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系统和具有制冷剂转移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14137发布日期:2019-02-10 14:07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系统和具有制冷剂转移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空气进行调温的制冷设备,具有:至少一个压缩机;至少一个膨胀机构;和至少一个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可分别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运行;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或另外的可作为蒸发器运行的换热器,其中在制冷剂管路中在至少一个压缩机下游在分支部处或其下游和在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入口或气体冷却器入口处或其上游,设有第一阀,并且在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出口或气体冷却器出口处或其下游和在膨胀机构的上游设有第二阀或将第二阀设置作为膨胀机构,其中制冷设备至少共同地为了制冷剂转移而包含第一阀和第二阀的阀控制装置,所述阀控制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阀切换方案,其中一方面在第二阀关闭的同时打开第一阀或另一方面在第二阀打开的同时关闭第一阀。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制冷设备的制冷设备系统以及一种针对这种制冷设备以及制冷设备系统进行制冷剂转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可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运行的换热器是如下换热器,所述换热器根据其结构适合用作为制冷设备中的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

分支部是制冷剂管路中的如下部位,所述制冷剂管路在所述部位处分支。

具有至少两个可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运行的换热器的制冷设备在具有不同空调区的较大的车辆中,例如在一些公共汽车或轨道车辆中,或在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时是常见的。不仅可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运行而且可作为蒸发器运行的换热器也不是罕见的。因此,具有两个这种可切换的换热器的制冷设备例如在de102014203895a1中描述。

在作为气体冷却器运行的换热器中,制冷剂,例如co2,在其在换热器中冷却时不液化。所述制冷剂在跨临界范围中运行。

在制冷设备运行时已知如下问题:制冷剂回路的高压区域中的压力例如在外部温度提高时变得过高,或者在例如外部温度低时变得过低。在热的环境温度下,在一些制冷设备中以已知的方式排出制冷剂,但是这在进入膨胀机构时会导致汽障并且降低制冷性能。例如,如下车辆空调设备是已知的,其中在高压区域中压力过高时,超压开关自动地切断设备进而不再冷却乘客室。

在de102007043162a1中公开了一种在该处称作为空调设备的制冷设备,其中在制冷剂回路中溢流阀设置在冷凝器的出口和膨胀机构的入口之间,所述溢流阀根据运行压力自动地打开并且使制冷剂从高压侧流入到位于低压侧上的容器中,使得将该制冷剂当前地从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机构和蒸发器构成的制冷剂回路中取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利的是,除了换热器之外还需要附加的容器,这尤其意味着附加的材料与相应的成本以及附加的空间需求和更大的重量。

在us2009/0320504a1中和在de102008047753a1中,分别公开了如下制冷设备,其具有:至少一个压缩机;至少一个膨胀机构;和至少一个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可分别作为冷凝器运行;和可作为蒸发器运行的换热器,其中在制冷剂管路中,在至少一个压缩机下游在分支部处或其下游和在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入口处或其上游设有第一阀,并且在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出口处或其下游和在膨胀机构的上游设有第二阀或将第二阀设置为膨胀机构。在us2009/0320504a1中和在de102008047753a1中都没有公开针对高压区域中的一方面超压问题而另一方面负压问题或在刚好运行的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过多或过少的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在us2009/0320504a1中提出用于蒸发器解冻的解决方案并且在de102008047753a1中提出将多个待冷却的空间调节到不同的使用温度水平上的解决方案,其中在车辆静止且驱动机器切断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最低的使用温度水平。

在de102011118162a1中和在首先于2016年11月17日,即在优先权日之后公开的de2015007565b3中公开如下制冷设备,其具有:至少一个压缩机;至少一个膨胀机构;和至少一个可分别作为冷凝器运行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和可作为蒸发器运行的换热器,其中在制冷剂管路中,在至少一个压缩机下游在分支部处或其下游和在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入口上游设有第一阀,并且在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出口下游设有第二阀作为膨胀机构。此外,在de102011118162a1和de2015007565b3中,分别公开了制冷剂到一个/多个刚好不作为冷凝器用制冷剂穿流的第一换热器中的制冷剂转移以及从所述第一换热器中返回。然而,不利的是,在de102011118162a1中公开的制冷设备附加地必须包含内部的热传输器以及特征性地包含可截断的、用于使内部的热传输器的高压通路被穿流的旁路,所述旁路设置在内部的热传输器的高压出口和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之间。在该处公开的、附加地具有内部的热传输器以及所述旁路的该制冷设备,和为此公开的对制冷剂转移的调节因此是耗费的、复杂以及繁琐的。尽管在de2015007565b3中示出的设备公开了无需旁路,但是在此附加地公开了内部的热传输器还有构成为毛细管路的移出管路作为该处的设备的主要的、必需的特征。在该处公开的、附加地具有内部的热传输器以及构成为毛细管路的移出管路的制冷设备和为此公开的对制冷剂转移的调节因此是耗费的、复杂的和繁琐的。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所基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制冷剂转移方案的制冷设备,其包括至少一个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至少一个压缩机;至少一个膨胀机构;和至少一个可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运行的换热器;和所述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或另外的可作为蒸发器运行的换热器。相应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制冷设备系统,其具有根据第一目的的改进的制冷设备。此外,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借助这种改进的制冷设备进行制冷剂转移的方法。

