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85008发布日期:2018-12-22 09:4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矿井井下降温除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增加及机械化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矿井井下采掘面出现了高温高湿的热害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大部分矿井采用了机械降温的方法进行降温,现有的方法是采用低温冷冻水在表冷器中对井巷中气流进行降温、除湿。传统的矿井降温除湿系统存在运行能耗大、运行成本高、冷凝热井下排放困难等问题。因此,需要开发新型高效矿井降温技术,研制高效矿井降温除湿装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包括:制冷子系统和溶液再生子系统,两个子系统通过冷凝-溶液换热器或冷凝-溶液再生器耦合为一体,使得压缩制冷子系统的冷凝热用作溶液再生子系统的驱动热源;

所述制冷子系统包括:

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冷凝-溶液换热器或冷凝-溶液再生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或冷凝-溶液再生器的制冷工质出口分别与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相连接,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和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

所述制冷子系统在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与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之间加装调节阀和第一喷射器,调节阀的制冷入口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相连接,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一喷射器的一次流体入口连接,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一喷射器的二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一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

所述制冷子系统在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之间加装第二喷射器,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的一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的二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二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与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来替换掉原先第一节流装置、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之间的管路。

所述溶液再生子系统包括:除湿稀溶液回液管路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溶液再生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除湿浓溶液供液管路连接;溶液再生器的水蒸气出口与增压机的水蒸汽入口连接,增压机的水蒸汽出口与排汽管路连接;所述增压机为压缩机或抽气机或真空泵。

所述溶液再生系统包括:除湿稀溶液回液管路与冷凝-溶液再生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冷凝-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除湿浓溶液供液管路连接,冷凝-溶液再生器水蒸汽出口与增压机水蒸汽入口连接,增压机水蒸汽出口与水蒸汽排放管路连接。

所述溶液再生子系统在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除湿浓溶液供液管路之间安装溶液冷却器。

所述溶液再生子系统在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除湿浓溶液供液管路之间安装溶液冷却器和溶液回热器,除湿稀溶液回液管路与溶液回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回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回热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除湿浓溶液供液管路连接。

所述低压蒸发器、冷凝-溶液换热器或冷凝-溶液再生器、蒸发-冷凝器、溶液回热器、冷凝器、溶液再生器、高压压缩机、低压压缩机、第一喷射器、第二喷射器中的至少一个的数量为一台或多台,多台包括串联或并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可实现能量梯级高效综合利用,可大幅度机组能效水平,降低运行能耗。

2、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可实现冷凝热以水蒸汽形式高能流排放,减少冷却水消耗量和循环量。

3、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在低涌水矿井中实现井下余热余湿的高效排放,解决井下地热排放难题。

综上,本发明的一种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节能效果显著,在高温高湿环境控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高温矿井的井下降温除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的实施例1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的实施例2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的实施例3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的实施例4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的实施例5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的实施例6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的实施例7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的实施例8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的实施例9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的实施例10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宽泛实施例中,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由制冷子系统和溶液再生子系统构成,两个子系统通过冷凝-溶液换热器或冷凝-溶液再生器耦合为一体。

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的制冷系统主要由冷凝-溶液换热器、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蒸发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调节阀、第一喷射器和制冷工质连接管路、除湿溶液连接管路、冷冻水连接管路、水蒸汽连接管路构成;

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的制冷系统主要由冷凝-溶液再生器、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蒸发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调节阀、第一喷射器、第二喷射器和制冷工质连接管路、除湿溶液连接管路、冷冻水连接管路、水蒸汽连接管路构成;

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的溶液再生系统由溶液回热器、冷凝-溶液换热器、溶液再生器、增压机、溶液冷却器和连接管路构成;

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的溶液再生系统主要由冷凝-溶液再生器、增压机和连接管路构成;

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由制冷子系统和溶液再生子系统构成,并由冷凝-溶液换热器将两个子系统耦合为一体。制冷子系统中的蒸发器可以是一台,也可为多台蒸发器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制冷子系统中的冷凝-溶液换热器可以是一台,也可为多台冷凝-溶液换热器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制冷子系统中的第一压缩机可以是一台,也可为多台第一压缩机并联;制冷子系统中的第二压缩机可以是一台,也可为多台第二压缩机并联;制冷子系统中的第一喷射器可以是一台,也可为多台第一喷射器并联;制冷子系统中的第二喷射器可以是一台,也可为多台第二喷射器并联;

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由制冷子系统和溶液再生子系统构成,并由冷凝-溶液换热器将两个子系统耦合为一体。溶液再生子系统中的溶液回热器可以是一台,也可为多台溶液回热器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溶液再生子系统中的冷凝-溶液换热器可以是一台,也可为多台冷凝-溶液换热器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溶液再生子系统中的增压机可以是一台,也可为多台增压机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溶液再生子系统中的溶液再生器可以是一台,也可为多台溶液再生器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溶液再生子系统中的溶液冷却器可以是一台,也可为多台溶液冷却器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出口分别与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入口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相连接,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和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一喷射器的一次流体入口连接,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一喷射器的二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一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除湿稀溶液回液管路与溶液回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回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溶液再生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溶液回热器的除湿浓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回热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浓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除湿浓溶液供液管道连接;溶液再生器的水蒸汽出口与增压机的水蒸汽入口连接,水蒸汽经增压机升压后进入排汽管路;

