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的空气调节机中,将在进行所述供暖运转时配置在冷冻循环的高温部的冷媒管配置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根据该构成,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的冷媒管在进行供暖运转时成为冷冻循环的高温部,室外热交换器的下部、室外机的底壁的结霜被抑制。实用新型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将在气流通过方向的一端侧堵塞散热片之间的导水部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的下端。由此,可以容易地利用导水部接住进行除霜运转时从散热片的一端侧流下的除霜水并向另一端侧引导。其结果,从散热片的一端侧流下的除霜水与从另一端侧流下的除霜水汇合并向下方落下。因此,被引导到散热片的下端的除霜水的每单位面积的流量有所增加,除霜水从散热片的下端顺畅地落下。由此,可以减少因为表面张力而被保持在散热片的下端的除霜水,减少室外热交换器的结霜量。因此,可以延长除霜运转的间隔而提高舒适性。
图I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冷冻循环的回路图。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内部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热交换器的纵向截面图。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热交换器的纵向截面图。图6是图5的D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图I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冷冻循环的回路图。空气调节机I具有配置在室内的室内机10和配置在室外的室外机20。空气调节机I在室外机20内配置有压缩机21,所述压缩机21在冷媒管2内使冷媒流通来运转冷冻循环。在室外机20内设置有与压缩机21连接的四通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膨胀阀24、室外风扇25。在室内机10内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3、室内风扇15。室内热交换器13和室外热交换器23是使多个散热片30 (参照图4)接近并固着在冷媒管2上,与在散热片30之间通过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23和室内热交换器13的一端经由四通阀22由冷媒管2连接到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3和室内热交换器13的另一端经由膨胀阀24由冷媒管2连接。另外,由在膨胀阀24和室内热交换器13之间的冷媒管2形成有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方的热管26。室外风扇25与室外热交换器23相对配置。通过室外风扇25的驱动,室外的空气被供给室外热交换器23,促进室外热交换器23与室外的空气的热交换。与室外热交换器23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经由排气口(未图示)向外部排放,所述排气口面对室外风扇25并在室外机20形成开口。室内风扇15和室内热交换器13配置在送风通路(未图示)内,所述送风通路设置在室内机10。通过室内风扇15的驱动,室内的空气流入送风通路并供给到室内热交换器13,流通送风通路的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13进行热交换。与室内热交换器13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经由在室内机10开口的吹出口(未图示)向室内送出。图2是示出空气调节机I的室外机20的内部的立体图。另外,图3是室外机2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室外机20在底板29上的左右方向的一端安装有压缩机21,所述底板29是在前后方向上较短并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平面看为大致矩形。室外热交换器23形成为平面看为大致L字状,遍布室外机20的与压缩机21相反的一侧的侧部和后部立设。另外,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方配置有热管26。在底板29的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方,在I处以上的位置设置有排水孔29a。室外风扇25,其轴向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室外热交换器23对峙地设置。通过室外风扇25的驱动,室外的空气主要如箭头B所示,从室外机20的后方向前方流通来与室外热交换器23进行热交换。此外,一部分空气从侧方向室外机20内流入来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侧部进行热交换,并被向前方引导。 图4示出室外热交换器23的纵向截面图。室外热交换器23在前后方向上设置有2列冷媒管2,所述冷媒管2在纵向上按照规定的间距P蜿蜒设置。前后的冷媒管2配置为上下方向的位置错开的交错状。由此,如箭头B所示,可以使流通的空气与前后的冷媒管2接触,可以提闻热交换效率。在前后的冷媒管2上固着有分别在纵向上延伸的矩形的散热片30,室外热交换器23构成为散热片及导管型。散热片30在冷媒管2延伸的方向上按照规定的间隔(例如1.3mm)接近设置,如箭头B所示,气流在散热片30之间通过。在气流所通过的上游侧的冷媒管2上设置有散热片30a,在下游侧的冷媒管2上设置有散热片30b。在下游侧的散热片30b的下端相接配置有导水部31。导水部31由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截面为L字状的金属制成的板状部件形成,堵塞相邻的散热片30b之间。导水部31将进行除霜运转时从下游侧的散热片30b流下的除霜水向上游侧的散热片30a引导。在上述构成的空气调节机中,当进行供暖运转时,室内风扇15和室外风扇25被驱动,四通阀22如图中用实线所示那样被切换。由此,通过压缩机21的驱动,冷媒向箭头A示出的方向流通,被压缩机21压缩的高温高压的冷媒在室内热交换器13 —边散热一边冷凝。高温的冷媒在通过热管26后,在膨胀阀24成为低温低压,被输送到室外热交换器23。利用热管26减少了底板29上、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端的结霜。