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冷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0215发布日期:2019-11-08 22:1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母乳冷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冷藏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母乳冷藏装置。



背景技术:

母乳哺育从营养、健康角度一直是婴幼儿喂养方式首选。当母亲不在婴儿身边,例如母亲休完产假正常上班无法贴身喂养婴儿时,需要将母乳从母亲体内挤出存储、储运并对婴儿进行喂养。一般地,母乳从母亲体内挤出后进行分袋盛装存储,母乳分袋封装存储后,目前储运方式是将内有乳液的母乳载体与事先蓄冷的蓄冷装置(如内置冰块和/或蓄冷液的蓄冷装置)一起放置于具有保温功能的保温包内,借助于蓄冷装置中储存冷量对母乳冷却并延续输运过程中的冷链传递。传统的储运方式,由于冷量来自蓄冷装置,若为便于携带储运,将受体积、重量限制导致总蓄冷量有限,使母乳制冷及延续过程中,随时间推移可消耗冷量逐渐减少,造成母乳温度出现先降、后升的温度波动变化过程,时间越长、温升效果越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母乳冷藏装置,它能够长时间持续提供冷量使得母乳载体内的母乳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同时能便于携带储运。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母乳冷藏装置,包括:内胆,所述内胆设有用于装设母乳载体的腔室;外壳,所述内胆装设于所述外壳内;半导体制冷器、导冷块与散热组件,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包括冷端面与热端面,所述冷端面与所述导冷块相接触,所述导冷块与所述内胆的外侧壁相接触,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热端面。

上述的母乳冷藏装置工作时,半导体制冷器的热端面通过散热组件将热量向外扩散掉,半导体制冷器的冷端面则通过导冷块持续将冷量传导给内胆,使得内胆长时间持续给腔室内部装设的母乳载体传导冷量。此外,半导体制冷器、导冷块与散热组件组合到外壳上后的整体体积较小,重量轻,能便于进行携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冷块与所述冷端面相接触的端面形状适配于所述冷端面;所述导冷块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内胆的底部相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冷块的其中一侧壁设有第一凹部,所述导冷块的另一侧壁设有第二凹部;和/或,所述导冷块的中部设有镂空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冷块的其中一端面与所述冷端面紧密接触,所述导冷块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内胆的外侧壁紧密接触;所述导冷块与所述冷端面相接触的端面面积小于所述导冷块与所述内胆的外侧壁相接触的端面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冷块面向所述内胆的一端的侧面向外延伸形成有翼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母乳冷藏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内胆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翼部固定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内胆的外侧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母乳冷藏装置还包括保温层,所述外壳的底壁设有安装口,所述导冷块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半导体制冷器设置于所述安装口,所述散热组件位于所述外壳外,所述保温层填充于所述内胆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为发泡保温层;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的隔板,所述安装口设置于所述隔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与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热端面相接触,所述散热风扇用于将所述散热器上的热量扩散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胆设有与所述腔室相连通的开口,所述外壳包括可打开的盖体,所述盖体的端面设有内衬,所述内衬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侧壁为锥型面,所述外壳的口部的内侧面为与所述锥型面相适应的凹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母乳冷藏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内胆、导冷块、半导体制冷器及散热器结合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内胆与导冷块结合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导冷块、半导体制冷器结合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风扇的出风面相对于热端面倾斜时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风扇的出风面相对于散热器倾斜设置时的简化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风扇的出风面侧向面对散热器设置时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风扇的出风面正对散热器设置时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母乳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内胆内装设两个母乳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在a-a处的其中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1在a-a处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图11在a-a处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内胆内装设有均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在b-b处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内胆,110、导热壳体,111、腔室,112、第一凸包,113、第二凸包,114、开口,115、圆滑导向面,120、均温板,130、连接件,140、第一安装部,150、第二安装部,200、外壳,210、隔板,211、安装口,220、盖体,221、顶盖,222、板盖,223、电路板,230、内衬,231、凸台,240、凹面,300、半导体制冷器,400、导冷块,410、第一凹部,420、第二凹部,430、镂空孔,440、翼部,441、凹槽,500、母乳载体,610、散热器,611、散热板,612、翅片板,6121、斜边,620、散热风扇,630、导风板,710、保温层,720、密封圈,730、保温块,810、支架,820、电源,830、控制板,840、防护罩,841、第一通风口,850、底罩,851、第二通风口,852、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母乳冷藏装置,包括内胆100、外壳200、半导体制冷器300、导冷块400与散热组件。所述内胆100设有用于装设母乳载体500的腔室111。所述内胆100装设于所述外壳200内。所述半导体制冷器300包括冷端面与热端面,所述冷端面与所述导冷块400相接触,所述导冷块400与所述内胆100的外侧壁相接触,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热端面。

