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结构的六门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3974发布日期:2018-12-08 05:57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壁结构的六门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冰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壁结构的六门冰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冰箱也成为普通家庭必备家电之一;在现有的冰箱中,一方面冰箱体积较大,占用家庭空间多,但有效容积小;另一方面熟食和生食混合放在冷藏室或冷冻室,不能够对食物进行分间室储藏,且开关记为不便捷。因此函需研究一种既能够增加有效容积、又对食物分间储藏的薄壁六门冰箱,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壁结构的六门冰箱,对冰箱内部进行重新分隔细化,扩大了冰箱的存储空间,便于人们将生食、熟食或不同类型的菜品进行分开存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薄壁结构的六门冰箱,包括冰箱本体、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竖梁、第二竖梁和第三竖梁;所述冰箱本体腔室内并排设置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分别将冰箱本体腔室自上而下分隔成上层腔室、中层腔室和下层腔室;所述上层腔室开口处采用对开式结构装设有一对冷藏门;所述中层腔室开口处采用对开式结构装设有一对变温门或采用抽拉式结构装设有一变温门;所述下层腔室开口处采用对开式结构装设有一对冷冻门;所述上层腔室通过第一竖梁分隔成第一冷藏室和/或第二冷藏室;所述中层腔室通过第二竖梁分隔成第一变温室和/或第二变温室;所述下层腔室通过第三竖梁分隔成第一冷冻室和/或第二冷冻室;所述第一冷藏室和/或第二冷藏室和/或第一变温室和/或第二变温室和/或第一冷冻室和/或第二冷冻室连接有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制冷子系统、第二制冷子系统、第三制冷子系统、第四制冷子系统、第五制冷子系统和第六制冷子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冰箱本体腔室一相对侧壁内分别装设有第一真空隔热板;所述第一真空隔热板的尺寸大小分别与上层腔室尺寸大小、中层腔室尺寸大小和下层腔室尺寸大小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冷藏门的内侧壁、变温门的内侧壁和冷冻门的内侧壁均贴附有第二真空隔热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腔室通过第一竖梁分隔成第一冷藏室和第二冷藏室;所述中层腔室通过第二竖梁分隔成第一变温室和第二变温室;所述下层腔室通过第三竖梁分隔成第一冷冻室和第二冷冻室;所述第一冷藏室、第一变温室和第一冷冻室共用第一制冷子系统;所述第一制冷子系统包括第一制冷装置、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一风循环装置;所述第二冷藏室、第二变温室和第二冷冻室共用第二制冷子系统;所述第二制冷子系统包括第二制冷装置、第二控制装置和第二风循环装置;所述第一制冷装置和第二制冷装置均通过电动阀与压缩机进行蒸汽压力转换。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循环装置的风道出口分别与第一冷藏室内部、第一变温室内部和第一冷冻室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风循环装置的风道出口分别与第二冷藏室内部、第二变温室内部和第二冷冻室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腔室通过第一竖梁分隔成第一冷藏室或第二冷藏室;所述中层腔室通过第二竖梁分隔成第一变温室和第二变温室;所述下层腔室通过第三竖梁分隔成第一冷冻室和第二冷冻室;所述第一冷藏室或第二冷藏室连接有第三制冷子系统;所述第三制冷子系统包括第三制冷装置、第三控制装置和第三风循环装置;所述第一变温室、第二变温室、第一冷冻室和第二冷冻室共用第四制冷子系统;所述第四制冷子系统包括第四制冷装置、第四控制装置和第四风循环装置;所述第三制冷装置和第四制冷装置均通过电动阀与压缩机进行蒸汽压力转换。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风循环装置的风道出口分别与第一变温室内部、第二变温室内部、第一冷冻室内部和第二冷冻室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腔室通过第一竖梁分隔成第一冷藏室或第二冷藏室;所述中层腔室通过第二竖梁分隔成第一变温室和第二变温室;所述下层腔室通过第三竖梁分隔成第一冷冻室和第二冷冻室;所述第一冷藏室或第二冷藏室连接有第三制冷子系统;所述第三制冷子系统包括第三制冷装置、第三控制装置和第三风循环装置;所述第一变温室和第一冷冻室共用第五制冷子系统;所述第五制冷子系统包括第五制冷装置、第五控制装置和第五风循环装置;所述第二变温室和第二冷冻室共用第六制冷子系统;所述第六制冷子系统包括第六制冷装置、第六控制装置和第六风循环装置;所述第三制冷装置、第五制冷装置和第六制冷装置均通过电动阀与压缩机进行蒸汽压力转换。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五风循环装置的风道出口分别与第一变温室内部和第一冷冻室内部相连通;所述第六风循环装置的风道出口分别与第二变温室内部和第二冷冻室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腔室内竖直设置有一翻转梁;所述翻转梁转动装设在一冷藏门内侧壁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分别将冰箱本体腔室自上而下分隔成上层腔室、中层腔室和下层腔室,上层腔室开口处采用对开式结构装设有一对冷藏门,中层腔室开口处采用对开式结构装设有一对变温门或采用抽拉式结构装设有一变温门,下层腔室开口处采用对开式结构装设有一对冷冻门有效地提高了冰箱的实用价值,保证了冰箱腔室的密封性能,同时也便于用户使用;上层腔室通过第一竖梁分隔成第一冷藏室和/或第二冷藏室,中层腔室通过第二竖梁分隔成第一变温室和/或第二变温室,下层腔室通过第三竖梁分隔成第一冷冻室和/或第二冷冻室,且第一冷藏室和/或第二冷藏室和/或第一变温室和/或第二变温室和/或第一冷冻室和/或第二冷冻室连接有制冷系统,扩大了冰箱的存储空间,便于人们将生食、熟食或不同类型的菜品进行分开存储,同时可有效地保证了各间室的保鲜或冷冻功能,进一步保证食物的质量,提升了冰箱的市场认可度,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冰箱的制冷系统的循环示意图;

