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冰箱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20361发布日期:2019-10-09 00:39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冰箱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冰箱制冰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冰箱。



背景技术:

市面的冰箱中的制冰机在制冰完成后,需要执行翻冰动作以将冰块倒入储冰盒中,在翻冰前需要进行探冰以检测储冰盒内是否盛满冰,如果检测到已经满冰,则不能翻冰,否则会冰块溢出来。目前的制冰格一般进行一次翻冰动作,这样翻冰有时候制冰格中还残留有冰块不能完全倒入到储冰盒中,以此影响了下一次制冰的制冰量,导致最终总的制冰量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冰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冰箱的制冰机翻冰时存在残余冰块影响下一次制冰的制冰量,最终导致总的制冰量减少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

在制冰机完成制冰的情况下,检测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

在检测到储冰盒未处于满冰状态下,控制制冰机进行第一次翻冰;

再次检测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

在检测到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下,控制制冰机重新制冰。

优选地,再次检测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还包括:

在检测到储冰盒处于未满冰状态下,控制制冰机进行第二次翻冰;

控制制冰机重新制冰。

优选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首次检测到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下,延时第二时间;

控制制冰机重新开始第一次翻冰。

优选地,制冰机完成制冰包括:

控制制冰机工作第一时间;

获取制冰机的制冰格内的冰块温度;

在判断出冰块温度小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完成制冰。

优选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制冰机工作前的冰箱的冷冻室的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

根据持续时间确定第一时间。

优选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冰箱周围的环境温度;

根据环境温度和持续时间确定第一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装置,冰箱包括制冰机,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成:在制冰机完成制冰的情况下,检测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

在检测到储冰盒未处于满冰状态下,控制制冰机进行第一次翻冰;再次检测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

在检测到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下,控制制冰机重新制冰。

优选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

在检测到储冰盒处于未满冰状态下,控制制冰机进行第二次翻冰;

控制制冰机重新制冰。

优选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

控制器还被配置成:

在首次检测到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下,延时第二时间;

控制制冰机重新开始第一次翻冰过程。

优选地,制冰机完成制冰控制器被配置成:

控制制冰机工作第一时间;

获取制冰机的制冰格内的冰块温度;

在判断出冰块温度小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完成制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包括上述的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方法,在制冰机完成制冰的情况下,检测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在检测到储冰盒未处于满冰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制冰机完成第一次翻冰过程,并再次检测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在检测到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制冰机重新制冰。以此能有效提升制冰机的利用率,提升制冰量,减少用户等待制冰的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首先提出一种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方法,该冰箱内部设置有制冰机,该制冰机包括制冰格、进水装置、探冰杆和储冰盒等,其中探冰杆用于检测储冰盒内的存储的冰块是否已满,在制冰格底部还设置有检测冰块温度的底部温度传感器。在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基于上述的制冰机的制冰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制冰机完成制冰的情况下,检测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

步骤s20、在检测到储冰盒未处于满冰状态下,控制制冰机进行第一次翻冰;

步骤s30、再次检测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

步骤s40、在检测到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下,延时第二时间,控制制冰机重新开始第一次翻冰过程。

在步骤s10中,控制制冰机工作具体是开启制冰机的冷气输送管路,向制冰格输送冰箱的压缩机运转产生的冷气,以对制冰格中的水进行冷冻,使其逐渐转换成冰块。为使制冰机将制冰格中的水转换成冰块,需要一个基本的冷冻时间,即第一时间,这里的第一时间是在制冰机前期研发试验过程中确定,因为不同的制冰机根据其制冰量的大小以及冷气的温度其结冰完成的时间会有不同。

通过制冰机的探冰杆来执行探冰动作,以检测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这里的探冰杆在进行探冰动作时,如果储冰盒已经满冰,此时探冰杆会带动一个微动开关进行动作,通过微动开关的开关转换信号即可检测到满冰。具体的探冰杆是与制冰格的转动联动的,即制冰格在完成制冰后,进行转动并尝试翻冰,此时带动探冰杆转动到储冰盒的位置,如果储冰盒满冰,则冰块会抵触到探冰杆的一端,使得探冰杆带动微动开关联动;如果储冰盒未满冰,则探冰杆的一端不会抵触到冰块,因此微动开关不会动作,仍然保持之前的状态。以此实现了通过探冰杆的探冰动作实现储冰盒内是否满冰的检测。

