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7105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冰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冰箱,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包括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形成真空空间以改善其隔热功能的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是利用制冷剂循环将储存在储存室中的食物保存在低温或低于零度的温度的家用电器。这种冰箱的传统的构造设有:壳体,其中限定储存空间以储存食物;以及门,可旋转或滑动地联接到壳体以打开和关闭储存空间。壳体包括:内壳体,其中形成储存空间;和外壳体,构造成容纳内壳体。隔热材料设置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这种隔热材料抑制外部温度对储存空间的内部温度的影响。隔热材料的示例是聚氨酯泡沫。这种聚氨酯泡沫能够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的空间中注入发泡。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通过使用这种隔热材料实现隔热效果,必须保证隔热材料的预定厚度,这意味着隔热材料变得很厚。因此,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壁变得很厚,并且冰箱的尺寸也随着该厚度而增加。

然而,由于当前尺寸紧凑的冰箱正处于上升趋势,冰箱的结构需要能够使内部储存空间的体积更大而外部尺寸更小。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新结构的冰箱,其能够通过形成真空空间来执行隔热,而不是通过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注入隔热材料来隔热。同时,蒸汽可在构成设置在冰箱中的冷冻循环的蒸发器中冷却并且转化成霜。这种霜可能粘附在蒸发器的表面。为了解决这种霜的问题,可在冰箱中设置除霜装置以通过加热这些霜以将其转化为水而除霜。通过除霜装置融化的水经由排水管排放到冰箱的外部,这种排水管穿过内壳体、外壳体以及设置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隔热材料而连接到外部。与这种排水管不同,另一种管可以从冰箱的内部连接到外部。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空间中设有泡沫剂的传统的冰箱中,这种管被简单地连接成穿过内壳体、隔热材料以及外壳体。因此,该管由塑料模制,并且该塑料模制的管设置为穿过内壳体和外壳体,然后对隔热材料进行发泡。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冰箱中,该管被连接成经过真空空间,同时保持真空空间的密封状态。如果使用塑料管,则不利的是,很难在管与真空空间之间的连接区域保持气密状态,并且该连接区域不能承受真空空间的真空压力。此外,如果管由能够焊接到由金属板形成的内壳体和外壳体上的金属管形成,则可能经由该管产生热传递,并且冰箱的隔热性能因此可能变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其能够通过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真空空间来改善隔热效果并且促进空间的紧凑。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其能够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真空空间,并且其具有支撑结构以维持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距离,而不会因外部震动而导致内壳体和外壳体变形。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其包括连接管,该连接管具有能够承受真空压力的结构,同时允许排水管、管或制冷剂管穿过真空空间。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其具有连接管,该连接管能够减少通过其产生的热传递。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具体表述并广义描述的,一种冰箱,包括:内壳体,限定储存空间,并且具有穿过所述内壳体而限定的第一连通孔;夕卜壳体,与所述内壳体间隔开一定距离,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内壳体的第一连通孔的位置处具有穿过所述外壳体而限定的第二连通孔,在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限定维持部分真空压力的真空空间,所述真空空间构造成将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隔离;以及连接管,穿过所述真空空间并且将所述内壳体的第一连通孔连接到所述外壳体的第二连通孔。连接管可将所述内壳体限定的空间与所述外壳体限定的空间相连接。连接管的内部空间可处于非真空的状态。连接管可限定有通道,通过所述通道排水或者排水管穿过所述通道。连接管可包括侧壁波纹部,所述侧壁波纹部以成波纹状的方式限定所述连接管的侧壁。侧壁波纹部可构造成通过增加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发生传导的距离来降低传导效率。连接管的侧壁波纹部可包括具有0.05-0.2mm的厚度的金属薄膜。连接管可焊接到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冰箱可还包括: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内壳体的面向所述外壳体的表面处;以及多个间隔件,构造成维持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的真空空间。冰箱可还包括: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外壳体的面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多个间隔件可被固定到所述第一支撑板,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被限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表面并且构造成供所述间隔件的端部容纳在其中。