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存储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5166发布日期:2019-05-07 21:3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大容量存储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容量存储冰箱。



背景技术:

目前,冰箱的储物间室中一般设置有上下分布的多个隔板,以将储物间室分隔为多个小的存储空间,由于冰箱高度较高,放置在冰箱上部的存储空间的食材不易取放,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大容量存储冰箱。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增加冰箱存储空调和方便用户存放食材。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容量存储冰箱,包括:

一个前侧敞开的储物间室;

第一门体;可转动地设置于储物间室的前侧;

第一储物盒体,设置于第一门体内侧,其上部敞开,以形成第一开口;

第二储物盒体,可拆卸设置于第一储物盒体背离第一门体的一侧,其上部敞开,以形成第二开口;

第一隔板,由储物间室后壁向前侧延伸,以将储物间室分隔为位于第一隔板上方的上部空间和位于第一隔板下方的下部空间;

第一隔板的位置满足:当第一门体关闭时,第二储物盒体位于第一隔板的前侧;并且

第一隔板前后延伸方向的尺寸小于储物间室前后延伸方向的尺寸,以当第一门体关闭时为第二储物盒体提供避让空间。

可选地,第一隔板临近储物间室的顶壁设置。

可选地,第一储物盒体背离第一门体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个卡槽;

第二储物盒体朝向第一储物盒体的一面形成有与至少一个卡槽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弹性卡凸,当第二储物盒体安装于第一储物盒体上时,弹性卡凸发生弹性形变卡入对应的卡槽中,并在其中涨紧,以将第二储物盒体锁定于第一储物盒体。

可选地,第一储物盒体的高度尺寸与第二储物盒体的高度尺寸相同。

可选地,第一储物盒体和第二储物盒体均呈透明状。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

第二门体,可转动地设置于储物间室的前侧,位于第一门体横向一侧,与第一门体配合打开或关闭储物间室;

第三储物盒体,设置于第二门体内侧,其背离第二门体的一侧敞开,以形成第三开口;

第四储物盒体,其可枢转地安装于第三储物盒体的敞开侧,以可操作地枢转至打开第三开口的打开位置,或枢转至封闭第三开口的封闭位置;并且

第四储物盒体朝向第三储物盒体的一侧敞开,以形成与第三开口相对的第四开口。

可选地,第四储物盒体和第三储物盒体的位置满足:当第二门体关闭时,第四储物盒体位于第一隔板的前侧。

可选地,第三储物盒体和第四储物盒体均呈透明状。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隔板,位于第一隔板的下部,由储物间室的下部空间的后壁向前侧延伸,以分隔下部空间。

可选地,第二隔板前后延伸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隔板前后延伸方向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大容量存储冰箱,通过在第一储物盒体上增设可拆卸的第二储物盒体,增加冰箱的存储容量,用户可将第二储物盒体从第一储物盒体上取下,方便用户存取物品,增加用户存取物品的灵活性;并且,通过设置尺寸较小的第一隔板,利用第一隔板为第二储物盒体提供避让,保证第二储物盒体前后方向的尺寸,增加第二储物盒体的存储容量,从而进一步增加冰箱的存储容量,形成大容量存储冰箱。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大容量存储冰箱中,第一隔板临近储物间室的顶壁设置,利用第一隔板和储物间室的顶壁构成储物间室的顶部空间,通过减小第一隔板前后延伸方向的尺寸,减小了储物间室顶部空间的深度,用户站在冰箱前侧可容易地触摸到顶部空间上存放的物品,方便用户对储物间室顶部空间进行存取操作;同时,利用增设的第二储物盒体弥补了因第一隔板尺寸减小而减小储物间室顶部空间存储量的问题。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大容量存储冰箱中,冰箱的第二门体内侧设置有具有第三开口的第三储物盒体和可枢转地安装于第三储物盒体的第三开口处的第四储物盒体,第四储物盒体具有第四开口,第四储物盒体在封闭第三储物盒体时,第三开口与第四开口相对,使得第三储物盒体与第四储物盒体相接,同时将第三储物盒体中的物品和第四储物盒体中的物品进行密闭保存,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在门体内侧密闭存储物品的缺陷。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大容量存储冰箱中,第四储物盒体和第三储物盒体的位置满足:当第二门体关闭时,第四储物盒体位于第一隔板的前侧,从而利用第一隔板为第四储物盒体提供避让,保证了第四储物盒体前后延伸的尺寸,增大第四储物盒体的存储容量,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冰箱的存储容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大容量存储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第二储物盒体与第一储物盒体组合在一起;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大容量存储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第二储物盒体与第一储物盒体分离,第四储物盒体枢转至打开第三开口的打开位置;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大容量存储冰箱的第一储物盒体和第二储物盒体的一个方向的分解示意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大容量存储冰箱的第一储物盒体和第二储物盒体的另一方向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容量存储冰箱10,下面参照图1至图4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大容量存储冰箱10。其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大容量存储冰箱10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第二储物盒体15与第一储物盒体14组合在一起,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大容量存储冰箱10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第二储物盒体15与第一储物盒体14分离,第四储物盒体19枢转至打开第三储物盒体18的第三开口181的打开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大容量存储冰箱10包括箱体11,箱体11限定有一个前侧敞开的储物间室、可转动地设置于储物间室前侧的第一门体12和由储物间室后壁向前侧延伸的第一隔板16,以利用第一隔板16将储物间室分隔为位于第一隔板16上方的上部空间和位于第一隔板16下方的下部空间,方便将物品进行分类、有序地存放。特别地,本实施例的大容量存储冰箱1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门体12内侧的第一储物盒体14和可拆卸设置于第一储物盒体14背离第一门体12一侧的第二储物盒体15,第一储物盒体14上部敞开,以形成第一开口,第二储物盒体15上部敞开,以形成第二开口,用户可通过第一开口将物品放置在第一储物盒体14中,通过第二开口将物品放置在第二储物盒体15中。