在步骤s20中,如果检测到储冰盒为满冰,则控制制冰格停止转动,反向转动回到原来的位置,如果检测到储冰盒未满冰,则控制制冰格继续转动,直到制冰格开口朝向设置于制冰格下方的储冰盒,因此冰块倒入到储冰盒中,以此实现了翻冰动作。

在步骤s30和步骤s40中,通过上述控制进行第一次翻冰动作后,即制冰格再反向旋转到最初制冰完成的位置。此时制冰格内有可能残留有冰块没有完全倒入到储冰盒中,为了保证制冰格中的冰块全部能倒入制冰格中,再执行一次翻冰过程即进行第二次翻冰过程。其翻冰动作具体与第一次翻冰动作相同。在检测到储冰盒为满冰状态时,则延时第二时间。此第二时间可根据经验值确定,如为半小时至3小时内的一个时间。因为在此情况下储冰盒内处于满冰的状态,只有等待用户使用了一部分冰块之后,制冰格才可以将结冰完成的冰块倒入储冰盒中。然后重新开始上述的第一翻冰过程。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的制冰机的制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31、在控制制冰机开始第二次翻冰过程期间,并检测到制冰格处于未满冰的情况下,控制制冰机完成第二次翻冰过程;

步骤s32、控制制冰机重新制冰。

也即,在开始第二次翻冰过程期间,如果制冰格还没有满冰,则控制制冰机完成该第二次翻冰动作,并重新进入制冰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冰机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制冰机进行两次翻冰过程,以此使得制冰完成后,能够将制冰格内的冰块完全倒入储冰盒中,避免了一次翻冰后制冰格还存在残留冰块的情况,因而避免了下一次制冰时由于残留冰块使得实际制冰量减少,因而增加制冰机总的制冰量。

在本发明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该制冰机内部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如图2所示,基于上述的制冰机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在制冰机完成制冰的情况下,检测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

步骤s200、在检测到储冰盒未处于满冰状态下,控制制冰机进行第一次翻冰;

步骤s300、再次检测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

步骤s400、在检测到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下,控制制冰机重新制冰。

在步骤s100中,控制制冰机工作具体是打开制冰机的冷气输送管路,冰箱的压缩机运行在冰箱的冷媒管路上产生冷量,通过风扇的转动在冷气输送管路形成冷气,并通过所述的冷气输送管路向制冰格输送冷气,以对制冰格中的水进行冷冻,使其逐渐转换成冰块。为使制冰机将制冰格中的水转换成冰块,需要一个基本的冷冻时间,即第一时间,这里的第一时间是在制冰机前期研发试验过程中确定,因为不同的制冰机根据其制冰量的大小以及冷气的温度其结冰完成的时间会有不同。

通过制冰机的探冰杆执行第一探冰动作,以判断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存储满冰块。这里的探冰杆在进行探冰动作时,如果储冰盒已经满冰,这探冰杆会带动一个微动开关进行动作,通过微动开关的开关转换信号即可检测到满冰。具体的探冰杆是与制冰格的转动联动的,即制冰格在完成制冰后,进行转动并尝试翻冰,此时带动探冰杆转动到储冰盒的位置,如果储冰盒满冰,则冰块会抵触到探冰杆的一端,使得探冰杆带动微动开关联动;如果储冰盒未满冰,则探冰杆的一端不会抵触到冰块,因此微动开关不会动作,仍然保持之前的状态。以此实现了通过探冰杆的探冰动作实现储冰盒内是否满冰的检测。

在步骤s200中,如果检测储冰盒为满冰,则控制制冰格停止转动,反向转动回到原来的位置,如果检测到储冰盒未满冰,则控制制冰格继续转动,直到的制冰格开口朝下以朝向设置于制冰格下方的储冰盒,因此冰块倒入到储冰盒中,以此实现了翻冰动作。

进一步的,上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首次检测到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下,延时第二时间;