第一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制冷设备实现。也就是说,第一目的通过用于对空气进行调温的制冷设备来实现,其具有:至少一个压缩机;至少一个膨胀机构;和至少一个可分别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运行的换热器;和这些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或另外的可作为蒸发器运行的换热器,其中在制冷剂管路中在至少一个压缩机下游在分支部处或其下游和在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入口或气体冷却器入口处或其上游设有第一阀,并且在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出口或气体冷却器出口处或其下游和在膨胀机构的上游设有第二阀或将第二阀设置作为膨胀机构,其中制冷设备至少在进行制冷剂转移的同时包含第一阀和第二阀的阀控制装置,所述阀控制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阀切换方案,其中一方面在第二阀关闭的同时打开第一阀或另一方面在第二阀打开的同时关闭第一阀,并且其中阀控制装置包括自动的调节装置,在被穿流的所述制冷剂回路中超过预设的制冷剂量时和/或在被穿流的制冷剂回路中在压缩机下游超过制冷剂的预设的压力时,所述自动的调节装置为至少一个刚好不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由制冷剂穿流的换热器设定第一阀切换方案。由此,在没有附加的收集容器的情况下,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至少共同地用于收集制冷剂,并且也根据需要用于将制冷剂输出给刚好运行的制冷剂回路。由此,能够自动地在至少一个刚好不由制冷剂穿流的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收集制冷剂,并且从刚好被穿流的制冷剂回路中取出制冷剂,进而在该处降低该处的制冷剂量和/或压力。制冷剂转移的这种方案节约了不这样的话通常用于制冷剂转移的附加的收集容器的成本、材料、重量以及空间。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换热器的刚好不针对制冷剂冷却而运行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因此能够有意义地简单地且在没有大的耗费的情况下使用。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本发明的相应的主题的有利的设计方案、改进形式和改善之处。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设备的一个有利的改进形式,在制冷剂管路中,在进行分支的区域中的分支部处或其下游和在第二换热器的冷凝器入口或气体冷却器入口处或其上游设有第三阀,并且在第二换热器的冷凝器出口或气体冷却器出口处或其下游和在膨胀机构上游设有第四阀或者将第四阀设置作为膨胀机构,其中制冷设备包含用于第三阀和第四阀的阀控制装置,所述阀控制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阀切换方案:一方面在第四阀关闭的同时打开第三阀或另一方面在第四阀打开的同时关闭第三阀。由此,能够使用第二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来进行制冷剂转移。于是,制冷剂转移也能够交互地根据这两个换热器中的哪个刚好用于冷却制冷剂而在相应的另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进行。优选地,在这种改进形式中,第一和第三阀共同构成为唯一的三通阀。该三通阀节约成本、材料、重量和空间。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设备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用于第一阀和第二阀的和/或用于第三和第四阀的阀控制装置包括第三阀切换方案:打开第一阀并且同时打开第二阀或打开第三阀并且同时打开第四阀。由此,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也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通过仅相应地切换阀来冷却进行穿流的制冷剂。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设备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阀控制装置包括如下自动的调节装置,在被穿流的制冷剂回路中低于预设的制冷剂量时,所述自动的调节装置针对至少一个刚好不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由制冷剂穿流的换热器设定第二阀切换方案。由此,能够自动地将在该处事先在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收集的制冷剂输送给刚好运行的制冷剂回路,进而扩大该处的制冷剂量,即改进冷却性能。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设备的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阀控制装置包括如下自动的调节装置,在被穿流的制冷剂回路中在低于膨胀机构处或其上游的制冷剂的预设的压力时所述自动的调节装置针对至少一个刚好不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由制冷剂穿流的换热器设定第二阀切换方案。由此,能够自动地将在该处事先在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收集的制冷剂输送给刚好运行的制冷剂回路,进而在该处增大压力,即改进冷却性能。

