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贮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3064发布日期:2019-08-23 22:5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贮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贮液器。



背景技术:

贮液器是空调系统中的重要配件,其作用是储存冷媒、过滤杂质和吸收水分,贮液器包括第一管,第一管的一端固定,第一管的另外一端置于贮液器内,工作中,气液两相制冷剂由第一进口进入贮液器内,液相制冷剂从第一出口流出贮液器,气相制冷剂留存于贮液器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新结构的贮液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贮液器,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主体部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固定且连接处密封设置,所述盖体包括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贮液器还包括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的一端的端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管的另外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管的流道连通,所述贮液器还包括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器固定,所述第一管的流道通过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贮液器还包括导流杯,所述导流杯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导流杯位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的下方,所述第二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连通口位于所述导流杯下方,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连通口位于所述导流杯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盖体包括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一管的一端的端口与第一出口连通,第一管的流道通过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导流杯位于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的下方,第二出口通过管道与容置腔连通的连通口位于导流杯下方,第一进口与容置腔连通的连通口和第二进口与容置腔连通的连通口位于导流杯上方,这种结构的贮液器可以根据系统需要将容置腔的部分气相制冷剂排出且部分液态制冷剂贮存贮液器内、或者将容置腔的部分液态制冷剂排出且部分气相制冷剂贮存贮液器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贮液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贮液器沿A-A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贮液器上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贮液器下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贮液器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贮液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贮液器另一角度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5所示,贮液器100包括主体部1,主体部1设置有容置腔11。主体部1包括壳体12和盖体13,盖体13与壳体12固定且连接处密封设置。本实施方式中,盖体13与壳体12均为金属材质,盖体13与壳体12可以通过焊接实现两者固定设置,当然,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盖体13与壳体12也可以采用其它材质,例如塑料等。

盖体13包括第一进口131、第二进口135、第一出口132、第二出口133,第一进口131和第二进口135与容置腔11连通。

贮液器100还包括第一管2,第一管2的一端位于第一出口132,第一管2的另外一端位于容置腔11,第一出口132与第一管2的流道连通。贮液器100还包括第一过滤器3,第一过滤器3置于容置腔11,第一管2的一端位于第一过滤器3内且与第一过滤器3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2的部分外侧壁与第一过滤器3的内侧壁间隙配合,气液两相制冷剂能够通过第一进口131进入容置腔11,第一管2的流道通过第一过滤器3与容置腔11连通。贮液器100还包括导流杯9,导流杯9置于容置腔11,导流杯9位于第一进口131和第二进口135的下方,第二出口133通过管道与容置腔11连通的连通口72位于导流杯9下方,第一进口131与容置腔11连通的连通口1311和第二进口135与容置腔11连通的连通口1351位于导流杯9上方,使得液相制冷剂经过第一过滤器3过滤后,进入第一管2的流道,然后从第一出口132流出,而气相制冷剂贮存于容置腔。或者,气液两相制冷剂从第二进口流入容置腔,气相制冷剂从第二出口流出,液相制冷剂贮存于容置腔。

盖体13包括第一凹部134,第一凹部134自第一出口132的内侧壁凹陷设置。贮液器100包括第二密封件4,第二密封件4部分置于第一凹部134,第二密封件4的外侧壁与第一凹部134的壁部抵接,第二密封件4的内侧壁与第一管2的外侧壁抵接,第二密封件4能够对第一管2与第一出口132之间密封设置,防止制冷剂从第一管与第一出口之间流出,使得液相制冷剂能够很好的从第一出口流出。

第一管2包括凸部21和主体壁部22,凸部21凸伸设置于主体壁部22的外周侧,第一过滤器3包括第一过滤网31和第一支架部32,第一过滤网31与第一支架部32固定,第一过滤网31位于第一过滤器3的周侧部,第一支架部32的一端与凸部21抵接,使得第一过滤器与第一管限位安装。第一支架部32的另一端与壳体12的内底壁抵接,第一出口132的内壁包括第一台阶部1321,第一管2的另外一端与第一台阶部1321抵接,使得第一管能够与主体部在贮液器的轴向固定。

第一支架部32包括第二凹部321,第二凹部321自第一支架部32的内侧壁凹陷设置。贮液器100包括第三密封件5,第三密封件5部分置于第二凹部321内,第三密封件5的外侧壁与第二凹部321的壁部抵接,第三密封件5的内侧壁与第一管2的外侧壁抵接,第三密封件能够对第一管与第一过滤器之间密封设置,防止制冷剂不经过第一过滤器进入第一管的流道。

在本实施例中,贮液器100还包括内管6和外管7,内管6的一端与第二出口133所对应通道的内侧壁固定设置,具体地,内管6可以通过胀径工艺与盖体13安装,内管6的另外一端置于容置腔11。外管7置于容置腔11,内管6至少一部分伸入外管7内。

