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式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0029发布日期:2019-03-08 17:5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嵌入式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压机仓的散热效果的嵌入式冰箱。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冰箱在放置于厨房内时会自墙壁向外突伸,不利于节省空间,同时,又与厨电家装风格相冲突,影响整体美观效果。现有的嵌入式冰箱通过将冰箱放入墙壁或者橱柜内实现厨电一体化,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但是,在将嵌入式冰箱嵌入墙壁或者橱柜内时,一般在冰箱的底部以及侧壁均无预留空间,而嵌入式冰箱主要是通过布置在箱体周边的冷凝器进行散热的,散热空间较小,不利于空气循环,而导致压机仓中的热量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排出,降低了嵌入式冰箱的制冷效果。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嵌入式冰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压机仓的散热效果的嵌入式冰箱。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嵌入式冰箱,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内的压机仓、位于所述压机仓内的压缩机以及冷凝器,所述箱体的前侧设有开口,所述箱体包括围设形成所述开口的多个侧壁;所述嵌入式冰箱还包括分设于不同的侧壁的外侧且均与所述压机仓相连通的出风风道以及两个进风风道、用于驱动所述压机仓内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沿所述出风风道以及所述两个进风风道相交换的贯流风机,所述两个进风风道设于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上,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沿所述两个进风风道的相对方向依次排列;所述两个进风风道的前侧设有多个进风口,所述出风风道的前侧设有多个出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多个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连接所述左侧壁以及所述右侧壁的上端的上侧壁,所述两个进风风道分设于所述左侧壁以及所述右侧壁上,所述出风风道设于所述上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还包括后壁;所述压机仓位于所述箱体的后下部,所述嵌入式冰箱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后壁外侧用以连通所述压机仓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引导风道,所述压机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压机仓与所述引导风道的压机仓出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所述压机仓出风口位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引导风道覆盖所述后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多个进风口间隔设置且均匀分布于所述进风风道的前侧;所述多个出风口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出风风道前侧的中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贯流风机设于所述出风风道内,且与所述多个出风口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进风风道覆盖设置该进风风道的侧壁,所述出风风道覆盖设置该出风风道的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嵌入式冰箱还包括自所述开口滑动连接于所述箱体内的抽屉,所述抽屉包括抽屉本体以及与所述开口相配合的抽屉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嵌入式冰箱通过在相对的两个侧壁的外侧分别设置进风风道,并在其他的侧壁上设置出风风道,同时,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沿所述两个进风风道的相对方向依次排列,可加大气流路径,增强换热效率,加强换热效果,使压机仓中的热量能够及时有效地排出,进而实现对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的散热,从而保证所述嵌入式冰箱的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嵌入式冰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嵌入式冰箱的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嵌入式冰箱去除进风风道与出风风道后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嵌入式冰箱中的出风风道以及引导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在本申请中,术语 “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用户面对冰箱的门体一侧为前所确定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请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嵌入式冰箱100,用以嵌装于墙壁、壁柜或者橱柜的安装槽内,以节省空间且增强厨电的整体美观效果。

所述嵌入式冰箱100包括箱体1、设于所述箱体1内的压机仓2、位于所述压机仓2内的压缩机3以及冷凝器4、设于所述箱体1外侧的两个进风风道5与出风风道6、用于驱动所述压机仓2内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沿所述两个进风风道5以及出风风道6相交换的贯流风机7。

所述压缩机3与所述冷凝器4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向所述压机仓2释放热量,所述贯流风机7用于提供负压以驱动压机仓2内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沿所述两个进风风道5以及出风风道6相交换,从而对所述压机仓2进行散热降温,使压机仓2中的热量能够及时有效地排出,进而实现对所述压缩机3和所述冷凝器4的散热,从而保证所述嵌入式冰箱100的制冷效果。

所述箱体1的前侧设有开口,用户能够自所述开口处存取物品。

具体地,所述箱体1包括后壁12、自所述后壁12向前突伸的多个侧壁11,多个所述侧壁11围设形成所述开口。

所述多个侧壁11包括左侧壁111、与所述左侧壁111相对设置的右侧壁112、连接所述左侧壁111与所述右侧壁112上端的上侧壁113、连接所述左侧壁111与所述右侧壁112下端的下侧壁。所述两个进风风道5与所述出风风道6均设于所述侧壁11的外侧,从而不占用箱体1内部的储放空间,同时所述嵌入式冰箱100可与所述安装槽贴靠嵌入,节约安装空间;且所述两个进风风道5与所述出风风道6设于不同的所述侧壁11上,可加大气流路径,增强换热效率。

所述两个进风风道5设于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11上,且所述压缩机3与所述冷凝器4沿所述两个进风风道5的相对方向依次排列,具体地,当所述两个进风风道5分设于所述左侧壁111与所述右侧壁112上时,所述压缩机3与所述冷凝器4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列,当所述两个进风风道5分设于所述上侧壁113与所述下侧壁上时,所述压缩机3与所述冷凝器4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列,一方面,增大气流路径、增强换热效率,从而加强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减小所述压机仓2的体积,从而增大所述箱体1的储藏空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进风风道5分设于所述左侧壁111与所述右侧壁112上,同时所述出风风道6设于所述上侧壁113上,从而所述两个进风风道5与所述出风风道6均不需要承受所述嵌入式冰箱100的整体的重量,在设置所述风风道5或所述出风风道6时不需要考虑其承重能力,可简化所述嵌入式冰箱100的整体设计,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风道5覆盖设置该进风风道5的侧壁11,所述出风风道6覆盖设置该出风风道6的侧壁11,从而,该嵌入式冰箱100可以与所述墙壁、壁柜或者橱柜贴靠嵌入,从而节约空间且避免出现卫生死角。