上述的母乳冷藏装置工作时,半导体制冷器300的热端面通过散热组件将热量向外扩散掉,半导体制冷器300的冷端面则通过导冷块400持续将冷量传导给内胆100,使得内胆100长时间持续给腔室111内部装设的母乳载体500传导冷量。此外,半导体制冷器300、导冷块400与散热组件组合到外壳200上后的整体体积较小,重量轻,能便于进行携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导冷块400与所述冷端面相接触的端面形状适配于所述冷端面。也就是,所述导冷块400与所述冷端面相接触的端面面积与冷端面面积相同。所述导冷块400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内胆100的底部相接触。如此,能避免导冷块400与散热组件之间热短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导冷块400的其中一侧壁设有第一凹部410,所述导冷块400的另一侧壁设有第二凹部420。具体而言,第一凹部410与第二凹部420呈半圆柱状。第一凹部410与第二凹部420开设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只要在不影响导冷块400传递冷量即可,这样能一定程度地减轻导冷块400的重量,从而能减轻母乳冷藏装置的重量。此外,第一凹部410与第二凹部420使得导冷块400成为变截面块,也就是导冷块400的截面面积在半导体制冷器300到内胆100的方向上先变小后变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导冷块400的中部设有镂空孔430。镂空孔430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只要在不影响导冷块400传递冷量即可,如此能一定程度地减轻导冷块400的重量,从而能减轻母乳冷藏装置的重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导冷块400的其中一端面与所述冷端面紧密接触,所述导冷块400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内胆100的外侧壁紧密接触。所述导冷块400与所述冷端面相接触的端面面积s1小于所述导冷块400与所述内胆100的外侧壁相接触的端面面积s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导冷块400面向所述内胆100的一端的侧面向外延伸形成有翼部440。具体而言,内胆100的一端的两个侧面均向外延伸形成有翼部440,两个翼部440均通过连接件130与内胆100相连。翼部440一定程度地增大了导冷块400面向内胆100的一端端面面积,如此能增大导冷块400与内胆100的底部外侧壁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冷量传导热阻,从而利于导冷块400将冷量传导给内胆100。此外,有利于将冷量均匀地传导到内胆100底部,增强内胆100的制冷性能。另外,翼部440能有利于连接件130将导冷块400与内胆100相互连接组装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的母乳冷藏装置还包括连接件130。所述内胆100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安装部140与第二安装部150,所述连接件130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40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50。所述翼部440固定于所述连接件130与所述内胆100的外侧壁之间。连接件130例如为钢带、铜带、铝带等等,连接件130的端部通过螺栓、螺钉等安装件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一安装部140与第二安装部150。连接件130例如为钢丝绳或塑料绳,也可以直接栓系于第一安装部140与第二安装部150。进一步地,翼部440背向内胆100的侧壁上设有凹槽441,连接件130设于凹槽441中,能实现翼部440较为稳定地安装固定于内胆10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及图5,所述的母乳冷藏装置还包括保温层710。所述外壳200的底壁设有安装口211,所述导冷块400设置于所述外壳200内,所述半导体制冷器300设置于所述安装口211,所述散热组件位于所述外壳200外,所述保温层710填充于所述内胆100与所述外壳200之间的间隔中。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710为发泡保温层710。如此,发泡保温层710发泡过程产生的压力施加到导冷块400的翼部440,使导冷块400与内胆100底部的接合更加紧密,减小了冷量传导热阻;此外,发泡保温层710使导冷块400与内胆100结合成为一体,结构更加牢固可靠。具体地,所述外壳200包括可拆卸的隔板210,所述安装口211设置于所述隔板21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5,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610与散热风扇620。所述散热器610与所述热端面相接触,用于带走热端面上的热量。所述散热风扇620用于将所述散热器610上的热量扩散掉。也就是,散热风扇620将风鼓动流经散热器610,带走散热器610上的热量,起到散热作用。散热风扇620的出风面既可以直接面向散热器610,也可以斜对散热器610,也可以采用导风板630将散热风扇620的出风导入流经散热器610。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1,所述散热器610包括散热板611及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散热板611上的多个翅片板612。所述散热板611用于与所述热端面相接触。具体而言,翅片板612是铝翅片或铜翅片等等。如此,半导体制冷器300的热端面将热量导向给散热板611,由散热板611将热量再导向给翅片板612,能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5及图6,所述翅片板612上背向所述散热板611的侧边为相对于所述散热板611的板面倾斜的斜边6121,所述斜边6121与所述散热风扇620的出风面相接触。如此,一方面,散热风扇620的出风面更加靠近于散热器610,能较好地将散热器610上的热量带走;另一方面,散热风扇620的出风面接触翅片板612的斜边6121,能尽可能地减小散热风扇620的有效厚度dfcosa,从而能大大减小散热组件的总高度设为d2,有利于减小装置体积,便于储运携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5及图6,所述的母乳冷藏装置还包括支架810、电源820及控制板830。所述控制板830分别与所述电源820、所述半导体制冷器300、所述散热风扇620电性连接。所述散热器610、散热风扇620、所述电源820及所述控制板830均装设于所述支架810上。电源820具体为可充电电池或蓄电池,为控制板830提供电源820,控制板830则控制散热风扇620、半导体制冷器300进行工作。

