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上的节能蓄冷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9761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上的节能蓄冷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上的节能蓄冷蒸发器。



背景技术:

现有蒸发器技术大部分仅限于提高蒸发器的制冷效果和制冷速率。冰蓄冷技术是一种通过在低电价或低负荷时制冰以储存冷量,而在高电价或用冷高负荷时通过融冰释放冷量供冷,以降低空调制冷机组的负荷,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维持电网用电平稳,并可节约运行费用。目前的冰蓄冷方式空调制冷主机空调工况时不能直接向末端供冷采用的方式有如下两种:第一种,需要采用乙二醇溶液作为中间换热介质从空调制冷主机吸收冷量并通过中间换热器的换热过程向末端供冷水系统释放冷量,是一种间接换热过程,其中中间换热器两侧有传热温差存在且效率低,乙二醇溶液的物性导致循环水泵功耗增加,从而使得整个空调系统综合能效降低;第二,直接用环保制冷剂(五氟乙烷/三氟乙烷/四氟乙烷)冷媒作为中间换热介质从空调制冷主机吸收冷量并通过冰蓄冷蒸发器技术在冰槽中间蓄冰,用自融冰水过程向末端供冷水系统释放冷量,是一种直接蒸发过程,其中中间蓄冷蒸发器两侧有传冷差存在且效率低。现有以上两因素和传统的蒸发器都是通过铜制导流管导致整个空调系统综合能效降低。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作出改进,提供一种效率更高、能耗更低的空调上的节能蓄冷蒸发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上的节能蓄冷蒸发器。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调上的节能蓄冷蒸发器,包括若干平行并列布置的蒸发板构成蒸发器本体,所述蒸发板两端连接有储液管,所述储液管将相邻之间的蒸发板相连通,所述蒸发器本体一侧上分别设置有供液管和集液管,所述供液管一端设置有进道口,所述供液管另一端通过输送管连通在蒸发器本体底部蒸发板一侧的储液管,所述位于输送管同一侧上方蒸发器本体中蒸发板的储液管连接有集液管,蒸发板包括冷媒供液管、回气管和传导管,冷媒供液管一侧连接有回气管,回气管与储液管相连通,冷媒供液管另一侧平行并列布置有一系列的传导管,传导管一侧与对应的储液管相连接,所述储液管、供液管、集液管、冷媒供液管、回气管和传导管均采用铝合金制成的管道。本实用新型中相邻之间蒸发板首部和尾部是相互错开分布的,也就是下面第一个蒸发板的尾部的传导管连接有对应的储液管,通过储液管连接有上面一个蒸发板的储液管,然后通过连接有回气管,回气管通过冷媒供液管连接有对应的传导管,传导管在连接有对应蒸发板的储液管,然后继续连接以上述方式连接蒸发板,直到最后一个蒸发板的回气管与集液管相连通,集液管连接有空调主机。

所述若干平行并列布置的蒸发板数量为四个。

所述输送管可采用分流管,所述输送管采用分流管,其通过分流管可与另一蒸发器本体的供液管上进道口相连通,即蒸发器本体可单独使用或可采用多个并联使用,其连接方式多样,可供实际需要根据不同的选择,更加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所述冷媒供液管另一侧平行并列布置有17根传导管,其传导管的数量也还可以采用其他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安装。