图6为图3的冰箱的制冷系统的循环示意图;

图7为图4的冰箱的制冷系统的循环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冰箱本体,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冷藏门,5-变温门,6-冷冻门,7-第一真空隔热板,101-第一冷藏室,102-第二冷藏室,103-第一变温室,104-第二变温室,105-第一冷冻室,106-第二冷冻室,401-第一竖梁,402-翻转梁,501-第二竖梁,601-第三竖梁,701-第二真空隔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所示,本发明为一种薄壁结构的六门冰箱,包括冰箱本体1、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一竖梁401、第二竖梁501和第三竖梁601;冰箱本体1腔室内并排设置有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分别将冰箱本体1腔室自上而下分隔成上层腔室、中层腔室和下层腔室;

上层腔室开口处呈对开式装设有一对冷藏门4;两冷藏门4相离的一边缘转动连接在上层腔室一相对表面;中层腔室开口处呈对开式装设有一对变温门5;两变温门5相离的一边缘转动连接在中层腔室一相对表面;下层腔室开口处呈对开式装设有一对冷冻门6;两冷冻门6相离的一边缘转动连接在下层腔室一相对表面;

上层腔室通过第一竖梁401分隔成第一冷藏室101和/或第二冷藏室102;中层腔室通过第二竖梁501分隔成第一变温室103和/或第二变温室104;下层腔室通过第三竖梁601分隔成第一冷冻室105和/或第二冷冻室106;

第一变温室103内和/或第二变温室104内温度控制区间可满足国标中的冷藏室、一星级室、二星级室、三星级室,0星级室、冰温室、冷却室及食品储藏室的多种温度范围要求;第一冷冻室105内和/或第二冷冻室106内的温度区间为冷冻四星级标准;

第一冷藏室101和/或第二冷藏室102和/或第一变温室103和/或第二变温室104和/或第一冷冻室105和/或第二冷冻室106连接有制冷系统;

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制冷子系统、第二制冷子系统、第三制冷子系统、第四制冷子系统、第五制冷子系统和第六制冷子系统。

其中,冰箱本体1腔室一相对侧壁内分别装设有第一真空隔热板7;第一真空隔热板7的尺寸大小分别与上层腔室尺寸大小、中层腔室尺寸大小和下层腔室尺寸大小相适配。

其中,冷藏门4的内侧壁、变温门5的内侧壁和冷冻门6的内侧壁均贴附有第二真空隔热板701。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上层腔室通过第一竖梁401分隔成第一冷藏室101和第二冷藏室102;中层腔室通过第二竖梁501分隔成第一变温室103和第二变温室104;下层腔室通过第三竖梁601分隔成第一冷冻室105和第二冷冻室106;

如图5所示,冰箱本体1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防凝管、过滤器电动阀、第一毛细管、第二毛细管、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

第一冷藏室101、第一变温室103和第一冷冻室105共用第一制冷子系统;第一制冷子系统包括第一制冷装置、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一风循环装置;第一制冷装置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一毛细管;第一蒸发器和第一毛细管均安装在第一冷冻室105内;第一风循环装置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机安装在第一冷冻室105内;

