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冰箱用加速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8032发布日期:2018-11-16 21:59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冰箱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冰箱用加速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家用电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在要求其基本的功能外还要求其能适应智能化的人性化的理念,如此智能冰箱应运而生,所谓智能冰箱,就是能对冰箱进行智能化控制、对食品进行智能化管理的冰箱类型。具体点说,就是能自动进行冰箱模式调换,始终让食物保持最佳存储状态,可让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了解冰箱里食物的数量、保鲜保质信息,可为用户提供健康食谱和营养禁忌,可提醒用户定时补充食品等。当今,受经济格局的影响,智能冰箱的分布也追寻着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布格局。其中以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及青岛地区最为密集,当前国内多数智能冰箱厂商也云集于此,形成了集群化的发展模式,而智能冰箱对其相应的散热装置有着更高的需求,目前冰箱的散热效果不明显,散热速度不够迅速,无法对相应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利用,存在相应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冰箱用加速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冰箱用加速散热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中部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端设有橡胶减震垫,所述凹槽上端左侧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上端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右侧设有阀口,所述阀口与冷凝管相连接,所述水箱左下端设有出水口,所述水箱右端设有支架,所述冷凝管末端与散热管相连接,所述散热管穿过水箱和支架与支架内侧设置的散热板相连接,所述支架外壁均设有通孔,支架顶端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里端设有散热风扇。

优选的,所述水箱内壁设有隔热层。

优选的,所述支架顶端设有定位孔且定位孔为条状。

优选的,所述冷凝管与散热管均呈S形排列,以方便散热管通过散热板时可以有效的进行散热。

优选的,所述散热管与散热板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呈竖直排列且中间的间距小于5c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实用新型的冷凝管外侧设有相应的水箱,且水箱内壁嵌有隔热层,相应的热量在穿过水箱中的冷凝管时,相应的热量可以有效的进行发散,同时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避免无谓的排放,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并且利用散热板、散热管与散热风扇构成强有力的散热组合,可以有效而迅速的对多余的热量进行发散,有效提升了相应的散热效率,结构设计紧密合理,易于操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架顶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橡胶减震垫、3凹槽、4支架、5 散热管、6散热板、7通孔、8固定架、9散热风扇、10阀口、11进水管、12冷凝管、13水箱、14出水口、15隔热层、16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智能冰箱用加速散热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端中部位置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底端设有橡胶减震垫2,所述凹槽3上端左侧设有水箱13,所述水箱13上端设有进水管11,所述进水管11右侧设有阀口10,所述阀口10与冷凝管12相连接,所述水箱13左下端设有出水口14,所述水箱13右端设有支架4,所述冷凝管12末端与散热管5相连接,所述散热管5穿过水箱13和支架4与支架4内侧设置的散热板6相连接,所述支架4外壁均设有通孔7,支架4顶端设有固定架8,所述固定架8里端设有散热风扇9。

具体的,所述水箱 13内壁设有隔热层15。

具体的,所述支架4顶端设有定位孔16且定位孔为条状。

具体的,所述冷凝管12与散热管5均呈S形排列。

具体的,所述散热管5与散热板6焊接连接。

具体的,所述散热板 6呈竖直排列且中间的间距小于5cm。

该实用新型在运行时,相应的热气经过阀口10进入冷凝管12相应的热量在水箱13中得到利用对水箱13中的水进行加热,可以有效进行相应的散热,同时在水箱13的内壁嵌有隔热层15可以有效起到保温的作用,使得水箱内的水能够被有效的利用,多余的热量通过冷凝管12进入到散热管5,再通过散热管5传递到与散热管5相连接的散热板6上,在支架顶端散热风扇9的辅助下可以有效的进行加速散热,散热速度快、散热效率高,可以有效的减少多余热量的排出,结构设计紧密合理,易于操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