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冰箱的制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071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用于冰箱的制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6年4月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6-0043673并且要求其优先权,在此通过参引的方式将其全部内容结合在本文中以用于所有的目的。

本公开的示例涉及冰箱,更具体地涉及冰箱中的制冰和冰分配机构。



背景技术:

冰箱是用于在低温下储存食物的电器并且可构造成以冷冻状态或冷藏状态储存食物(或其它物品)。冰箱的内部可通常被分隔成冷藏室和冷冻室。冰箱包括构造成将冷空气供给到冰箱内的热交换器。

冰箱的内部通过使冷空气循环来冷却,冷空气可经由热交换过程通过回收热交换器中的致冷剂连续地产生。热交换器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在运转期间,致冷剂经历重复的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循环。供给到冰箱中的冷空气通过对流均匀地分布。因此,储存在冰箱中的物品可维持在期望的低温下。

热交换器可安装在冰箱的一侧并与诸如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储存空间分离。例如,压缩和冷凝过程可由配置在位于冰箱后表面下侧的机器内的压缩机和冷凝器执行。在蒸发过程中,致冷剂可蒸发并由此从环境空气吸热。结果,蒸发器周围的环境空气被冷却。

冰箱的主体可具有带开口前表面的长方体形状。典型地,主体围出各自都具有门的冷藏室和冷冻室。冰箱可包括用于分类和储存不同类型的物品的多个抽屉、搁板、蔬菜室等。

传统上,顶部安装式冰箱是流行的,其具有位于上侧的冷冻室和位于下侧的冷藏室。最近,已研发出底部冷冻室式冰箱,其中冷冻室位于下侧。一般而言,底部冷冻室式冰箱提供了用户可方便地访问冰箱的优点。然而,用户通常需要蹲下或弯腰以到达冷冻室,例如以为了从其中取出冰。

一些底部冷冻室式冰箱具有位于配置在冰箱上侧的冷藏室处的冰分配器。用于制作冰块的制冰装置可配置在冷藏室门上或冷藏室的内部。制冰装置可包括制冰单元——其包括冰盒——和用于储存冰盒中产生的冰块的储冰部(冰桶)。制冰单元配置在储冰单元的上方。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冷空气管道等典型地位于制冰装置内壁与制冰单元之间的空间中。因此,制冰装置内壁与制冰单元之间的空间未用于冰块的产生或储存。换言之,在常规制冰装置中,遗憾的是空间利用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提高的空间利用效率的制冰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用于冰箱的制冰装置包括:冰盒,其构造成接收水并产生冰块;设置有冰盒的制冰单元;储冰单元,其构造成储存冰盒中产生并从冰盒给送的冰块;和滑块,其构造成将从冰盒排出的冰块引向储冰单元。储冰单元包括构造成容纳从制冰单元释放的冰块的储冰部和构造成驱动用于从储冰部排出冰块的输送部件的驱动装置。冰盒延伸到位于驱动装置上方的空间。

此外,滑块位于驱动装置上方并且构造成覆盖驱动装置的上部。

此外,滑块构造成将一些从冰盒排出的冰块引向储冰部。

此外,滑块构造成具有形状与波相似的截面。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种用于冰箱的制冰装置包括:构造成接收水并且产生冰块的冰盒;设置有冰盒的制冰单元;构造成储存在冰盒中产生并从冰盒给送的冰块的储冰单元;和构造成将从冰盒排出的冰块引向储冰单元的滑块。滑块构造成具有形状与波相似的截面。

此外,制冰单元构造成与制冰装置的一个端壁和另一个端壁紧密接触。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种用于冰箱的制冰装置包括:构造成接收水并产生冰块的冰盒;设置有冰盒的制冰单元;构造成储存在冰盒中产生并从冰盒给送的冰块的储冰单元。制冰单元构造成与制冰装置的一个端壁和另一个端壁紧密接触。

此外,用于冰箱的制冰装置包括构造成将从冰盒排出的冰块引向储冰单元的滑块。

此外,储冰单元包括构造成容纳从制冰单元释放的冰块的储冰部和构造成驱动用于从储冰部排出冰块的输送部件的驱动装置。滑块位于驱动装置上方并且构造成覆盖驱动装置的上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配备有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制冰装置的示例性冰箱的构型的正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制冰装置的构型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图2中的示例性制冰装置的构型的分解透视图。

图4a是示出沿图3中的线a-a截取的滑块的一个示例的截面图。

图4b是示出沿图3中的线a-a截取的滑块的另一示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参考了附图,其中附图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中描述的说明性实施例并不意味着起限制作用。可采用其它的实施例,并且可进行其它改变,而不脱离本文所展示的主题的精神或范畴。