连接管可被焊接到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并且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可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而限定第三连通孔,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板而限定第四连通孔,所述第三连通孔和所述第四连通孔对应于穿过所述内壳体而限定的所述第一连通孔和穿过所述外壳体而限定的所述第二连通孔,并且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而限定的所述第三连通孔和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板而限定的所述第四连通孔比穿过所述内壳体而限定的所述第一连通孔和穿过所述外壳体而限定的所述第二连通孔更大。所述连接管可与所述多个间隔件间隔开一定距离,使得所述连接管不干涉所述多个间隔件。可将塑料涂覆在所述连接管的内表面上以减少腐蚀。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中,一种冰箱,包括:内壳体,限定储存空间,并且具有穿过所述内壳体而限定的第一连通孔;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间隔开一定距离,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内壳体的第一连通孔的位置处具有穿过所述外壳体而限定的第二连通孔,在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限定维持部分真空压力的真空空间,所述真空空间构造成将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隔离;以及连接管,将所述内壳体限定的空间与所述外壳体限定的空间连接。冰箱可还包括: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内壳体的面向所述外壳体的表面处;以及多个间隔件,构造成维持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的真空空间。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案中,一种冰箱,包括:内壳体,限定储存空间,并且具有穿过所述内壳体而限定的第一连通孔;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间隔开一定距离,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内壳体的第一连通孔的位置处具有穿过所述外壳体而限定的第二连通孔,在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限定维持部分真空压力的真空空间,所述真空空间构造成将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隔离;以及连接管,穿过所述真空空间并且将所述内壳体的第一连通孔连接到所述外壳体的第二连通孔,其中所述连接管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伸缩管式构造。连接管可将所述内壳体限定的空间与所述外壳体限定的空间相连接。连接管可限定有通道,通过所述通道排水或者排水管穿过所述通道。根据实施例的冰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根据该冰箱,真空空间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而代替传统的隔热材料。这种真空空间执行隔热以抑制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热传递。真空状态的隔热效果比传统的隔热材料更优异。与传统冰箱通过传统的隔热材料而实现的隔热效果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冰箱具有隔热性能优异的优势。与传统冰箱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冰箱具有隔热好的优势。同时,如果维持真空空间的真空状态,则可以在不考虑厚度(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执行隔热功能。然而,传统的隔热材料的厚度必须更大以增加隔热效果,并且这种厚度的增加会导致冰箱尺寸的增加。因此,与传统冰箱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冰箱能够在保持相同尺寸的储存室的同时减小外壳的尺寸。因此,本发明能够造就一种紧凑尺寸的冰箱。此外,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包括连接管的冰箱,该连接管具有能够承受真空压力、同时允许排水管、管或者制冷剂管穿过该真空空间的结构。再者,穿过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的真空空间的连接管能够减少热传递。另外,连接管具有的侧壁的预定部分由能够弹性地变形的伸缩式管形成。因此,该冰箱对于外部震动的耐久性可增强。应理解,先前的概况描述和以下对实施例或配置结构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旨在提供对请求保护的实施例的进一步解释。


参照以下附图详细描述配置结构和实施例,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的元件,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穿过根据本发明的冰箱中的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的真空空间的连接管的部分切除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2的连接管以及靠近连接管的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单独示出图3的连接管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内壳体、外壳体与间隔件之间的装配结构的部分切除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图4的连接管焊接和装配到图5的壳体的结构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以及图7是示出连接管的内表面中形成的塑料涂覆层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形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穿过冰箱中的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的真空空间的连接管的部分切除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2的连接管以及靠近该连接管的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单独示出图3的连接管的立体图;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冰箱包括:壳体I ;其中形成储存室;第一门4,可旋转地联接到壳体I的左侧;以及第二门5,可旋转地联接到壳体I的右侧。