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温设备冰堵智能诊断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08668发布日期:2018-07-10 22:47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超低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低温设备冰堵的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冰堵是低温设备(尤其是超低温设备)常见的现象,主要原因有:

1、在加压试漏时,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压缩成水,注入管道内造成冰堵。

2、蒸发器破损后,长期开机而将冷冻(藏)室中的水分子,连带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子一并带入压缩机内(开机时发器内产生负压,大气压力就将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子带入机内)。

3、制冷剂水分过多,充注会造成冰堵。

4、干燥过滤器老化失效,失去应有的干燥吸水功能。

冰堵现象还带来很多危害,主要有:

不能制冷,温度回升;

导致压缩机长时间工作,寿命缩短,甚至损坏。

现有解决冰堵的方法主要有:

1.排放制冷剂除水法:

对于严重冰堵的设备,将其带机运行。在冰堵尚未出现以前,用利剪连接干燥过滤端的毛细管划一道浅痕,然后将其折断,借压力迅速放出制冷剂,同时将水分排除。

2. 加温排水法:

将制冷剂回收或放光后,不断开机以提高压缩机温升,并在冷冻及冷藏室内多放一盆滚烫的热水。冷凝器则用电吹风不断加温。过一段时间后,再在工艺管处抽真空。水在真空中30来度就沸腾气化了。这样水蒸气将源源不断从机内抽出,从而过到机内水分排出机外的目的。

现在解决方案都需要停机维修,并且需要排除制冷剂,同时采取干燥措施,并重新灌入制冷剂,操作工序复杂,并且人为操作因素影响很大。对于超低温设备尤其不适用,严重影响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低温设备易出现冰堵现象造成不便以及不必要的损失提供一种超低温设备冰堵智能诊断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冰堵出现之前采取措施防止冰堵,从而避免冰堵后的麻烦及损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低温设备冰堵智能诊断的方法,该方法是在低温设备内部安装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传感器通过物联网模块与云后台控制器有线或无线电连接,在云后台控制器内预设出现冰堵现象的温度值,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小于冰堵现象温度值时,云后台控制器判定为易出现冰堵现象并发出指令。

在易出现冰堵位置的过滤器周边设置加热器,将云后台控制器与加热器通过物联网模块有线或无线电连接,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低于设定值时云后台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对易出现冰堵位置的过滤器进行加热,当温度传感器检测过滤器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值时云后台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停止加热。

所述的加热器为电热丝加热器或陶瓷加热器。

所述的指令为控制易出现冰堵现象位置处的加热器加热或者发出报警警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方案基于物联网和云后台技术,实现了对低温设备的状态监控,在冰堵现象出现之前采取加热措施,防止冰堵现象产生。能够有效预防冰堵现象产生,减少维修成本,并能极大提高产品可靠性与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超低温设备冰堵智能诊断的方法,该方法是在低温设备内部安装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传感器通过物联网模块与云后台控制器有线或无线电连接,在易出现冰堵位置的过滤器周边设置加热器,将云后台控制器与加热器通过物联网模块有线或无线电连接,在云后台控制器内预设出现冰堵现象的温度值,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低于设定值时云后台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对易出现冰堵位置的过滤器进行加热,当温度传感器检测过滤器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值时云后台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停止加热。具体温度值可根据需要进行预设,例如将冰堵现象设计为0°,那么将云后台控制器中设置冰堵现象的温度值设计为1°或更高,根据环境温度下降速度进行设定(因为加热器加热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较好的防止冰堵,那么可以将温度设定较高)。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器为电热丝加热器或陶瓷加热器。作为优选所述的指令为控制易出现冰堵现象位置处的加热器加热或者发出报警警报。

本发明在低温设备内部加入传感器,对温度、压力、湿度等数据进行检测,并通过物联网模块上传到云后台,云后台通过算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决策,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冰堵。如果需要,会通过物联网模块远程控制加热器对过滤器进行加热,消除冰堵隐患。

主要单元功能:

传感器:监测各种环境数据

加热器:对过滤器进行加热,预防冰堵

物联网模块:数据传输通道,上行传输监测数据,下行传输控制指令

云后台: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可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自主分析。

该方案结合最新的物联网和云后台技术,对冰堵现象防患于未然。能够有效提高产品性能,降低维修成本,提升客户体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