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系统用精馏管及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1817发布日期:2018-07-07 00:4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冰箱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用精馏管及吸收式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精馏实质是多级蒸馏,在一定压力下,利用互溶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或饱和蒸气压不同,使轻组分(沸点较低或饱和蒸气压较高的组分)汽化,经多次部分液相气化和部分气相冷凝,使气相中的轻组分和液相中的重组分浓度逐渐升高,从而实现分离。

大型液体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系统由发生器、精馏器、冷凝器、调节阀、蒸发器、吸收器以及氨水泵组成,氨水泵将吸收器中的氨水浓溶液输送至发生器,经加热蒸发处的氨蒸气和部分水蒸气进入精馏器,经冷却,水蒸气凝结成水重返发生器,纯氨蒸气则进入冷凝器冷凝液化,液氨通过调节阀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的氨蒸气返回吸收器,被从发生器返回的稀溶液吸收而成浓溶液,再由氨水泵送至发生器,从而形成制冷循环。

传统结构精馏管通常为直管形式,氨蒸气与水蒸气在精馏管内运行时,不利于水蒸气的液化,混合气体中掺杂较多的水蒸气,混合气中氨蒸气的比例相对较低,且氨蒸气极易溶于水,最终导致进入冷凝器部分的氨蒸气减少,制冷效果差。

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精馏管结构,使水蒸气在精馏管内尽可能多的气相冷凝,增加混合气中氨蒸气的比例,提高制冷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用精馏管及吸收式制冷系统,通过将精馏管弯曲设置,并在精馏管上成型阻流结构增加管内阻力,使水蒸气在精馏管内尽可能多的气相冷凝,增加混合气中氨蒸气的比例,提高制冷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的一种制冷系统用精馏管,包括精馏管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连接制冷系统的发生器,另一端连接制冷系统的冷凝器,所述管体上至少一部分沿其长度方向呈S型弯折形成弯折段,至少所述管体的弯折段上自外向内压制成型有阻流结构,所述阻流结构处的管径小于其他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阻流结构为均匀分布于所述弯折段上的凹点,所述凹点向管体中心处凸起。

优选的,所述凹点沿管体中心呈对称设置,且沿管体长度方向呈交错分布设置。

优选的,管体同一圆周位置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凹点,在其长度方向上,下一位置处的凹点偏离上一位置处的凹点90度设置。

优选的,所述凹点为球面结构,且所述凹点的四周边缘与管体为曲面过渡。

优选的,所述凹点分布于管体的外壁上,并沿管体的长度方向呈螺旋线分布。

优选的,所述阻流结构为均匀分布于所述弯折段上的波浪形压痕或环形压痕或螺旋形压痕,压痕向管体中心一侧凸出。

一种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发生器、精馏器、冷凝器、调节阀、蒸发器、吸收器以及氨水泵,所述精馏器采用上述精馏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制冷系统用精馏管的优点是:

通过将精馏管弯曲设置,并在精馏管上成型阻流结构增加管内阻力,使水蒸气在精馏管内尽可能多的气相冷凝,增加混合气中氨蒸气的比例,提高制冷效率。

此外,通过将凹点交错分布设置,使得蒸气在前进过程中不断的改变路径,进一步提升阻力,更有利于水蒸气的冷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精馏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管体 11、弯折段 12、凹点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传统结构精馏管通常为直管形式,氨蒸气与水蒸气在精馏管内运行时,不利于水蒸气的液化,混合气体中掺杂较多的水蒸气,混合气中氨蒸气的比例相对较低,且氨蒸气极易溶于水,最终导致进入冷凝器部分的氨蒸气减少,制冷效果差。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用精馏管及吸收式制冷系统,通过将精馏管弯曲设置,并在精馏管上成型阻流结构增加管内阻力,使水蒸气在精馏管内尽可能多的气相冷凝,增加混合气中氨蒸气的比例,提高制冷效率。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见图1、图2,如图所示,一种制冷系统用精馏管,包括精馏管管体1,管体1的一端连接制冷系统的发生器(未示出),另一端连接制冷系统的冷凝器(未示出),管体1上至少一部分沿其长度方向呈S型弯折形成弯折段11,通过将管体弯折处理可进一步的提高管体长度,提升水蒸气的气相冷凝效果。

至少管体1的弯折段11上自外向内压制成型有阻流结构,阻流结构处的管径小于其他位置处。此外阻流结构还可在弯折段、直管段或其他结构段处均设置,具体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优选阻流结构为均匀分布于弯折段11上的凹点12,凹点12向管体1中心处凸起。通过该凸起的形成,使得管体内部空间变小,从而在水蒸气运行的路径上形成了多个阻碍,有效增加管内阻力,使得水蒸气可尽可能的气相冷凝,以便提高混合气中氨蒸气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制冷效果。

凹点12沿管体1中心呈对称设置,且沿管体1长度方向呈交错分布设置。管体同一圆周位置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凹点12,在其长度方向上,下一位置处的凹点12偏离上一位置处的凹点90度设置。且通过对凹点的尺寸做调整,使得上下两组四个凹点的边缘弧线在空间位置上存在相切,如图2中截面图所示,沿管体长度方向上,管内部空间大小不断变化,使得水蒸气在管内不同位置不停的产生碰撞,使更多的水蒸气冷凝。

其中实施例中,同一圆周位置处凹点的数量可为1个或多个,多个凹点可规律排布,如多个凹点沿管体的长度方向呈螺旋线分布。具体设置形式不做限制。

凹点12为球面结构,该结构形式在增加管内阻力的同时,也便于管内蒸气的平缓流动,且凹点12的四周边缘与管体1为曲面过渡,保证管体外部的流线性。此外,凹点还可为锥形、柱型或其他形状结构,具体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发生器、精馏器、冷凝器、调节阀、蒸发器、吸收器以及氨水泵,精馏器采用上述的精馏管。

实施例2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阻流结构为均匀分布于弯折段11上的波浪形压痕或环形压痕或螺旋形压痕,压痕向管体中心一侧凸出。通过成型压痕以在管内形成阻碍结构,增加管内阻力。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用精馏管及吸收式制冷系统,通过将精馏管弯曲设置,并在精馏管上成型阻流结构增加管内阻力,使水蒸气在精馏管内尽可能多的气相冷凝,增加混合气中氨蒸气的比例,提高制冷效率。

此外,通过将凹点交错分布设置,使得蒸气在前进过程中不断的改变路径,进一步提升阻力,更有利于水蒸气的冷凝。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