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调热回收量的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6579发布日期:2019-07-10 10:3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可调热回收量的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可调热回收量的冷凝器。



背景技术:

冷凝器广泛应用于中央空调制冷机组,此种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加工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其工作原理为:制冷剂走壳程,载冷剂走管程,气态制冷剂经过通过换热管壁与液态载冷剂进行换热而冷凝为液态,液化的制冷剂通过供液口进入节流装置,载冷剂带走制冷剂冷凝放出的热量,从而载冷剂温度上升,实现热回收功能。

现有的热回收冷凝器存在以下问题:带热回收功能的冷凝器的进气口是竖直进入式,换热效率差,成本高,制造时间更长;管程热回收和部分热回收存在结构限制,热回收侧与冷凝侧仅可对称布置,存在资源空间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可调热回收量的冷凝器,该冷凝器可根据客户工况需求通过调整纵隔板位置调整热回收侧及冷凝侧换热管的比例进而实现灵活调整热回收量,可实现部分和全热回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可调热回收量的冷凝器,包括筒体,及设置在筒体两端的水盖甲和水盖乙,以及设置在筒体上用于通入制冷剂的进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盖甲和水盖乙内设有相互垂直设置的水盖纵隔板和水盖横隔板,所述水盖纵隔板和水盖横隔板将筒体内的换热区分隔成四个单独区域;所述水盖甲上设有两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与分隔的四个单独区域一一对应,所述水盖纵隔板两侧均设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每侧的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均通过换热管束相连,形成水路系统;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水盖纵隔板的一侧,所述进气口正下方设置有均气板,制冷剂从进气口进入筒体内,经过均气板的均气孔分配后与筒体内的换热管束换热,冷凝后经筒体底部的出液口流出,形成氟路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口的轴线与重力方向具有夹角,呈侧向进气的特征。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管束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安装方向与进气口轴向方向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内沿径向方向设有支撑板。

作为优选,所述水盖甲和水盖乙均通过管板与筒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筒体内设置水盖纵隔板和水盖横隔板,水盖纵隔板和水盖横隔板将筒体内的换热区分隔成四个单独区域,通过调整隔板位置调整热回收与冷凝器侧比例来实现热回收与冷凝侧分离及实现灵活调整热回收量;进气口的轴线与重力方向具有夹角,呈侧向进气的特征,气体加速冷凝液滴的脱落,与进气均气板垂直安装的隔板可以将冷凝器均匀分布,并且对液滴的脱落引流,减少液滴在换热管表面堆积,有效的提高换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性能的提升,机组满足同样的性能可使用更少数量的换热管,所以材料成本更低;因为换热管束减少,需安装的时间更短,人工成本也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盖甲及换热管束的结构布置图;

图3为水盖乙及换热管束的结构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可调热回收量的冷凝器,包括:筒体1、进气口11、均气板5、均气孔51、换热管束8、隔板7、支撑板6、出液口12、水盖乙2、水盖甲3、进水口31、出水口32和管板4。冷凝器的冷却水水路系统依次由进水口31、水盖甲3、一端的管板4、换热管束8、另一端的管板4、水盖乙11和出水口32组成,水盖甲3和水盖乙2分别设置在筒体1的前后两端(图1中为左右两端),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都设置在水盖甲3上,筒体1前后两端均通过管板4与水盖乙2和水盖甲3连接,用于穿过换热管束8,换热管束8与管板4通过胀管方式连接,换热管束8的首尾两端分别与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相连。温度较低的冷却水由进水口31进入水路系统,在换热管束8内流动时与换热管束8外的制冷剂进行换热,最后形成温度较高冷却水由出水口32排出,形成水路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剂氟路系统按照制冷剂流动过程依次由进气口11、筒体1、均气板5、支撑板6、隔板7、换热管束8和出液口12组成。进气口11的轴线与重力方向形成一定夹角设置在筒体1上端,进气口11正下方设置有呈折弯U型的均气板5,均气板5上设置有均气孔51,均气孔51以进气口11所正对位置为中心,呈“近小远大,近密远疏”的特征排布,筒体1内沿径向方向设有支撑板6,支撑板6上开有管孔,换热管束8由管孔穿入,在支撑板6的管孔之间,开有隔板方形槽,隔板7由该槽穿过固定在支撑板6上,筒体1下方设有出液口12。压缩机所产生的过热气态制冷剂由进气口11进入筒体1内的换热区,进气口11与重力方向呈α夹角(本实施例中α为30°~60°),经均气板5的均气孔4均匀分配后,与筒体1内的换热管束8进行热交换,冷凝后经筒体1底部的出液口12流出,形成氟路系统。

本实施例中,隔板7的安置方向与进气口11轴线方向一致,与重力方向呈α夹角。气态制冷剂进入到换热区域后,在换热管束8的外壁发生冷凝换热,所产生的冷凝液滴沿重力方向滴落至隔板7上,由于隔板7具有一定倾斜角,具有导流作用,液态制冷剂迅速沿隔板7滴落。由于隔板7使换热区的分区设计,控制了管排数,对滴落的冷凝液滴进行导流,下排管的液膜厚度大大较小,冷凝器管束效应削弱,冷凝管管外换热系数大幅度升高,提高了冷凝的换热性能。

本实施例中,筒体1内沿轴向设有水盖纵隔板91和水盖横隔板92,水盖纵隔板91和水盖横隔板92相互垂直设置,水盖纵隔板91和水盖横隔板92将筒体1内的换热区分隔成四个单独区域,在水盖甲3上设有两个进水口31和两个出水口32,两个进水口31和两个出水口32与分隔的四个单独区域一一对应,水盖纵隔板91两侧均设有一个进水口31和一个出水口32,每侧的一个进水口31和一个出水口均32通过换热管束8相连,形成双流程(两条水回路),进气口11设置在水盖纵隔板9的一侧。

冷凝器通过水盖纵隔板91分成独立的两个区,冷凝器和热回收区,两个区分别有一个进水口31和一个出水口32,冷凝区实现冷凝功能,热回收区实现热回收功能,热回收量通过热回收区管数的布置多少来进行灵活调节,两个区可分别单独使用或者同时使用。制冷剂走壳程,制冷剂流向由进气口11至出液口12,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不断由气态冷凝为液态滴落下来;载冷剂走管程,进出水方向为下进上出式,带走制冷剂冷凝放出的热量,从而载冷剂温度上升

本实施例通过水盖纵隔板91和水盖横隔板92将筒体1内的换热区分隔成四个单独区域,实现两个功能,即热回收功能与冷凝功能,水盖纵隔板91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用户热负荷需求进行调节,从而调节冷凝器的热回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结构特征。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