本实施例中,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为如图1和图2所指示的方向,用户朝向冰箱10门体时,靠近用户的一侧为冰箱10的前,远离用户的一侧为后,用户的左边为左,右边为右,左右方向也可称之为横向方向。

传统的冰箱10中,门体内侧前后方向上一般仅设置一个储物盒,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门体12内侧设置前后方向上分布的第一储物盒体14和第二储物盒体15,利用第二储物盒体15增加冰箱10的存储容量。并且,第二储物盒体15与第一储物盒体14可拆卸连接,用户可将第二储物盒体15从第一储物盒体14上取下,方便用户存取物品,增加了用户存取物品的灵活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进一步特别地,第一隔板16的位置满足:当第一门体12关闭时,第二储物盒体15位于第一隔板16的前侧,且第一隔板16前后延伸方向的尺寸小于储物间室前后延伸方向的尺寸。由于在第一门体12内侧增设了第二储物盒体15,第二储物盒体15整体向第一门体12内侧方向凸出,当第一门体12关闭时,第二储物盒体15整体向后凸出至储物间室内,为避免第一隔板16与第二储物盒体15干涉,通过减小第一隔板16前后延伸方向的尺寸,为第二储物盒体15提供避让,使得第一门体12可正常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6临近储物间室的顶壁设置,也即是说,第一隔板16与储物间室的顶壁构成前述的上部空间。传统冰箱10中,特别是大容量存储冰箱10的高度较高,甚至高于大部分人的身高,用户站在冰箱10前侧,用户的手难以伸入储物间室的顶部空间(第一隔板16与储物间室的顶壁构成的空间)的深处进行存取物品的操作,也很难看到储物间室顶部空间存放的是什么物品,因而,大多数情况下,储物间室顶部空间并不放置物品或很少放置物品,造成了空间浪费。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减小第一隔板16前后延伸方向的尺寸,减小储物间室顶部空间的深度,用户站在冰箱10前侧伸手可直接触摸到顶部空间上存放的物品;同时,小尺寸的第一隔板16为第二储物盒体15提供避让;而且,通过增设第二储物盒体15,弥补了因减小第一隔板16尺寸而减小存储量的问题。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大容量存储冰箱10的第一储物盒体14和第二储物盒体15的一个方向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大容量存储冰箱10的第一储物盒体14和第二储物盒体15的另一方向分解示意图。

第二储物盒体15与第一储物盒体14的可拆卸连接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卡槽141与弹性卡凸151相配合的方式实现,具体地,第一储物盒体14背离第一门体12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个卡槽141,第二储物盒体15朝向第一储物盒体14的一面形成有与前述至少一个卡槽141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弹性卡凸151,当第二储物盒体15安装于第一储物盒体14上时,弹性卡凸151发生弹性形变卡入对应的卡槽141中,并在其中涨紧,以将第二储物盒体15锁定于第一储物盒体14。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储物盒体14背离第一门体12的一侧形成有间隔的两个卡槽141,第二储物盒体15朝向第一储物盒体14的一面形成两个弹性卡凸151,卡槽141可呈上下延伸的长条状,且卡槽141的下部形成开口,弹性卡凸151呈圆形,弹性卡凸151可为橡胶块,其尺寸大于卡槽141的尺寸,第二储物盒体15在与第一储物盒体14装配时,使得第二储物盒体15的弹性卡凸151从卡槽141的开口处推入卡槽141中,弹性卡凸151被卡槽141内壁挤压发生弹性变形,尺寸变小,进一步将第二储物盒体15向上移动,使得弹性卡凸151沿对应的卡槽141移动至卡槽141的顶部,并被塞入卡槽141内部,弹性卡凸151再弹性回复力作用下涨紧在卡槽141内,从而将第二储物盒体15紧固于第一储物盒体14上。