控制制冰机重新开始第一次翻冰过程。

首次检测到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下,制冰格回到原来制冰的位置后,延迟一个第二时间,此第二时间可根据经验值确定,如为半小时至3小时内的一个时间。因为在此种情况下储冰盒内处于满冰的状态,只有等待用户使用了一部分冰块之后,制冰格才可以将结冰完成的冰块通过制冰格的翻转倒入储冰盒中。如果用户在长时间内一直没有使用冰块使得储冰盒一直为满冰状态,如第二时间为1小时,制冰机会每隔1小时执行探冰动作以检测是否满冰。直到用户使用了一部分冰块,使得检测到储冰盒为未满冰状态后,制冰机才控制制冰格进行翻冰。

通过上述控制进行第一次翻冰动作后,制冰格再反向旋转到最初制冰完成的位置。此时制冰格内有可能残留有冰块没有完全倒入到储冰盒中,因而需要再次执行一次翻冰动作。在执行翻冰动作前,同样需要先控制探冰杆进行探冰即进行第二探冰动作以判断储冰盒内是否满冰。如果检测到储冰盒还未满冰,则继续执行翻冰动作,将制冰格内剩余的冰块完全倒入到储冰盒中。在翻冰动作完成后则控制制冰机回到开始的s100步骤重新开始制冰。

在步骤s300和步骤s400中,如果在第二次探冰动作检测到储冰盒为满冰的情况下,则此时控制制冰格回到制冰的位置并进行重新开始制冰。此时直接控制制冰机进行制冰,而不是继续等待上述的第一时间,因为此时的制冰机经过第一次翻冰动作,必然将制冰格的冰块倒出一部分;或者在第一次翻冰时已经全部倒空冰块,则第二次探冰为满冰时制冰格内只剩部分冰块或者已经没有冰块,因而此时直接控制制冰机进行制冰,以此节约了上述继续等待的第二时间。以此使得在重新制冰期间用户使可能会继续取走一部分冰块或者全部冰块,则在制冰完成后再进行第一翻冰时为未满冰状态,可以直接将冰块倒入到储冰盒中,使得储冰盒内维持有冰块可供用户使用的状态。如果按照第一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如果在第二次探冰动作检测到储冰盒为满冰的情况下,继续等待第二时间,直到检测到位未满冰时才控制制冰机进行制冰,则有可能在等待此第二时间期间用户可能已经取走冰块,而在用户下一次使用冰块时,制冰还未完成,因此需要最多再等待一个第二时间的长度,因而实际降低了制冰机的制冰量,影响了用户体验。因此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在基于第一实施例的改进方案基础上,能有效提升制冰量,减少用户等待制冰的时间,以此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方法,在制冰机完成制冰的情况下,检测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在检测到储冰盒未处于满冰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制冰机完成第一次翻冰过程,并再次检测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在检测到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制冰机重新制冰。相对第一实施例的制冰控制方法,能有效提升制冰机的利用率,提升制冰量,减少用户等待制冰的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在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控制方法的第一或第二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制冰机完成制冰包括:

步骤s110、控制制冰机工作第一时间;

步骤s120、获取制冰机的制冰格内的冰块温度;

步骤s130、在判断出冰块温度小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完成制冰。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在控制制冰机进行制冰时,除了控制制冰机工作经过第一时间,还进入加入对制冰格的冰块温度的判断。这里的预设温度是指判断为结冰完成的温度,根据实验确定一般为-9℃或者-10℃。

通过在制冰机运行第一时间后,再判断冰块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温度,以此保证了制冰格内部的温度满足结冰的温度要求,使得结冰完全。如果冰块温度不小于预设温度,则继续控制制冰机工作,直到冰块温度小于预设温度为止。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在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140、获取制冰机工作前的冰箱的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

步骤s150、根据持续时间确定第一时间。

这里的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是指冰箱的冷冻室或者冷藏室的门打开到关闭所经过的时间,以制冰机设置于冷冻室为例,因为制冰机安装在冰箱的冷冻室内,在制冰前当冷冻室门有开启过时,其周围环境的热量会传递到冷冻室内,以此升高冷冻室内的温度,因而会影响到制冰机的制冰速度。因此在制冰前需要检测冷冻室的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以确定上述制冰的第一时间。

具体的,在一实现方式中,在获取开门时间时,可获取冷冻室的门最近一次的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如最近一次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为30秒,以此作为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