请参阅图1、图5及图6,散热组件的总高度设为d2,散热器610的厚度设为ds,散热风扇620的厚度和边框长度分别设为df与lf。进一步地,散热风扇620的出风面相对于热端面倾斜设置,散热风扇620的倾斜角度设为a,相应地,d2=dfcosa+ds。如此,随着a由小变大,散热器610的厚度ds值逐渐变小,有利于散热器610的厚度ds的减小设计,且散热风扇620的散热风阻减小,噪声下降。但随着a角度增大,散热风扇620的散热面积也逐渐减小,且风扇仰角厚度lfsina(见图9)增大,当lfsina>ds时,散热器610的厚度ds与散热风扇620的有效厚度dfcosa将比常规结构值更大,因此a最大值为兼顾上述三种因素,本实施例中,a值范围具体为5°~45°。

以9025型号的散热风扇620(厚度df为25mm,边长lf为90mm)为例,a=45°时散热组件对应高度d2接近63mm,当散热器610的设计厚度ds减小时,a需进一步减小,结合散热器610的厚度ds、风阻、散热面积等,最终找到a的最佳值。当散热组件的高度d2越小时,能相应实现母乳冷藏装置的整体体积较小。此外,由于散热风扇620以倾斜角度a的方式侧吹设置,在减小整体高度的基础上,避开了直吹半导体散热器610造成气流死角(直吹时,散热风扇620的电机部分在散热器610上的投影一般位于半导体散热器610的位置,恰巧为散热风扇620的气流死区),如此提高了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电源820及控制板830均位于散热风扇620的同一侧,或者电源820及控制板830分别位于散热风扇620的不同侧。目的是通过散热风扇620的底部主气流带动侧面支气流的流动,给侧面放置的电源820、控制板830等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有利于电源820性能的稳定。整个气流流动见图5所示,形成了底部主进风、侧面进风为辅,另一侧出风的紧凑型方案。

