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组件结构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8080发布日期:2018-11-02 22:5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组件结构及冰箱。



背景技术:

半导体冰箱属于制冷设备的一种。与压缩机类冰箱不同的是,半导体冰箱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制冷。半导体制冷片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形成冷端和热端,冷端用于制冷。半导体冰箱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环境要求低、尺寸小、重量轻、工作中无噪声、制冷速度快、使用寿命长、易于维护等特点,在红外测量、低温超导、生物医学、空间技术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半导体冰箱还可以开发成专用的制冷装置,适用于野外施工、勘探、考古以及郊游等户外活动食品饮料的保鲜,也可用于食品、饮料及医用疫苗等的冷藏。随着半导体冰箱技术的日益成熟,国内外消费者也逐步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

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一般设置在外侧和热端传热件连接。半导体制冷的冷端一般设置在内侧,和冷端传热件连接。半导体制冷片、热端传热件和冷端传热件形成了制冷组件。冷端传热件和需要制冷的部件,比如内胆等部件抵接,以对内胆进行制冷,再通过内胆对内胆内的物品制冷。冷端传热件需要和内胆通过紧固件连接,现有的结构中,通常在内胆的外壁上成形一块方形凸台,在凸台上的开设孔位,在铝胆内侧通过螺丝固定外侧的制冷组件。这种结构在铝胆的内壁会外露螺丝,破坏了铝胆内壁的平整性和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冷组件结构,内胆的内壁平整、美观。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冷组件结构,包括:

制冷组件,其设置有制冷端;

内胆,其内壁围设形成制冷区,内胆的外表面铆接有螺母;

制冷组件的制冷端抵接于内胆的外表面,且通过第一紧固件与螺母配合固定。

优选的,制冷组件包括:

半导体制冷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热端和冷端;

冷端传热件,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抵接,冷端传热件与内胆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

优选的,制冷组件还包括热端传热件,热端传热件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抵接。

优选的,热端传热件在第一紧固件的位置对应设置有密封孔,制冷组件结构还包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

柔性密封件,其主体部为具有开口的空心结构,开口的边缘向外凸设形成抵接部;和

密封塞,其端部宽度变大形成密封头;

使用时,柔性密封件的主体部位于密封孔内,抵接部抵接于热端传热件在密封孔的边缘的区域,密封头从开口塞入主体部内,主体部的内壁和外壁分别受到密封头与密封孔的挤压,形成密封;

冷端传热件、半导体制冷片和热端传热件依次设置。

优选的,主体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与密封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一致,密封头的外表面的形状与主体部的内壁的形状一致。

优选的,热端传热件的外表面在密封孔的两侧凸设有卡接部,卡接部朝密封孔凸设有卡臂,抵接部的两侧分别与卡臂和密封孔的边缘区域抵接。

优选的,密封塞包括与密封头连接的密封杆,密封杆间隔密封头凸设有压接部;

密封头位于主体部内,抵接部的两侧分别与压接部和密封孔的边缘区域抵接。

优选的,制冷组件还包括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穿过半导体制冷片和热端传热件,与冷端传热件固定,第二紧固件套设有密封圈,并将密封圈压在热端传热件上。

优选的,制冷组件结构还包括保温层,保温层围设于内胆的外壁,且保温层设置有缺口,用于放置制冷组件,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均位于缺口对应的范围内,热端传热件覆盖缺口,热端传热件凸出于缺口外边缘的部分与保温层之间设置有密封层,密封层围绕缺口连续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冰箱,其冰箱的内胆平整、美观。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冰箱,包括上述的制冷组件结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组件结构及冰箱。制冷组件结构包括制冷组件和内胆,制冷组件设置有制冷端,内胆的内壁围设形成制冷区,内胆的外表面铆接有螺母,制冷组件的制冷端抵接于内胆的外表面,且通过第一紧固件与螺母配合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组件结构通过在内胆的外表面直接铆接螺母,通过第一紧固件与螺母配合,将内胆与制冷组件固定,不仅固定牢固,便于制冷组件向内胆制冷,而且不会破坏内胆的内壁的平整性,内胆的内壁平整、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组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组件结构的爆炸图(保温层和内胆未爆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组件结构的爆炸图(保温层和内胆爆开)。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组件结构的爆炸图下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组件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结构的爆炸图下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结构的柔性密封件和密封塞的爆炸图。

