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型速冻保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3073发布日期:2018-06-30 05:1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节能型速冻保鲜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速冻保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节能型速冻保鲜设备。



背景技术:

速冻保鲜,一般是指用某种设备制冷、可人为控制和保持稳定低温的设施,它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制冷系统;电控装置;有一定隔热性能的库房;附属性建筑物等,还有指本身能维持一定的低温环境,并能运输低温食品的设施及装置。根据运输方式包括陆上冷藏运输(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冷藏集装箱、船舶冷藏运输和航空冷藏运输。冷藏箱是冷藏链中最后一个环节。

然而现有的高效节能型速冻保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密封盖一般为玻璃制成,其保温效果较差,导致温度流失较快,浪费能源,其次密封盖一般多采用手动打开,打开十分的费力,故而满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节能型速冻保鲜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节能型速冻保鲜设备,包括保鲜柜本体,所述保鲜柜本体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底部四个拐角处设置有支腿,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制冷机组,所述底座下表面等距焊接有散热片,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速冻保鲜室,所述速冻保鲜室外表壁上包裹有保温泡沫层,所述速冻保鲜室内部中心处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固定架顶端固定有伸缩气缸,所述速冻保鲜室内部设置有放置架,所述密封盖内部嵌有保温棉层,所述密封盖表面中心处设置有透明观察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制冷机组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密封盖与速冻保鲜室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密封盖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密封盖关于固定架相互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放置架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放置架关于保鲜柜本体的竖直中线相互对称。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密封盖通过旋转轴与固定架转动连接,固定架上设置有带动密封盖转动的伸缩气缸,通过控制伸缩气缸的伸缩,可以自动打开密封盖,对比于传统的手动式打开密封盖,要更加的方便省力,其次保鲜柜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密封盖,两个密封盖可以同时打开,方便了速冻保鲜室内物品的取出和放置,再有速度保鲜室外表壁上包裹有保温泡沫层,密封盖内嵌有保温棉层,对比于传统的简单采用玻璃作为密封盖,保温棉层的设置,有效的降低了温度的流失,节约能源,也提高了速冻保鲜的效率,最后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散热片,通过散热片吸收制冷机组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有效的提高其散热效率,保证该速冻保鲜设备能够长期不间断稳定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节能型速冻保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保鲜柜本体、2-支腿、3-底座、4-制冷机组、5-速冻保鲜室、6-保温泡沫层、7-密封盖、8-固定架、9-旋转轴、10-伸缩气缸、11-散热片、12-放置架、13-透明观察窗、14-保温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高效节能型速冻保鲜设备,包括保鲜柜本体1,保鲜柜本体1底部设置有底座3,底座3底部四个拐角处设置有支腿2,底座3内部设置有制冷机组4,底座3下表面等距焊接有散热片11,底座3上设置有速冻保鲜室5,速冻保鲜室5外表壁上包裹有保温泡沫层6,速冻保鲜室5内部中心处固定有固定架8,固定架8通过旋转轴9转动连接有密封盖7,固定架8顶端固定有伸缩气缸10,速冻保鲜室5内部设置有放置架12,密封盖7内部嵌有保温棉层14,密封盖7表面中心处设置有透明观察窗13。

制冷机组4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组成,密封盖7与速冻保鲜室5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密封盖7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密封盖7关于固定架8相互对称,放置架12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放置架12关于保鲜柜本体1的竖直中线相互对称。

工作原理:使用时,该首先将该速冻保鲜设备连接好电源,打开制冷机组4进行制冷,放置物品时,控制伸缩气缸10收缩,密封盖7通过旋转轴9向上旋转,此时可以向速冻保鲜室5内的放置架12上放置需要速冻保鲜的食品,放置架12的设置,使得食品不会相互挤压,放置完成后,此时再次控制伸缩气缸10伸长,带动密封盖7通过旋转轴9向下旋转,密封好速冻保鲜室5即可,整个装置完整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