优选地,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构成为可切换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集成在壳体的、可加载制冷剂的加热管和可加载制冷剂的冷却管,并且在伸展经过这两个可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运行的换热器中的相应另一换热器的制冷剂回路中可作为具有连接在上游的膨胀机构的蒸发器运行。

但是,可切换地在此不表示:加热管和冷却管并不能够同时加载制冷剂,而是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和蒸发器区域可以并行地处于一个换热器中并且换热器以针对两种运行类型可运行的方式构造。由此可行的是:在两个换热器的情况下交互地存在两个制冷剂回路,其中分别不针对制冷剂冷却而运行的制冷剂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能够用于制冷剂转移。

根据一个有利的改进形式,可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运行的至少第一和第二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在其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包括至少一个在制冷剂管路中连接到构成为扁平管的加热管上的、用于制冷剂的收集容器。由此,有利地增大用于制冷剂转移的体积。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第一阀和/或第三阀构成为压力阀。由此,在超过预定的压力时能够自动地打开相应的阀,或在低于预定的压力时能够自动地关闭相应的阀。由此有利的是:阀控制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相同地包含在相应的阀中。

优选地,第二阀和/或第四阀构成为节流阀。节流阀能够用作为膨胀机构。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设备的一个有利的改进形式,在制冷剂管路中在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出口或气体冷却器出口处或其下游并且在第二阀上游包含通向另一阀的分支部,所述另一阀在制冷剂管路中设置在第一换热器的蒸发器入口处或其上游。由此,在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收集的制冷剂也能够经由同一换热器的蒸发器区域输送给伸展经过此的制冷剂回路。

优选地,在制冷剂管路中在第二换热器的冷凝器出口或气体冷却器出口处或其下游并且在第四阀上游通向另一阀的分支部,所述另一阀在制冷剂管路中设置在第二换热器的蒸发器入口处或其上游。由此,在第二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收集的制冷剂附加地还能够经由同一换热器的蒸发器区域输送给伸展经过此的制冷剂回路。

有利地,一个或多个另一阀构成为膨胀机构,优选构成为节流阀。由此,也还改进相应的连接在下游的蒸发器的冷却作用。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设备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其构成为用于车辆的制冷设备。因此,所述制冷设备例如能够用于对乘客空间进行空气调节。

在此,尤其有利的是如下设计方案:可安装在例如是公共汽车或轨道车辆的车顶上或部分集成地在车顶中。

最后,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能够基本上自由地彼此组合并且不通过权利要求中存在的顺序而固定地组合,只要其是彼此独立的。

第二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7的特征的制冷设备系统来实现。相应的说明如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设备和其有利的设计方案、改进形式和改善之处那样也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设备系统。

第三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8的特征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是用于制冷剂转移的低成本的、节约材料的和节约空间的方法。此外,相应地,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设备和其有利的设计方案、改进形式和改善之处的说明相应地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补充于此,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有利的改进形式,针对第三阀和第四阀的阀控制装置以如下方式进行调节:在切换到第一阀切换方案时必要时将制冷剂保持或收集在第二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并且在切换到第二阀切换方案时将必要时存在于第二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的制冷剂输送给通过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运行的制冷剂回路。由此,在第二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也发生制冷剂转移。由此,在制冷剂转移时提供更灵活的行进方式。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有利的改进形式,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识别在当前被穿流的制冷剂回路中低于预设的制冷剂量,并且接着设定用于当前不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由制冷剂穿流的换热器的第二阀切换方案。因此,自动地将制冷剂输送给运行的制冷剂回路进而改进其作用。

