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筒式附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326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筒式附油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附油器,尤其是由于分离制冷压缩机排气中所含的微量冷冻机油。



背景技术:

附油器是中大型制冷空调设备中的主要部件之一,该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分离制冷压缩机排气中所含的微量冷冻机油,以保证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和压缩机的正常运转,因此附油器的分油效率是越高越好。现有附油器结构复杂而且油分离效率低,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5227951的了一种低温油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气液进口和回气接口,所述壳体内部包括上腔和下腔,所述气液进口的下端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外侧设有气液导管, 所述上腔内设有若干挡板,所述挡板上分别铺设多层附油滤网,所述上腔和下腔的交界处设置有防冲板,所述防冲板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回油孔,防冲板上面设有不锈钢滤网,所述下腔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有回油阀的出油接口。该油分离器需要设置多层附油滤网就行隔油,结构复杂,而且附油滤网容易堵塞,油分离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筒式附油器,结构简单,分油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筒式附油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上层腔室、中层腔室和下层腔室,所述壳体上设有与上层腔室连通的出气口、与中层腔室连通的油气混合进口和与下层腔室连通的出油口;所述中层腔室内设有出液管以及套在出液管外的导筒,所述出液管的上端开口并与上层腔室连通,出液管的下端封闭,出液管的表面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进液通道与出液管上的通孔连通;所述中层腔室与下层腔室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上层腔室内设有筒状过滤器,所述上层腔室内设有筒状过滤器,所述筒状过滤器的上端设有上端盖,所述上端盖外侧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一包边,所述上端盖中心竖直设有螺纹杆,所述筒状过滤器的下端设有下端盖,所述下端盖外侧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包边,所述下端盖中心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紧密贴合套在出液管上,所述筒状过滤器的内腔上端通过上端盖封闭,内腔下端与出液管连通。筒状过滤器进一步将液体油与气体分离,油气混合液体进入筒状过滤器的内腔后,液体油受到上端的阻挡而积聚,最后因重力掉落;螺杆具有螺纹,具有粘性的液体油更容易附着在螺杆的表面,同理,当螺杆表面积聚一定量的油后,该部分油会自然掉落,从而完成油的收集, 所述螺杆的下端通过支架网固定在出液管内腔上。

作为改进,所述上层腔室内紧挨下端盖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紧密贴合在壳体内,所述隔板中心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紧密贴合套在第二导筒上。

作为改进,所述导筒包括第一导筒和第二导筒,第一导筒和第二导筒呈同心设置,第一导筒和第二导筒之间具有间隙形成进液通道,第一导筒和第二导筒的下端形成进液通道的进口,所述进液通道与出液管上的通孔连通;所述进液通道内设有减压过滤网;所述第一导筒和第二导筒的上端收窄并形成向上凸起的第三密封部套在出液管上,

作为改进,所述筒状过滤器由内往外包括第一支撑网层、玻璃纤维网层和第二支撑网层。铁网具有支撑玻璃纤维网层的作用,避免具有压力的油气混合液体撞击玻璃纤维网层使其变形。

作为改进,所述减压过滤网由铁丝交错形成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中心位置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内壁上端与出液管紧密贴合,下端与导筒紧密贴合。由于铁丝强度高,且杂乱密集排布,使其具有减压和过滤作用。

作为改进,所述壳体内设有两块隔板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上层腔室、中层腔室和下层腔室。

作为改进,所述中层腔室紧密贴合壳体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通油口,所述通油口处设有滤网。从隔油装置掉落的油在中层腔室进行收集,最后通过通油口进入下层腔室。

作为改进,所述中层腔室的上部设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的顶部与上层腔室连通,所述储油槽的底部设有排油口,通过排油口与中层腔室连通,储油槽内于所述排油口处设有第一阀座,所述第一阀座上设有摇臂,所述摇臂上设有第一堵头或第一顶针,所述第一堵头或第一顶针连接设有第一浮球。很少一部分液体油会冲到上层腔室内,当上层腔室的油量达到一定量后,第一球阀浮起并打开第一阀座的通道,使上层腔室内的油能够流入中层腔室。

作为改进,所述下层腔室内于出油口处设有第二阀座,所述第二阀座上设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设有第二堵头或第二顶针,所述第二堵头或第二顶针连接设有第二浮球。下层腔室相当于储油腔室,当下层腔室的油量一定量后,第二球阀浮起并打开出油口的通道,使冷冻机油能够通过出油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附油器的结构简单,主要的隔油装置为同心设置的导筒和减压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冷冻油本身的粘性,使油液体在流动过程中附着在隔油的装置中,最后依靠油自身的重力掉落,从而达到油气分离的目的,油分离的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附油器的结构简单,主要的隔油装置为同心设置的导筒和减压过滤网;

