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热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6061发布日期:2019-01-15 22:5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泳池热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泳池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泳池热泵的工作原理为压缩机将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由于冷媒液化潜热高,冷媒进入冷凝换热器将大量冷凝热释放并传至水中,转化成高压液态冷媒,通过膨胀阀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冷媒在蒸发器出吸收周围环境空气的热量而蒸发变成低压气态,再进入压缩机,完成加热循环,实现了空气中的能量向水中转移的目的。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平行流式换热器多是在分液管中纵向设有均配管,通过均配管管壁上的微孔来实现均匀分配介质的目的。这样的结构,由于分液管的内腔上下仍然连通成一体,经均配管管壁上的微孔溢流出来的介质在分液管的内腔中缓流时很容易受重力等影响,致使介质在均配管中压力不一致,难以实现均匀分配介质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保证机组运行稳定的泳池热泵系统。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泳池热泵系统,具有压缩机、池水加热换热器、除霜换热器和四通阀;所述压缩机与四通阀相连;所述池水加热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四通阀和节流器相连;所述除霜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四通阀和节流器相连;所述压缩机包括气罐、连接支撑架和消音器;所述压缩机通过连接支撑架固定安装于气罐上;所述消音器设置在连接支撑架的内腔,其出气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通过接管连通;所述池水加热换热器包括等间距分布于边夹板之间的若干微通道换热管;所述微通道换热管的一端连接在分液管上,另一端连接在集液管上;所述分液管内设有与分液管同轴设置且与微通道换热管相垂直的均配管。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四通阀的D接口连通,压缩机的入口与四通阀的S接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的C接口与池水加热换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池水加热换热器的出口通过节流器与除霜换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除霜换热器的入口与四通阀的E接口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均配管为下端密封的扁管,且上下端均固定在分液管的端塞上,均配管侧壁上开设的溢流孔与均配管上的微通道孔相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分液管里面横向设有2~3个隔板将分液管的内腔分隔成3~4个缓流腔室;所述缓流腔室中,均配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溢流孔。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消音器为迷宫式的泡沫状、海绵状、多孔状、密网状、缝隙状或者细绒状的滤芯。

上述技术方案相邻微通道换热管之间夹持有翅片。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集液管为铝材内复合钎料内层的复合管;所述扁管由表面涂锌的一体挤压成型的多孔微孔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充分利用连接支撑架的大空间可以将消声器做得更大,有利于降低噪声,有效增强对压缩机进气噪声的消声效果;消声器远离压缩机,因此受到的振动干扰较小,同样有利于提高消声器的工作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四通阀的连接方式实现上电除霜、掉电制热的工作模式,使四通阀不动作即可保证机组的正常稳定运行与正常停机,而不会因为动作不到位或者电磁线圈吸合的稳定性影响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大减少了四通阀的上电时间与其上电掉电次数,不仅节省了四通阀上电的能耗,而且有效延长了四通阀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将均配管设置成多孔微孔管,介质先是在缓冲腔室中均匀分配进均配管的多孔微孔中,再经均配管侧壁上的溢流孔均匀分配进各个缓流腔室,每根多孔微孔管分配的介质会更加均匀,充分发挥每根多孔微孔管的换热效果。

(4)本实用新型相邻微通道换热管之间夹持有翅片,在同等迎风面上外部有效换热面积增大,使通过换热器的风没有泄漏,有利于提高换热效能,同时外观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池水加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压缩机1、池水加热换热器2、除霜换热器4、四通阀5、气罐6、连接支撑架7、消音器8、微通道换热管9、分液管10、边夹板1、集液管12、均配管13、溢流孔14、隔板15、缓流腔室16、翅片1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具有压缩机1、池水加热换热器2、除霜换热器4和四通阀5;压缩机1与四通阀5相连;池水加热换热器2的两端分别与四通阀5和节流器3相连;除霜换热器4的两端分别与四通阀5和节流器3相连;压缩机1包括气罐6、连接支撑架7和消音器8;压缩机1通过连接支撑架7固定安装于气罐6上;消音器8设置在连接支撑架7的内腔,其出气口与压缩机1的进气口通过接管连通;池水加热换热器2包括等间距分布于边夹板11之间的若干微通道换热管9;微通道换热管9的一端连接在分液管10上,另一端连接在集液管12上,相邻微通道换热管9之间夹持有翅片17;分液管10内设有与分液管10同轴设置且与微通道换热管9相垂直的均配管13;消音器8为迷宫式的泡沫状、海绵状、多孔状、密网状、缝隙状或者细绒状的滤芯。集液管12为铝材内复合钎料内层的复合管;均配管13由表面涂锌的一体挤压成型的多孔微孔管。

压缩机1的出口与四通阀5的D接口连通,压缩机1的入口与四通阀5的S接口连通;四通阀5的C接口与池水加热换热器2的入口连通;池水加热换热器2的出口通过节流器3与除霜换热器4的出口连通;除霜换热器4的入口与四通阀5的E接口连通。

均配管13为下端密封的扁管,且上下端均固定在分液管10的端塞上,均配管13侧壁上开设的溢流孔14与均配管13上的微通道孔相连通;微通道孔与均配管13的侧壁平行设置。

分液管10里面横向设有2~3个隔板15将分液管10的内腔分隔成3~4个缓流腔室16;缓流腔室16中,均配管13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溢流孔1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四通阀5掉电时,四通阀5的D接口与C接口连通、E接口与S接口连通。此时压缩机1压缩排出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四通阀5的D接口流进,从四通阀5的C接口流出,进入冷水加热换热器,与同时进入冷水加热换热器中的冷水进行换热后变成低温高压制冷剂液体,冷水吸收制冷剂热量变为热水回到泳池,从而达到给泳池加热的目的。低温高压制冷剂液体经过节流器3降压及除霜换热器4吸热蒸发后变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依次经过四通阀5的E接口、S接口,最后从压缩机1的回气入口回到压缩机1。

四通阀5上电时,四通阀5的D接口与E接口连通、C接口与S接口连通。此时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四通阀5的D接口流进,从四通阀5的E接口流出,进入除霜换热器4,与冷空气及除霜换热器4中的霜进行换热后变成低温高压制冷剂液体,除霜换热器4中的霜吸收制冷剂中的热量后融化,从而达到除霜的目的。低温高压制冷剂液体经过节流器3降压及冷水加热换热器换热后变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依次经过四通阀5的C接口、S接口,最后从压缩机1的回气入口回到压缩机1。

将均配管13设置成多孔微孔扁管结构,介质先是在缓冲腔室中均匀分配进均配管13的多孔微孔中,再经均配管13侧壁上的溢流孔14均匀分配进各个缓流腔室16,这样为每根均配管13分配的介质会更加均匀,充分发挥每根均配管13的换热效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