其中:

11-密封孔,12-卡接部,121-卡臂,2-柔性密封件,21-主体部,22-抵接部,3-密封塞,31-密封头,32-密封杆,321-压接部,4-制冷组件,41-半导体制冷片,42-冷端传热件,421-安装孔,43-第一紧固件,44-热端传热件,45-第二紧固件,5-内胆,51-螺母,6-保温层,61-缺口,7-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组件结构,可以应用在冰箱中。制冷组件结构包括制冷组件4和内胆5,内胆5用于形成制冷空间,对其他的物品制冷。制冷组件4用于对内胆5制冷。制冷组件4设置有冷端,冷端是在工作时温度比较低、吸收热量的一端。内胆5的内壁围设形成制冷区,内胆的外表面铆接有螺母51。具体而言,可以在内胆5的内胆的外表面上铆接压铆螺母,内胆5的外表面设置压铆螺母后,制冷组件4可以通过第一紧固件43(比如螺栓)与压铆螺母配合固定,将制冷组件4的制冷端与内胆5的外壁抵接,通过制冷端吸收内胆5的热量,内胆5吸收制冷区内的热量,使得制冷区内保持低温。

本实施例的制冷组件结构,通过在内胆5的外壁铆接螺母,既有利于制冷组件4连接,直接使用螺栓等第一紧固件43即可,并且连接牢固、可靠,又不会在内胆5的内壁外露螺栓等,保持内胆5的内壁的平整性,使得内壁比较平整、美观。

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制冷组件4包括半导体制冷片41、冷端传热件42和热端传热件44。其中,半导体制冷片41包括相对设置的热端和冷端,在半导体制冷片41工作时,热端向外散热热量,冷端可以吸收热量。冷端传热件42与半导体制冷片41的冷端抵接,冷端传热件42通过第一紧固件43从外侧与内胆5的表面固定。冷端传热件42靠近内胆5的一端形成了制冷组件4的制冷端。冷端传热件42将内胆5的热量传给半导体制冷片41的冷端,使得内胆5可以制冷。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43为螺栓,当然,第一紧固件43采用其他结构也可以,只要能和安装孔421配合将冷端传热件42固定即可。

制冷组件44还包括热端传热件44,热端传热件44与半导体制冷片41的热端抵接,将半导体制冷片41的热端的热量散发出去。冷端传热件42和热端传热件44一般通过热阻较小、传热比较快、重量较轻的铝制成。为了提高散热面积,热端传热件44一般还会在外表面凸设大量的间隔排布的散热翅片。

在本实施例中,冷端传热件42、半导体制冷片41和热端传热件44依次设置,比如,冷端传热件42、半导体制冷片41和热端传热件44依次抵接且固定。为了使得制冷组件4的各个部件之间配合良好,一般需要通过工装夹具将冷端传热件42、半导体制冷片41和热端传热件44固定好,使得制冷组件4成为一个固定良好的整体结构。

由于热端传热件44位于冷端传热件42的外部,而冷端传热件42需要使用第一紧固件43与内胆5之间固定。为了方便操作,热端传热件44在第一紧固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孔11。在拆装时,可以利用对应的工具,比如螺丝刀等,通过密封孔11安装或拆卸第一紧固件43。在拆装完第一紧固件43后,还需要将内胆5和外部环境隔离,避免水汽等凝结在内胆5的外壁,对内胆5的制冷造成影响。因此,本实施例的制冷组件4通过密封结构对密封孔11密封。如图4~图12所示,具体而言,密封结构包括柔性密封件2和密封塞3。柔性密封件2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比如由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EPDM)制成,三元乙丙橡胶的耐腐蚀性、耐老化性和弹性等性能均比较好,可以便于装配压紧,且耐腐蚀和老化。柔性密封件2也可以由其他的柔性材料,比如其他的橡胶、硅胶等材料制成。柔性密封件2的主体部21为具有开口的空心结构,开口的边缘向外凸设形成抵接部22。密封塞3的硬度可以比较高,比如采用聚碳酸酯、聚丙烯等材料制成,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密封塞3的端部宽度变大形成密封头31。