或者,在另一实现方式中,上述获取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41、记录制冰机工作前的第三时间内,冰箱的门被打开的单次时间;

步骤s142、根据单次时间确定持续时间。

即在第三时间内如1小时内记录冰箱的门被打开的单次时间,如在1小时内记录到5次开门,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由最近到最迟分别是30秒、20秒、40秒、80秒和60秒,以此根据上述记录的5次单次时间来确定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具体确定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时,可采用求平均值方式,或者采用与计算系数相结合的计算公式进行具体是t=t*k1+t2*k2+t3*k3+t4*k4+t5*k5,其中t1到t5依次为最近到最迟的5次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k1到k5为对应的计算系数,且k1≥k2≥k3≥k4≥k5,例如k1到k5依次为0.45、0.25、0.15、0.1和0.05,其计算系数之和为1。采用不同计算系数的计算方法,考虑了最近开门时间最制冰机内的温度影响最大的原则,使得计算出的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合理。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的实现方式,上述获取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43、记录冰箱的门被打开的单次时间之间的单次间隔时间;

步骤s144、根据单次间隔时间和单次时间确定持续时间。

在上述步骤中,在除了步骤s141中记录冰箱的门被打开的单次时间还记录单次时间之间的单次间隔时间,如最近到最迟的5次开门的单次时间之间的间隔时间依次是:20秒、40秒、30秒、69秒,其中最近是指距离制冰工作最近的间隔时间,根据上述的间隔时间的不同对计算系数大小进行调整,如上述对应的计算系数k1至k5可调整为0.5、0.25、0.15、0.075和0.025,因为间隔时间越长且离制冰的时间越长,则对冷冻室的温度影响越小,因而对持续时间影响越小,以此能最终得到更准确的持续时间。

进一步的,基于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在控制方法的第五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160、获取冰箱周围的环境温度;

步骤s170、根据环境温度和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确定第一时间。

在该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时间时,还加入冰箱周围环境温度参数,具体可通过设置于冰箱的环境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当然也可以是基于设置在同一区域内的其他无需通讯装置如手机、空调器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温度,并通过无线通讯方式的发送至冰箱,这在目前物联网的家电设备上容易实现。由于环境温度的高低也影响到了传递到冷冻室内的外部环境热量的对应大小,在冷冻门开启时,如果外部环境温度越高,在冷冻门开启期间,其传入的热量到冷冻室则越多。因而由环境温度和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共同确定第一时间更加准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装置,该冰箱内部设置有制冰机,一般设置于冰箱的冷冻室中,该制冰机包括制冰格、进水装置和储冰盒等,在该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控制装置包括:

探冰杆70,用于检测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满冰;

控制器10,被配置成:在制冰机完成制冰的情况下,检测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在检测到储冰盒未处于满冰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制冰机完成第一次翻冰,再次检测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处于满冰状态,在检测到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制冰机重新制冰。

上述控制装置进一步还可包括抽水电机40、冷气输送电机50和离冰电机60,其中抽水电机40用于对制冰机的制冰格中送水;冷气输送电机50用于在制冰时通过其的运行产生流通气流,并通过冷气输送通道对制冰格输送冷气,具体通过冷气输送电机50带动风扇使得冷气输送至制冰格中;离冰电机60用于带动制冰格进行转动以进行探冰动作和翻冰动作。

控制制冰机工作具体是打开制冰机的冷气输送管路,冰箱的压缩机运行在冰箱的冷媒管路上产生冷量,通过风扇的转动在冷气输送管路形成冷气,并通过所述的冷气输送管路向制冰格输送冷气,以对制冰格中的水进行冷冻,使其逐渐转换成冰块。为使制冰机将制冰格中的水转换成冰块,需要一个基本的冷冻时间,即第一时间,这里的第一时间是在制冰机前期研发试验过程中确定,因为不同的制冰机根据其制冰量的大小以及冷气的温度其结冰完成的时间会有不同。

