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式冷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9653发布日期:2020-06-23 22:38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风冷式冷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风冷式冷水机组。



背景技术:

风冷冷水机组是以空气为冷源,以水作为供冷介质的中央空调机组,满足建筑物或工艺系统的制冷需要,其主要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制冷剂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及电器自控系统。

目前的风冷式冷水机组大多将压缩机、电机及油分离器等设备放置于机组框架的内部,需要进行设备检修时,需要钻入机组框架内,使得操作和维修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不用进入机组框架内即可进行维修更换,方便进行操作的风冷式冷水机组。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冷式冷水机组,包括机组框架、油分离器、压缩机、压缩机电机及油泵,所述机组框架的底部向外延伸有底架,所述底架上设有油分离器固定架、压缩机固定架、电机固定架及油泵固定架,所述油分离器安装于所述油分离器固定架上,所述压缩机安装于所述压缩机固定架上,所述压缩机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固定架上,所述油泵安装于所述油泵固定架上。

上述的风冷式冷水机组,机组框架的底部延伸底架,油泵、油分离器、压缩机及压缩机电机分别通过各自的安装架安装在底架上,从而进行维修、更换等操作时,不需要进入机组框架内,避免了机组框架的限制,更方便于进行维修、更换等操作。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分离器固定架包括安装于所述底架上的第一侧架及安装于所述底架上且相对所述第一侧架设置的第二侧架,所述第一侧架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二侧架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口,所述油分离器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口及所述第二安装口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架与所述第二侧架上。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分离器固定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油分离器的外壁的第一安装垫,所述第一安装垫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口及所述第二安装口设置。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泵固定架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架或所述第二侧架的内侧。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固定架包括安装于所述油分离器上的第一对接架,所述第一对接架的底部向上开设有第一对接口,所述油分离器的顶部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一对接口,所述压缩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对接架上且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对接架。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固定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对接架上的连接架,所述压缩机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架。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固定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油分离器的外壁的第二安装垫,所述第二安装垫对应所述第一对接口设置。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架开设有用于通过管路的管路通道。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固定架包括第二对接架,所述第二对接架的底部向上开设有第二对接口,所述油分离器的顶部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二对接口,所述压缩机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对接架上且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对接架。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固定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对接架的顶面相对两侧的垫板,所述压缩机电机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垫板。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固定架还包括由所述第二对接架的侧面向上延伸的固定块,所述压缩机电机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固定块。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固定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油分离器的外壁的第三安装垫,所述第三安装垫对应所述第二对接口设置。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冷式冷水机组还包括压力开关,所述底架设有控制箱,所述压力开关安装于所述控制箱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风冷式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的风冷式冷水机组的油分离器、压缩机、压缩机电机及油泵安装在底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述的风冷式冷水机组的油分离器固定架的第一侧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述的风冷式冷水机组的压缩机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述的风冷式冷水机组的电机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述的风冷式冷水机组的油泵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冷式冷水机组100,包括机组框架10、油分离器11、压缩机12、压缩机电机13及油泵14,机组框架10整体呈封闭设置,内置有各种设备,机组框架10的底部向外延伸有底架20,底架20上设有油分离器固定架30、压缩机固定架40、电机固定架50及油泵固定架60,油分离器11安装于油分离器固定架30上,压缩机12安装于压缩机固定架40上,压缩机电机13安装于电机固定架50上,油泵14安装于油泵固定架60上。这样就将油分离器11、压缩机12、压缩机电机13及油泵14安装在机组框架10的外部,从而在维修、更换时不需要进入机组框架10,直接在外部进行操作即可,使用方便。

底架20可以与机组框架10一体成型,也可以连接在机组框架10的底部。其可以是板状,也可以是由条状或块状板拼接而成,均可以实现其支撑的目的。

请参照图2与图3,油分离器固定架30包括安装于底架20上的第一侧架31及安装于底架20上且相对第一侧架31设置的第二侧架32,第一侧架3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口33,第二侧架3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口34,油分离器11通过第一安装口33及第二安装口34安装在第一侧架31与第二侧架32上。