另一改善之处是如下方法步骤:识别在当前被穿流的制冷剂回路中在压缩机下游低于制冷剂的预设的压力,并且接着设定用于当前不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由制冷剂穿流的换热器的第二阀切换方案。因此,自动地将制冷剂输送给运行的制冷剂回路进而提高压力。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阀控制装置针对第一阀和第二阀和/或针对第三阀和第四阀以如下方式调节:即在打开第一阀并且同时打开第二阀的相应第三阀切换方案中,第一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运行,和/或在打开第三阀并且同时打开第四阀的相应第三阀切换方案中,第二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运行。因此,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也可运行用于冷却制冷剂。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定针对第三阀和第四阀的第三阀切换方案,并且将构成为可切换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切换为伸展经过可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运行的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回路中的蒸发器。具有制冷剂转移的该方法适合于具有可切换的换热器的紧凑的结构方式。同样有利的是如下方法步骤:设定针对第一阀和第二阀的第三阀切换方案,并且将构成为可切换的换热器的第二换热器切换为伸展经过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运行的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回路中的蒸发器。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有利的改进形式,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识别在要么关闭的第一阀要么关闭的第三阀处或其上游超过制冷剂预设的压力,并且接着要么在之前关闭的第一阀处要么在之前关闭的第三阀处切换到第一阀切换方案。以这种方式,将制冷剂从运行的制冷剂回路中移入分别未被穿流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进而自动减小运行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压力。避免在制冷剂设备处因过高的压力引起的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改善之处是如下步骤:识别在当前被穿流的制冷剂回路中超过预设的制冷剂量,并且接着要么在之前关闭的第一阀处要么在之前关闭的第三阀处切换到第一阀切换方案。以这种方式,将制冷剂从运行的制冷剂回路中移入到分别未被穿流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进而有利地自动减小运行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量。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有利的改进形式,所述方法包括具有如下步骤的替选方案:切换到关闭第一阀并且关闭第二阀的阀切换方案,并且接着切换到另一阀的打开,所述另一阀设置在制冷剂管路中并且设置在构成为可切换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的蒸发器入口处或其上游,所述制冷剂管路在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出口或气体冷却器出口处或其下游并且在第二阀上游进行分支。因此,选择性地将在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收集的制冷剂通过同一换热器的蒸发器输送给刚好由此运行的制冷剂回路。相应有利的是如下方法步骤:切换到关闭第三阀并且关闭第四阀的阀切换方案,并且接着切换到另一阀的打开,所述另一阀设置在制冷剂管路中并且设置在构成为可切换的换热器的第二换热器的蒸发器入口处或其上游,所述制冷剂管路在第二换热器的冷凝器出口或气体冷却器出口处或其下游并且在第四阀上游进行分支。

最后,关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也能够基本上自由地组合并且不通过权利要求中存在的顺序而固定地组合,只要其是彼此独立的。

附图说明

根据附图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示出:

图1a示出在第一阀切换方案中制冷设备的一个实施例,

图1b示出在第二阀切换方案中制冷设备的相同的实施例,

图2示出在第一阀切换方案中制冷设备的另一实施例,

图3示出在第一阀切换方案中制冷设备的另一实施例,

图4示出具有连接到构成为扁平管的加热管上的收集容器的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

图5示出具有制冷设备和示例性扩展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设备系统的一个实施例,

图6示出用于进行制冷剂转移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7示出用于进行制冷剂转移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全部视图都理解为是示意性的。出于提高视图的清晰度的目的弃用符合比例的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和1b示出用于对空气进行调温的制冷设备1,其具有:压缩机3;两个膨胀机构19和39;第一换热器5和第二换热器7。制冷剂在压缩机3中压缩并且在制冷剂管路中流至分支部9,其中不仅可考虑一个压缩机3而且可考虑多个压缩机3。分支部9是制冷剂管路中的如下部位,在所述部位处制冷剂管路分为进入到第一换热器5的通向冷凝器入口或气体冷却器入口15的区域和另一进行分支的区域23,第二换热器7接入所述另一进行分支区域中。这两个换热器5和7设计成,使得其可作为冷凝器运行。在制冷设备1在跨临界范围中运行时,将换热器5和7设计成,使得其可作为气体冷却器运行。制冷设备1的制冷剂回路从分支部9经过进行分支的区域23、经过第二换热器7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伸展至膨胀机构39,例如膨胀阀,并且继续经过第一换热器5的蒸发器区域21返回压缩机3和继续返回分支部9。在此,第一换热器5作用为蒸发器。第一换热器5在这种情况下构成为可切换的换热器,其具有集成在壳体中的、可加载制冷剂的加热管和可加载制冷剂的冷却管。也就是说,在第一换热器5中存在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16以及蒸发器区域21,并且第一换热器5以针对这两种运行类型可运行的方式设计。在制冷剂管路的另一区域中,在分支部9和第一换热器5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15之间设置第一阀11。该第一阀11由阀控制装置13控制。也可以考虑直接在第一阀11处例如在压力阀中的阀控制装置,所述阀控制装置包含如下自动的阀控制:在制冷剂管路中在压缩机3下游的侧上超过预设的压力时打开第一阀11连同同时自动关闭构成为膨胀机构的第二阀19并且在低于较低地预定的压力时自动地关闭第一阀11。在图1a中第一阀11打开并且同时第二阀19关闭。也就是说,阀控制装置13在此设定第一阀切换方案。由此,来自压缩机3的制冷剂能够通过压缩机或气体冷却器入口15进入第一换热器5的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区域16中,并且由于第二阀19关闭而在该处被收集。也就是说,从伸展经过具有第二换热器7的进行分支的区域23的制冷剂回路中取出制冷剂,进而转移到第一换热器5中。相反,在图1b中由阀控制装置13设定关闭第一阀11和同时打开第二阀19的第二阀切换方案。