通过制冰机的探冰杆70执行第一探冰动作,以判断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存储满冰块。这里的探冰杆70在进行探冰动作时,如果储冰盒已经满冰,这探冰杆70会带动一个微动开关进行动作,通过微动开关的开关转换信号即可检测到满冰。具体的探冰杆70是与制冰格的转动联动的,即制冰格在完成制冰后,通过控制离冰电机60的运行带动制冰格进行转动并尝试翻冰,此时带动探冰杆70转动到储冰盒的位置,如果储冰盒满冰,则冰块会抵触到探冰杆70的一端,使得探冰杆70带动微动开关联动;如果储冰盒未满冰,则探冰杆70的一端不会抵触到冰块,因此微动开关不会动作,仍然保持之前的状态。以此实现了通过探冰杆70的探冰动作实现储冰盒内是否满冰的检测。

如果检测储冰盒为满冰,则控制制冰格停止转动,反向转动回到原来的位置,如果检测到储冰盒未满冰,则控制制冰格继续转动,直到的制冰格开口朝下以朝向设置于制冰格下方的储冰盒,因此冰块倒入到储冰盒中,以此实现了翻冰动作。

进一步的,在上述检测到满冰时,控制器10还被配置成:在首次检测到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下,延时第二时间;控制制冰机重新开始第一次翻冰过程。

首次检测到储冰盒处于满冰状态下,制冰格回到原来制冰的位置后,延迟一个第二时间,此第二时间可根据经验值确定,如为半小时至3小时内的一个时间。因为在此种情况下储冰盒内处于满冰的状态,只有等待用户使用了一部分冰块之后,制冰格才可以将结冰完成的冰块通过制冰格的翻转倒入储冰盒中。如果用户在长时间内一直没有使用冰块使得储冰盒一直为满冰状态,如第二时间为1小时,制冰机会每隔1小时执行探冰动作以检测是否满冰。直到用户使用了一部分冰块,使得检测到储冰盒为未满冰状态后,制冰机才控制制冰格进行翻冰。

通过上述控制进行第一次翻冰动作后,即制冰格再反向旋转到最初制冰完成的位置。此时制冰格内有可能残留有冰块没有完全倒入到储冰盒中,因而需要再次执行一次翻冰动作,在执行翻冰动作前,同样需要先控制探冰杆70进行探冰即进行第二探冰动作以判断储冰盒内是否满冰。如果检测到储冰盒还未满冰,则继续执行翻冰动作,将制冰格内剩余的冰块完全倒入到储冰盒中。在翻冰动作完成后则控制制冰机回到开始制冰步骤重新开始制冰。

如果在第二次探冰动作检测到储冰盒为满冰的情况下,则此时控制制冰格回到制冰的位置并进行重新开始制冰。此时直接控制制冰机进行制冰,而不是继续等待上述的第一时间,因为此时的制冰机经过第一次翻冰动作,必然将制冰格的冰块倒出一部分;或者在第一次翻冰时已经全部倒空冰块,则第二次探冰为满冰时制冰格内只剩部分冰块或者已经没有冰块,因而此时直接控制制冰机进行制冰,以此节约了上述继续等待的第二时间。以此使得在重新制冰期间用户使可能会继续取走一部分冰块或者全部冰块,则在制冰完成后再进行第一翻冰时为未满冰状态,可以直接将冰块倒入到储冰盒中,使得储冰盒内维持有冰块可供用户使用的状态。如果按照第一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如果在第二次探冰动作检测到储冰盒为满冰的情况下,继续等待第二时间,直到检测到位未满冰时才控制制冰机进行制冰,则有可能在等待此第二时间期间用户可能已经取走冰块,而在用户下一次使用冰块时,制冰还未完成,因此需要最多再等待一个第二时间的长度,因而实际降低了制冰机的制冰量,影响了用户体验。因此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在基于第一实施例的改进方案基础上,能有效提升制冰量,减少用户等待制冰的时间,以此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装置,通过控制器控制制冰机工作经过第一时间,以完成制冰,再控制制冰机的探冰杆70进行第一次探冰动作以判断制冰机的储冰盒是否满冰,在判断为未满冰的情况下,控制制冰机进行翻冰动作,并继续控制探冰杆70进行第二次探冰动作以判断储冰盒是否满冰,在判断为满冰的情况下,控制制冰机工作以重新进行制冰。相对现有的制冰控制方法,能有效提升制冰机的利用率,提升制冰量,以此减少用户等待制冰的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在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控制器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制冰格底部的底部温度传感器20,用于检测制冰机的制冰格的冰块温度;控制器10控制制冰机工作经过第一时间后还被配置成:从底部温度传感器20接收检测到的冰块温度;在判断出冰块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以完成制冰。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在控制制冰机进行制冰时,除了控制制冰机工作经过第一时间,还进入加入对制冰格的冰块温度的判断。这里的预设温度是指判断为结冰完成的温度,根据实验确定一般为-9℃或者-10℃。

