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820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现阶段用户对于冰箱的功能需求日渐提高,为使用户能够实时了解并获取冰箱内部的物品信息,业内提出在冰箱内部安装摄像头并通过摄像头拍摄的照片实时反馈冰箱内部物品的储藏情况。但是,由于冰箱内的温度较低,冰箱门体打开时的冷热空气交互使得摄像头的镜头表面往往会出现凝雾,进而导致摄像头拍摄的照片模糊、不清晰,甚至图像严重变形,无法辨析。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如下处理方式来进行摄像头的除雾:一种是采用电热玻璃制作摄像头的防护罩玻璃,在摄像头运转的过程中,可适时地对电热玻璃进行通电升温;另一种是在摄像头的防护罩玻璃上粘贴柔性加热片,在摄像头运转的过程中,可适时的对加热片进行通电升温,进而带动防护罩玻璃升温。而对于第一种方式而言,电热玻璃不仅带来成本上的上升,而且由于本身结构的限制,仍然会对摄像头的清晰度带来一定的影响;而第二种方式中的柔性加热片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摄像头的成像口径。鉴于上述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带有防雾摄像头的冰箱。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冰箱,旨在解决冰箱内的摄像头凝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冰箱,包括柜体、安装于所述柜体内的防雾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防雾装置的状态的主控制器;所述防雾装置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风机、加热元件以及摄像头,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柜体上,所述加热元件安装在所述风机与所述摄像头之间,所述风机的出风侧朝向所述摄像头。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靠近所述风机的入风口和靠近所述摄像头的出风口,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入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为加热丝。优选地,所述加热丝包括功率范围为30~80W的第一加热丝、功率范围为80~220W的第二加热丝以及功率大于220W的第三加热丝。优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用于检测温度的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优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用于检测湿度的湿度检测元件,所述湿度检测元件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优选地,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根据冰箱柜体门开关的情况和/或冰箱与环境的温度差和/或环境湿度值来控制风机和加热元件的运作。优选地,所述支架卡置在所述柜体的顶部。优选地,所述摄像头的镜头背向所述加热元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冰箱柜体内设置有防雾装置,该防雾装置包括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的风机、加热丝和摄像头,通过将加热丝设置在风机和摄像头之间,使得风机吹出的风能将加热丝的热量导向摄像头的镜头上,同时通过与防雾装置相连的主控制器来根据不同的因素控制防雾装置运作的状态,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摄像头镜头上出现凝雾的现象。本实用新型冰箱的防雾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架设,防雾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冰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柜体23摄像头20防雾装置24加热丝21支架25入风口22风机26出风口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冰箱,旨在解决冰箱内部摄像头镜头凝雾现象。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冰箱包括柜体10、安装于柜体10内的防雾装置20以及用于控制防雾装置的状态的主控制器(未标示),防雾装置20包括支架21和安装在支架上的风机22、加热元件(未标示)以及摄像头23,支架21安装在柜体10上,加热元件安装在风机22与摄像头23之间,风机22的出风侧朝向摄像头23。本实施例中,防雾装置20包括支架21以及安装在支架21上的风机22、加热元件和摄像头23,并通过将加热元件安装在风机22与摄像头23之间,从而使得风机22转动时,可以将空气导入到加热元件处,进而使加热元件处的热量在风力的作用下,流入到摄像头23处,对摄像头23的镜头加热。具体地,上述防雾装置20的防雾处理需要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操作,主控制器主要用于判断冰箱柜体门的开关情况、冰箱内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以及环境湿度值等,进而根据上述情况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来控制防雾装置20的运作状态。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冰箱柜体门打开时,主控制器就会检测到冰箱柜体门打开的操作,进而主控制器控制防雾装置20启动,启动风机22和加热元件工作,使得风机22吹出的风经过加热元件后带入到摄像头23的镜头周围,使摄像头23镜头周围弥漫热空气。当冰箱柜体门关闭后,主控制器检测到冰箱柜体门关闭的操作,从而控制风机22和加热元件的关闭。因此当冰箱柜体外部的空气进入到摄像头23周围时,不会造成摄像头23周围环境有强烈的冷热交换,因而就不会在摄像头23镜头上起雾了。进一步地,支架21包括靠近风机22的入风口25和靠近摄像头23的出风口26,风机22安装在所述入风口25与所述出风口26之间。在支架21上设置入风口25和出风口26,主要是便于风机22将外界的空气导入到柜体10内。设计时,将风机22靠近入风口25的位置安装,而摄像头23则靠近出风口26的位置设置,主要是为了将外界的风通过风机22更加充分的导入到支架21内腔中,以及最后从出风口26导出时,能够将经过加热丝24加热的热风先经过摄像头23再从出风口导出。具体地,当风机22转动时,风机22将柜体10外界的空气由进风口25导入到柜体10内的支架21内腔中,并驱动空气沿支架21的内腔移动,经过加热元件时吸热升温形成热风,最终流经摄像头23后由出气口26排出。由支架21内腔排出的热风用于吹拂摄像头23的防护罩玻璃,吹离表面液化形成的雾滴,达到除雾的效果。同时在热风的作用下,摄像头23的防护罩玻璃升温,有效防止雾滴继续在表面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入风口25处的风道处设有少量海绵,一方面海绵可对风道对的安装结构起到固定和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风道处的海绵可吸收水分,从而保持进入柜体10内部的空气的干燥。进一步地,防雾装置20的支架21卡置在柜体10顶部。为了使摄像头23完整的拍摄到冰箱内部物品的情况,将防雾装置20设置在冰箱柜体10的顶部。主要可以采用卡扣、螺钉和螺母配合等的固定方式将防雾装置20安装在柜体10顶部。其中,为了使摄像头23能够拍摄到冰箱内物品,将摄像头23的镜头背向加热元件设置。优选地,加热元件为加热丝24。采用加热丝24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加热元件,主要是因为加热丝24价格低廉,且安装结构简单,热效率高等优点。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元件也可以选择电热管、热电偶以及电加热圈等等。进一步地,加热丝包括功率范围分别为30~80W的第一加热丝(未标示)、80~220W的第二加热丝(未标示)以及功率大于220W的第三加热丝(未标示)。设置三组不同级别的功率的加热丝24主要是为了根据冰箱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的温差值以及环境湿度值来启动不同功率的加热丝24工作,从而更好的针对相应的温差值和环境湿度值来防止摄像头23镜头表面产生雾气。在上一实施例中,可以参见表1,针对表1中不同的温度值和环境湿度值控制不同的加热丝24进行工作。具体地,主控制器检测冰箱内的温度与外界环境的温度,以及冰箱内的湿度与外界环境的湿度,并查询动作执行表,即表1,根据动作执行表相应的设定执行相应的动作。如,当主控制器检测到温差为12℃且环境湿度70%的情况下,则控制第三加热丝工作。优选地,为了实现上述的对冰箱内的温度以及外界环境的温度的检测,冰箱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温度的测温元件(未标示),并且测温元件与主控制器连接,以将得到的温度值传送给主控制器。为了对环境湿度进行检测,冰箱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湿度的湿度检测元件(未标示),且湿度检测元件与主控制器连接,以将检测到的环境湿度值发送给主控制器。表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