第一门4构造成打开和关闭由储存室构成的冷冻室,第二门5构造成打开和关闭由储存室构成的冷藏室。通过非限定性示例,本发明可包括多种类型的冰箱。换言之,图1中示出的冰箱是对开门式的,其具有设置在左侧上的冷藏室以及设置在右侧上的冷冻室。根据本发明的冰箱可以是所有类型的冰箱,而不管冷藏室和冷冻室是如何设置的。而且,该冰箱可以是仅具有冷藏室或冷冻室的冰箱,或者是具有辅助制冷室而没有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冰箱。壳体I的结构包括:内壳体110,其中形成储存空间;外壳体120,容纳内壳体110,并且与内壳体间隔预定的距离;真空空间130,设置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并且是封闭的以维持真空状态而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执行隔热功能;以及连接管200,设置在真空空间130中以将内壳体的连通孔112与外壳体的连通孔122彼此连接。外壳体120与内壳体110以预定的距离隔开。没有辅助的隔热材料设置在外壳体120与内壳体110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并且该空间维持真空状态以执行隔热。换言之,真空空间130在外壳体120与内壳体110之间形成,以去除壳体110与120之间的传热介质。因此,能够防止外壳体120以外的热空气的热量传递到内壳体。同时,为了方便起见,图1示出了构成壳体的内壳体110、外壳体120以及间隔件150,而没有后面将描述的连接管200。
以下将详细描述连接管200和间隔件150。连接管200用作从蒸发器等类似物排出除霜水的通道或者用于从内壳体的内部连接到外壳体120的外部的管在其中经过的通道。换言之,连接管200可将内壳体110的连通孔与外壳体120的连通孔彼此连接。而且,连接管200可使由内壳体110限定的空间和由外壳体120限定的空间彼此连通。例如,连接管200可作为通道使用,内壳体110中产生的除霜水在该通道处排放到外壳体120以外。连接管200可穿过真空空间130。因此,连接管200的外部(换言之,对应于真空空间130的部分)必须保持真空。优选地,连接管200与内壳体110、外壳体120的连接部被焊接,以使连接管200能够承受真空压力。同时,连接管200的内部空间与真空空间130分离,并且与内壳体110限定的空间及外壳体120限定的空间连通。因此,连接管200的内部空间不处于真空状态。通常,内壳体110和外壳体120都由钢板制造。因此,优选地,连接管200由能够焊接到这种钢板上的金属材料形成。另外,连接管200可具有成波纹状的侧壁以维持预定强度,用于维持真空空间130的气密性并且使由传导产生的热传递最小化。连接管200的成波纹状的侧壁可称为“侧壁波纹部240”。这种侧壁波纹部240的强度必须良好,因为这种侧壁波纹部240必须承受真空空间130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真空压力差。为了确保这种良好的强度,如果对仅仅由厚钢板管形成的连接管进行焊接和连接,则强度是足够的,但是隔热性能可能因经由连接管的热传导而降低。为了防止隔热性能的降低,如图3中所示,其中形成有孔的多个金属薄膜被放置在侧壁波纹部240上,并且内径区域被依次焊接到外部焊接区,使得侧轮廓呈锯齿形。侧壁波纹部240的波纹形可仅根据内壳体和外壳体的传导而增加距离,以降低传导产生的热传递的效率。这种侧壁波纹部240可以是伸缩式管,并且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管200的至少预定部分是伸缩式管。如上所述,连接管200的侧壁波纹部240通过将内径区域与外径区域依次彼此焊接而制造,同时放置金属薄膜。侧壁波纹部240可焊接到上管部220和下管部230以彼此一体地形成。连接部200的上管部220和下管部230可以是具有预定高度、直径和厚度的圆形管,从而焊接到侧壁波纹部240以形成连接管200。构成连接管200的上管部220和下管部230的高度可以考虑侧壁波纹部240和真空空间130的高度而确定。例如,当它们焊接到外壳体120和内壳体110时,如图3中所示,构成连接管200的上管部220和下管部230可焊接得比外壳体120的顶表面和内壳体110的底表面更加向上和向下伸出。可选择地,当它们分别焊接到外壳体120和内壳体110时,组成连接管200的上管部220和下管部230的高度可形成为分别与外壳体120的顶表面的高度和内壳体110的底表面的高度相同,而没有伸出。
另外,连接管200的侧壁波纹部240的高度可等于或小于真空空间130的高度。图3示出了侧壁波纹部240的高度等于真空空间130的高度。然而,图6示出了侧壁波纹部240的高度小于真空空间130的高度。当连接管200的侧壁波纹部240由金属薄膜形成时,金属薄膜的强度、尤其是沿径向承受真空压力的强度可显著的提高。另外,经由连接管200传导热量的通道形成为很长,仅用以减少通过传导产生的热传递。连通孔(112和122,见图6)可分别在内壳体110和外壳体120中形成。连接管200的上管部220可焊接到外壳120的连通孔112,其下管部230可焊接到内壳体Iio的连通孔122。连接管200的侧壁波纹部240可以在放置金属薄膜的同时进行焊接。可选择地,上管部220、侧壁波纹部240和下管部230可通过模压成型的方法彼此一体地形成。如上所述那样制造的连接管在图4中示出。在形成连接管200的侧壁波纹部240中使用的金属薄膜具有0.05-0.2mm的厚度。侧壁波纹部240的厚度必须大于0.05mm,以具有能够承受真空空间中的真空压力的足够强度。侧壁波纹部240的厚度可以是0.2mm或者更少,因为它是从外壳体120到内壳体110的由传导产生的热传递的通道。上管部220和下管部230可形成为比侧壁波纹部240更厚。优选地,上管部220和下管部230可形成为不是太厚以减少传导热传递,只要它们能够维持合适的强度就行。壳体I还可包括:第一支撑板,提供彼此相对的内壳体110和外壳体120的一个表面;以及多个间隔件,固定到第一支撑板以维持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间隔开的距离。