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稻壳碳的冷却回收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5141发布日期:2019-05-07 21:31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稻壳碳的冷却回收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稻壳碳的冷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稻壳碳是指稻壳经过加热至其着火点温度以下,使其不充分燃烧而形成的木炭化物质,其具有体轻,导热性低的特性。在工业生产上可用作钢、铁等生产的保温隔热材料,在农业上可用于蔬菜、花卉、苗木、果树及其他作物栽培、改良土壤,在生活上可作清洁能源以供生火、取暖等,也可以作为生产炼钢辅料的原料。

在生产过程中,当高温的稻壳碳出炉后需要进行冷却,若冷却不充分会影响后续的打包装袋,甚至会再次着火而发生安全事故。而若是直接进行喷水冷却则会影响稻壳碳的质量,使得经济性大幅度下降。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如何设计一种高效率的冷却装置为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高效率的稻壳碳的冷却收集装置,以解决目前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冷却不便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稻壳碳的冷却回收输送装置,其包含:

水冷螺旋,具有第一入口及第一出口,稻壳碳自气化炉出炉后自该第一入口到达该水冷螺旋,该水冷螺旋对该稻壳碳进行第一次间接冷却;

第一风道,具有第二入口及第二出口,该稻壳碳自该第一出口排出该水冷螺旋后自该第二入口进入该第一风道,该第一风道内的第一冷却气流对该稻壳碳进行直接冷却;

水套,具有第三入口及第三出口,该稻壳碳自该第二出口排出该第一风道后自该第三入口进入该水套,该水套对该稻壳碳进行第二次间接冷却,该稻壳碳被完全冷却后自该第三出口排出。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冷却装置还包含送风机,该送风机对应该第一风道设置,以使得第一风道内形成该第一冷却气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水套包含环状套管及沿该环状套管轴向延伸的贯穿孔,该第三入口及该第三出口分别位于该贯穿孔的两端,该水套还包含第四入口及第四出口,该第四入口邻近该第三入口设置,该第四出口邻近该第三出口设置,该第四入口供冷却水进入,该第四出口供冷却水排出。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冷却装置还包含旋风分离器,该旋风分离器具有第五入口及第五出口,该稻壳碳被完全冷却后自该第三出口排出后自该第五入口进入该旋风分离器,该旋风分离器将该稻壳碳分离出来后自该第五出口排出以进行打包装袋。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冷却装置还包含第一关风器,该第一关风器设置于该第五出口处,该稻壳碳被分离后依次经过该第五出口及该第一关风器后被排出。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冷却装置还包含布袋除尘器,该旋风分离器具有第六出口,该旋风分离器将该稻壳碳中夹杂的灰尘及空气分离出来并自第六出口排出而进入布袋除尘器,该布袋除尘器进行过滤除尘后将空气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稻壳碳的冷却回收输送装置,在稻壳碳出炉后首先经水冷螺旋进行第一次间接冷,接着经由第一风道内的大量的冷却风进行直接冷却,然后经过水套进行第二间接冷却,利用两次间接水冷却和一次直接风冷却相结合的方式,使得稻壳碳被完全冷却,然后稻壳碳可经旋风分离器被分离出来后打包装袋。这样一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生的经济性及作业的安全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稻壳碳的冷却回收输送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以下实施例中,在不同的图中,相同部分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稻壳碳的冷却回收输送装置的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稻壳碳的冷却回收输送装置,其包含水冷螺旋110、第一风道120以及水套130。水冷螺旋110具有第一入口及第一出口,稻壳碳自气化炉200出炉后自第一入口到达水冷螺旋110,然后借由水冷螺旋110对稻壳碳进行第一次间接冷却。这个过程中,冷却水不接触稻壳碳,以对稻壳碳进行冷却。第一风道120具有第二入口及第二出口,稻壳碳自第一出口排出水冷螺旋110并自第二入口进入第一风道120,然后借由第一风道120内的第一冷却气流对稻壳碳进行直接冷却。这个过程中,第一冷却气流直接吹拂稻壳碳,以消散稻壳碳上的热量,以对稻壳碳进一步冷却。水套130具有第三入口及第三出口,稻壳碳自第二出口排出第一风道120并自第三入口进入水套130,水套130对稻壳碳进行第二次间接冷却。这个过程中,水套130中的冷却水同样不接触稻壳碳,以将稻壳碳完全冷却,然后稻壳碳自第三出口排出。

如图1所示,冷却装置还包含送风机140,送风机140对应第一风道120设置,以使得第一风道120内形成上述第一冷却气流,从而能够对稻壳碳进行直接冷却。

如图1所示,水套130包含环状套管及上述沿环状套管轴向延伸的贯穿孔,环状套管内设有冷却水,上述第三入口及第三出口分别位于贯穿孔的两端。本实施例中,水套130还包含第四入口131及第四出口132,第四入口131邻近第三入口设置,第四出口132邻近第三出口设置,第四入口131供冷却水进入,第四出口132供冷却水排出,以实现环状套管内冷却水的更换。

如图1所示,冷却装置还包含旋风分离器150,旋风分离器150具有第五入口及第五出口,稻壳碳被完全冷却后自水套130的第三出口排出后自第五入口进入旋风分离器150,旋风分离器150将稻壳碳与夹杂在其中的灰尘及空气分离出来后自第五出口排出稻壳碳以进行打包装袋。

如图1所示,冷却装置还可包含第一关风器160,第一关风器160设置于第五出口处,稻壳碳被分离后依次经过旋风分离器150的第五出口及第一关风器后被排出。

如图1所示,冷却装置还包含布袋除尘器170,旋风分离器150还具有第六出口,旋风分离器150将稻壳碳中夹杂的灰尘及空气分离出来后自第六出口排出而进入布袋除尘器170,布袋除尘器170进行过滤除尘后将空气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稻壳碳的冷却回收输送装置,在稻壳碳出炉后首先经水冷螺旋进行第一次间接冷,接着经由第一风道内的大量的冷却风进行直接冷却,然后经过水套进行第二间接冷却,利用两次间接水冷却和一次直接风冷却相结合的方式,使得稻壳碳被完全冷却,然后稻壳碳可经旋风分离器被分离出来后打包装袋。这样一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生的经济性及作业的安全性。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