由此,必要时在第一换热器5中被收集或保持的制冷剂能够经过冷凝器出口或气体冷却器出口17并且经过第二阀19流动至第一换热器5的蒸发器区域21,进而输送给伸展经过具有第二换热器7的进行分支的区域23的制冷剂回路。第二阀19构成为膨胀机构,例如构成为节流阀,构成为可电操控的膨胀阀,尤其构成为步进电机阀或构成为脉冲式磁阀。也可以考虑如下变型形式:膨胀机构连接在第二阀19下游。此外可以考虑的是,阀控制装置13包括如下自动的调节装置,所述自动的调节装置在被穿流的制冷剂回路中超过预设的制冷剂量时在刚好不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由制冷剂穿流的第一换热器5的情况下为该第一换热器设定第一阀切换方案。

在图1a和1b中示出的制冷设备1构成用于在车辆中使用,例如可安装在车顶上或部分集成在车顶中。

在图2中示出在第一阀切换方案中的用于对空气调温的制冷设备1的另一实施例。在压缩机3下游在制冷剂管路中存在分支部9,其中制冷剂管路分为进行分支的区域23和具有第一阀11的区域。具有进行分支的区域23的制冷剂回路经由第一换热器5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16、经由通向膨胀机构39的截止阀29并且进一步经过第二换热器7的蒸发器区域27返回至蒸发器3。制冷剂管路在分支部9下游的另一分支部引导至第一阀11并且进一步引导至第一换热器5的另一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16的冷凝器入口或气体冷却器入口15。制冷剂管路的该分支部接着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出口或气体冷却器出口17穿过第二换热器7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34引导至第二阀19,所述第二阀在这种情况下是膨胀机构。也可以考虑如下结构变型形式:制冷剂首先引导经过第二换热器7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34并且接着经过第一换热器5的区域16引导至第二阀19。接着,制冷剂管路经过第二换热器7的蒸发器区域27返回到压缩机3中。第二换热器7构成为可切换的换热器,所述可切换的换热器具有集成在壳体中的、可加载制冷剂的加热管和可加载制冷剂的冷却管,其中也能够同时用制冷剂加载蒸发器区域27和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34。也就是说,在制冷设备1中实际上存在两个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共同地至少从压缩机3伸展直至分支部9。示出在打开第一阀11并且关闭第二阀19的第一阀切换方案中的阀控制装置13。因此,制冷剂能够在第一换热器5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16中并且在第二换热器7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34中被收集或者转移,进而经过进行分支区域23从制冷剂回路中取出。此外,阀控制装置13包括在图2中未示出关闭第一阀11并且同时打开第二阀19的第二阀切换方案。因此,必要时在第一换热器5和第二换热器7中在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被收集或转移的制冷剂能够通过进行分支的区域流入到制冷剂回路中从而转移到该处。此外,阀控制装置13包含在图2中未示出的、打开第一阀11并且打开第二阀19的第三阀切换方案。由此,通过制冷剂管路的具有第一和第二阀11、19的区域运行的制冷剂回路被开启。可以考虑的是包含在阀11和19中的如下阀控制装置,所述阀控制装置例如自动地根据关于在伸展穿过进行分支的区域23的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量的相应的信号在超过特定的制冷剂量时设定第一阀切换方案,而在低于特定的较低的或相同的制冷剂量时设定第二阀切换方案。