特别是在寒冷地区规格的室外机20中,结霜量变多,因此,常常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方装配热管26。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的冷媒一边吸热一边蒸发而变成低温的气态冷媒,被输送到压缩机21。由此,冷媒进行循环而运转冷冻循环。与成为冷冻循环的高温部的室内热交换器13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由室内风扇15向室内送出,进行室内的供暖。另外,与成为冷冻循环的低温部的室外热交换器23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由室外风扇25向外部排放。当进行制冷运转时,室内风扇15和室外风扇25被驱动,四通阀22如图中用虚线所示那样被切换。由此,通过压缩机21的驱动,冷媒向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流通,室内热交换器13成为冷冻循环的低温部,并且室外热交换器23成为冷冻循环的高温部。与室内热交换器13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由室内风扇15向室内送出,进行室内的制冷。另外,与成为冷冻循环的高温部的室外热交换器23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由室外风扇25向外部排放。另外,通过供暖运转,成为冷冻循环的低温部的室外热交换器23结霜,因此,按照规定的间隔进行除霜运转。在除霜运转中,室内风扇15和室外风扇25被停止,四通阀22如图中用虚线所示那样被切换。由此,通过压缩机21的驱动,冷媒向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流通,室内热交换器13成为冷冻循环的低温部,并且室外热交换器23成为冷冻循环的高温部。 由于室外风扇25的停止,室外热交换器23与室外的空气的热交换被抑制,可以使室外热交换器23有效地升温。另外,通过室外风扇15的停止,可以防止向室内送出低温空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3的升温,使室外热交换器23的结霜溶化,沿着散热片30流下。从气流通过方向的一端侧(下游侧)的散热片30b流下的除霜水被堵塞下端的导水部31接住并向另一端侧(上游侧)引导。从气流通过方向的上游侧的散热片30a流下的除霜水与由导水部31引导的下游侧的除霜水汇合并从散热片30a的下端落下。从室外热交换器23落下的除霜水经由排水孔29a被排水。此时,从在局部设置了导水部31的散热片30的下端被排水的除霜水的每单位面积的流量与未设置导水部31的情况相比有所增加,除霜水从散热片30的下端顺畅地落下。由此,可以减少因为表面张力而被保持在散热片30的下端的除霜水。此外,当在未设置导水部31的散热片30a的下方配置排水孔29a时,排水性提高。即,在从散热片30流下并通过导水部31汇合的除霜水落下的位置配置排水孔29a,由此可以经由排水孔29a将除霜水容易地排水。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在气流通过方向的一端堵塞散热片30b之间的导水部31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端。由此,可以利用导水部31接住进行除霜运转时从散热片30的一端侧(散热片30b)流下的除霜水而容易地向另一端侧(散热片30a)引导。其结果,从一端侧的散热片30b流下的除霜水与从另一端侧的散热片30a流下的除霜水汇合并向下方落下。因此,从散热片30的下端被排水的除霜水的每单位面积的流量有所增加,除霜水从散热片30的下端顺畅地落下。由此,可以减少因为表面张力而被保持在散热片30的下端的除霜水,可以减少室外热交换器23的结霜量。因此,可以延长除霜运转的间隔而提高舒适性。另外,利用在散热片30的并排设置方向上延伸并与散热片30的下端相接的截面为L字状的板状部件,可以容易地实现对除霜水进行引导的导水部31。另外,当进行供暖运转时,将配置在冷冻循环的高温部的热管26 (冷媒管2)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方,因此,可以减少室外机20的底板和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部的结霜。但也可以代替热管26,而设置玻璃管加热器等的加热器。此外,也可以将导水部31设置在进行供暖运转时的气流通过方向的上游侧的散热片30上。但是,当将导水部31设置在上游侧时,气流向与箭头B方向相反的方向流通,向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部被引导的气流会碰到导水部31而上下分散。因此,由于气流没有与相对导水部31的下部的冷媒管2和下部的散热片30接触,因此,热交换效率降低。当将导水部31设置于进行供暖运转时的气流通过方向的下游侧的散热片30b时,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部的气流与冷媒管2和散热片30进行热交换后,碰到导水部31并向上方流通。由此,与在气流通过方向的上游侧设置导水部31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热交换面积来提高热交换效率。下面,图5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I的室外热交换器23的纵向截面图。另外,图6示出图5的D向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对与上述图I 图4示出的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本实施方式是代替第I实施方式的导水部31 (参照图4)而设置有导水部32。其它部分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导水部32是将室外热交换器23的包括散热片30b的下面的角部折曲而形成的。另外,冷媒管2配置为交错状,配置在气流通过方向的下游侧的冷媒管2的下端比配置在上游侧的冷媒管2的下端靠上方配置。因此,形成有导水部32的下游侧的散热片30b的下端与最下部的冷媒管2之间的距离H2比上游侧的散热片30a的下端与最下部的冷媒管2之间的距离Hl要大。由此,可以容易地将散热片30b折曲而形成导水部32。此时,散热片30b在冷媒管2的延伸方向上并排设置,相邻的散热片30b的间隔较窄。因此,将相邻的散热片30b折曲后的导水部32相互重叠而叠在一起,堵塞相邻的散热片30b之间。当进行除霜运转时,从气流通过方向的一端侧(下游侧)的散热片30b流下的除霜水被堵塞下端的导水部接住并被引导向另一端侧(上游侧)。从气流通过方向的上游侧的散热片30a流下的除霜水与由导水部32引导的下游侧的除霜水汇合并落下。从室外热交换器23落下的除霜水经由排水孔29a被排水。此时,从在局部设置了导水部32的散热片30的下端被排水的除霜水的每单位面积的流量与未设置导水部32的情况相比有所增加,除霜水从散热片30的下端顺畅地落下。