应当意识到,上述列举仅是示例,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1-6及不同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具体结构、工作过程的内容。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主要由制冷子系统和溶液再生子系统构成,通过冷凝-溶液换热器将两个子系统耦合起来,其工质管路连接方式为: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出口分别与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入口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相连接,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和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一喷射器的一次流体入口连接,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一喷射器的二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一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除湿稀溶液回液管路与溶液回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回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溶液回热器的除湿浓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回热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除湿浓溶液供液管道连接;溶液再生器的水蒸汽出口与增压机的水蒸汽入口连接,水蒸汽经增压机升压后进入排汽管路;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主要由制冷子系统和溶液再生子系统构成,通过冷凝-溶液换热器将两个子系统耦合起来,其工质管路连接方式为: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出口分别与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入口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相连接,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和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一喷射器的一次流体入口连接,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一喷射器的二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一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除湿稀溶液回液管路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溶液再生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浓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浓溶液供液管路连接;溶液再生器的水蒸汽出口与增压机的水蒸汽入口连接,增压机的水蒸汽出口与水蒸汽排汽管路连接;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主要由制冷子系统和溶液再生子系统构成,通过冷凝-溶液换热器将两子系统耦合起来,其工质管路连接方式为: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出口分别与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入口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相连接,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和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一喷射器的一次流体入口连接,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一喷射器的二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一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除湿稀溶液回液管路与冷凝-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冷凝-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溶液再生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除湿浓溶液供液管路连接;溶液再生器的水蒸气出口与增压机的水蒸汽入口连接,增压机的水蒸汽出口与排汽管路连接;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一种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主要由制冷子系统和溶液再生子系统构成,通过冷凝-溶液换热器将两个子系统耦合起来,其工质管路连接方式为: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出口分别与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入口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相连接,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的一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与第二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连接,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出口、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相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的二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除湿稀溶液回液管路与溶液回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回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溶液回热器的除湿浓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回热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除湿浓溶液供液管路连接;溶液再生器的水蒸汽出口与增压机的水蒸汽入口连接,水蒸汽经增压机升压后进入排汽管路;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1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主要由制冷子系统和溶液再生子系统构成,通过冷凝-溶液换热器将两个子系统耦合起来,其工质管路连接方式为: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出口分别与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入口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相连接,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的一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与第二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连接,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出口、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相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的二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除湿稀溶液回液管路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溶液再生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浓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浓溶液供液管路连接;溶液再生器的水蒸汽出口与增压机的蒸汽入口连接,增压机的蒸汽出口与水蒸汽排汽管路连接;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1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主要由制冷子系统和溶液再生子系统构成,通过冷凝-溶液换热器将两子系统耦合起来,其工质管路连接方式为: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出口分别与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入口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相连接,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的一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与第二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连接,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出口、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相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的二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除湿稀溶液回液管路与冷凝-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冷凝-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溶液再生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除湿浓溶液供液管路连接;溶液再生器的水蒸气出口与增压机的水蒸汽入口连接,增压机的水蒸汽出口与排汽管路连接;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1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主要由制冷子系统和溶液再生子系统构成,通过冷凝-溶液换热器将两子系统耦合起来,其工质管路连接方式为: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出口分别与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入口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相连接,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的一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和第二喷射器的二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二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与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一喷射器的一次流体入口连接,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出口和第一喷射器的二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一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除湿稀溶液回液管路与溶液回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回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溶液回热器的除湿浓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回热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除湿浓溶液供液管路连接;溶液再生器的水蒸汽出口与增压机的水蒸汽入口连接,水蒸汽经增压机升压后进入排汽管路;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在实施例1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主要由制冷子系统和溶液再生子系统构成,通过冷凝-溶液换热器将两子系统耦合起来,其工质管路连接方式为: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出口分别与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入口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相连接,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的一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和第二喷射器的二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二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与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一喷射器的一次流体入口连接,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出口和第一喷射器的二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一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除湿稀溶液回液管路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溶液再生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浓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冷却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除湿浓溶液供液管路连接;溶液再生器的水蒸汽出口与增压机的蒸汽入口连接,增压机的蒸汽出口与水蒸汽排汽管路连接;

实施例9

如图9所示,在实施例1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主要由制冷子系统和溶液再生子系统构成,通过冷凝-溶液换热器将两子系统耦合起来,其工质管路连接方式为: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与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冷凝-溶液换热器的制冷工质出口分别与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入口和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入口相连接,第一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的一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出口和第二喷射器的二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二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与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调节阀的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一喷射器的一次流体入口连接,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出口和第一喷射器的二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一喷射器的混合流体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工质出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入口连接;除湿稀溶液回液管路与冷凝—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冷凝—换热器的除湿稀溶液出口与溶液再生器的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再生器的除湿浓溶液出口与除湿浓溶液管路连接;溶液再生器的水蒸汽出口与增压机的水蒸汽入口连接,增压机的水蒸汽出口与排汽管路连接;

实施案例10

如图10所示,带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主要由制冷子系统和溶液再生子系统构成。制冷子系统:第二压缩机制冷工质出口与冷凝-溶液再生器制冷工质入口连接,冷凝-溶液再生器制冷工质出口分别与第一节流装置、调节阀和第二节流装置相连接,第二节流装置制冷工质出口与蒸发器制冷工质入口连接,蒸发器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一喷射器二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一喷射器一次流体出口与调节阀制冷工质出口连接,第一喷射器混合流体出口与第一压缩机制冷工质入口连接,第一压缩机制冷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二次流体入口连接,第二喷射器一次流体入口与第一节流装置制冷工质出口连接,第二喷射器混合流体出口与第二压缩机制冷工质入口连接,第二压缩机制冷工质出口与冷凝-溶液再生器制冷工质入口连接;除湿稀溶液回液管路与冷凝-溶液再生器除湿稀溶液入口连接,冷凝-溶液再生器除湿浓溶液出口与溶液冷却器除湿浓溶液入口连接,溶液冷却器除湿浓溶液出口与除湿浓溶液供液管路连接;冷凝-溶液再生器水蒸汽出口与增压机水蒸汽入口连接,增压机水蒸汽出口与水蒸汽排放管路连接。

此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