可设置多个间隔件150以维持内壳体110与外壳体120之间的距离,从而使真空空间130保持它的外形。这种间隔件150可支撑第一支撑板以维持内壳体110与外壳体120之间的距离。多个间隔件150可固定在内壳体110与外壳体120之间。多个间隔件150可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60中作为固定结构。第一支撑板160可设置为与内壳体110、外壳体120具有的面对面的表面中的一个接触。在图3和图4中,示出了第一支撑板160设置为与内壳体110的外表面接触。可选择地,第一支撑板160可设置为与外壳体120的内表面接触。参考图5和图6,第一支撑板160设置为与内壳体110的外表面接触并且还可提供设置为与外壳体120的内表面接触的第二支撑板170,使得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60中的间隔件150的端部可与第二支撑板170的内表面接触。如图3的连接管200中所示,侧壁波纹部240的外径可以比靠近侧壁波纹部240的相邻的两个间隔件之间的距离更大。然而,如图2中所示,连接管200可设置在靠近连接管200的四个相邻的间隔件之间而不会干扰。换言之,连接管200可设置为远离间隔件,从而不干扰间隔件150。因此,连接管200可设置在间隔件150所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60与第二支撑板170之间。从连接管200到间隔件150的热传递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如图5和图6中所不,壳体I还可包括第二支撑板170,其设置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具有的面对面的表面中的另一个中,并且面对第一支撑板。在图5和图6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170设置为与外壳体120的内表面接触,并且间隔件150固定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60中以维持第一支撑板160与第二支撑板170之间间隔开的距离。第一支撑板160与内壳体110的外表面接触,并且第二支撑板170与外壳体120的内表面接触。因此,间隔件150可支撑地维持内壳体110与外壳体120之间的距离。在图5和图6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170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板160间隔开一定距离。可选择地,如图2中所示,仅仅与多个间隔件150 —体地形成的第一支撑板160设置在内壳体110与外壳体120之间。如果没有如上所述的第二支撑板170,则间隔件150的端部可设置为与外壳体120的内表面直接接触。为了方便的起见,图5没有示出连接管200。如图5中放大的圆圈中所示,第二支撑板170可包括在其内表面中形成的多个凹槽175以分别在其中插入间隔件150的端部。当第二支撑板170安置在与第一支撑板160 —体形成的间隔件150上时,在第二支撑板170中形成的多个凹槽175可便于相对于间隔件150的相对位置的固定。每个间隔件150的端部可以是凸出曲面。如图5中放大的圆圈中所示,间隔件150的端部是凸出曲面。在装配过程中,每个间隔件150的端部容易安置在第二支撑板170中形成的每个凹槽175中,仅用于减轻装配工作。此外,更优选地,在第二支撑板170中形成的多个凹槽175是凹入曲面,从而对应于间隔件150的形状。在第二支撑板170中形成的凹槽175的形状可对应于间隔件150的形状。因此,在装配工作中很容易确定间隔件的位置,并且第二支撑板170能够平行于间隔件的端部固定而不会移动。连接管200可在穿过第一支撑板160和第二支撑板170之后焊接到内壳体110和外壳体120中。在图6中,连通孔112和122分别在内壳体110和外壳体120中形成,以使连接管200的上部和下部能够分别焊接到内壳体110和外壳体120。换言之,组成连接管200的上管部220和下管部230的外表面分别焊接到内壳体的连通孔112和外壳体120的连通孔122。此外,连通孔162和172可分别在第一支撑板160和第二支撑板170中形成。连通孔162和172可相对于连接管200是同心的。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支撑板160和170中形成的连通孔162和172的直径可比在内壳体110和外壳体120中形成的连通孔112和122的直径更大。内壳体110和外壳体120可由钢板形成。第一支撑板160和第二支撑板170可由金属、陶瓷或强化的塑料形成。
当连接管200焊接到内壳体110和外壳体120时,作为用于支撑间隔件150的结构的第一支撑板160和第二支撑板170可能受影响。优选地,壳体的连通孔162和172可比支撑板的连通孔112和122更大。最后,优选地,连接管200的内表面被塑料涂覆以防止腐蚀。诸如水或制冷剂等液体可流动,或者外部空气可能被吸入由金属薄膜形成的连接管200中。连接管200的内表面可能被腐蚀。因此,如图7中所示,塑料涂覆层260在连接管200的内表面上形成,并且可防止腐蚀。因此,可提高连接管200的耐久性。根据具有真空空间的冰箱,当管中排放的水在连接管中流动时,连接管能够承受真空压力。此外,连接管的侧壁由伸缩管形成并且连接管能够尽可能减少热传递。在本发明、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的组合配置方案的部件和/或配置进行多种变型和改型的是可能的。除了对部件和/或配置进行变型和改型以外,替代性的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是显而易见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冰箱,包括: 内壳体,限定储存空间,并且具有穿过所述内壳体而限定的第一连通孔; 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间隔开一定距离,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内壳体的第一连通孔的位置处具有穿过所述外壳体而限定的第二连通孔,在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限定维持部分真空压力的真空空间,所述真空空间构造成将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隔离;以及 