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式磁性榫卯连接蓄冷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4159发布日期:2020-03-06 06:0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式磁性榫卯连接蓄冷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冷箱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性榫卯蓄冷箱。



背景技术:

在冷链物流领域中,为满足不同场合和需求,蓄冷箱的尺寸的灵活性、温度的各样性以及便携性变得尤为重要。目前蓄冷箱正在向着多样化、多功能化发展,在冷链物流领域中逐渐崭露头角,地位也逐渐攀升。然而在现有的蓄冷箱装置,主要分为有源蓄冷箱和无源蓄冷箱两种。而无源蓄冷箱由于其结构简单性、便携性等,使得无源蓄冷箱的应用广泛性明显高于有源蓄冷箱。现有的无源式蓄冷箱存在以下缺陷:蓄冷箱的容量往往是固定,在追求更多的承载量时,造成了蓄冷箱的体积的较大。当卸载货物后,蓄冷箱扔保持较大的体积,不便于运输。传统的蓄冷箱结构固定,很难满足自由拆卸、组装的结构。现今已有的蓄冷箱,没有能满足自定义多温区功能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拆卸与组装过程简单,并具有较牢固的结合强度的磁性连接和榫卯连接的组合方式的蓄冷箱。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拆卸式磁性榫卯连接蓄冷箱,包括:滑槽底座、磁性榫卯侧板、磁性顶盖、磁性榫卯隔板;其中:

所述滑槽底座,所述滑槽底座的上端面开设有四个榫槽,四所述榫槽呈矩形排列,所述榫槽的纵截面的形状为“l”字型,所述滑槽底座上设置第一蓄冷板,所述滑槽底座与所述第一蓄冷板可拆卸连接;

所述磁性榫卯侧板,所述磁性榫卯侧板的下端朝向内侧壁的方向延伸形成榫头,所述榫头的纵截面的形状为“l”字型;所述榫头与所述榫槽形成榫卯结构,所述磁性榫卯侧板的内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上设置有第二蓄冷板,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蓄冷板可滑动连接;

所述磁性顶盖,所述磁性顶盖设置在所述磁性榫卯侧板的上侧,所述磁性顶盖与所述磁性榫卯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磁性顶盖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蓄冷板,所述磁性顶盖与所述第一蓄冷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滑槽底座、所述磁性榫卯侧板和所述磁性顶盖围成箱体结构,所述滑槽底座的上端面和所述磁性顶盖的下端面均开设有蓄冷板槽;

所述磁性榫卯隔板,所述磁性榫卯隔板设置在所述箱体结构内,所述磁性榫卯隔板与所述磁性榫卯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磁性榫卯隔板的两个端面上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滑槽,两所述第二滑槽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蓄冷板,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蓄冷板可滑动连接。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蓄冷板槽内设置有第一蓄冷板,所述蓄冷板槽内、所述第一蓄冷板、所述磁性榫卯侧板的上端、所述磁性顶盖的下端面的外沿、所述榫槽和所述榫头上均嵌有强力磁铁。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榫槽和所述榫头通过所述强力磁铁相连接,所述磁性榫卯侧板与所述磁性顶盖通过所述强力磁铁相连接,所述磁性榫卯隔板与所述磁性榫卯侧板通过所述强力磁铁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蓄冷板上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均可滑动连接。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蓄冷板和所述第二蓄冷板内均设置有蓄冷相变材料。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磁性榫卯侧板的数量为偶数个。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四所述榫槽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磁性榫卯连接蓄冷箱结构简单且可折叠,既减小占用空间,又能够便于运输携带,且稳定牢固,便于拆卸与组装;

(2)本实用新型可以选用不同大小的磁性顶盖和滑槽底座,来扩充容积;

(3)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添加磁性榫卯隔板,从而实现分区或多温区组装成多温区蓄冷箱,简单便携,可以满足不同运输物品在温度上和空间上的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可拆卸式磁性榫卯连接蓄冷箱的立体图;

图2为可拆卸式磁性榫卯连接蓄冷箱的分解图;

图3为双温区的可拆卸式磁性榫卯连接蓄冷箱的立体图;

图4为双温区的可拆卸式磁性榫卯连接蓄冷箱的底座;

图5为可拆卸式磁性榫卯连接蓄冷箱的磁性榫卯侧板与第二蓄冷板的分解图;

图6为可拆卸式磁性榫卯连接蓄冷箱的磁性榫卯隔板与第二蓄冷板的分解图。

图例说明:

1、滑槽底座;11、榫槽;2、磁性榫卯侧板;21、榫头;22、第一滑槽;3、磁性顶盖;4、磁性榫卯隔板;41、第二滑槽;5、蓄冷板槽;6、第一蓄冷板;61、第一提手;7、第二蓄冷板;71、第二提手;8、强力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式磁性榫卯连接蓄冷箱,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磁性榫卯连接蓄冷箱,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滑槽底座1、磁性榫卯侧板2、磁性顶盖3、磁性榫卯隔板4,其中,滑槽底座1,滑槽底座1的上端面的外沿上开设有四个榫槽11,四个榫槽11分布在滑槽底座1的上侧面的外缘处,四榫槽11呈矩形排列,榫槽11的纵截面的形状为“l”字型,四个榫槽11相连通,滑槽底座1上设置第一蓄冷板6,滑槽底座1与第一蓄冷板6可拆卸连接,第一蓄冷板6上安装有第一提手61,通过手动操作第一提手61实现第一蓄冷板6的安装与拆卸,更简单实用。

