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196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关于一种冰箱。冰箱(1)包括具有储藏室(20)的箱体(2);用以关闭储藏室(20)的门(3);位于储藏室(20)内的抽屉(72),抽屉(72)的前壁(751)和储藏室(20)的顶壁(24)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间隙(G);以及冷气出口(61),冷气出口(61)在纵向上位于抽屉(72)和顶壁(24)之间。根据本发明的建议,冰箱包括位于冷气出口(61)和门(3)之间的冷气阻挡部(8),冷气阻挡部(8)在前后方向上至少部分覆盖间隙(G)。从而,在不必消耗能量的前提下可减少门的内外温度差以降低门出现凝露的可能性。
【专利说明】冰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0002]在环境温度和湿度高时,冰箱的某些区域可能出现凝露。已知的方案是采用热源来提高这些区域的温度,例如一个典型的方案是在易出现凝露的区域设置电加热元件或将冰箱制冷循环的热管布置在这些区域。此外,中国实用新型CN202582004U公开一种采用导热件作为热桥连接温度较高的区域和温度较低的区域,以降低该温度较低区域出现凝露的可能性。
[
【发明内容】
]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防凝露的冰箱。
[0004]上述目的可通过独立权利要求中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附图、说明书和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0005]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关于一种冰箱,包括具有储藏室的箱体;用以关闭所述储藏室的门;以及位于所述储藏室内并沿着所述储藏室的壁设置的冷气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壁具有位于所述冷气流路前方以阻挡冷气朝着所述门流动的冷气阻挡部。
[0006]我们发现,当冰箱具有强制空气循环系统时,如果从蒸发器室流出的冷气流经易产生凝露的区域时,这些区域会更加容易出现凝露。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阻挡冷气流向门的冷气而改变冷气的流动方向,可降低更易出现凝露的靠近冷气流路的门的相应侧部(例如上侧部或左右侧部)的内外温度差,即有利于避免门的侧部(例如外表面)温度降低至易出现凝露的程度,而这可以在不必提高冰箱的能耗的情况下即可实现。
[0007]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冰箱可以具有位于所述储藏室内的抽屉,所述冷气流路位于所述壁和抽屉之间。
[0008]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冰箱可以包括风道盖板,所述冷气流路位于所述风道盖板和所述壁之间,所述冷气阻挡部位于所述风道盖板前方。优选地,包括位于所述储藏室内的抽屉,所述冷气阻挡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储藏室内的抽屉和所述门之间,即冷气阻挡部位于抽屉的前方。
[0009]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壁可以是储藏室的顶壁。这一方面有利于从沿着顶壁设置的冷气流路流出的冷气向下流动而使储藏室内温度温度更加均衡,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门的顶部出现凝露的可能性。
[0010]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关于一种冰箱,包括具有储藏室的箱体;用以关闭所述储藏室的门;位于所述储藏室内的抽屉,所述抽屉的前壁和所述储藏室的顶壁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间隙;以及冷气出口,所述冷气出口在纵向上位于所述抽屉和所述顶壁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冷气出口和所述门之间的冷气阻挡部,所述冷气阻挡部在前后方向上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间隙。
[0011]通过降低从抽屉和顶壁之间通过而流经门或流到门附近的冷空气,可避免门特别是在纵向上临近储藏室的顶壁的门顶部的温度变得低到易出现凝露或者必须使用较大输出的热源来提高这里的温度而损耗更多的能量。
[0012]虽然冷气阻挡部也有可能设置在其他部位,例如门或者抽屉上,然而,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冷气阻挡部位于所述顶壁上。这不仅有利于避免冷气阻挡部明显地暴露给使用者而影响冰箱的观感,而且也不至于影响经常被移动的抽屉和门的使用。
[0013]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冷气阻挡部可临近所述抽屉的前壁。这一方面提高冷气阻挡部阻止冷气流经间隙的效率,而且还有利于降低冷气阻挡部对冰箱的冷气循环系统的影响。
[0014]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冷气阻挡部可位于所述前壁的后方,从而可避免冷气阻挡部明显暴露给用户,而且也不会出现抽屉的前壁和冷气阻挡部在抽屉被拉出时干涉的情况。此外,冰箱门和抽屉在前后方向上必须保留的间隙也不必因此受影响,即不必改变冰箱门和抽屉的结构来适应冷气阻挡部是可以预期的。
[0015]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冷气阻挡部可在横向上沿着所述抽屉的前壁的上端延伸。例如冷气阻挡部在横向上沿着抽屉的前壁的绝大部分宽度延伸,以增强冷气阻挡部的阻挡效率。
[0016]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冷气阻挡部和所述抽屉的前壁在前后方向上交迭。由于冷气阻挡部的下端低于抽屉的前壁的上端面,更有益于阻挡冷气从抽屉上侧吹向冰箱门。