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其中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确定。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修改,所有这些修改都没有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畴,其不限于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需注意,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且不一定按比例示出。附图中部件的相对尺寸和比例可能被放大或缩小,并且预定的尺寸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两个或更多个附图中所示的相同结构、元件或部件,以便表示类似的特征。

本公开的示例性附图更详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理想示例性实施例。因此,可以对附图进行各种修改。因此,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所示区域的特定形式,且例如可包括制造改动。

参考图1至4描述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的用于冰箱的制冰装置的构型。

图1是示出配备有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冰装置的示例性冰箱的构型的正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制冰装置的构型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图2中的示例性制冰装置的构型的分解透视图。图4a是示出沿图3中的线a-a截取的滑块的一个示例的截面图。图4b是示出沿图3中的线a-a截取的滑块的另一示例的截面图。

参照图1至4,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可包括安装在冰箱1上的冷藏室10和制冰装置30。

冰箱1可包括构造成向冷藏室10供给冷空气的冷却系统(未示出)。冷却系统可包括例如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致冷剂从蒸发器流到压缩机。离开蒸发器的致冷剂通常由于与蒸发器周围的环境空气的热交换而具有比较高的温度。致冷剂由压缩机压缩并且在从冷凝器通过的同时向外部散热。因而,致冷剂由冷凝器液化。从冷凝器通过的液化的致冷剂被送回蒸发器。在蒸发器中,液化的致冷剂通过与环境空气的热交换而蒸发并从空气吸热。因而,蒸发器运作以通过该传热过程冷却冰箱中的空气。同时,蒸发器中的液化致冷剂完全或部分地转化为气态。气态致冷剂然后与液态致冷剂分离并被再次导入压缩机中。冷却空气然后从蒸发器周围供给到冷藏室10中,由此冷却冷藏室10。

用于冰箱的制冰装置30可包括制冰单元100、储冰单元200和滑块300。制冰单元100、储冰单元200和滑块300可配置在用于冰箱的制冰装置30的内部空间中。制冰装置30可具有限定出制冰装置30的内部空间的壳体。制冰单元100可配置在制冰单元100的上侧、而储冰单元200可配置在制冰单元100的下侧。

制冰单元100可从制冰装置30的一个端壁(或第一端壁)横跨至另一端壁(或第二端壁)。制冰单元100可与一个端壁和另一端壁紧密接触。例如,制冰单元100可配置在制冰装置30内并且可配置在制冰装置30的前壁(位于门侧的壁)与位于门的相对侧的后壁之间。制冰单元100可与前壁和后壁紧密接触。

制冰过程包括操作制冰单元100,制冰单元100可包括冰盒110、冷却系统120和加热单元130。

冰盒110构造成从外部接收水。冰盒110中的水通过从冷却系统120供给的冷空气流而冻结成冰块。冰盒110可包括分隔壁111、由分隔壁111分隔的冰格112、构造成将冰块从冰盒110排出的冰释放部件113和构造成引导冰释放部件113的冰释放部件导向器。分隔壁111和冰格112可呈任何合适的形状。在不同实施例中,分隔壁111和冰格112的数量也可以是可变的。

冰释放部件113可通过诸如电机等的驱动装置旋转。冰盒110可包括由金属等制成的传热部件。传热部件提高了冷空气流与水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传热部件可配置在冰盒110的外部并且可具有与冰盒110的形状一致的形状。然而,本公开不局限于此。

冰盒110可从储冰部210上方的位置横跨至驱动装置222上方的位置,如稍后更详细地所述的。在此构型中,冰盒110可具有扩大的容量并且包括数量增加的冰盒112。由此,冰盒110可有利地同时产生比常规冰盒多的冰块。冰盒110延伸到驱动装置上方的位置。

在这里详细描述的实施例中,来自冰盒110的冰块由冰释放部件113排出。然而,该实施方案仅仅是示范性的且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来自冰盒110的冰块可通过使冰盒110旋转而排出。

冷却系统120可包括配置在冰盒110下方的管道121。管道121可接收从冷却系统120供给的冷空气流。冷空气可通过管道121的流入部122被引导到管道中。在流经冰盒110之后,冷空气经管道121的流出部123排出。从流出部123排出的冷空气可流向储冰单元200。

在这里详细描述的实施例中,冷却系统120使用管道121来供给冷空气。然而,该实施方案仅仅是示范性的且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冷却系统120可包括供致冷剂流过的管路。冷却系统120可从冷却循环的冷凝器接收致冷剂并且可与冰盒110相接触。

