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能热水冷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5751阅读:1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能热水冷风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能热水冷风机。



背景技术:

制冷制热设备在家庭和工业中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的制冷制热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设备在制冷的状态下,系统制冷剂蒸发吸收室内热量经压缩形成高温高压,并将冷凝热散到空气中,如环境温度较高(35℃)以上时就会导致散热效果差,制冷效率低,同时散发到大气中的冷凝热形成热岛效应,进一步导致环境和设备本身的恶性循环;二是设备在制冷的状态下,环境温度较低(0℃)以下就会导致制热效果差,制热效率低,同时蒸发到大气的蒸发冷气形成冰岛效应,并导致环境温度和设备的工作效果差恶性循环。因此,我们设计一种空气能热水冷风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制冷制热设备工作效率低,效果差,并且对环境影响严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能热水冷风机,该实用新型采用制冷制热系统制冷或制热,并增加了热交换装置,将热交换装置放置在储水箱中,可以提高空气能的利用率,采用自下而上的水流结构,可以保证充分的利用空气能;同时采用热交换装置和冷凝器的双重作用,提高制冷或制热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能热水冷风机,包括制冷制热系统、储水箱和控制器,该制冷制热系统依次由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热交换装置、冷凝器、第一过滤器、节流器、蒸发器、第二过滤器通过管道形成闭合的循环回路;

所述热交换装置安装在所述储水箱内部;所述储水箱上部设有出水口,用于连通出水管,所述储水箱下部设有进水口,用于连通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电磁阀,所述出水管上安装有温控装置;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制冷制热系统信号连接或电连接。

应用上述结构,在制冷过程中,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流经所述蒸发器,吸收周围的介质的热量气化,再在所述压缩机的作用下,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高压气体流入所述热交换装置,此时,所述进水管通入冷水,自所述储水箱的下部向上通水,所述热交换装置内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凝变为液体并放热,将冷水加热,热水可以在充分的加热后,通过所述储水箱上部的所述出水管流出;所述热交换装置中的制冷剂在经过第一次冷凝后,再流经所述冷凝器进一步冷凝,此时,所述冷凝器冷凝散热少,减少了散发到空气中的冷凝热,最后制冷剂经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节流器降压后,再次进入所述蒸发器,完成制冷系统的循环;

在制热过程中,所述储水箱下部的所述进水管通入热水;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流经所述蒸发器,吸收周围介质的热量和从所述储水箱散发的热量气化,然后流经所述节流器降压后,在所述冷凝器的作用下,冷凝放热,实现制热;之后,液态的制冷剂流经所述热交换装置,吸热制冷,将热水变为冷水,可以供应工业冷水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装置为螺旋板式换热器或容积式换热器,且自上而下垂直分布在所述储水箱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装置至少设有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为列管式冷凝器。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制热系统制冷时,所述进水管通入冷水,通过所述热交换装置的作用,所述出水管排出热水;所述制冷制热系统制热时,所述进水管通入热水,通过所述热交换装置的作用,所述出水管排出冷水。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制热系统制冷或制热时,所述四通换向阀AC向连通和BD向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为冷却排管式。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为定容量压缩机或变容量压缩机。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装置安装在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处,用于检测出水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电磁阀安装在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处,用于控制进水开关。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空气能热水冷风机在制冷时,采用所述热交换装置安装在所述储水箱中的结构,将冷水变为热水,充分利用空气能,并且所述热交换装置的设置,减少了散入环境中的冷凝热,同时提高了制冷的效率;在制热时,所述蒸发器可以同时吸收所述热交换装置中的热量和空气中的热量,避免由于环境温度低,空气热量少降低制热效率,同时流经所述热交换装置的热水在热量交换后产生冷水;制冷产生的热水和制热产生的冷水可以用于生活或工业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气能热水冷风机制冷产热水状态工作结构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气能热水冷风机制热产冷水状态工作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压缩机;2、四通换向阀;3、热交换装置;4、储水箱;5、冷凝器;6、第一过滤器;7、节流器;8、蒸发器;9、第二过滤器;10、进水电磁阀;11、温控装置;12、控制器;13、出水管;14、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能热水冷风机,包括制冷制热系统、储水箱4和控制器12,该制冷制热系统依次由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热交换装置3、冷凝器5、第一过滤器6、节流器7、蒸发器8、第二过滤器9通过管道形成闭合的循环回路;此闭合循环回路可以实现制热或制冷;

所述热交换装置3安装在所述储水箱4内部,所述热交换装置3可以在制冷时,使冷水热量交换后变为热水,在制热时,使热水热量交换后变为冷水;所述储水箱4上部设有出水口,用于连通出水管13,所述储水箱4下部设有进水口,用于连通进水管14,所述储水箱4采用底部进水、上部出水的结构,便于冷水或热水充分的进行热量交换;所述进水管14上安装有进水电磁阀10,所述进水电磁阀10便于控制所述进水管14的进水;所述出水管13上安装有温控装置11,所述温控装置11用于测量出水温度;

所述控制器12与所述制冷制热系统信号连接或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2可以控制整个制冷制热系统。

应用上述结构,在制冷过程中,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流经所述蒸发器8,吸收周围的介质的热量气化,再在所述压缩机1的作用下,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高压气体流入所述热交换装置3,此时,所述进水管14通入冷水,自所述储水箱4的下部向上通水,所述热交换装置3内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凝变为液体并放热,将冷水加热,热水可以在充分的加热后,通过所述储水箱4上部的所述出水管13流出;所述热交换装置3中的制冷剂在经过第一次冷凝后,再流经所述冷凝器5进一步冷凝,此时,所述冷凝器5冷凝散热少,减少了散发到空气中的冷凝热,最后制冷剂经所述第一过滤器6和所述节流器7降压后,再次进入所述蒸发器8,完成制冷系统的循环;

在制热过程中,所述储水箱4下部的所述进水管14通入热水;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流经所述蒸发器8,吸收周围介质的热量和从所述储水箱4散发的热量气化,然后流经所述节流器7降压后,在所述冷凝器5的作用下,冷凝放热,实现制热;之后,液态的制冷剂流经所述热交换装置3,吸热制冷,将热水变为冷水,可以供应工业冷水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装置3为螺旋板式换热器或容积式换热器,且自上而下垂直分布在所述储水箱4内部;可以提高换热的效率,还可以使所述储水箱4内的水充分换热。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装置3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热交换装置3设有多个,可以提高换热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5为列管式冷凝器,重量轻、耐温性和耐腐蚀性好。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制热系统制冷时,所述进水管14通入冷水,通过所述热交换装置3的作用,所述出水管13排出热水;所述制冷制热系统制热时,所述进水管14通入热水,通过所述热交换装置3的作用,所述出水管13排出冷水,可以充分的利用空气能。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制热系统制冷或制热时,所述四通换向阀2AC向连通和BD向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8采用冷却排管式,蒸发效率高。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1为定容量压缩机或变容量压缩机。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装置11安装在所述储水箱4的出水口处,用于检测出水温度,方便用户的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电磁阀10安装在所述储水箱4的进水口处,用于控制进水开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