如图4和图5所示,磁性榫卯侧板2,磁性榫卯侧板2的下端朝向内侧壁的方向延伸形成榫头21,榫头21的纵截面的形状为“l”字型;榫头21与榫槽11形成榫卯结构,磁性榫卯侧板2与滑槽底座1之间通过榫卯结构相连接,既稳定牢固,又便于拆卸与安装,磁性榫卯侧板2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22,第一滑槽22上设置有第二蓄冷板7,第一滑槽22与第二蓄冷板7可滑动连接,第二蓄冷板7上固定有第二提手71,当蓄冷箱使用时通过第二提手71将第二蓄冷板7插入第一滑槽22上进行蓄冷处理,当蓄冷箱不使用时通过第二提手71将第二蓄冷板7从第一滑槽22上抽出,安装与拆卸简单方便。

如图3所示,磁性顶盖3,磁性顶盖3设置在磁性榫卯侧板2的上侧,磁性顶盖3与磁性榫卯侧板2可拆卸连接,磁性顶盖3上设置有第一蓄冷板6,磁性顶盖3与第一蓄冷板6可拆卸连接,滑槽底座1、磁性榫卯侧板2和磁性顶盖3围成箱体结构,滑槽底座1的上端面和磁性顶盖3的下端面均开设有蓄冷板槽5,应用于恒温储藏物品的长短途储存和运输。

如图3和图6所示,磁性榫卯隔板4,磁性榫卯隔板4设置在箱体结构内,磁性榫卯隔板4与磁性榫卯侧板2可拆卸连接,磁性榫卯隔板4的两个端面上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滑槽41,两第二滑槽41上均设置有第二蓄冷板7,第二滑槽41与第二蓄冷板7可滑动连接,实现了分区的功能,同时根据运输的要求,可以在不同的分区中嵌入不同温度的第一蓄冷板6与第二蓄冷板7,实现不同的冷环境,既可以自定义分区大小,也可以改变分区的温度,以便于运输不同要求的货物。

如图4所示,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蓄冷板槽5内设置有第一蓄冷板6,蓄冷板槽5内、第一蓄冷板6、磁性榫卯侧板2的上端、磁性顶盖3的下端面的外沿、榫槽11和榫头21上均嵌有强力磁铁8,第一蓄冷板6与蓄冷板槽5通过强力磁铁8相连接,榫槽11和榫头21通过强力磁铁8相连接,磁性榫卯侧板2与磁性顶盖3通过强力磁铁8相连接,磁性榫卯隔板4与磁性榫卯侧板2通过强力磁铁8相连接,起到便于拆卸、更牢固稳定的作用。

如图1所示,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滑槽底座1、四个磁性榫卯侧板2和磁性顶盖3围成箱体结构,四个磁性榫卯侧板2分别设置在滑槽底座1上的四个榫槽11上,四个榫槽11、四个磁性榫卯侧板2、磁性顶盖3和第一蓄冷板6上均嵌有强力磁铁8,磁性顶盖3设置在四个磁性榫卯侧板2并由强力磁铁8吸引固定,每一磁性榫卯侧板2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蓄冷板7,滑槽底座1上设置一个第一蓄冷板6并由强力磁铁8吸引固定,磁性顶盖3上设置一个第一蓄冷板6并由强力磁铁8吸引固定。

如图3所示,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选用尺寸更大的磁性顶盖3和滑槽底座1,滑槽底座1、六个磁性榫卯侧板2和磁性顶盖3围成箱体结构,磁性顶盖3和滑槽底座1均呈长方体板状结构,四个榫槽11、六个磁性榫卯侧板2、磁性顶盖3和第一蓄冷板6上均嵌有强力磁铁8,其中滑槽底座1的两个榫槽11分别设置两个磁性榫卯侧板2,另外滑槽底座1的两个榫槽11分别设置一个磁性榫卯侧板2,磁性顶盖3上固定有六块强力磁铁8,磁性顶盖3设置在六个磁性榫卯侧板2的上侧,并由六块强力磁铁8吸引连接,每一磁性榫卯侧板2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蓄冷板7,滑槽底座1上设置一个第一蓄冷板6并由强力磁铁8吸引固定,磁性顶盖3上设置一个第一蓄冷板6并由强力磁铁8吸引固定。

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蓄冷板7上设置有第二滑块(图中未示出),第二滑块与第一滑槽22、第二滑槽41均可滑动连接。

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蓄冷板6和第二蓄冷板7内均设置有蓄冷相变材料,以实现不同的冷环境。

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磁性榫卯侧板2的数量为偶数个,磁性榫卯侧板2的形状与尺寸相同,降低了磁性榫卯侧板2在滑槽底座1上的安装难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