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冻伤自动取物超低温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7686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冻伤自动取物超低温冰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室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冻伤自动取物超低温冰箱。



背景技术:

超低温冰箱又称超低温冰柜、超低温保存箱。 按大致可分为: 可适用金枪鱼的保存、电子器件、特殊材料的低温试验及保存血浆、生物材料、疫苗、试剂、生物制品、化学试剂、菌种、生物样本等低温保存。

超低温冰箱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0℃以下,以保证冰箱内的物品可以保持相当的活性或者质量,但目前的超低温冰箱在取物和放物的时候都需要将整扇冰箱门打开,从而导致部分接近门口的物品处于一个温度不稳定的状态中,经常解冻和重新冰冻容易降低低温保存的效果,从而缩短保守的时间。为了避免温度的频繁变化,实验人员通常需要快速取放物品以缩短打开冰箱门的时间,这种快速取放物品的行为容易出错而造成实验人员被冻伤,而且容易造成存放物品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冻伤自动取物超低温冰箱,其包括箱体、冷冻室、缓冲室、箱体大门、箱体小门、储物架、轨道、传动电机和操作面板,其将冰箱箱体分成冷冻室和缓冲室,通过使用储物架分别摆放不同物品,利用电机控制储物架在冷冻室和缓冲室之间移动,避免了一次性完整打开冰箱门,有效避免了因频繁打开冰箱门而造成冰箱内温度变化波动大并降低了保存时间的问题,也降低了人员被冻伤的可能性。

一种防冻伤自动取物超低温冰箱,其包括箱体、冷冻室、缓冲室、箱体大门、箱体小门、储物架、轨道、传动电机和操作面板;冷冻室和缓冲室并列组成箱体,冷冻室和缓冲室之间使用塑料膜隔开;箱体大门与冷冻室一侧的箱体边缘连接,箱体小门与缓冲室一侧的箱体边缘连接;箱体大门和箱体小门形成从箱体中间向两边打开的结构;若干储物架并排排列在箱体内,通过轨道链接,储物架能沿闭合的轨道移动;轨道固定在箱体内侧,跨越缓冲室和冷冻室;传动电机链接到储物架,能够控制储物架沿轨道移动;安装在箱体外侧的操作面板与传动电机链接,控制电机的开启与关闭。

其中,箱体小门上具有使用透明材质制成的观察窗,通过观察相能够观察到冰箱内的情况,以判断储物架是否完全移动到缓冲室中。

其中,箱体外侧还有温度显示屏,分别显示冷冻室和缓冲室的温度,方便实验人员调节和了解冰箱的温度。

其中,所述的传动电机与储物架之间还有调节部件,调整传动电机分别与不同储物架连接,使实验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操作面板移动对应的储物架,避免同时移动全部储物架浪费电机产生的动力,同时也容易使冰箱内的物品处于一个温度不稳定的环境中,缩短了可保存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防冻伤自动取物超低温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防冻伤自动取物超低温冰箱轨道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其中1-箱体,2-冷冻室,3-缓冲室,4-箱体大门,5-箱体小门,6-储物架,7-轨道,8-传动电机,9-塑料膜,10-调节部件,51-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一种防冻伤自动取物超低温冰箱,其包括箱体1、冷冻室2、缓冲室3、箱体大门4、箱体小门5、储物架6、轨道7、传动电机8和操作面板;冷冻室2和缓冲室3并列组成箱体1,冷冻室2和缓冲室3之间使用塑料膜9隔开;箱体大门4与冷冻室2一侧的箱体1边缘连接,箱体小门5与缓冲室3一侧的箱体1边缘连接;箱体大门4和箱体小门5形成从箱体1中间向两边打开的结构;若干储物架6并排排列在箱体1内,通过轨道7链接,储物架6能沿闭合的轨道7移动;轨道7固定在箱体1内侧,跨越缓冲室3和冷冻室2;传动电机8链接到储物架6,能够控制储物架6沿轨道7移动;安装在箱体1外侧的操作面板与传动电机8链接,控制电机的开启与关闭。

作为优实施例,箱体小门5上具有使用透明材质制成的观察窗51,通过观察相能够观察到冰箱内的情况,以判断储物架6是否完全移动到缓冲室3中,在有需要出储存架上的物品时,控制对应的储存架移动到缓冲室3,当观察到对应的储物架6完全移动到缓冲室3时便可以停止移动储物架6,并打开箱体小门5,将需要的物品取出。

作为优实施例,箱体1外侧还有温度显示屏,分别显示冷冻室2和缓冲室3的温度,方便实验人员调节和了解冰箱的温度。

作为优实施例,所述的传动电机8与储物架6之间还有调节部件10,调整传动电机8分别与不同储物架6连接,使实验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操作面板移动对应的储物架6,避免同时移动全部储物架6浪费电机产生的动力,同时也容易使冰箱内的物品处于一个温度不稳定的环境中,缩短了可保存的时间。

当需要大规模取出或者放进物品时,可以从中间打开箱体小门5和箱体大门4,完全打开箱体1,从而方便大规模取出或者放进物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