内管6的外侧壁与外管7的内侧壁形成第一流道71,内管6内形成第二流道61,第一流道71与第二流道61连通,第二出口133与第二流道61连通。外管7包括至少一个流通孔,流通孔72贯穿外管7的侧壁,流通孔72与第一流道71连通,使得气相制冷剂能够通过流通孔进入第一流道,然后进入第二流道后从第二出口流出贮液器。本实施方式中,外管7包括两个流通孔72,方便流通孔72的加工。

导流杯9与内管6固定,导流杯9包括底板部91和折弯部92,折弯部92和底板部91连接,折弯部92朝向壳体12的底部,底板部91位于第二进口135的下侧,流通孔72位于底板部91的下侧,使得从第二进口进来的制冷剂能够打到导流杯上,不会直接通过流通孔进入第一流道。进一步的,底板部91包括第一孔911,内管6穿过第一孔911,内管6的外侧壁与第一孔911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或者间隙配合,使得导流杯9与内管6固定。底板部91包括第二孔912,第一管2穿过第二孔912,第一管2的外侧壁与第二孔912的内侧壁过盈配合或者间隙配合,使得导流杯与第一管固定。折弯部92的外侧壁与壳体12的内侧壁相距一定距离,使得制冷剂能够从导流杯与壳体之间流到壳体的底部。

贮液器100还包括挡板20,挡板20包括板部201和弯折部202,弯折部202与板部201连接,弯折部202的外侧壁与壳体12的内侧壁间隙配合,能够对第一管和外管进行径向限位,避免工作中的振动导致的第一管和外管的晃动。板部201与凸部21抵接,使得挡板与第一管限位安装。

挡板20包括第三孔2011和第四孔2012,第三孔2011和第四孔2012贯穿板部201。外管7穿过第三孔2011,第三孔2011的内侧壁与外管7的外侧壁间隙配合或者过盈配合,使得挡板与外管固定。第一管2穿过第四孔2012,第四孔2012的内侧壁与第一管2的外侧壁间隙配合或者过盈配合,使得挡板与第一管固定。

贮液器100还包括干燥包50,干燥包50置于导流杯9和挡板20之间,干燥包50通过扎带与外管7固定,干燥包内的干燥剂能够吸收制冷剂中的水分。

盖体13包括凸起部136,凸起部136自盖体13的内端面向容置腔11凸出设置,第二出口133贯穿凸起部136,底板部91与凸起部136相抵接,使得底板部与盖体的内端面之间有间隙,能够保证第二进口出来的制冷剂能够进入容置腔。凸起部136包括凹槽部1361,凹槽部1361自凸起部136的内侧壁凹陷设置。贮液器100包括第一密封件30,第一密封件30部分置于凹槽部1361内,第一密封件30的外侧壁与凹槽部1361的底壁抵接,第一密封件30的内侧壁与内管6的外侧壁抵接,使得制冷剂不会从内管与第二出口之间流出贮液器。

贮液器100还包括第二过滤器40,第二过滤器40包括第二支架部401和第二过滤网402,第二过滤网402与第二支架部401固定,第二过滤网402位于第二过滤器40的周侧部。外管7与第二过滤器40固定,第二支架部401的内壁包括第二台阶部4011,外管7的一端与第二台阶部4011抵接,外管7的另外一端与底板部91固定,第二支架部401的底部与壳体12的内底壁抵接,底板部91与盖体13抵接,使得外管在轴向与主体部固定。外管7包括贯通孔73,贯通孔73贯穿外管7的底部,贯通孔73通过第二过滤网402与容置腔11连通,使得油能够通过第二过滤网过滤后从贯通孔进入第二流道。内管6位于容置腔11的一端与外管7的底部相距一定距离,使得第一流道能够与第二流道连通。

请参考图6-图7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贮液器101包括第二管8,第二管8为U型管结构,第二管8的一端与第二出口133所对应的通道的内侧壁固定设置,第二管8的另一端置于容置腔11内,第二出口133通过第二管8的流道与容置腔11连通,第二管8的一端与导流杯9固定,第二管8的另外一端位于底板部91的下侧。气相制冷剂能够通过第二管部的端口进入第二管的流道,然后从第二出口流出贮液器。这种结构贮液器的制冷剂中的油能够随制冷剂通过U型管排出贮液器,有利于回油。

本实用新型的贮液器100包括第一进口131、第二进口135、第一出口132和第二出口133,第一管2的一端位于第一出口132,第一管2与盖体13安装,内管6和外管7组件的一端位于第二出口133,内管6与盖体13安装;制冷时,气液两相制冷剂从第一进口131流入容置腔11,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一过滤器3过滤后从第一出口132流出,气态制冷剂贮存于容置腔11;制热时,气液两相制冷剂从第二进口135流入容置腔11,气相制冷剂通过流通孔72进入第一流道71、第二流道61,然后从第二出口133流出,油通过贯通孔72进入第二流道61,然后从第二出口133流出容置腔11,液态制冷剂贮存于容置腔11,这样设计能够实现贮液的同时还能够进行气液分离,将贮液器和分离器的功能集成为一体,不仅可节省系统装配空间,还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减轻整体重量。

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