所述冷媒供液管采用410A冷媒供液管,通过采用410A冷媒供液管,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环保,更加符合现代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若干平行并列布置的蒸发板构成蒸发器本体,所述蒸发板两端连接有储液管,所述储液管将相邻之间的蒸发板相连通,所述蒸发器本体一侧上分别设置有供液管和集液管,所述供液管一端设置有进道口,所述供液管另一端通过输送管连通在蒸发器本体底部蒸发板一侧的储液管,所述位于输送管同一侧上方蒸发器本体中蒸发板的储液管连接有集液管,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能够更加快速的实现制冷效果,具有很好的节能,更加环保,降低了能耗;所述储液管、供液管、集液管、冷媒供液管、回气管和传导管均采用铝合金制成的管道,其具有耐酸碱性强,蓄冷传导快,能耗低,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应用广泛等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蒸发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空调上的节能蓄冷蒸发器,包括若干平行并列布置的蒸发板11构成蒸发器本体1,所述若干平行并列布置的蒸发板11数量为四个,所述蒸发板11两端连接有储液管12,所述储液管12将相邻之间的蒸发板11相连通,所述蒸发器本体1一侧上分别设置有供液管2和集液管3,所述供液管2一端设置有进道口21,所述供液管2另一端通过输送管4连通在蒸发器本体1底部蒸发板一侧的储液管12,所述位于输送管4同一侧上方蒸发器本体1中蒸发板11的储液管12连接有集液管3,蒸发板11包括冷媒供液管111、回气管112和传导管113,所述冷媒供液管111采用410A冷媒供液管,通过采用410A冷媒供液管,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环保,更加符合现代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冷媒供液管111一侧连接有回气管112,回气管112与储液管12相连通,冷媒供液管111另一侧平行并列布置有一系列的传导管113,所述冷媒供液管111另一侧平行并列布置有17根传导管113,其传导管113的数量也还可以采用其他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安装,传导管113一侧与对应的储液管12相连接,所述储液管12、供液管2、集液管3、冷媒供液管111、回气管112和传导管113均采用铝合金制成的管道。本实用新型中相邻之间蒸发板11首部和尾部是相互错开分布的,也就是下面第一个蒸发板11的尾部的传导管113连接有对应的储液管12,通过储液管12连接有上面一个蒸发板11的储液管12,然后通过连接有回气管112,回气管112通过冷媒供液管111连接有对应的传导管113,传导管113在连接有对应蒸发板11的储液管12,然后继续连接以上述方式连接蒸发板11,直到最后一个蒸发板11的回气管112与集液管3相连通,集液管3连接有空调主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送管4可采用分流管,所述输送管4采用分流管,其通过分流管可与另一蒸发器本体1的供液管2上进道口21相连通,即蒸发器本体1可单独使用或可采用多个并联使用,其连接方式多样,可供实际需要根据不同的选择,更加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冷媒从进道口21中进入,然后流入到冷媒供液管2,当本实用新型的是由四个平行并列布置的蒸发板11构成蒸发器本体1,也就是一个蒸发器本体1,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储液管12连接有上面一个蒸发板11的储液管12,进入冷媒供液管111中的冷媒通过输送管4(分流管)进入到蒸发器本体1,由于相邻之间蒸发板11首部和尾部是相互错开分布(也就是下面第一个蒸发板的尾部的传导管连接有对应的储液管),输送管4的冷媒进入到下面第一个蒸发板11,然后依次进入到上面相邻的蒸发板11中,通过储液管12连接有上面一个蒸发板11的储液管12,然后通过连接有回气管112,回气管112通过冷媒供液管111连接有对应的传导管113,传导管113在连接有对应蒸发板11的储液管12,然后继续连接以上述方式连接蒸发板11,直到通过最后一个蒸发板11的回气管112与集液管3相连通进入到空调主机中,其中当输送管4为分流管时可以进入到下一个蒸发器本体1中,最后也是通过最后一个蒸发板11的回气管112与集液管3相连通进入到空调主机中,其中在蒸发器本体1中蒸发板11来回流动达到瞬间制冷结冰,然后通过每个蒸发板11上的回气管112把气压送回主机,如此反复循环,达到快速制冷的效果,由于蒸发板11并列平行多排分布构成蒸发器本体1,相比传统的蓄冷蒸发器减少对空调主机的使用能耗,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也使得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若干平行并列布置的蒸发板构成蒸发器本体,所述蒸发板两端连接有储液管,所述储液管将相邻之间的蒸发板相连通,所述蒸发器本体一侧上分别设置有供液管和集液管,所述供液管一端设置有进道口,所述供液管另一端通过输送管连通在蒸发器本体底部蒸发板一侧的储液管,所述位于输送管同一侧上方蒸发器本体中蒸发板的储液管连接有集液管,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能够更加快速的实现制冷效果,具有很好的节能,更加环保,降低了能耗;所述储液管、供液管、集液管、冷媒供液管、回气管和传导管均采用铝合金制成的管道,其具有耐酸碱性强,蓄冷传导快,能耗低,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应用广泛等等特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