连接管,穿过所述真空空间并且将所述内壳体的第一连通孔连接到所述外壳体的第二连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连接管将所述内壳体限定的空间与所述外壳体限定的空间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连接管的内部空间处于非真空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连接管限定有通道,通过所述通道排水或者排水管穿过所述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连接管包括侧壁波纹部,所述侧壁波纹部以成波纹状的方式限定所述连接管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侧壁波纹部构造成通过增加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发生传导的距离来降低传导效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连接管的侧壁波纹部包括具有0.05-0.2mm的厚度的金属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的冰箱,其中所述连接管焊接到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还包括: 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内壳体的面向所述外壳体的表面处;以及 多个间隔件,构造成维持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的真空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还包括: 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外壳体的面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多个间隔件被固定到所述第一支撑板,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被限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表面中并且被构造成供所述间隔件的端部各纳在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连接管被焊接到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并且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中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而限定第三连通孔,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板而限定第四连通孔,所述第三连通孔和所述第四连通孔对应于穿过所述内壳体而限定的所述第一连通孔和穿过所述外壳体而限定的所述第二连通孔,并且 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而限定的所述第三连通孔和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板而限定的所述第四连通孔比穿过所述内壳体而限定的所述第一连通孔和穿过所述外壳体而限定的所述第二连通孔大。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多个间隔件间隔开一定距离,使得所述连接管不干涉所述多个间隔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将塑料涂覆在所述连接管的内表面上以减少腐蚀。
16.一种冰箱,包括: 内壳体,限定储存空间,并且具有穿过所述内壳体而限定的第一连通孔; 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间隔开一定距离,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内壳体的第一连通孔的位置处具有穿过所述外壳体而限定的第二连通孔,在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限定维持部分真空压力的真空空间,所述真空空间构造成将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隔离;以及 连接管,将所述内壳体限定的空间与所述外壳体限定的空间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冰箱,还包括: 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内壳体的面向所述外壳体的表面处;以及 多个间隔件,构造成维持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的真空空间。
18.一种冰箱,包括: 内壳体,限定储存空间,并且具有穿过所述内壳体而限定的第一连通孔; 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间隔开一定距离,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内壳体的第一连通孔的位置处具有穿过所述外壳体而限定的第二连通孔,在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限定维持部分真空压力的真空空间,所述真空空间构造成将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隔离;以及 连接管,穿过所述真空空间并且将所述内壳体的第一连通孔连接到所述外壳体的第二连通孔, 其中所述连接管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伸缩管式构造。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连接管将所述内壳体限定的空间与所述外壳体限定的空间相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连接管限定有通道,通过所述通道排水或者排水管穿过所述通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冰箱,包括内壳体,限定储存空间的外形,并且具有形成在其中的连通孔;外壳体,与内壳体间隔开预定的距离,并且在对应于内壳体的连通孔的位置处形成有连通孔;真空空间,设置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并且保持真空,以将内壳体与外壳体隔离;以及连接管,穿过真空空间,以将内壳体的连通孔与外壳体的连通孔彼此连接。
文档编号F25D23/00GK103090615SQ20121042877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日
发明者丁元荣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