[0017]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冷气阻挡部的两端在横向上不超出所述抽屉的相应侧壁之外。例如,冷气阻挡部的两端可以临近抽屉的相应侧壁的内侧、甚至与抽屉侧壁的内表面平齐。以这样的方式,抽屉的侧壁的高度可以不必受限于冷气阻挡部。
[0018]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抽屉的前壁和/或底壁具有多个通孔,冷气从所述冷气阻挡部向下折入所述抽屉内并经由所述通孔流出所述抽屉外。
[0019]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冷气阻挡部由突出于所述顶壁的细长突起条形成。
[0020]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冷气阻挡部为独立于所述箱体制造的杆体并通过固定件固定于箱体。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冷气阻挡部也可以包括箱体的内胆的一部分而直接一体形成在箱体壁上。
[0021]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门包括位于其侧部的把手槽,所述冷气阻挡部和所述把手槽在前后方向上重叠。从而可降低具有把手槽的侧部出现凝露的可能性。
[0022]本发明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且用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以下附图图解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且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则。其中,
[0024]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冰箱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0025]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冷气阻挡部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6]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冰箱的示意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7]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冰箱I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如图1所示,冰箱I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储藏室20的主体2以及连接于主体2以关闭或打开储藏室20的至少一部分的门3。
[0028]门3的上侧部具有把手槽31。在前后方向上,设有把手槽31的区域的隔热层厚度降低。在本实施例中,把手槽31的底部位于密封衬垫32围成的圈内。
[0029]主体2可以包括用以限定储藏室20的箱形内胆21、包围内胆21并与内胆21间隔预定距离的外壳体22以及位于内胆21和外壳体22之间的隔热层23。
[0030]储藏室20由隔热的上壁24、下壁(未图示)、后壁26以及一对侧壁(未标示)一起限定并具有由门3打开或关闭的前开口 201。
[0031]储藏室20的后部设有风道组件6而在储藏室20的后侧隔出冷却室202。冷却室202内设有蒸发器4以及风扇5。在这个实施例中,风扇5位于蒸发器4的上方。蒸发器4可以是翅片式蒸发器。
[0032]储藏室20的储藏区203,即储藏室20的位于风道组件6的前方的区域,设有多个可推拉的抽屉71,72。
[0033]第一抽屉71可以固定在门3的内侧,而随着门3 —起运动。第二抽屉72位于第一抽屉71上方。
[0034]第二抽屉72的上端开放,分别包括底壁74以及与底壁的四周向上延伸的周壁75。周壁75中的前壁751的上部可形成把手部77。
[0035]第二抽屉72的前壁751上端临近上壁24但与上壁24之间具有间隙G。当第二抽屉72收入到储藏室20内时,第二抽屉72的前端靠近储藏室20的前开口 201。
[0036]风道组件6具有多个连通冷却室202和储藏区203以将被蒸发器4冷却的空气输入到储藏区203的冷气出口 61,62。在这个实施例中,冷气出口 61,62位于不同的高度上。在不同的高度上,可分别分布一个或多个冷气出口。
[0037]第一冷气出口 61位于储藏室20的上部而临近上壁24。经由第一冷气出口 61进入储藏区203的一部分冷气可进入第二抽屉72内。如带箭头的虚线所示意地,从第一冷气出口 61流出的另一部分冷气则沿着第二抽屉72和上壁24之间的间隙从后向前流动,而在第二抽屉72和上壁24之间形成了冷气流路AP。
[0038]冰箱I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即储藏室20的深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遮盖第二抽屉72的前部和上壁24之间的间隙G的冷气阻挡部8。通过位于冷气流路AP前方的冷气阻挡部8阻止至少部分冷气流过间隙G吹向门3,这可减少门3的上侧部的内外温度差。
[0039]冷气阻挡部8和把手槽31在前后方向上交迭,可以降低吹向门3的具有把手槽31的侧部,以此来降低把手槽31出现凝露的概率。
[0040]冷气阻挡部8位于上壁24上,连接于上壁24而向下突起。在这个实施例中,冷气阻挡部8为突出于上壁24的细长突起条状,和上壁24分别制造后再通过固定件固定在上壁24。
[0041]如图2所示,冷气阻挡部8为内空、具有方形截面的细长杆。在这个实施例中,冷气阻挡部8具有一对固定孔81,可通过螺钉(未图示)穿过固定孔81而将冷气阻挡部8固定在上壁24上。
[0042]冷气阻挡部8临近第二抽屉72的前壁751,且位于第二抽屉72的前壁751之后。冷气阻挡部5的两端在横向上不超出第二抽屉72的相应侧壁752之外。
[0043]冷气阻挡部8沿着前壁751的上端的把手部77延伸,并在纵向上伸入第二抽屉72内而与第二抽屉72的前壁751在前后方向上交迭。从而,在设有冷气阻挡部8的区域,间隙G被完全遮盖。