请参阅图7,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a为90度,散热风扇620设置于散热器610的侧部,支架810上设有导风板630,导风板630相对于热端面倾斜设置,导风板630能将散热风扇620的风导向给散热器610。

请参阅图8,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a为0度,散热风扇620的出风面正对散热器610,散热风扇620的风吹向散热器610后,分别再向两侧流动对控制板830及电源820进行散热。

请再参阅图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板830外罩设有防护罩840,防护罩840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风口841,防护罩840装设于支架810上。防护罩840对控制板830起到防护作用,避免控制板830被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的母乳冷藏装置还包括底罩850,底罩850设置于所述外壳200的底部。所述支架810、所述散热器610、所述散热风扇620、所述电源820、所述控制板830及所述防护罩840均设置于所述底罩850内。上述的支架810、散热器610、散热风扇620、电源820及控制板830的布置方式,能实现尽可能地减小底罩850的体积,从而能便于进行携带。此外,底罩850的底壁上设有主通风口,散热风扇620工作时,外界空气通过主通风口进入到底罩850中对散热器610、电源820及控制板830起到散热降温作用。另外,底罩850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通风口851,散热风扇620工作时,外界空气也可通过第二通风口851进入到底罩850中对散热器610、电源820及控制板830起到散热降温作用。

进一步地,底罩850的底部设有若干个防滑垫852。这样母乳冷藏装置放置在桌面或工作台上时,防滑垫852起到防滑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胆100设有与所述腔室111相连通的开口114,所述外壳200包括可打开的盖体220,所述盖体220的端面设有内衬230,所述内衬230设有凸台231,所述凸台231的外侧壁为锥型面,所述外壳200的口部的内侧面为与所述锥型面相适应的凹面240。当合上盖体220后,由于凸台231的外侧面与凹面240相抵触,能提高密封性能,避免内胆100内的冷量外漏。

进一步地,所述的母乳冷藏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凸台231与所述内胆100之间的密封圈720。密封圈720能进一步地提高密封性能,避免内胆100内的冷量外漏。

进一步地,所述的母乳冷藏装置还包括保温块730,所述保温块73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内胆100的开口部位,所述内衬230绕保温块730周向布置。如此,盖体220合上后,保温块730的顶面与盖体220的底面接触配合,保温块730的底面位于内胆100的开口部位,占据一体空间,避免盖体220在开合过程中外界热空气进入并留在外壳200的口部,从而能提高母乳冷藏装置的冷冻性能,同时也避免外壳200的侧壁上出现冷凝现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盖体220包括顶盖221、板盖222及电路板223。电路板223装设于顶盖221与板盖222之间,板盖222与顶盖221可拆卸相连。电路板223通过导线与控制板830电性连接。电路板223上设有报警器。所述母乳冷藏装置还包括与电路板223电性连接的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热端面的温度,另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内胆100内的母乳载体500的母乳的温度。报警器用于在内胆100内的温度在预设时间段无法降低到预设温度时进行报警动作,以及热端面的温度过高时进行报警动作。报警器还用于在半导体制冷器300及散热风扇620短路时进行报警动作。报警器还用于在温度传感器故障时进行报警动作。

其中,用于感应内胆100内的母乳载体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贴合在内胆300的侧壁上,能够较准确地感应到母乳载体的温度。另外,在温度传感器、母乳载体均分别与导热壳体310的外侧壁与内侧壁相贴合时,温度传感器能较为准确地感应到母乳载体的温度。