进一步地,所述压机仓2设于所述箱体的后下部,一方面,便于所述嵌入式冰箱100的整体制作以及装配;另一方面,进入所述进风风道5内的冷空气下降进入所述压机仓2内,从而加强所述压机仓2内的热交换,增强散热效果,符合冷空气下沉的原理。

所述压机仓2为一容置空间,其由所述箱体1围设形成,所述护臂12的下侧向前凹设形成所述压机仓2位于箱体1内侧的边界,所述箱体1还包括压机仓盖板13,所述压机仓盖板13与所述左侧壁111、右侧壁112以及后壁12围设形成所述压机仓2。

两个所述进风风道5、出风风道6均与所述压机仓2相连通,即,所述压机仓2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压机仓2与所述出风风道6的压机仓出风口21以及连通所述压机仓2与所述进风风道6的压机仓进风口22,在所述贯流风机7启动后,所述压机仓进风口22供所述进风风道5内的冷空气进入所述压机仓2内,所述压机仓出风口21供所述压机仓2内的热空气进入所述出风风道6内。

可以理解的,在所述两个进风风道5分设于所述左侧壁111与所述右侧壁112上,同时所述出风风道6设于所述上侧壁113上时,所述压机仓进风口22位于所述左侧壁111与所述右侧壁112上,所述压机仓出风口21位于所述压机仓盖板13上。

所述压缩机3与所述冷凝器4沿左右方向排布,且所述压机仓出风口21位于所述压缩机3与所述冷凝器4之间,从而两个进风风道5中的一个内的冷空气流经所述压缩机3与所述压缩机3进行热交换后自所述压机仓出风口21流出,而另一个内的冷空气流经所述冷凝器4与所述冷凝器4进行热交换后自所述压机仓出风口21流出,增大热交换效率,从而增强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嵌入式冰箱1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后壁12外侧用以连通所述压机仓2与所述出风风道6的引导风道8,所述引导风道8的下端与所述压机仓出风口21相连通,上端与所述出风风道6相连通,在所述贯流风机7启动后,所述压机仓2内的热空气自所述压机仓出风口21经所述引导风道8进入所述出风风道6内并自所述出风口61流出。

所述引导风道8覆盖所述后壁12,从而,该嵌入式冰箱100可以与所述墙壁、壁柜或者橱柜贴靠嵌入,从而节约空间且避免出现卫生死角。

所述进风风道5的前侧设有多个进风口51,所述出风风道6的前侧设有多个出风口61,在所述贯流风机7启动后,外界的冷空气经所述进风口51进入所述进风风道5内,出风风道6内的热空气经所述出风口61排出,以使所述压机仓2内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能够经所述进风风道5与所述出风风道6相交换,从而对所述压机仓2进行散热。

所述多个进风口51间隔设置且均匀分布于所述进风风道5的前侧;所述多个出风口61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出风风道6前侧的中间,可避免自所述出风风道6流出的热空气与进入进风风道5内的冷空气相混合,造成进入所述压机仓2内的空气过热而影响散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在所述两个进风风道5分设于所述左侧壁111与所述右侧壁112上且所述出风风道6设于所述上侧壁113上时,多个所述进风口51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出风口6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贯流风机7设于所述出风风道6内,且与所述多个出风口61相对应,加强外界的冷空气与压机仓2内的热空气的热交换效率,从而增强散热效果。

所述贯流风机7可于所述出风风道6内形成极强的负压环境,使与所述出风风道6相连通的压机仓2内的热空气进入所述出风风道6内并自所述出风口61流出,同时利用与所述压机仓2相连通的进风风道5,可使外界的冷空气经所述进风风道5进入所述压机仓2内,实现对所述压机仓2的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嵌入式冰箱100还包括自所述开口滑动连接于所述箱体1内的抽屉9,在用户向外抽拉所述抽屉9以取放物品时,所述抽屉9不会与嵌装该嵌入式冰箱100的墙壁、壁柜或者橱柜干涉,便于取放物品。

所述抽屉9包括抽屉本体以及与所述开口相配合的抽屉门91,在所述抽屉9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抽屉门91与所述开口密封配合,以使所述箱体1不会出现漏冷现象,节约能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嵌入式冰箱100通过在相对的两个侧壁11的外侧分别设置进风风道5,并在其他的侧壁11上设置出风风道6,同时,所述压缩机3与所述冷凝器4沿所述两个进风风道5的相对方向依次排列,可加大气流路径,增强换热效率,加强换热效果,使压机仓2中的热量能够及时有效地排出,进而实现对所述压缩机3和所述冷凝器4的散热,从而保证所述嵌入式冰箱100的制冷效果。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