第一安装口33及第二安装口34的形状匹配油分离器11的形状。油分离器11呈圆柱状,则第一安装口33及第二安装口34均呈圆弧形状。

第一侧架31与第二侧架32均呈l型,其一侧连接底架20,另一侧连接油分离器11。

请参照图1,进一步地,为保证第一侧架31与第二侧架32的稳定性,第一侧架31与第二侧架32通过钢架连接于机组框架10的侧部。

请参照图2,进一步地,油分离器固定架30还包括安装于油分离器11的外壁的第一安装垫35,该第一安装垫35对应第一安装口33及第二安装口34设置。设置第一安装垫35可以减少油分离器11与油分离器固定架30连接处的应力。

请参照图2与图4,压缩机固定架40包括安装于油分离器11上的第一对接架41,该第一对接架41的底部向上开设有第一对接口42,油分离器11的顶部部分安装于该第一对接口42,压缩机12安装于第一对接架41上且通过连接件连接于第一对接架41。这样,压缩机固定架40安装于油分离器11上,而压缩机12则安装于油分离器11的上方,这样能够减小整个设备的体积,又不影响各个部件的安装和使用。

进一步地,压缩机固定架40还包括设于第一对接架41上的连接架43,压缩机12通过连接件连接于该连接架43。这样通过连接架43连接压缩机12,使得压缩机12固定后更加稳定。该连接件可以是螺钉、螺栓等连接件。本实施例中,该连接件为螺栓与落螺母的配合件。

一实施例中,连接架43的数量为多个,分布于所述第一对接架41的侧部边缘处。接架43分布于第一对接架41的边缘处,可以连接压缩机12的两侧。

请参照图2,进一步地,压缩机固定架40还包括安装于油分离器11的外壁的第二安装垫44,该第二安装垫44对应第一对接口42设置。设置第二安装垫44可以减少油分离器11与压缩机固定架40连接处的应力。

请参照图2与图4,进一步地,第一对接架41开设有用于通过管路的管路通道45。这样油分离器11的管路可以通过第一对接架41的管路通道45向上延伸,保证管路能够顺畅地衔接。

请参照图2与图5,电机固定架50包括第二对接架51,该第二对接架51的底部向上开设有第二对接口52,油分离器11的顶部部分安装于该第二对接口52,压缩机电机13安装于该第二对接架51上且通过连接件连接于第二对接架52。该连接件可以是螺钉、螺栓等连接件。本实施例中,该连接件为螺栓与落螺母的配合件。

进一步地,电机固定架50还包括设于第二对接架51的顶面相对两侧的垫板53,压缩机电机13通过连接件连接于该垫板53。设置垫板52使得压缩机电机13不直接接触第二对接架51,从而保证电机固定架5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电机固定架50还包括由第二对接架51的侧面向上延伸的固定块54,压缩机电机13通过连接件连接于该固定块54。该固定块54用于固定压缩机电机13的侧面,使得压缩机电机13的安装结构更稳定。

请参照图2,进一步地,电机固定架50还包括安装于油分离器11的外壁的第三安装垫55,该第三安装垫55对应第二对接口52设置。设置第三安装垫55减少油分离器11与电机固定架50连接处的应力。

请参照图2,油泵固定架60安装于第一侧架31或第二侧架32的内侧。油泵14通过连接件安装于该油泵固定架60上并接近于油分离器11设置,使得油泵14能更方便地配合油分离器11使用。

请参照图6,油泵固定架60整体呈“凹”字状,其开口的一侧连接第一侧架31或第二侧架32,另一侧连接油泵14。

请参照图1,进一步地,上述的风冷式冷水机组100还包括压力开关,该压力开关用于控制管路,底架20设有控制箱70,压力开关安装于该控制箱70内。

请参照图1与图2,进一步地,上述的风冷式冷水机组100还包括供制冷剂流通的管路80,管路80连通压缩机12并由第一对接架41的管路通道45延伸至油分离器11,以为机组框架10内的换热器提供制冷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