[0044]第二抽屉72的前壁751和/或底壁74具有多个通孔753。冷气被冷气阻挡部8阻挡后流入第二抽屉72内并经由通孔753流出第二抽屉72外。之后再向下流动至第一抽屉71。第一抽屉71的前壁也可以具有类似的通孔以排出气体。
[0045]在风扇5的作用下,和储藏区203内的物品热交换之后的气体可经由位于储藏室20底部的空气入口(未图示)被吸入冷却室202,并被蒸发器4冷却后再次经由冷气出口 61,62进入储藏室203,以此在储藏室20内强制循环。
[0046]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冰箱I’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3所示,冰箱I’包括位于储藏室20’内的L形风道盖板6’,风道盖板6’和储藏室20’的后壁26’以及上壁24’之间形成冷气流路API。冷气流路API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冷气流路API前端的冷气出口 61’。沿着上壁24’,冷气在冷气流路APl内从后向前流动。冷气阻挡部8’位于风道盖板6’的前方而位于冷气出口 61’的前方,并靠近前开口 201’。从而,显著降低直接吹向门3’和冷气出口 61’在纵向重叠的部分的冷气,以此减少通常更易出现冷凝水的门3’的侧部的内外温差。经过热交换的气体可通过位于储藏室20’底部的入口 63返回至冷气流路APl内。
[0047]冷气阻挡部8,位于抽屉72’的前方,而位于抽屉72’和门3’之间。冷气阻挡部8’和抽屉72’的前壁之间相隔预定的距离以允许冷气流到抽屉72’的前方并向下流动。
[0048]结合图1至图3说明的单个零部件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任何给定的方式互相组合,以实现本发明的优势。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实施例,通常情况下也可使用所示手段外的其他手段,只要这些手段也可达到相同的效果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冰箱(1,1’),包括 具有储藏室(20,20’)的箱体(2); 用以关闭所述储藏室(20,20 ’)的门(3,3 ’);以及 位于所述储藏室(20,20’ )内并沿着所述储藏室(20,20’ )的壁(24,24’)设置的冷气流路(AP,API); 其特征在于,所述壁(24,24’)具有位于所述冷气流路(々?,API)前方以阻挡冷气朝着所述门(3,3’)流动的冷气阻挡部(8,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具有位于所述储藏室(20)内的抽屉(72),所述冷气流路(8)位于所述壁(24)和所述抽屉(72)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壁(24)为所述储藏室(20)的顶壁。
4.一种冰箱(1,1’),包括 具有储藏室(20,20’)的箱体(2); 用以关闭所述储藏室(20,20’)的门(3); 位于所述储藏室(20)内的抽屉(72),所述抽屉(72)的前壁(751)和所述储藏室(20)的顶壁(24)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间隙(G);以及 冷气出口(61),所述冷气出口(61)在纵向上位于所述抽屉(72)和所述顶壁(24)之间; 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冷气出口( 61)和所述门(3 )之间的冷气阻挡部(8 ),所述冷气阻挡部(8)在前后方向上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间隙(G)。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阻挡部(8)位于所述顶壁(24)上。
6.如权利要求2,4或5所述的冰箱,所述冷气阻挡部(8)临近所述抽屉(72)的前壁(75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所述冷气阻挡部(8)位于所述前壁(751)后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所述冷气阻挡部(8)在横向上沿着所述抽屉(72)的前壁(751)的上端延伸。
9.如权利要求2,4或5所述的冰箱,所述冷气阻挡部(8)和所述抽屉(72)的前壁(751)在前后方向上交迭。
10.如权利要求2,4或5所述的冰箱,所述冷气阻挡部(8)的两端在横向上不超出所述抽屉(72)的相应侧壁(752)之外。
11.如权利要求2,4或5所述的冰箱,所述抽屉(72)的前壁(751)和/或底壁(74)具有多个通孔(753),冷气被所述冷气阻挡部(8)阻挡而流入所述抽屉内并经由所述通孔(753)流出所述抽屉(72)外。
12.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冰箱,所述冷气阻挡部(8)由突出于所述顶壁(751)的细长突起条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冰箱,所述冷气阻挡部(8)为独立于所述箱体(2)制造的杆体并通过固定件固定于箱体(2)。
1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冰箱,包括风道盖板(6’),所述冷气流路(API)位于所述风道盖板(6’)和所述壁(24’)之间,所述冷气阻挡部(8’)位于所述风道盖板(6’)前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储藏室(20’)内的抽屉(72’),所述冷气阻挡部(8’)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抽屉(72’)和所述门(3’)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冰箱,所述门(3)包括位于其侧部的把手槽(31),所述冷气阻挡部(8)和所述把手槽(31)在前后方向上交迭。
【文档编号】F25D21/04GK104251587SQ201310263749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6日
【发明者】鲁松涛, 梁礼珠, 郝井鹏 申请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