在图3中示出在第一阀切换方案中的制冷设备1的另一实施例。第一制冷剂回路从压缩机3经由分支部9经过第一阀11伸展到第一换热器5的冷凝器入口或气体冷却器入口15中,继续经过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16从冷凝器出口或气体冷却器出口17中伸展至通向膨胀机构25的第二阀19,经过第二换热器7的蒸发器区域27返回至压缩机3。由于关闭的第二阀19,该制冷剂回路刚好不运行,而是阀控制装置13为了将制冷剂收集或转移到第一换热器5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16中而切换到同时打开第一阀的第一阀切换方案。此外,阀控制装置13针对第一阀11和第二阀19包含在图3中未示出的第二和第三阀切换方案。第二制冷剂回路始于压缩机3与第一制冷剂回路一起伸展直至分支部9。在分支部9下游,第二制冷剂回路在制冷剂管路中在分支区域23中经过第三阀31,经过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33进入第二换热器7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34中,并且从该处经过冷凝器出口或气体冷却器出口35至第四阀37,以及接着经过第一换热器5的膨胀机构39和蒸发器区域21最后返回至压缩机3。图3针对第三阀31和第四阀37示出阀控制装置13的第三阀切换方案,即:打开第三阀31和打开第四阀37。由此,第二制冷剂回路当前地借助其阀切换投入运行。对于第三阀31和第四阀37,阀控制装置13也包括在图3中未示出的第一和第二阀切换方案,即:一方面在关闭第四阀37的同时打开第三阀31或另一方面在关闭第四阀37的同时关闭第三阀31。一个有意义的变型形式是分支部9、第一阀11和第三阀31在唯一的三通阀中重合。此外可以考虑的是:第二阀19和/或第四阀37也构成为膨胀机构,并且对应地在相应的制冷剂回路中省去附加的膨胀机构25和39。对此,例如考虑节流阀、可电操控的膨胀阀,尤其步进电机阀或脉冲式磁阀。也可以考虑分别直接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阀11、19、31和37处的阀控制装置,例如在压力阀或具有例如在制冷剂量方面的传感器控制的阀中。因此,在刚好运行的第一制冷剂回路中,在压缩机3下游超过预设的压力或压力值时,或在被穿流的第一制冷剂回路中超过预设的制冷剂量或制冷剂量值时,借助自动的阀控制装置13为第三阀31和第四阀37设定第一阀切换方案,以及相反地在压缩机3下游或在第一制冷剂回路的相应的膨胀机构19、25上游或在其处低于预设的压力或压力值时,或在运行的第一制冷剂回路中低于预设的制冷剂量或制冷剂量值时,借助自动的阀控制装置13为第三阀31和第四阀37设定第二阀切换方案。相应地,阀控制装置13在第二制冷剂回路刚好被穿流或运行时接通第一阀11和第二阀19。根据这两个制冷剂回路中的哪个刚好运行,将刚好不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由制冷剂穿流的第一或第二换热器5、7用于制冷剂转移。第一和第二换热器5、7在这种情况下构成为具有可切换的换热器,所述可切换的换热器具有集成在壳体中的、可加载制冷剂的加热管和可加载制冷剂的冷却管,并且第一和第二换热器在伸展经过这两个可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运行的换热器5、7的相应另一换热器的制冷剂回路中可作为具有连接在上游的膨胀机构的蒸发器运行。在此,相应刚好不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运行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16、34用作为用于收集或转移制冷剂的容器。

在图4中作为实例描绘第一换热器5的一个实施方式,其具有右上方的冷凝器入口或气体冷却器入口15和在其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彼此平行伸展的、构成为扁平管的加热管43与位于其之间的薄片41,所述第一换热器包含在制冷剂管路中连接到构成为扁平管的加热管43上的用于制冷剂的收集容器45。因此,制冷剂能够以足够的体积在第一换热器5中收集并且根据需要通过冷凝器出口或气体冷却器出口17再次输出以进行相应的制冷剂回路的运行。收集容器45也能够设置在第一和/或第二换热器5、7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的其他部位处。此外,在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的不同的部位处的多个收集容器45是可以考虑的。

在图3中示出的制冷设备1构成用于在车辆中使用,例如可安装在公共汽车的车顶上或部分集成在车顶中。也可以考虑不仅具有第一和第二换热器5、7而且具有另外的换热器,例如第三换热器的制冷设备1,所述另外的换热器用作为经过可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运行的第一和第二换热器5、7的制冷剂回路中的蒸发器。

