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态冰制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0994发布日期:2018-09-21 20:34阅读:16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态冰制冰机,属于流态冰制造领域,应用于海产品保鲜或冰蓄冷空调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流态冰由于其冰粒细小圆滑,流动性强,用于冷却物品时可以迅速充填到任何缝隙,立即密封包围产品且不会伤害产品表面,在冰蓄冷空调和海产品保鲜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对于流态冰的制造技术,目前仍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制冰效果不佳、制冰系统庞大、出冰压力不足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开号为CN2454729Y,发明名称为“制造颗粒流体冰的海水制冰机”的专利提出在蒸发器筒体内设置搅拌传动轴,传动轴上装6把刮冰刀,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轴将颗粒冰排出,以达到不需要增加太多外力就把冰输送出来的技术目的。然而,实际应用中,仅在搅拌传动轴上设置刮冰刀,电机带动的刮冰刀的工作压力依然较小,出冰效果欠佳,且搅拌轴带动的海水与制冷剂的换热面积较小,制冰效果较差;同时,蒸发器筒体内工作的介质——制冷剂和海水均需从蒸发器筒体的侧面进出,额外增加了制冰机的体积,整体制冰机系统较为庞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降低制冰机系统的体积,同时能保证制冰和出冰效果,是流态冰的制造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一种新型流态冰制冰机,以降低制冰机系统的体积,提高制冰效果和出冰效果,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流态冰制冰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冰晶器,所述冰晶器包括制冷剂筒和流态冰生成筒,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入口连通,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制冷剂筒的制冷剂入口连通,所述制冷剂筒的制冷剂出口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入口连通;所述流态冰生成筒内设有一搅拌轴;所述流态冰生成筒的底部设有一进水口,所述流态冰生成筒的顶部设有一出冰口;所述制冷剂筒体的侧面底部设有一制冷剂入口,所述第一连接管道通过所述制冷剂入口与所述制冷剂筒体连通,所述制冷剂筒体的侧面顶部设有一制冷剂出口,所述第二连接管道通过所述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制冷剂筒体连通。将进水口和出冰口设置在流态冰生成筒的上下两端,且将制冷剂进出口设置在制冷剂筒的侧面上下两端,可以减小冰晶器的整体体积,且增加制冷剂与海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制冰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轴的顶端伸出所述流态冰生成筒设置,所述搅拌轴的顶端固定连接一电机。电机带动搅拌轴在流态冰生成筒内旋转,制取颗粒状流态冰的同时增加换热。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轴上均匀设有螺旋叶片。采用螺旋叶片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刮片,可以大大提高颗粒状冰晶的制造和流动,提高冰晶器的出冰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剂筒体内设有螺旋式通道,所述螺旋式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制冷剂入口连通,所述螺旋式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出口连通。将制冷剂筒体进一步设置为螺旋式通道的结构,可加强制冷剂的流动,加强制冷剂与海水的换热,提高制冰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剂筒体外包裹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流态冰制冰机,将进水口和出冰口以及制冷剂的进出口均设置在冰晶器的底部和顶部,可显著减小冰晶器的横向体积,同时显著增加制冷剂的流程,提高了制冷剂与海水的换热效果;通过在流态冰生成筒内设置螺旋型叶片,在制冷剂筒内设置螺旋通道,进一步保证了制冰和出冰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流态冰制冰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潜力。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流态冰制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缩机;2‐冷凝器;3‐节流装置;4‐1‐第一连接管道,4‐2‐第二连接管道;5‐制冷剂筒,5‐1‐制冷剂入口,5‐2‐制冷剂出口,5‐3‐螺旋式通道;6‐流态冰生成筒,6‐1‐进水口,6‐2‐出冰口,6‐3‐搅拌轴,6‐4‐电机,6‐5‐螺旋叶片;7‐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性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流态冰制冰机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3和冰晶器4,冷凝器2具有冷却水入口2‐1和冷却水出口2‐2,冰晶器包括制冷剂筒5和流态冰生成筒6,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与冷凝器2的制冷剂入口连通,制冷剂在冷凝器2内被冷却水冷却后从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流出,进入节流装置3,节流降压后通过第一连接管道4‐1与制冷剂筒5的制冷剂入口5‐1连通,制冷剂在制冷剂筒5内自下而上流动与海水充分换热,最后经制冷剂筒体5的制冷剂出口5‐2流出,通过第二连接管道4‐2返回至压缩机1的吸气口。

流态冰生成筒内设有一搅拌轴6‐3,其顶部与电机6‐4连接,电机6‐4带动搅拌轴6‐3旋转;流态冰生成筒6的底部设有一进水口6‐1,顶部设有一出冰口6‐2,且制冷剂筒的制冷剂入口5‐1设置在筒体侧面的底部,制冷剂出口5‐2设置在筒体侧面的顶部。由此,将进水口和出冰口、将制冷剂进出口均设置在冰晶器筒体的上下两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大大减小了冰晶器的整体体积,增加了制冷剂的流程,提高了制冷剂与海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提高制冰效果。

同时,为了提高冰晶器内流态冰生成筒的出冰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在搅拌轴6‐3上均匀设有螺旋叶片6‐5,以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刮片,进一步提高颗粒状冰晶的制造和流动,提高冰晶器的出冰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达到更佳的制冷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在制冷剂筒体5内设置螺旋式通道5‐3,螺旋式通道5‐3的一端与制冷剂入口5‐1连通,另一端与制冷剂出口5‐2连通。由此形成的制冷剂螺旋式通道,可显著加强制冷剂的流动,加强制冷剂与海水的换热,提高制冰效果。

进一步地,在制冷剂筒体外包裹保温层7,以避免冰晶器筒体与室外空气换热,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流态冰制冰机,将进水口和出冰口以及制冷剂的进出口均设置在冰晶器的底部和顶部,可显著减小冰晶器的横向体积,同时显著增加制冷剂的流程,提高了制冷剂与海水的换热效果;通过在流态冰生成筒内设置螺旋型叶片,在制冷剂筒内设置螺旋通道,进一步保证了制冰和出冰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流态冰制冰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潜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