第二冷藏室102、第二变温室104和第二冷冻室106共用第二制冷子系统;第二制冷子系统包括第二制冷装置、第二控制装置和第二风循环装置;第二制冷装置包括第二蒸发器和第二毛细管;第二蒸发器和第二毛细管均安装在第二冷冻室106内;第二风循环装置包括第二风机;第二风机安装在第二冷冻室106内;

第一制冷装置和第二制冷装置均通过电动阀与压缩机进行蒸汽压力转换。

其中,第一风循环装置的风道出口分别与第一冷藏室101内部、第一变温室103内部和第一冷冻室105内部相连通;第二风循环装置的风道出口分别与第二冷藏室102内部、第二变温室104内部和第二冷冻室106内部相连通。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上层腔室通过第一竖梁401分隔成第一冷藏室101或第二冷藏室102,相当于没有对上层腔室进行分隔;上层腔室内竖直设置有一翻转梁402;翻转梁402转动装设在一冷藏门4内侧壁上;中层腔室通过第二竖梁501分隔成第一变温室103和第二变温室104;下层腔室通过第三竖梁601分隔成第一冷冻室105和第二冷冻室106;

如图6所示,冰箱本体1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防凝管、过滤器电动阀、第三毛细管、第四毛细管、第三蒸发器和第四蒸发器;

第一冷藏室101或第二冷藏室102连接有第三制冷子系统;第三制冷子系统包括第三制冷装置、第三控制装置和第三风循环装置;第三制冷装置包括第三毛细管和第三蒸发器;第三毛细管和第三蒸发器安装在第一冷藏室101或第二冷藏室102内;第三风循环装置包括第三风机;第三风机安装在第一冷藏室101或第二冷藏室102内;

第一变温室103、第二变温室104、第一冷冻室105和第二冷冻室106共用第四制冷子系统;第四制冷子系统包括第四制冷装置、第四控制装置和第四风循环装置;第四制冷装置包括第四毛细管和第四蒸发器;第四毛细管和第四蒸发器安装在下层腔室内;第四风循环装置包括第四风机;第四风机安装在第一冷冻室105和第二冷冻室106之间的第三竖梁601上;

第三制冷装置和第四制冷装置均通过电动阀与压缩机进行蒸汽压力转换。

其中,第四风循环装置的风道出口分别与第一变温室103内部、第二变温室104内部、第一冷冻室105内部和第二冷冻室106内部相连通。

具体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上层腔室通过第一竖梁401分隔成第一冷藏室101或第二冷藏室102,相当于没有对上层腔室进行分隔;上层腔室内竖直设置有一翻转梁402;翻转梁402转动装设在一冷藏门4内侧壁上;中层腔室通过第二竖梁501分隔成第一变温室103和第二变温室104;下层腔室通过第三竖梁601分隔成第一冷冻室105和第二冷冻室106;

如图7所示,冰箱本体1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防凝管、过滤器电动阀、第三毛细管、第五毛细管、第六毛细管、第三蒸发器、第五蒸发器和第六蒸发器;

第一冷藏室101或第二冷藏室102连接有第三制冷子系统;第三制冷子系统包括第三制冷装置、第三控制装置和第三风循环装置;第三制冷装置包括第三毛细管和第三蒸发器;第三毛细管和第三蒸发器安装在第一冷藏室101或第二冷藏室102内;第三风循环装置包括第三风机;第三风机安装在第一冷藏室101或第二冷藏室102内;

第一变温室103和第一冷冻室105共用第五制冷子系统;第五制冷子系统包括第五制冷装置、第五控制装置和第五风循环装置;第五制冷装置包括第五毛细管和第五蒸发器;第五毛细管和第五蒸发器安装在第一冷冻室105内;第五风循环装置包括第五风机;第五风机安装在第一冷冻室105内;

第二变温室104和第二冷冻室106共用第六制冷子系统;第六制冷子系统包括第六制冷装置、第六控制装置和第六风循环装置;第三制冷装置包括第三毛细管和第三蒸发器;第三毛细管和第三蒸发器安装在第一冷藏室101或第二冷藏室102内;第六制冷装置包括第六毛细管和第六蒸发器;第六毛细管和第六蒸发器安装在第二冷冻室106内;第六风循环装置包括第六风机;第六风机安装在第二冷冻室16内;

第三制冷装置、第五制冷装置和第六制冷装置均通过电动阀与压缩机进行蒸汽压力转换。

其中,第五风循环装置的风道出口分别与第一变温室103内部和第一冷冻室105内部相连通;第六风循环装置的风道出口分别与第二变温室104内部和第二冷冻室106内部相连通。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