进一步地,顶盖221上设置有与电路板223电性连接的显示屏,显示屏用于将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进行实时显示。这样有利于了解母乳冷藏装置的具体工作情况。具体而言,显示屏可以是触摸显示屏。通过触摸显示屏可以对半导体制冷器300的工作功率进行调整,从而能调整对内胆100内的母乳载体500的制冷效果。当然,顶盖221上也可以设置若干个机械式的调控按键,通过调控按键来调整半导体制冷器300的工作功率。

一般地,请参阅图9,母乳载体500为可流动变形的方形塑料袋,母乳载体500在盛装满母乳后,呈现为顶部的厚度在朝向底部的方向为逐渐变大,中部至底部的厚度基本维持不变,高度大于厚度的扁平状。此外,母乳载体500还可以是母乳瓶或母乳盒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至图16,所述内胆100包括导热壳体110。所述导热壳体110设有用于容纳母乳载体500的腔室111,所述导热壳体110的其中一内侧壁形成有第一凸包112。所述第一凸包112与所述导热壳体110的另一内侧壁均分别与所述母乳载体500的两个相对外侧壁相贴合。

上述的内胆100,将盛装满母乳的母乳载体500封装后放入到腔室111内,母乳载体500的两个相对外侧壁分别与导热壳体110的内侧壁相贴合,母乳载体500与导热壳体110之间为面面接触,避免母乳载体500与导热壳体110之间存在低导热系数的空气,有利于导热壳体110将冷量传递给母乳载体500实现高效冷量传导,如此能快速地实现将母乳载体500的温度降低,母乳载体500的降温效果较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至图12,所述导热壳体110的另一内侧壁形成有第二凸包113。所述第二凸包113与所述第一凸包1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凸包112与所述第二凸包113均分别与所述母乳载体500的两个相对外侧壁相贴合。如此,一方面,第一凸包112、第二凸包113分别与母乳载体500的两个相对外侧壁相贴合,面面紧密接触配合,接触面积较大,减小由导热壳体110向母乳的传导热阻,有利于冷量传导;另一方面,导热壳体110的内侧壁局部内凸,导致内凸部分的避免与外壳200间距(填充隔热材料)相对增加,减少了内胆100与外界的漏热量;此外,导热壳体110的内侧壁局部内凸增加了壁面的机械强度,能减小内胆100因为其外部所填充的隔热材料发泡过程中所导致的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壳体110的顶部设有与所述腔室111连通的开口114。所述第一凸包112面向所述开口114的一端的端面为圆滑导向面115,所述第二凸包113面向所述开口114的一端端面为圆滑导向面115。如此,母乳载体500通过开口114放入到腔室111内的过程中,圆滑导向面115起到导向作用,有利于母乳载体500滑入到第一凸包112与第二凸包113之间的间隔中,母乳载体500滑入到第一凸包112与第二凸包113之间的间隔位置时,第一凸包112与第二凸包113分别紧密贴合于母乳载体500的两个侧壁,实现冷量良好地导向到母乳载体50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包112位于所述导热壳体110的其中一内侧壁的中部,所述第二凸包113位于所述导热壳体110的另一内侧壁的中部。如此,第一凸包112与导热壳体110的底壁之间设有间隔,形成凹部;同样地,第二凸包113与导热壳体110的底壁之间设有间隔,形成凹部,这样在能保证第一凸包112与第二凸包113将冷量良好地导向到母乳载体500的同时,能尽可能减轻内胆100的用料,从而减轻重量。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请参阅图13,导热壳体110的内侧壁只是设置第一凸包112或者只是设置第二凸包113。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请参阅图14,第一凸包112与第二凸包113延伸到导热壳体110的底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包112的壁面与所述第二凸包113的壁面之间的距离d1不大于盛装满母乳的所述母乳载体500在自然放置时的两个相对外侧壁之间的距离d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包112的壁面与所述第二凸包113的壁面之间的距离d1与盛装满母乳的所述母乳载体500在自然放置时的两个相对外侧壁之间的距离d0满足关系:δd=d0-d1,其中,δd为2mm~3mm。此外,d1为50mm,导热壳体110的高度h为105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壳体110内用于装设有两个以上盛装满母乳的所述母乳载体500,两个以上所述母乳载体500沿着所述第一凸包112依次放置。如此,两个以上母乳载体500成排放置于导热壳体110内由导热壳体110进行携带,能实现携带两个以上母乳载体500;此外,两个以上母乳载体500的相对两个外侧壁均分别与第一凸包112、第二凸包113紧密贴合,第一凸包112与第二凸包113能实现冷量较好地同步传导到两个以上母乳载体500,能实现两个以上母乳载体500的降温处理,也能实现两个以上母乳载体500的温度维持于预设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及图16,所述导热壳体110内设有可拆卸的均温板120。具体而言,均温板120为金属均温板120,例如可以是铜板或铝板,导热性较好。均温板120能将腔室111内的两个以上母乳载体500相互分隔开。在将导热壳体110内的相邻母乳载体500相互分隔开的同时与母乳载体500相接触。均温板120、导热壳体110的内侧壁均与母乳载体500相接触时,能实现冷量快速传递给母乳载体500内的母乳。此外,将导热壳体110内的均温板120拆掉后,便能将更大容量的母乳载体500装入到导热壳体110内进行降温与储运,也就是能实现更多容量的母乳载体500的降温与储运。