2、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冷冻油本身的粘性,使油液体在流动过程中附着在隔油的装置中,最后依靠油自身的重力掉落,从而达到油气分离的目的,油分离的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出液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导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减压过滤器剖视图。

图5为筒状过滤器分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导筒式附油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两块隔板将壳体1内的空间分隔成上层腔室2、中层腔室3和下层腔室4。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上层腔室2连通的出气口14、与中层腔室3连通的油气混合进口15和与下层腔室4连通的出油口16;出气口14用于排出气体,油气混合进口15用于向附油器内输入液体冷冻机油与高压气体的混合液体,出油口16用于输出从油气混合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液体冷冻机油,该部分机油可以回收利用。

如图1所示,所述中层腔室3内设有出液管20和两个具有不同直径且套在出液管20外的导筒,分别为第一导筒8和第二导筒9;当然可以根据过滤的需求设置更多的导筒。如图2所示,所述出液管20的上端开口并与上层腔室2连通,出液管20的下端封闭,出液管20的表面设有若干通孔10。如图3所示,第一导筒8和第二导筒9呈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导筒8和第二导筒9的上端收窄并形成向上凸起的第三密封部91套在出液管上,使导筒能够固定;第一导筒8与第二导筒9之间具有间隙形成进液通道23,第一导筒8与第二导筒9的下端形成进液通道23的进口,所示进液通道23与出液管20上的通孔10连通,中层腔室3内的液体能够通过进液通道23进入出液管20内。所述进液通道23内设有减压过滤网19,该减压过滤网19呈环形,所述减压过滤网19由铁丝交错形成网状结构191,所述网状结构中心位置设有中心通孔192,所述中心通孔192内壁上端与出液管20紧密贴合,下端与第一导筒8紧密贴合,使得在进液通道23内形成一道滤网,从进液通道23进入出液管20的油气混合液体必先经过减压过滤网19的减压和过滤出;由于铁丝强度高,且杂乱密集排布,使其具有减压和过滤作用。所述中层腔室3的上部设有储油槽12,所述储油槽12的顶部与上层腔室2连通,所述储油槽12的底部设有排油口,通过排油口与中层腔室3连通,储油槽12内于所述排油口处设有第一阀座11,所述第一阀座11上设有摇臂,所述摇臂上设有第一堵头或第一顶针,所述第一堵头或第一顶针连接设有第一浮球13;很少一部分液体油会冲到上层腔室2内,当上层腔室2的油量达到一定量后,第一球阀13浮起并打开第一阀座11的通道,使上层腔室2内的油能够流入中层腔室3。

如图1、5所示,所述上层腔室2内设有筒状过滤器5,所述上层腔室2内设有筒状过滤器5,所述筒状过滤器5的上端设有上端盖51,所述上端盖51外侧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一包边,所述上端盖51中心竖直设有螺纹杆6,所述筒状过滤器5的下端设有下端盖55,所述下端盖55外侧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包边,所述下端盖中心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紧密贴合套在第二导筒9上,所述筒状过滤器5的内腔上端通过上端盖51封闭,内腔下端与出液管20连通。所述筒状过滤器5由内往外包括第一支撑网层52、玻璃纤维网层53和第二支撑网层54;筒状过滤器5进一步将液体油与气体分离,油气混合液体进入筒状过滤器5的内腔后,液体油受到上端的阻挡而积聚,最有因重力掉落;支撑网层具有支撑玻璃纤维网层的作用,避免具有压力的油气混合液体撞击玻璃纤维网层使其变形。所述筒状过滤器5的内腔7设有竖直设置的螺杆6,所述螺杆6的下端通过支架网固定在出液管20上;螺杆6具有螺纹,具有粘性的液体油更容易附着在螺杆6的表面,同理,当螺杆6表面积聚一定量的油后,该部分油会自然掉落,从而完成油的收集。

如图1所示,所述下层腔室4内于出油口16处设有第二阀座17,下层腔室4内设有与所述第二阀座17,所述第二阀座上设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设有第二堵头或第二顶针,所述第二堵头或第二顶针连接设有第二浮球;下层腔室4相当于储油腔室,当下层腔室4的油量一定量后,第二球阀18浮起并打开出油口16的通道,使冷冻机油能够通过出油口16排出。所述第二阀座设有出油装置,所述出油装置为阀门开关或定时阀。

如图1所示,所述上层腔室内紧挨下端盖设有第一隔板24,第一隔板24紧密贴合在壳体内,所述隔板中心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紧密贴合套在第二导筒9上。所述中层腔室紧密贴合壳体设有第二隔板25,所述第二隔板25上设有通油口22,所述通油口22处设有滤网2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