需要对密封孔11密封时,将柔性密封件2塞入密封孔11。柔性密封件2的主体部21位于密封孔11内,抵接部22抵接于热端传热件44在密封孔11的边缘的区域,对柔性密封件2限位,避免柔性密封件2完全掉入密封孔11中。密封塞3的密封头31从柔性密封件2的开口塞入主体部21内,塞入的过程中,抵接部22对柔性密封件2限位,避免密封塞3将柔性密封件2完全挤入密封孔11。密封头31进入柔性密封件2的主体部21内后,主体部21的内壁和外壁分别受到密封头31与密封孔11的挤压,形成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将柔性密封件2的主体部21设置成具有开口的空心结构,将密封塞3的密封头31塞入柔性密封件2的主体部21内后,通过密封塞3的密封头31和密封孔11的配合,分别从柔性密封件2的主体部21的内侧和外侧挤压,使得柔性密封件2与密封孔11的内壁贴合紧密,密封效果好。此种密封结构不需要依赖于柔性密封件2的膨胀性能,且受到柔性密封件2老化的影响小。密封头31的宽度变大,可以更好地压紧柔性密封件2,提高密封性能。

为了更好的密封,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密封件2的主体部21的横截面的形状与密封孔11的横截面的形状一致,以使得密封头31的外壁可以与密封孔11的内壁良好配合,沿着密封孔11的内壁均能较好的压实密封。密封头31的外表面的形状与柔性密封件2的主体部21的内壁形状一致,以使得密封头31可以从内部与柔性密封件2的主体部的内壁良好配合。具体而言,密封孔11可以为圆孔,圆孔的整个内壁都圆滑过渡,避免具有转角等不利于密封的区域。密封头31和主体部21的内壁均呈球形,可以与圆孔配合,有利于柔性密封件2的主体部21与圆孔紧密贴合,完成良好密封。当然,密封头31和主体部21的内壁也可以是椭球等类球形,也能有比较好的密封效果。另外,密封孔11也可以是方孔、异形孔等,柔性密封件2也能和密封头31配合,对密封孔11实现较好地密封效果。相应的,密封头31的形状也最好是与密封孔11的横截面形状保持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限定柔性密封件2的位置,避免柔性密封胶2脱落,热端传热件44的外表面在密封孔11的两侧凸设有卡接部12,卡接部12朝密封孔11凸设有卡臂121,抵接部22的两侧分别与卡臂121和密封孔11的边缘区域抵接。在柔性密封件2密封时,将柔性密封件2塞入密封孔11后,抵接部22卡入卡臂121和密封孔11的边缘区域之间,将柔性密封件2完全卡死,避免脱落。

此外,密封塞3包括与密封头31连接的密封杆32,密封杆32间隔密封头31凸设有压接部321。当密封头31位于主体部21内时,抵接部22的两侧分别与压接部321和密封孔11的边缘区域抵接。密封杆32用于夹持,通过夹持密封杆3可以将密封头32塞入柔性密封件2中。压接部321可以对密封头32的塞入深度从外部限位,与宽度比较大的密封头32配合,将整个密封塞3与柔性密封件2牢固固定。

如图4~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制冷组件4还包括第二紧固件45,第二紧固件45在此处为螺栓,螺栓穿过半导体制冷片41和热端传热件44后与冷端传热件42固定。螺栓外套设有密封圈,并将密封圈压在热端传热件44上。使用工装夹具可以使得冷端传热件42、半导体制冷片41和热端传热件44三者的位置关系精确,在此基础上,通过螺栓固定可以保证整个制冷组件4本身工作正常。螺栓外套设的密封圈可以确保水汽不会从此处进入到冷端传热件42以及半导体制冷片41上,避免对制冷组件4产生影响。在本实施例中,冷端传热件42设置有安装孔421,螺栓的端部穿过安装孔421和内胆5配合固定,安装孔421的位置可以与密封孔11的位置对应。

制冷组件结构还包括保温层6,保温层6围设于内胆5的外壁,且保温层6设置有缺口61,以用于放置制冷组件4。第一紧固件43和第二紧固件45均位于缺口61对应的范围内,热端传热件44覆盖缺口61,热端传热件44凸出于缺口61外边缘的部分与保温层6之间设置有密封层7,密封层7围绕缺口61连续设置。保温层6用于保证内胆5的制冷效果,将内胆5和外部环境隔离。制冷组件4放入缺口61中后,利用密封层7可以保证整个制冷组件4和保温层6之间密封效果,避免水汽从制冷组件4和保温层6之间进入与内胆5的外壁接触。密封层7可以是密封海绵等。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