第二储物盒体15中可放置一些轻便、经常使用的物品,例如,用户可将调味袋/盒、干物质等放置在第二储物盒体15中,做饭时,用户将第二储物盒体15从第一储物盒体14取下,放于厨房备用,使用完毕后,再将其装配于第一储物盒体14上,方便相应的物品的使用和存储。

装配在第一储物盒体14的第二储物盒体15的高度尺寸与第一储物盒体14的高度尺寸大致相同,使得第一储物盒体14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储物盒体15的第二开口基本持平,增加美观性。第一储物盒体14和第二储物盒体15均可呈透明状,方便用户直接观察到其中存放的物品,直接拿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物间室前侧还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二门体13,第二门体13位于第一门体12横向一侧,也即是说第一门体12和第二门体13一个位于左侧,一个位于右侧,两者配合打开或关闭储物间室,形成对开门冰箱10。

特别地,本实施例中,冰箱10还包括第三储物盒体18和第四储物盒体19,第三储物盒体18设置于第二门体13内侧,其背离第二门体13的一侧敞开,以形成第三开口181;第四储物盒体19可枢转地安装于第三储物盒体18的敞开侧,以可操作地枢转至打开第三开口181的打开位置,或枢转至封闭第三开口181的封闭位置。其中,第四储物盒体19的枢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本实施例的冰箱10通过在第三储物盒体18上增设第四储物盒体19,利用第三储物盒体18和第四储物盒体19构成一个容量极大的储物空间,增加了冰箱10的存储能力。

物品通过第三开口181被放置于第三储物盒体18中,并通过第四储物盒体19将物品封闭于第三储物盒体18中,如此便于物品的密闭保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在门体内侧密闭存储物品的缺陷。并且,第四储物盒体19朝向第三储物盒体18的一侧敞开,以形成与第三开口181相对的第四开口191,物品通过第四开口191被放置于第四储物盒体19中,在第四储物盒体19封闭第三储物盒体18时,使得第三开口181与第四开口191相对,以使第三储物盒体18与第四储物盒体19相接,同时将第三储物盒体18中的物品和第四储物盒体19中的物品进行密闭保存。

第四储物盒体19和第三储物盒体18的位置满足:当第二门体13关闭时,第四储物盒体19位于第一隔板16的前侧,从而利用第一隔板16为第四储物盒体19提供避让,保证了第四储物盒体19前后延伸的尺寸,从而增大第四储物盒体19的存储容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储物盒体18和第四储物盒体19均呈透明状,例如,第三储物盒体18和第四储物盒体19均由钢化玻璃制成,以便用户无需打开第四储物盒体19,即可观察到第三储物盒体18和第四储物盒体19中物品的种类。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次参见图1和图2,冰箱1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隔板17,该至少一个第二隔板17位于第一隔板16的下部,由储物间室的下部空间的后壁向前侧延伸,以分隔下部空间。由此利用第一隔板16和该至少一个第二隔板17将储物间室分隔为由上而下分布的多个小存储空间,方便用户分类存放不同种类的物品。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隔板16下部具有三个第二隔板17,三个第二隔板17由上而下间隔分布。

第二隔板17前后延伸方向的尺寸可大于第一隔板16前后延伸方向的尺寸,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6前后延伸方向的尺寸为第二隔板17前后延伸方向的尺寸的1/2。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隔板17前后延伸方向的尺寸与储物间室前后延伸方向的尺寸可大致相同,第一隔板16前后延伸方向的尺寸为储物间室前后延伸方向的尺寸的一半。由此保证第二隔板17的物品承载量。

本实施例中,储物间室可为冷藏间室、冷冻间室或变温间室,优选为冷藏间室。再次参见图1和图2,位于最下方的第二隔板17与储物间室底壁之间形成的存储空间布置有抽屉,以形成抽拉式的储物空间。本实施例中,冰箱10还包括位于储物间室下方的用于放置变温抽屉(未标示)的变温间室和用于放置冷冻抽屉(未标示)的冷冻间室。

本实施例中,第一门体12内侧位于第一储物盒体14下方还可设置多个用于存放物品的第一瓶座(未标示),该多个第一瓶座上下间隔分布,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储物盒体14下方设置有三个间隔的第一瓶座。第二门体13内侧位于第三储物盒体18下方还可设置有多个用于存放物品的第二瓶座(未标示),该多个第二瓶座上下间隔分布,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储物盒体18下方设置有两个间隔的第一瓶座。由此进一步增加冰箱10的存储容量。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