进一步地,所述均温板120的底部与所述导热壳体110的底壁相连。导热壳体110的部分冷量由其底壁传导给均温板120,再由均温板120将冷量传导给与其相接触的母乳载体500,从而实现对母乳载体500较好的降温效果,以及均温性较好。

此外,均温板120可以例如为一字形均温板120,当在导热壳体110的腔室111内放置例如4个盛装满母乳的母乳载体500时,均温板120装设于腔室111的中部,均温板120的其中一侧表面与第一凸包112之间放置2个盛装满母乳的母乳载体500,均温板120的另一侧表面与第二凸包113之间放置其余2个盛装满母乳的母乳载体500。如此,其中2个母乳载体500的两个相对外侧壁分别与均温板120的其中一侧表面、第一凸包112面面相接触;另外2个母乳载体500的两个相对外侧壁分别与均温板120的另一侧表面、第二凸包113面面相接触,从而导热壳体110能较好地将冷量传递给母乳载体500,以及均温性较好。

另外,均温板120也可以例如为十字形均温板120,当在导热壳体110的腔室111内放置例如4个盛装满母乳的母乳载体500时,均温板120装设于腔室111内,均温板120的底部与导热壳体110的底壁相接触,均温板120能实现4个母乳载体500相互隔离开,母乳载体500的其中一部分侧壁与导热壳体110的内侧壁面面接触,母乳载体500的另一部分侧壁与均温板120面面接触,从而导热壳体110能较好地将冷量传递给母乳载体500,以及均温性较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壳体110为采用铝材拉伸成型。具体而言,先按照拉伸宽度d1与拉伸深度h的比例例如为2.5~2.6对软质铝材板进行拉伸形成导热壳体110的主体,然后再对主体的两个相对内侧壁进行拉伸形成第一凸包112与第二凸包113。如此,导热壳体110的导热性较好,能尽可能减少内胆100上的冷量传导损失。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导热壳体110包括若干个导热金属块拼焊形成。导热金属块具体例如是铜块或铝块等等。相对于采用例如铝块或铜块拼焊形成的导热壳体110,采用铝材一体拉伸成型的导热壳体110的导热性更好。

上述的母乳冷藏装置,当母亲不在婴儿身边,如母亲休完产假正常上班、工作等,无法贴身喂养婴儿时,能确保母乳从挤出、储运到喂养整个过程母乳载体500内的母乳温度处于恒温范围,以保证母乳处于最佳温度范围,从而能确保母乳的营养、安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