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烷基制备分离制冷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2169发布日期:2018-12-14 22:5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制冷工艺,具体是一种烷基制备分离制冷工艺。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

目前石油化工项目中,烷基净化装置深冷工序即冷量用户均需要-40℃的冷量,传统的冷量提供均采取氨压缩制冷,氨压缩机将气态氨压缩到1.9mpag,然后通过循环水冷却,使气氨在40℃左右冷凝为液氨,液氨经过冷后送出深冷工序,经减压闪蒸,给深冷工序提供冷量,液氨气化后的气氨再次回到氨压缩机进口。

然而在石油石化等领域,有大量的低位余热(150℃以下)无法很好的利用,均直接采用循环冷却水冷却,这样既大量消耗循环水,又浪费了低位热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烷基制备分离制冷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烷基制备分离制冷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闪蒸罐顶部的气相通过抽气泵抽出作为冷凝剂,抽气泵在闪蒸罐顶部工作形成局部真空将气相物质吸出;

步骤二,将抽出的气相物质通入分液罐中,分液罐接入压缩机内将分出的凝液进行压缩;

步骤三,将压缩后的物质通入冷剂冷凝器中降温,温度降低后排入冷剂缓冲罐;

步骤四,将冷剂缓冲罐的物质分流,一部分作为循环的冷凝剂返回吸入闪蒸罐闪蒸,闪蒸后液相经泵抽出送至反应系统反应器入口;

步骤五,步骤四中的气相再经压缩机入口进入分液罐分出凝液后,进压缩机压缩;

步骤六,用泵抽出部分冷凝剂与质量比为百分之十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步骤七,进入外甩冷剂碱洗罐分出碱液后送至异丁烷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一中抽气泵转速为200-250转每分钟。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二中压缩机将凝液压缩至0.5mpa-0.6mpa。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三中冷剂冷凝器将温度降至25℃-32℃。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二中压缩机选用离心压缩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工艺利用冷剂冷凝器冷却后至冷剂缓冲罐,一部分作为循环冷剂返回吸入闪蒸罐闪蒸,闪蒸后液相经泵抽出送至反应系统反应器入口;气相再经压缩机入口分液罐分出凝液后,进压缩机压缩,实现循环工作。用泵抽出部分冷剂与质量比为百分之十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进入外甩冷剂碱洗罐分出碱液后送至异丁烷罐,脱除系统中的丙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烷基制备分离制冷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闪蒸罐顶部的气相通过抽气泵抽出作为冷凝剂,抽气泵在闪蒸罐顶部工作形成局部真空将气相物质吸出;

步骤二,将抽出的气相物质通入分液罐中,分液罐接入压缩机内将分出的凝液进行压缩,压缩机选用离心压缩机,压缩机将凝液压缩至0.6mpa;

步骤三,将压缩后的物质通入冷剂冷凝器中降温,温度降低后排入冷剂缓冲罐;

步骤四,将冷剂缓冲罐的物质分流,一部分作为循环的冷凝剂返回吸入闪蒸罐闪蒸,闪蒸后液相经泵抽出送至反应系统反应器入口;

步骤五,步骤四中的气相再经压缩机入口进入分液罐分出凝液后,进压缩机压缩,实现循环工作;

步骤六,用泵抽出部分冷凝剂与质量比为百分之十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步骤七,进入外甩冷剂碱洗罐分出碱液后送至异丁烷罐,达到脱除丙烷的效果。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烷基制备分离制冷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闪蒸罐顶部的气相通过抽气泵抽出作为冷凝剂,抽气泵在闪蒸罐顶部工作形成局部真空将气相物质吸出,抽气泵转速为200转每分钟;

步骤二,将抽出的气相物质通入分液罐中,分液罐接入压缩机内将分出的凝液进行压缩,压缩机将凝液压缩至0.5mpa;

步骤三,将压缩后的物质通入冷剂冷凝器中降温,温度降至25℃后排入冷剂缓冲罐;

步骤四,将冷剂缓冲罐的物质分流,一部分作为循环的冷凝剂返回吸入闪蒸罐闪蒸,闪蒸后液相经泵抽出送至反应系统反应器入口;

步骤五,步骤四中的气相再经压缩机入口进入分液罐分出凝液后,进压缩机压缩,实现循环工作;

步骤六,用泵抽出部分冷凝剂与质量比为百分之十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步骤七,进入外甩冷剂碱洗罐分出碱液后送至异丁烷罐,达到脱除丙烷的效果。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烷基制备分离制冷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闪蒸罐顶部的气相通过抽气泵抽出作为冷凝剂,抽气泵在闪蒸罐顶部工作形成局部真空将气相物质吸出,抽气泵转速为250转每分钟;

步骤二,将抽出的气相物质通入分液罐中,分液罐接入压缩机内将分出的凝液进行压缩,压缩机选用离心压缩机,压缩机将凝液压缩至0.6mpa;

步骤三,将压缩后的物质通入冷剂冷凝器中降温,温度降至32℃后排入冷剂缓冲罐;

步骤四,将冷剂缓冲罐的物质分流,一部分作为循环的冷凝剂返回吸入闪蒸罐闪蒸,闪蒸后液相经泵抽出送至反应系统反应器入口;

步骤五,步骤四中的气相再经压缩机入口进入分液罐分出凝液后,进压缩机压缩,实现循环工作;

步骤六,用泵抽出部分冷凝剂与质量比为百分之十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步骤七,进入外甩冷剂碱洗罐分出碱液后送至异丁烷罐,达到脱除丙烷的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烷基制备分离制冷工艺,步骤一,将闪蒸罐顶部的气相抽出;步骤二,将抽出的气相物质通入分液罐中;步骤三,将压缩后的物质通入冷剂冷凝器中降温;步骤四,将冷剂缓冲罐的物质分流;步骤五,步骤四中的气相再经压缩机入口进入分液罐;步骤六,用泵抽出部分冷剂与10%NaOH混合;步骤七,进入外甩冷剂碱洗罐分出碱液。该工艺利用冷剂冷凝器冷却后至冷剂缓冲罐,一部分作为循环冷剂返回吸入闪蒸罐闪蒸,闪蒸后液相经泵抽出送至反应系统反应器入口;气相再经压缩机入口分液罐分出凝液后,进压缩机压缩,实现循环工作。用泵抽出部分冷剂与10%NaOH混合后,进入外甩冷剂碱洗罐分出碱液后送至异丁烷罐,脱除系统中的丙烷。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中冠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06
技术公布日:2018.1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