在图5中示出具有制冷设备1和示例性扩展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设备系统51的一个实施例。在此,制冷剂管路始于压缩机3在分支部9处划分成进行分支的区域23和经过第一阀11到第一换热器5的冷凝器入口或气体冷却器入口15的区域。制冷剂管路的通过冷凝器出口或气体冷却器出口17连接到第一换热器5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16上的路径通过第二阀19经由内部的换热器57引导至膨胀机构25、61和65或者甚至引导至膨胀机构39。阀控制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在阀处实现。但是也可以考虑中央单元作为阀控制装置。因此,在针对第一阀11和第二阀19的第一阀切换方案中,只要除了第二阀19另一阀53也关闭,就将第一换热器5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16用作为制冷剂收集器,制冷剂转移到所述制冷剂收集器中。在第二阀切换方案中,于是必要时制冷剂再次输出给刚好运行的制冷剂回路。在打开第一阀11并且打开第二阀19的第三阀切换方案中,于是继续经过膨胀机构25、61、65和39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经由膨胀机构25经过第二换热器7的蒸发器区域27向回伸展至压缩机3的制冷剂回路运行准备就绪或处于运行中。并行于第二换热器7的膨胀机构25和蒸发器区域27,在制冷剂设备系统51中,接通具有例如用于电池的冷水的、连接在下游的板式换热器63的膨胀机构61以及例如对于用于驾驶员的冷空气、在换热器67上游的另一膨胀机构65。代替或除了用于驾驶员和电池的这些附加的换热器之外,可以考虑出于在制冷剂设备系统51中的冷却目的的另外的和/或其他的换热器。

此外,在第一换热器5的冷凝器出口或气体冷却器出口17下游并且在第二阀19上游,包含通向另一阀53的分支部,所述分支部在制冷剂管路中设置在第一换热器5的蒸发器入口处或其上游。该另一阀53在这种情况下是膨胀机构,例如节流阀。在另一阀53打开的情况下,制冷剂必要时能够从第一换热器5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经由其蒸发器区域21流向制压缩机3进而输送给刚好运行的制冷剂回路。也就是说,除了第二阀19之外存在另一方案:将在第一换热器5中收集的制冷剂转移到刚好运行的制冷剂回路中。

但是,第二换热器7的冷凝器区域或制冷剂区域也可用作为制冷剂收集器。在制冷剂管路中在进行分支的区域23中,在第三阀31上游例如接入在制冷设备系统51中用于对流器和驾驶员的暖水的板式换热器59。第三阀31连接在第二换热器7的冷凝器入口或气体冷却器入口33上游。阀控制装置在这种情况下位于阀处。但是也可以考虑中央的阀控制装置的变型形式。在设定第三阀31和第四阀37以及关闭另外的阀55的第一阀切换方案时,第二换热器7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34用作为制冷剂收集器。在此,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34例如能够包括在制冷剂管路中连接到构成为扁平管的加热管上的、用于制冷剂的收集容器。制冷剂管路的通过冷凝器出口或气体冷却器出口35连接到第二换热器7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34处的路径,经过第四阀37经由内部的换热器57引导至膨胀机构25、61和65或甚至引导至膨胀机构39。在针对第三阀31和第四阀37的第二阀切换方案中,于是必要时将制冷剂再次输出给刚好运行的制冷剂回路。在针对第三阀31和第四阀37的第三阀切换方案中,冷却回路经由进行分支的区域23运行准备就绪或处于运行中。

附加地,在第二换热器7的冷凝器出口或气体冷却器出口35下游和在第四阀37上游包含通向另一阀55的分支部,所述另一阀在制冷剂管路中设置在第二换热器7的蒸发器入口的处或其上游。该另一阀55在这种情况下是膨胀机构,例如节流阀。在另一阀55打开的情况下,制冷剂必要时能够从第二换热器7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34经由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蒸发器区域27流动至压缩机3,进而输送给刚好运行的制冷剂回路。由此,除了第四阀37之外,存在另一方案:将在第二换热器7中收集的制冷剂转移到刚好运行的制冷剂回路中。阀11、19、31、37、53和55是根据制冷剂回路中的压力或压力值控制的阀。根据在刚好不由制冷剂穿流的另一制冷剂回路中是第一阀切换方案还是第二阀切换方案,切换到在超过或低于在压缩机3下游或在膨胀机构处或其上游的制冷剂的一个或两个预设的压力时在制冷剂回路中所设定的第三阀切换方案。但是,也可以考虑中央的阀控制装置,所述阀控制装置例如处理关于刚好运行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的传感器信号并且切换到相应的阀切换方案。也可以考虑制冷设备1的如下设计方案:除了自动的调节装置之外,也可以考虑在操作制冷设备1时在阀控制装置中可能已知概率的阀切换方案。

在图5中示出的制冷剂设备系统51需灵活地运行,其中第一换热器5和第二换热器7可用于制冷剂转移。制冷剂设备系统不限制于所示出的制冷剂设施系统51,而是例如能够包括多个这种制冷剂设备1以及另外连上的换热器。所述制冷剂设备系统可在具有一个或多个制冷设备1的车辆中使用,例如装入车顶上或部分集成地装入车辆顶中,例如在轨道车辆中使用。