加热单元130可加热冰盒110。与冰盒110相接触的冰块层可通过从加热单元130产生的热而融化。这使得冰块能够容易地从冰盒110释放。加热单元130可具有长带状。加热单元130可配置在冰盒110周围。例如,加热单元130可在冰盒110下方与冰盒110直接接触。加热单元130可包括供热介质流过的管路。然而,该实施方案仅仅是示范性的且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加热单元130可包括通过电能来发热的电阻丝。

储冰单元20可包括储冰部210和冰排出部220。储冰部210构造成接收并容纳冰盒110中产生的冰块。此外,储冰部210可从冷却系统120接收冷空气流。储冰部210可以是具有顶部开口并且构造成容纳冰块的容器。

冰排出部220可向外部排出储存在冰储存单元200中的冰块。冰排出部220可包括输送部件221和驱动装置222。输送部件221可配置在冰储存部210中并且可向外部排出储存在储冰部210中的冰块。输送部件221可以是包括中央轴和刮板的旋转部件。然而,该实施方案仅仅是示范性的且本公开不限于此。

驱动装置222与输送部件221耦联并且构造成驱动输送部件221。驱动装置222可配置在制冰装置30的第二端壁附近。当输送部件221通过驱动装置222旋转时,输送部件221周围的冰块朝制冰装置30的出口下落。驱动装置222可包括例如电动机等。然而,该实施方案仅仅是示范性的且本公开不限于此。

滑块300构造成将从冰盒110排出的冰块引向储冰单元200。滑块300包括具有固定倾斜角度的倾斜表面。此外,滑块300配置成使得滑块300从制冰单元100侧朝储冰部210侧向下倾斜。下落到滑块300上的冰块可沿滑块300滑动并由此被引向储冰部210。滑块300可配置在驱动装置222上方并且可覆盖驱动装置222的上部。优选地,滑块300以大的倾角配置。例如,滑块300的一端可配置在储冰部210附近且滑块300的另一端可配置在制冰单元100附近。

图3示出滑块300呈板状的一个示例。滑块300在正视图中可呈波形。换言之,滑块300的门侧端面可呈波形。波的节距p可被设定为小于冰格112的宽度和冰格112的高度。由于冰盒110中产生的冰块的尺寸可因冰格112而异,所以波的节距p被设定为小于冰块的宽度和高度。因此,波的节距p可小于冰块的尺寸。呈波形的滑块300可有利地减小滑块300与冰块之间的摩擦。

在图示的示例中,滑块300是与储冰单元200分离的单元并且独立于其配置。然而,该实施方案仅仅是示范性的且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滑块300可与储冰单元200一体地形成。

以下描述如上所述构成的用于冰箱的制冰装置30的示例性操作和功能。在操作期间,水从外部导入冰盒110中。冰盒110中的水通过从冷却系统120供给的冷空气而冻结成冰块。冷却系统120配置在制冰装置30内并与其后壁直接接触。

因此,当冷空气从冷却系统120经配置在后壁中的管道供给时,供冷空气或致冷剂通过的通路的长度比较短,由此减少了冷却损失。换言之,冷却系统120可不通过位于制冰单元100与后壁之间的通路接收冷空气或致冷剂。当水在冰盒110中完全冻结时,冰盒110中的冰块可被给送到储冰部210。

当冰块被释放时,冰释放部件113和加热单元130可被驱动。例如,加热单元130可在释放冰块之前加热冰盒110。冰块的在冰盒110壁附近的部分可通过来自加热单元130的热而融化。此后,冰释放部件113可被致动以将冰块从自冰盒110向外部排出。

由于冰盒110横跨在储冰部210上方的空间与驱动装置222上方的空间之间,所以一些从冰盒110排出的冰块可朝驱动装置222落下并且从冰盒110排出的冰块的其余部分可直接朝储冰部210落下。驱动装置222的上部由滑块300覆盖。滑块300朝储冰部210向下倾斜。因此,朝驱动装置222落下的冰块可沿滑块300滑动并被引导到储冰部210。

供给到储冰部210的冰块可通过从冷却系统供给的冷空气而保持冷却。冷空气可从管道121的流出部123排出并且可供给到冰块。

冰盒110可具有数量增多的冰格112,由此有利地允许同时产生额外的冰块。另外,冰盒110可在不需要配置位于制冰装置30的内壁与制冰单元100之间的通路(诸如管道等)的情况下冷却。这可有利地降低冷却损失。

根据上文将理解,文中已出于说明的目的描述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在本公开的说明书中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范围将通过以下权利要求来解释,并且应解释为其相当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属于本公开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