通过在制冰机运行第一时间后,再判断冰块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温度,以此保证了制冰格内部的温度满足结冰的温度要求,使得结冰完全。如果冰块温度不小于预设温度,则继续控制制冰机工作,直到冰块温度小于预设温度为止。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在控制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中,控制器10还被配置成:获取制冰机工作前的冷冻室的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根据持续时间确定第一时间。

这里的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是指冰箱的冷冻室或者冷藏室的门打开到关闭所经过的时间,以制冰机设置于冷冻室为例,因为制冰机安装在冰箱的冷冻室内,在制冰前当冷冻室门有开启过时,其周围环境的热量会传递到冷冻室内,以此升高冷冻室内的温度,因而会影响到制冰机的制冰速度。因此在制冰前需要检测冷冻室的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以此确定上述制冰的第一时间。

具体的,在一实现方式中,在获取开门时间时,可获取冷冻室的门最近一次的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如最近一次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为30秒,以此作为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

或者,在另一实现方式中,上述获取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是控制器10被配置成:记录制冰机工作前的第三时间内,冰箱的门被打开的单次时间;根据单次时间确定持续时间。

即在第三时间内如1小时内记录冰箱的门被打开的单次时间,如在1小时内记录到5次开门,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由最近到最迟分别是30秒、20秒、40秒、80秒和60秒,以此根据上述记录的5次单次时间来确定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具体确定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时,可采用求平均值方式,或者采用与计算系数相结合的计算公式进行具体是t=t*k1+t2*k2+t3*k3+t4*k4+t5*k5,其中t1到t5依次为最近到最迟的5次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k1到k5为对应的计算系数,且k1≥k2≥k3≥k4≥k5,例如k1到k5依次为0.45、0.25、0.15、0.1和0.05,其计算系数之和为1。采用不同计算系数的计算方法,考虑了最近开门时间最制冰机内的温度影响最大的原则,使得计算出的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合理。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的实现方式,上述获取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时,控制器10还被配置成:记录冰箱的门被打开的单次时间之间的单次间隔时间;根据单次间隔时间和单次时间确定持续时间。

上述控制过程中,除了记录冰箱的门被打开的单次时间还记录单次时间之间的单次间隔时间,如最近到最迟的5次开门的单次时间之间的间隔时间依次是:20秒、40秒、30秒、69秒,其中最近是指距离制冰工作最近的间隔时间,根据上述的间隔时间的不同对计算系数大小进行调整,如上述对应的计算系数k1至k5可调整为0.5、0.25、0.15、0.075和0.025,因为间隔时间越长且离制冰的时间越长,则对冷冻室的温度影响越小,因而对持续时间影响越小,以此能最终得到更准确的持续时间。

进一步的,基于控制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在控制装置的第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还包括环境温度传感器30,用于检测冰箱周围环境温度,控制器10还被配置成:从环境温度传感器30读取冰箱周围的环境温度;根据环境温度和持续时间确定第一时间。

在该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时间时,还加入冰箱周围环境温度参数,具体可通过设置于冰箱的环境温度传感器30检测环境温度,当然也可以是基于设置在同一区域内的其他无需通讯装置如手机、空调器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环境温度,并通过无线通讯方式的发送至冰箱,这在目前物联网的家电设备上容易实现。由于环境温度的高低也影响到了传递到冷冻室内的外部环境热量的对应大小,在冷冻门开启时,如果外部环境温度越高,在冷冻门开启期间,其传入的热量到冷冻室则越多。因而由环境温度和门被打开的持续时间共同确定第一时间更加准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冰箱,具有制冰功能,该冰箱包括上述的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装置,通过该控制装置,能有效提升制冰机的利用率,提升制冰量,以此减少用户等待制冰的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控制器执行时使得控制器能够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任意所述的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控制器执行时使得控制器能够执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任意所述的用于冰箱制冰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方式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