在图6中示出用于制冷剂转移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在制冷设备运行时如在图1a、1b、2、3和5中示出的那样应用。在第一方法步骤100中识别:在当前运行的制冷剂回路中在压缩机下游,制冷剂的压力超过预设的压力或压力值。方法步骤100的变型形式是识别:在刚好被穿流的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量超过预设的值或制冷剂量。随后,在第二方法步骤中110中,阀控制装置针对第一阀和第二阀设定第一阀切换方案,或者如果所述第一阀切换方案已经存在的话就保留该第一阀切换方案,即打开第一阀和关闭第二阀。由此,制冷剂必要时保持或收集在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相反,如果在第一方法步骤100中识别:在当前运行的制冷剂回路中在压缩机下游制冷剂的压力低于预设的压力或压力值,那么接着代替方法步骤110进行方法步骤110a。该方法步骤100的一个变型形式是识别:在刚好被穿流的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量低于预设的值或制冷剂量。在方法步骤110a中,设定针对当前不作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由制冷剂穿流的第一换热器的第二阀切换方案,或者如果已经进行就要求进行设定。也就是说,在此,第一阀关闭并且第二阀打开。必要时存在于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的制冷剂被输送给刚好运行的制冷剂回路。所述方法在制冷设备运行时通常又始于方法步骤100。

在图7中示出用于制冷剂转移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在制冷设备系统或制冷设备运行时如图5中示出的那样应用。在第一方法步骤200中确定:伸展经过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的第一制冷剂回路是否应当运行,并且代替于此确定伸展经过第二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的第二制冷剂回路是否应当运行。接着进行的、针对第一制冷剂回路应当被穿流的情况的判断,引起方法步骤210,在所述方法步骤中针对第一阀和第二阀进行第三阀切换,即这两者以打开的方式设定或者保持设定其打开。接着,由于在压缩机下游的区域中测量在运行的第一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压力或制冷剂量,在方法步骤220中识别:是否超过或低于预设的压力或压力值或者预设的制冷剂量或制冷剂量值。如果确定超过,那么用判断“是”进入具有方法步骤230的路径。在方法步骤230中,对于第三阀和第四阀设定第一阀切换方案:打开第三阀和同时关闭第四阀。此外,在此将切换到另一阀的关闭,所述阀设置在制冷剂管路中并且设置在构成为可切换的换热器的第二换热器的蒸发器入口处或其上游,所述制冷剂管路在第二换热器的冷凝器出口或气体冷却器出口处或其下游的并且在第四阀上游进行分支。

借助方法步骤230必要时将制冷剂保持或收集在第二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中。始于步骤200,以特定的时间间隔重新执行所述方法。而如果在方法步骤220中确定了低于,那么用判断“否”进入具有方法步骤225路径。在方法步骤225中,根据需求,例如第二换热器的冷凝器区域或气体冷却器区域是否也应当被冷却,来评估:是否将制冷剂通过第四阀输送给刚好运行的制冷剂回路,并且代替于此是否将收集的制冷剂通过作为膨胀机构的,例如作为节流阀的另一阀以及通过作为可切换的换热器的第二换热器的蒸发器区域输送给第一制冷剂回路。在判断“是”的情况下,即在通过第四阀输送制冷剂的情况下,进行方法步骤235,其中在关闭第二换热器的蒸发器区域上游的另一阀的同时并且在关闭第二阀且打开第一换热器的蒸发器区域上游的另一阀的同时,针对第三阀和第四阀切换到第二阀切换方案。而如果由于在自动进行完的方法步骤225中的确定判断“否”,那么进行方法步骤245,其中关闭第三阀和第四阀以及打开第二换热器的蒸发器区域上游的另一阀。接着,也以特定的时间间隔,始于步骤200再次重新执行所述方法。

如果在判断中由于初始的方法步骤200设定第二制冷剂回路运行,那么该随后进行完的方法对应于之前借助于相应的方法步骤210a、220a、225a、230a、235a和245a描述的方法,然而其中针对第三阀和第四阀,适用的是之前描述的针对第一阀和第二阀的阀切换方案,并且相反地。针对第一阀和第二阀适用的是之前描述的针对第三阀和第四阀的阀切换方案。另一阀在这种情况下是设置制冷剂管路中的并且设置在同样作为可切换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器的蒸发器入口处或其上游的阀,所述制冷剂管路在第一换热器的冷凝器出口或气体冷却器出口处或其下游并且在第二阀上游进行分支。所述方法可用于在车辆中的,例如在车顶上或部分集成地在车顶中的这种制冷设备以及可用于一个或多个包括这种制冷设备的制冷设备系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