由此,可以减少因为表面张力而被保持在散热片30的下端的除霜水。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在气流通过方向的一端堵塞散热片30b之间的导水部32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下端。由此,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可以由导水部32接住进行除霜运转时从散热片30的一端侧(散热片30b)流下的除霜水并容易地向另一端侧(散热片30a)引导。其结果,从一端侧的散热片30b流下的除霜水与从另一端侧的散热片30a流下的除霜水汇合并向下方落下。因此,从散热片30的下端被排水的除霜水的每单位面积的流量有所增加,除霜水从散热片30的下端顺畅地落下。由此,可以减少因为表面张力而被保持在散热片30的下端的除霜水,可以减少室外热交换器23的结霜量。因此,可以延长除霜运转的间隔而提高舒适性。另外,可以将包括散热片30的下面的角部折曲,而容易地实现对除霜水进行引导的导水部32。另外,将冷媒管2在气流通过方向上设置多列并配置为交错状,下游侧的冷媒管2的下端比上游侧的冷媒管2的下端靠上方配置,因此,可以容易地将散热片30折曲而形成导水部32。此外,与上述同样地,也可以将导水部32设置在进行供暖运转时的气流通过方向的上游侧的散热片30上。但是当将导水部32设置在进行供暖运转时的气流通过方向的下游侧的散热片30上时,与在气流通过方向的上游侧设置导水部32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热交换面积而提闻热交换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相邻的散热片30b的导水部32重叠的部分例如进行钎焊而填埋住重叠部分的间隙的构成。根据该构成,由于在导水部32的重叠部分产生的间隙也被封闭,因此,易于将下游侧的除霜水向上游侧引导。在第I、第2实施方式中,并排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前后的冷媒管2固着有各自的散热片30a、30b,但是也可以对前后的冷媒管2固着共用的散热片。即,也可以使并排设置在冷媒管2延伸的方向上的各散热片分别横跨前后的冷媒管2而固着。如上所述,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此,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进行供暖运转和除霜运转的空气调节机中利用本实用新型。 附图标记说明I空气调节机2冷媒管10室内机13室内热交换器15室内风扇20室外机21压缩机22四通阀23室外热交换器24膨胀阀25室外风扇26 热管29 底板30散热片31、32 导水部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压缩机,其运转冷冻循环;室内热交换器,其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室外热交换器,其与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上述空气调节机通过上述压缩机的驱动进行供暖运转并且进行除霜运转,所述供暖运转将冷冻循环的高温部作为上述室内热交换器,将低温部作为上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除霜运转使冷媒向与进行上述供暖运转时相反的方向流通而对成为冷冻循环的高温部的上述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上述室外热交换器是使多个散热片接近并固着在冷媒管上,并且使气流在上述散热片之间通过来进行热交换,将在气流通过方向的一端堵塞上述散热片之间的导水部设置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当进行上述除霜运转时,将从上述散热片的气流通过方向的一端侧流下的除霜水利用上述导水部接住并向另一端侧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水部由与上述散热片的下端相接并沿着上述散热片的并排设置方向延伸的截面为L字状的板状部件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水部是将包括上述散热片的下面的角部折曲而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冷媒管在气流通过方向上设置多列并配置为交错状,配置在气流通过方向的一端侧的上述冷媒管的下端比配置在另一端侧的上述冷媒管的下端靠上方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冷媒管在气流通过方向上设置多列并配置为交错状,配置在气流通过方向的一端侧的上述冷媒管的下端比配置在另一端侧的上述冷媒管的下端靠上方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I 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在进行上述供暖运转时的气流通过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上述导水部。
8.根据权利要求I 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将在进行上述供暖运转时配置在冷冻循环的高温部的冷媒管配置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将在进行上述供暖运转时配置在冷冻循环的高温部的冷媒管配置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
专利摘要一种空气调节机,具备压缩机,其运转冷冻循环;室内热交换器,其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室外热交换器,其与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上述空气调节机通过压缩机的驱动进行供暖运转并且进行除霜运转,所述供暖运转将冷冻循环的高温部作为室内热交换器,将低温部作为室外热交换器,所述除霜运转使冷媒向与进行供暖运转时相反的方向流通而对成为冷冻循环的高温部的室外热交换器进行除霜,室外热交换器是使多个散热片接近并固着在冷媒管上,并且使气流在散热片之间通过来进行热交换,将在气流通过方向的一端堵塞散热片之间的导水部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的下端。
文档编号F25B47/02GK202630542SQ20112041035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7日
发明者柳生隆之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